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

酒宴的日子到了。群臣怀揣复杂的心情,赶了过来。

这段时间,朝廷里大事连出,先是相国萧何被捕(目前还没获得人身自由),后是群臣被揍,接着就是“易储”风波再起。此时的刘邦明明身体状况不佳,可忙活的不停,这让群臣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目前,群臣们有些惊弓之鸟,只要刘邦多少有些举动,这些人就容易胡思乱想。就如这次聚会。刘邦突然搞这么一处,并且令太子和赵王共同赴宴,这不能不使这些人有些想法。

这此酒宴,让很多人心中紧张,他们生怕刘邦会在吃饭的中间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因此,他们暗自准备着应对复杂局面的对策。其中最紧张的应该是吕雉了。

也有个别人是比较惬意的。当然,戚姬要算其中之一。

这次酒宴,实际也是这次“易储”风波最后的博弈。双方实力对比很明显,刘如意的支持者是刘邦,刘盈的支持者是群臣。如果按举手表决的方式来确定这两位兄弟的位置,刘盈无疑会得到一个高票。然而,刘邦并没准备搞民主,他一直以来都信奉集中。群臣的建议只能是个参考,甚至在有时候连个参考价值都没有。所以说,实力的天平还是倾向于刘如意的。

群臣到齐了。太子到了。皇后到了。

会场聚集一堂,随着一声“皇上驾到”,刘邦迈步走进了大殿,身后跟着戚姬和赵王刘如意。

关于帝王们的电视剧我们看过很多,皇帝亮相的场景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得到。

当皇后、太子以及群臣跪倒一片时,站在他们面前的有刘邦,当然还有戚姬和刘如意。

刘邦这次刻意安排的进场顺序,让很多人心里不太舒服。的确不能太舒服,因为就在吕雉和刘盈磕头之时,戚姬和刘如意却理所当然地承受了他们的跪拜,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行为,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吕雉的心提了起来,双手开始紧张地冒汗。

一切礼节过后,群臣纷纷落座,刘邦把目光投向了吕雉,最近有些消瘦的黄脸婆还依然坐在那个位置上,刘邦暗自叹了一口气。然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刘盈,真心话,刘邦今天准备换了他。

可刘盈身边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半天没回过神来。刘盈身后却杵着四个老头,“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犹如神仙下凡。

刘邦回忆了半天,抓破脑袋,也没把这四个老头和自己所接触过的人对上号。这不能不使刘邦感到惊诧,在这个朝堂上竟然会出现陌生人。真没想到太子已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惊诧的刘邦一指四个老头,向刘盈问话了,“彼何为者?”

刘盈刚要起身说话,四个老头却先一步上前,自行开始了他们的自我介绍。

在前边章节中,我们对“商山四皓”是做过说明的。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刘邦刚称帝时,曾慕名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无情地拒绝。

刘邦那次邀请,是笼络天下人心的举措。因为这四个人一是代表士子,二代表“宗长”,他们虽然做过的事情并不算太多,但名声却响彻大江南北。“天下翘楚”这个词,这四个人似乎也消受起。

“四皓”自我介绍完毕,刘邦则更是惊诧,甚至有些羡慕,半天都没把嘴合上,口水还差点流出来。他真没想到,自己捣鼓了几年都没请来的“翘楚”,竟然规规矩矩地去给儿子当了护法。自己还没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的面子大,这不能不使刘邦大为惊诧。他的第一反应是天下人心均归刘盈所有,难怪群臣会在这件事上和自己较的那么真。

刘邦现在有些困惑,他想和这四个老头探讨一下有关“面子”的问题。刘邦的话是这样说的,他说的比较直白,也比较诚实,“朕求公数年,然公避逃。今何以身从太子?”

刘邦问的直白,“四皓”回答的也直白,“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亡匿。然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慕名而来。”

刘邦无言了,他突然有种欣慰,也有种无名的失落,他觉得自己这些年似乎是白混了。

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很牛气,太子很不济,而四个老头的话,让他对太子有了新的认识。也许能守住天下的人,似乎真的是刘盈。在这一点上,他是欣慰的,毕竟刘盈也是自己的儿子。

而让刘邦有些失落的,却是担心刘如意,比较靠谱的好儿子却至今没能立住身,自己业已年老,时日恐怕不多,纵然将天下托福刘如意,也恐难掌局面。与其让刘盈来篡夺天下,让天下大乱,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彻彻底底稳定了他的名分。这对大汉天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信心满满地搞这么个酒宴,本准备下个狠手,拿下刘盈。可事到临头,他犹豫了。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

酒宴开始了,群臣纷纷向皇帝、皇后、太子祝寿,而戚姬、刘如意却相对比较冷清。

“四皓”的话和群臣们的举动,让刘邦的心中暗生一丝凉意,他清楚自己下决心的时候到了。如果再闹下去,已经不是谁来继位的问题,可能连自己的安全也需要探讨一下了。

祝寿完毕,“四皓”先行向皇帝请辞告退。他们先行退席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头,纵然身体素质再好,也没那么大的精神头陪刘盈喝酒。再说,他们的使命已完,留在这里已没那个必要。

刘邦叫来身边的戚姬,手指“四皓”的背影,不无痛楚地说道:“我欲更易太子,然彼有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汝主也。”

这句话,犹如一句晴天霹雳,她对政治不感冒,但她清楚这句话的分量。戚姬明白,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白费了。伤心欲绝可以形容她此时的心情。

看着痛哭流涕的戚姬,刘邦说道:“为朕楚舞,朕和楚歌。”

这是俩人最后一次歌舞表演。他们这次表演,当着吕后,当着太子,也当着群臣。但是,两人并不是表演给身边的这些人,而只是为了对方。这一次,算是绝笔。

音乐响起,戚姬起身含泪走向殿中央,挥袖起舞,刘邦以歌应和。

刘邦应该是谱词大师,因为他这次临机编写的歌词还是挺有意思的。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戚姬舞过几旬,刘邦歌罢几遍,两人均泪流满面。

表演结束,刘邦起身离开了大殿,这次酒宴也至此结束。

他们的表演,让冷眼在旁的吕雉妒火中烧,两手颤抖;但也身心踏实,暗中窃喜。这种复杂的心情,也许只有此刻的吕雉能够体会得到。

刘盈胜了,这一次他是彻彻底底的胜了,至此以后,再也没有人会在他的耳边提起“易储”这件事情。

几天后,萧何在陈平和王特务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迈出了廷尉署的大门。刘盈安全了,萧何也重新见光了,这次“易储”风波也完完全全结束了。

不过,个别人也因在这件事中说了一些过火的话,影响了他本人的生活状态,甚至还差点掉了脑袋。

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二节 掌控朝局(二)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1章 起点——(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章 起点——(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三节好一根搅屎棍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