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

按理说,刘恒好不容易赶走了周勃,那应该不会再在周老兄身上做文章。毕竟自己能够坐上这个皇位,是应该感谢姓周的。然而,所有人都不曾想到是,刘恒竟然对他一直念念不忘,不把他折磨的体无完肤不算结束。

陈平死后,刘恒又一次想起了周勃,又派人千里迢迢地把他揪了过来,官复丞相。

按理说周勃在家歇了一年又重返岗位,是可喜可贺,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然而周勃本人却没多少兴奋。说实话,他现在根本号不准皇帝的脉。刘邦、吕雉在世时,他都没这种感觉,可这位看似忠厚老实的年轻人却让他胆颤心惊。

人,往往就是如此。无论是坏人还是好人,很多都是特点分明。这些有特点的人,虽然很难共事,可一旦号准了他们的脉,交往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怕就怕那些没特点的,你根本猜不透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办起事来毫无规律可循,这种人实际上是最难对付的。

刘邦、吕雉都属于前一种。

在刘邦面前,你只要不信口开河地胡扯,也不要闷着脑袋瞎搞,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

在吕雉面前,只要你不姓刘,还能管着自己的嘴别说话,基本上混个自然死亡没多大问题。

周勃比较耿直,且不爱说话,这种性格刚好符合形势要求,他能平平安安混到现在,与此有莫大关系。

然而,刘恒却属于后一种。

刘恒是那种比较安静的人,听的多说的少。一件事情出来后,他不轻易表态,而鼓励大家发言。在他面前你要闭嘴装糊涂,那是找抽。

然而,他的疑心却很重。你不说话,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你要是信口开河地胡说,会认为你有反心;可如果打太极,说一些无关疼痒的话,会认为你没忠心。因此,和刘恒聊天,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情。

不幸的是,周勃最不擅长的就是讲话。

更重要的是,刘恒的上位是别人博弈的结果,也是一次机缘巧合。因此,他绝不容许实力雄厚之人离自己太近,也不情愿让他们离的太远。不得不说,这个距离很难把握。

当初,周勃和陈平联手灭掉了吕家,恭迎刘恒登基。这让刘恒在感激之余也产生了防备之心:这两个人是不能留在一起用的。因此,他留下了陈平而赶走了周勃,把他俩拆开,就少一些再度联手的机会。

待陈平一死,刘恒觉得周勃离自己有些太远了,不容易管理。因此,他又把姓周的叫了回来。目的只有一个:方便管理。

周勃碰到他,真算是倒了血霉。他当初应该是瞎了眼,请来这么个大爷,够他喝一壶的了。只能说,他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刘恒的继位对大汉天下来说,是一个幸运;可对周勃来说,无疑算是一个不幸。

事实上,周勃重返岗位也没干几天,严格来说只有一个月。连岗位职责都没能弄明白,刘恒就把他叫了过来,还说了一段话:“前日朕诏令列侯就国,丞相为我器重之人,率先回封地去吧。”

周勃茫然地抬起头,兄弟你耍我的吧。

周勃有什么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恒又一次夺了他的相位,把他赶了回去。他先后两次拜相,在这个位置上满打满算也就十一个月。丞相,是周勃难以言说的痛。

这一次,周勃依然规规矩矩地返回了封地,屁都没放一个。对他来说,只要能安安稳稳度个晚年就足够了。

然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对他来说却是一份奢望。

周勃连被耍了两次,弄的灰头土脸,更重要的是让他胆颤心惊,生怕刘恒再找他麻烦。杯弓蛇影,完全可以描述他当时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周勃的行为就让人纳闷了。

周勃的封地在绛县,绛县属于河东郡管辖。当时河东郡守、郡尉出于对老领导的尊重,有事没事常往绛县跑。

然而,周勃却认为他们没按什么好心,说不定是刘恒让他们来要自己的命,因此他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举动:令家人身披铠甲、手持兵器,以见之。

人家满心热情地跑来问候你,你操家伙实枪荷弹地对着人家的脑袋,真不知道在朝堂上混了一辈子的周勃是怎么想的。

他是怎么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会如何做想。有个词语叫“做贼心虚”。通常情况下,那些穿墙越户的梁上君子,听到大街上的警笛声都会有这种感想,随时会有跳窗户的动作。而周勃的行为,明显是在“跳窗户”。

因此,一些人会毫不客气地发挥想象了:既然周勃把窗户跳这么起劲,那一定干了不低道的事,难道……

这个经过揣测的信息很快传进了朝廷。刘恒非常重视,当即着令廷尉吴公出面处理(未查到此人名字,原为河南郡守,政绩显著,汉文帝元年被征召为廷尉)。

按理说,这是皇帝亲自交办的大案,廷尉署应该即刻着手,尽快拿出个结论出来,最起码的先把周勃逮过来。

然而奇怪的一幕出现了。

廷尉署接到这个命令后毫无动静,硬是拖了一段时间。这让刘恒很恼火。

也许会有人疑惑,吴公何以如此胆大,对皇帝交办的事不管不问?

事实上,并不是他胆大,而是周勃的影响力太强。简单点说,廷尉同志是周勃的嫡系人员,他对老领导有些下不去手。

廷尉的不作为很让刘恒火大,因此把他叫过了狠狠教训了一番。如此一来,廷尉也坐不住了。不过他还是没勇气去找周勃的麻烦,最终拍脑袋想了个好办法:由长安县令全权处理此事。

不到京城,不知道自己的官小。在京城混个县令,你要说他是个官,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承认。

通常情况下,他这种角色别说去找丞相、太尉的麻烦了,连给人家磕头的机会都没有。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芝麻大的小官,突然翻了身,竟然有机会掌控政界大佬的命运,真是造化弄人。。.。

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9章 日落长河—(七)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七节 对症下药(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章 起点——(二)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章 起点——(二)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