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

陈平终于该露头了。

已有很久没关注这个人,要说我也挺无奈,因为这个人这么多年来的确比较安生,没干什么惹人眼球的事情。十几年来,吕雉搞的昏天地暗、血雨腥风,可陈老兄一直耐着性子不说话。

迫于无奈,我也只要让他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现在他也凉快的差不多了,该上台亮相了。

我在前边多少提到过的,陈平这么多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按理说,像他这种善于迎合拍马的老滑头,一般人是奈何不了他的,比如前边讲过的牛人周昌,被气的半死也无可奈何。

然而,陈平现在的对手可远非周昌所能比,因为对手的名字叫吕嬃。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陈平这个老滑头何以会得罪吕雉的亲妹妹?要说这也不是陈平不长眼,关键是他身不由己。

之所以得罪吕嬃,症结还在樊哙身上。

刘邦临死前,让陈平去砍樊哙的脑袋。在前边的章节中提到过这件事,虽然陈平没有真心去砍,但毕竟阴了樊哙一把,把他扔进囚车,搞了一次观光旅游。从此,樊哙和陈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在“国丧”那一节中提到过,当时陈平先行进京,在刘邦的灵前,也在吕雉的面前,进行了一次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吕雉的充分认可,最终任命他为郎中令辅佐刘盈。

郎中令是皇帝的近侍,留在宫中的机会也就多一些,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个职务,为他的成功保命,打下了基础。

樊哙的专用观光车进京后,吕雉把他放了出来。跳下囚车,樊哙就扯着嗓子,把陈平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双方的争斗也由此开始。

几天后,吕嬃进宫,在吕雉面前哭诉了一阵,最后说了一句话,“陈平阴狠,几乎让我守寡。”

吕雉微微一笑,“若非陈平,你业已守寡。”

吕嬃一抹泪,接着说道:“先有诏令,使陈平戍守荥阳,然其抗命回京。如此,太后坐视不理?”

吕雉起身,踱到吕嬃面前,半天没有开口。

吕嬃暗喜,“看来这句话有效果。”

的确,这句话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吕雉对那些不听话的人,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手软的。“抗命”这个罪名,看来陈平是要坐实了。吕雉静静地说道:“妹妹回去吧,我自有斟酌。”

事实上,吕家姊妹的这段对话,也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陈平的耳朵里。

这不稀奇。陈平很有钱,很多人给他送过礼。但他也给很多人送礼,并且出手很阔绰,这些人中包括吕家的人,也有宫女太监。刘邦在世时怀疑过很多人,但从没拿陈平说事,就得益于这一点。现在,这个办法依然凑效。

太监宫女都是些什么样的身份,大家很清楚,有点能耐的人通常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但陈平不仅看得起他们,还会给点实惠,如此“好人”,要没人帮忙就很不合情理了。

说实话,我憎恶“行贿受贿”,似乎几千年来,这四个字通常会被归到“违法犯罪”的内容里边去的。当然,擅长这种事的人,我们通常情况下不会把定性为“好人”。

事实上,“好人”不见得有用。陈平绝对不能算是个好人,但他是个有用的人。他的“行贿受贿”完全是谋生方式和技术手段,当然也和人品有关。但就是这么个人,将帮着老刘家渡过随后的危机。

由此可见,也不能说陈平是个“坏人”,只能说他是一个极其有用的人。当然,这是相对老刘家而言的,对老吕家来说,他绝对算是个“坏人”。

陈平主动进宫,跪到了吕雉的面前。在这里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曾有诏令,命臣戍守荥阳。然臣未向太后请辞,固不敢轻离。今,太后着臣值宿宫中,臣愿誓死效命太后和皇帝。”

吕雉笑了,刘邦留下的这些老臣中,能像陈平如此听话的人,还真没几个。这个人,吕雉是舍不得杀的。

吕雉笑了笑,“卿可安心,外人所言,无需挂怀,我自有斟酌。”

吕雉是个搞政治的高手,说给吕嬃的是“自有斟酌”,对陈平还是这四个字。就凭这四个字,双方都得拼命在她面前讨好,谁都别想放肆。

不管怎么说,陈平顺利过关,是可喜可贺的。但他和吕嬃之间的斗法并没有结束。

不过陈平是个高手,为了保命,多年来,不多说一句话,不多走一步路,做出的事情滴水不漏,硬是没让吕嬃抓住什么把柄。

然而,吕嬃还是找到了个借口。

曹参死后,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当上了丞相,但处事风格没变,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干事就不干事。

但这恰恰就是吕嬃的借口。

因此,吕嬃常在吕雉面前给陈平下猛药,“身为丞相,不理政事,整日饮酒、玩女人。”吕嬃说这种话,只能说明她智商不够,太不了解自己的老姐。

曹参就凭借喝酒的本事,混了个自然死亡,这就是之前不久的事情。

现在陈平这么搞,明显也在用这个办法。只不过他又搞了点创新,曹参只不过在酒上文章,而陈平不仅对酒,还对女人有研究。仅此而已嘛,何必大惊小怪。

吕嬃这点智商和陈平斗法,明显有些自不量力,若不是她身份特殊,可能早就晕菜。

闻得吕嬃所言后,陈平也有自己的对策。

他的对策看起来很无厘头,但想来却很有道理。对策很简单,既不向吕雉请罪,也不去和吕嬃反驳,更不卖力干活,而日益纵情于酒色。也就是说,把酒喝的更过分些,玩女人玩的更出彩些。

如此一来,吕雉高兴了。

她把吕嬃和陈平都叫来,指着吕嬃,对陈平说道:“俗话说:‘小儿、妇人的话不可信’,就看你对我怎么样罢了。别怕吕嬃说你坏话。”

吕嬃傻了,她没想到,明明是告人家黑状,结果搞得自己下不来台。她真弄不明白老姐是怎么想的,如此袒护陈平。

审食其的影子在她的脑中一晃而过,吕嬃倒吸了一口冷气,暗思“这个人是动不了了。”

事实上,陈平和吕雉之间并没发生什么事,更没做出审食其那种不地道行为。只不过,他在吕雉的眼中,是稳定朝局的合适人选而已,别无其他。

怪就怪吕嬃的智商不够用,和陈平叫板,她差的远不是一两个档次。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斗法,陈平完胜。至此,吕嬃再也不去找陈平的麻烦。

没有人背地下套,并不代表就没有了危险。对陈平而言,真正对手不是别人,而是吕雉。和吕雉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19章 争储——第十节 过招(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9章 日落长河—(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