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

袁盎是楚地人。他老爹曾当过几年强盗,后来洗心革面、金盆洗手,举家搬到安陵(咸阳东北)。

由于老袁同志曾干的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因此家里比较富裕;经历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因此比较彪悍。多重因素的影响,让这个外来户渐渐在安陵县小有名气。

后来,刘邦称帝,迁都长安,近水楼台的袁家结交了一些朝廷重臣。这些人中包括周勃。

吕雉掌政后,老袁家与老吕家开始有了接触,袁盎更成了吕禄的家臣。

然而,老袁家并没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因为有一个叫袁哙的人却和陈平、周勃等人走的很近。而这个袁哙是袁盎的大哥。

袁哙、袁盎虽然是亲兄弟,可性格迥异。

袁哙比较内敛,话不多,稍显沉闷。但有意思的是,他说的话每句话都滴水不漏;并且还很会来事,在错综复杂的朝廷格局中左右逢源,混的如鱼得水。

而袁盎却恰好相反。这位仁兄性格耿直,极其彪悍,擅长争辩。和他大哥比起来,简直是一门火炮,无论是谁,只要看得不顺眼,张嘴就骂,骂起来就没完。搞笑的是,他这种性格竟然在吕禄的手下混了好几年。由此可见,吕禄绝对是个厚道人。

吕禄被砍头后,其家臣们该判刑的判刑,该流放的流放,但袁盎却逃过了一劫。一是因为有袁哙的保举,二是沾了自己性格上的光。因为在伺候吕禄的过程中,说过一些不搭调的话,让很多吕家人对他并不感冒。既然如此,对手们就没必要和袁盎较真。

刘恒登基后,年仅二十岁袁盎更进一步,当上了中郎将,成了皇帝的近侍。

至此,属于他的表演才真正开始。

刘恒初继位,对陈平、周勃都比较客气。陈、周各自的表现却大不相同。陈平一如以往,步步为营,小心翼翼;而周勃却自我为是、志得意满。

一次周勃朝觐后,刘恒恭恭敬敬地送他出门,这个景象尽收袁盎眼里。

望着周勃的背影,袁盎近前轻声问道:“陛下以为绛侯何等人?”

刘恒想都没想,答了一句:“国之重臣。”

袁盎清了清嗓子说道:“绛侯为功臣,而非重臣也。重臣者,与皇上生死与共。当年诸吕乱政,绛侯身居太尉而不能匡正。待吕后崩,群臣共起,适逢绛侯掌兵,侥幸成事者也。因此,其只为功臣,而非重臣也。”

刘恒没有开口,而似笑非笑地地看着他,不明白他要说什么。

袁盎接着说话了,“今绛侯对陛下甚骄,若陛下以为谦让,恐失君臣之礼,微臣窃以为不可取也。”

这句话,让刘恒心中一动。事实上,他对周勃也颇有不满,只是一时想不到如何应对罢了。袁盎的话,让刘恒开始认真思考眼前的这个难题。

待刘恒掌控朝局后,对周勃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折,不但不笑脸相迎,时不时还会把他敲打一番。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袁盎的这段话,很快是传到了周勃的耳朵里。这让周勃极为恼火,我与你大哥有交情,而你小子却背地里阴我?

而袁盎却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

至此,周勃在仇家名单中加上了袁盎两个字。一有机会就让姓袁的穿小鞋,大有除之而后快的意思。

周勃虽然贵为丞相,可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奈何不了袁盎,因为刘恒根本不卖他的帐。

僵持一段时间后,周勃不但没把袁盎收拾掉,反而被刘恒赶离京城。

可周勃有些不争气,他在封地莫名其妙地捣鼓了一阵,人告其谋反,最终被逮回京城,扔进了大狱。

这部《监狱风云》的突然上演,让很多人猝不及防,以往关系不错的王公大臣们没敢出来替周勃求情。

就在周勃万般无奈之时,却两个意想不到的人先后站了出来。并且这两个人,都曾是周勃的对手。

一个是贾谊。

前边介绍过周勃和贾谊的关系,说是势不两立一点也不算过分。而贾谊不但替周勃求请,还捎带骂了刘恒。

另外一个人就是袁盎。

按理说此时袁盎应该是高兴的,毕竟他和周勃之间心存芥蒂。然而他还是站了出来,梗着脖子请言周勃无罪。袁盎这个人天不怕地不怕,别人不敢办的事情,他偏要染指。在周勃这件事上,袁盎出力颇多。

最终,在刘恒老娘薄姬的帮助下,周勃逃过一劫。经此一事,周勃才真正认识袁盎,也开始结交袁盎。从此,周、袁二人成了挚友。

当然,袁盎收获的不单有友谊,更多的是声名。从此,袁盎在朝廷声名鹊起,深得皇帝赏识。摆在他面前的,似乎是一条星光大道。

然而,随后接连发生了几件事,差点把袁盎打回原形。

这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窦漪房和慎夫人座位问题的探讨。

很长时间以来,慎夫人和窦漪房都是平起平坐,也没人感觉不妥。然而这一次,袁盎有幸临场,这个愣头青做出了一件让人瞠目的事情。

这次聚会,依然按惯例布置会场。

场地布置停当后,窦漪房先行到场,刘邦随后拉着慎夫人惬意而来。

而就在大家准备落座时,袁盎不知道哪根筋别错了地方,冲上前把慎夫人屁股地下的那张席片向后拉了一些。

大庭广众之下,私自移动领导人的座位,这无疑等同于骂人。袁盎的举动让群臣大吃一惊,也让慎夫人愤恨异常,不肯落座。此时的刘恒极为恼怒,甩袖而去。

群臣的目光全部倾注到袁盎的身上,有人为他担心、也有人看他笑话:看你小子如何收场。

然而,袁盎却不慌不忙地跟了过去。

宫中,刘恒冷冷地看着他。

袁盎磕了磕头,开口道:“陛下已定皇后位,尊卑有序。若宠慎夫人,可厚赏赐。若有失尊卑,则为慎夫人遗祸矣。陛下难道忘了‘人彘’之事?”

这句话,惊的刘恒一身冷汗,他的确没想到这一层。自己只有四个儿子,可偏巧都由窦漪房所生。自己百年之后,能被成为“太后”的人只有窦漪房。如果慎夫人真的得罪了她,结局……

事实上,袁盎这句话不但消去了刘恒的怒气,也让慎夫人认识了自我,还赏赐他五十金。

事实上,袁盎的这句话也传到了窦漪房的耳朵里。瞎眼的窦漪房一如既往,静静地坐着,毫无表情,外人根本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

而经此一事,慎夫人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还主动向窦漪房请安。当然,窦漪房并没吕雉那么狭隘,无论心里多么别扭,表现的却很亲近。

袁盎这次举动,提前结束了窦、慎二人之间争斗。不得不承认,他很有两把刷。

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九节 廷争(二)第1章 起点——(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