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

进宫,如果算是窦漪房命运的一次转折的话,那紧接着发生的这件事,更算是他命运的转机。

世事就是如此,看似很悲惨、很痛苦的事情,却可能蕴藏着意料不到的机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说,只要不到油尽灯枯、山穷水尽,就不要轻言放弃。

刘盈驾崩后,吕雉称制天下。为便于照顾(实际是监控)诸侯王们日常起居,吕雉颇为认真的挑选了一些宫女遣送出宫,赏赐给诸侯王。吕雉这一次处世很公平,生怕厚此薄彼,让哪个诸侯王心里不舒服,因此,每个人得五个宫女,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在遣送名单中就有“窦漪房”这三个字。

窦漪房得到这个消息后,着实高兴了一阵。她之所以高兴,是因为她认为这是返回乡的一个机会。

窦漪房老家在清河,清河离赵国很近。赵国,成了窦漪房理想的目的地。

虽然她很想去赵国,可不见得吕雉会配合。吕雉是什么性格,窦漪房很清楚。吕雉疑心很重,还喜欢和别人唱反调,你说东,她偏要西。和她这种人打交道,求情说好话不见得好使,更别指望给她提要求了。

吕雉很难共事,那窦漪房去赵国就可能有一些变数。不过窦漪房在宫里这几年也不是白混的,她很快找到了个突破口。

窦漪房找到的突破口是一名宦官。这个宦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甚至连名字没能留下来。但这个人却在派遣宫女这件事上很关键,因为这件事是由他主持。说白了,就是由他确定名单、确定地点、确定时间,报给吕雉签字盖章,然后执行。

突破找到口后,窦漪房立马行动了起来,拿出所有积蓄,给宦官送了过去,然后请求他把自己遣发赵国。

宦官答应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既创收又落人情,没道理不答应。

据史料记载,这位老兄不知是怎么搞的,莫名其妙地倒腾几天后,竟然把窦宫女的请求给忘记了,甚至把“窦漪房”三个字放在了去代国的名单里。

然而,我个人认为,这位老兄并没有忘,只是嫌窦漪房送来的礼金太少了。

在当时,代国和赵国不可同日而语。赵国处于中原腹地,还近临都城长安,不说富甲天下,也算是殷实之地,最起码比较安定。可代国就相差很远了,北处蛮荒之地,穷且不说,还时不时有匈奴人跑来抢劫。没道理舍本逐末,跑去和匈奴人打游击。

因此,在名单下发前,肯定有不少人向宦官送礼。送礼的名目有很多,关键一项就是不愿意去代国。

宦官收了礼却不办事,还把她安排到了鸟不拉屎的代国,你说不是嫌礼金少是什么?

名单下发后,窦漪房傻脸了。然而,吕雉已经签了字、盖了章,纵然她有一百个不愿意也无可奈何。

随后就是不停哭,不停的骂,把宦官祖宗十八代诅咒了个遍,拖着拽着不愿意动身。直到吕雉把她叫过去臭骂一顿后,方才登程。

此时的窦漪房是痛苦的。然而,如果她晓得随后将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可能她会笑出声来。

因为此时的赵王是刘友。刘友我在前边介绍过,这位仁兄是被活活饿死的。窦漪房要真的去了赵国,相信我这本书里绝不会提到这个人。

赵国富裕安定,但性命不见得能保;代国穷乱,并且强盗土匪频繁出没,但能够活命。孰优孰劣,就一目了然了。

但所有这些,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此时的窦漪房没心情去探讨这些东西。她现在所能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是走路,二是哭闹,三是骂人。就这样,她边走边哭边骂人,迤逦而行,抵达代国。

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代国,她实现了完美的转身。

之所以会收到如此效果,关键因素在刘恒身上。因为刘恒看中了她,成为一位“美人”,并对她宠爱有加。

况且刘恒不太**(相对而言),身边的女人不算太多,乌七八糟的事情也少的可怜。随后,窦漪房先后生下一女二男,长女刘嫖,长子刘启、次子刘武。一个被赶出来的宫女能有如此结局,该满足了。

更夸张的是,在这几年中,刘恒原来的王后以及四个儿子先后病死。水涨船高,窦漪房的位置和身价都有了质的飞跃。

此时的窦漪房是满足的。一个民女混到这种地步,知足了。她和刘恒一样,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求吕雉别找他们的麻烦,最好匈奴人也别来串门。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足矣。

事实上,刘恒能逃过吕雉的魔掌,也与窦漪房不无关系。因为她是吕雉派过来的,明面上是来伺候刘恒的日常起居,实际上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监督代王。

前边提到过,刘友、刘恢就栽在这些人手上。也就是说,吕雉所收到的消息只有一个:代王忠孝。应该说,这个消息是客观的,也是实用的。刘恒能够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与这个消息不无关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然而这句话用在刘恒和窦漪房身上,一点也不靠谱。这俩人都颇有心机,也挺会来事。但他们都不怎么喜欢专营,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

然而,机会还是一次次莫名其妙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看来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并不是不会发生。就如买彩票,虽然是几百万分之一,但还是有人中了,不得不赞叹其神奇。也许正因为这些神奇,历史才变得有趣。

从民女到宫女,从宫女到王妃,每一次转身都是以痛哭流涕、悲伤欲绝开始,以舒心惬意收尾。窦漪房的命真是太好了。

然而,我们在艳羡其命运的同时,不得不在她自身上找些缘由。缘由其实也很简单——性格使然。这,既得益于其幼小时的经历,更得益于吕雉的**。总而言之一句话,窦漪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如此看来,机会还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

对窦漪房来说,两次华丽转身业已满足。然而,命运之神还在眷顾着她,并且送给她的惊喜一次比一次大。。.。

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五节 改正朔(二)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