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

刘长终于消停了。他这一辈子没干什么正经事,然而,他依然很忙,不得不承认,他是在瞎忙。

而就在此时,另外一个人重新亮相了。这个人和刘长大不相同,他这一辈子过的比较清闲,但每一次举动干的都是实在事。

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亮相的这个人是贾谊。

前边我介绍过这个人,才华横溢、锋芒毕露。

七年前,二十一岁,西入长安,凭借满腹经纶,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何等的荣光。

四年前,二十四岁,被贬江南,徒叹人生祸福,成了遗弃边地的散臣。何等的落寞。

然而,无论身份如何变化,无论是志满于朝堂,还是落魄于江湖,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梦想。

这个人是值得尊敬的。

汉文帝七年(公元前173年),也就是刘长自杀的第二年,贾谊又一次进京了。

说实话,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不梦想着重回京城,不仅仅是为了身份地位,更多的是胸中的抱负。这一次,机会似乎又再向他招手。不过这只是似乎而已。

贾谊这次之所以能够进京,原因只有一条:刘恒想他了。

这么多年来,随着刘恒地位的稳固,在他身边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有的时候甚至开始怀念贾谊肆无忌惮、侃侃而谈的样子。就这样,刘恒派人去长沙,召回了贾谊。

皇帝的举动,让苦闷多年的贾谊看到了一丝曙光。此时的他,兴奋异常。

贾谊匆匆忙忙回到京城后,刘恒召见了他。不过见面的地方不太严肃——祭神宣室,也就是把祭拜鬼神的地方作为会面的地点。

当时祭祀刚完,祭品仍供于桌案。刘恒一时半会还沉浸在神鬼之事和长生不老学说上边,不能自拔。刘恒这个人,总的来说比较靠谱,可就是迷信思想非常严重,这方面,他不比那个叫嬴政的人差多少。

贾谊进殿行过礼后,积攒了四年的满肚子话还没来得及往外倒,皇帝就开始了一个话题——关于鬼神问题的探讨。

这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可刘恒现在非常关注这方面。更重要的是,刘恒认为贾谊对这方面很有研究。

此时的贾谊虽然急切希望介绍自己的治国方略,可皇帝开了这个么话头,他也只好借坡下驴了。

在这方面,贾谊的确挺有研究。这位仁兄多年来闲的没事可干,课外书看了不少,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有所涉猎。只能说,刘恒真是问对人了。由此可见,懂的太多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贾谊陪着刘恒席地而坐,胡邹乱侃,把鬼鬼神神的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让刘恒听的新鲜,听得入神,甚至向前挪动挪动座位,凑到贾谊跟前。

就这么一个话题,俩人聊到了深夜。

事后,刘恒还感慨了一句:“许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学问赶上了他,而今方知,还远不能及啊!”

这句感慨传到贾谊的耳朵里后,贾谊并没一丝兴奋,反而更加沮丧了。这次进京,不是给皇帝讲神话故事来了,满腹的治国方略、满腔的报国热情,积攒了四年后,却毫无用处,而最为无用的神鬼之事,为自己博得了一份才名。对贾谊来说,这简直是一个讽刺。

贾谊郁闷地闭上双眼,满心酸楚……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只用了四句话,就把这段故事讲的生动传神。

贾谊虽然郁闷,但仍心存侥幸,毕竟自己回了京,时间还多的是,总会有一吐为快的机会。

可事实上,这只是他一厢情愿而已,因为有个人已迫不及待地想赶他走。这个人就是邓通。

贾谊这次进京,朝廷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压制他的周勃走了、灌婴死了,还有很多人也不再难为他了。然而,这并不代表贾谊没有了敌人,邓通就是最为厉害的一位。

事实上,前段时间刘恒突然召贾谊进京,邓通就开始坐不住了。但邓通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皇帝的安排,他也不可能跑到半路拦住贾谊不让进京。因此,邓通瞪着两眼,静待贾谊自卖破绽。纵然拦不住你,也要赶走你。

邓通这个人我在前边提到过,但没有详解,也许有人会疑惑,就算他是刘恒的基友,也不可能会这么牛气吧?贾谊是天下第一才子,他邓通何许人也?竟能玩弄贾谊于股掌之中?

但事实上,他的确有这个能耐。他之所以有这个能耐,不仅仅是因为他身份的特殊。如果想弄明白这一层,还得从他最初的经历说起。

人,干件坏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专干坏事不干好事,坏的彻头彻尾。这种人,我通常认为是个人才。邓通就是这方面的人才。

按惯性思维的话,这些坏透了家伙,心理一般都比较阴暗,出身通常不会太好,爹不亲娘不爱的缺少管束,过早地沦落街头,少吃没喝、愤世嫉俗,对社会怀揣强烈的不满。以至于成年后,报复社会,挑来拣去地专干坏事不干好事。

然而,邓通却不能归到此类,应该说,他的出身还是挺不错的。

邓通有个比较有钱的老爹,名字叫邓贤。邓老先生读过几年书,头脑灵活,很会来事,也比较能赚钱,家道殷实。

后来秦末大乱,邓贤几次搬家,硬生生地把乱事躲的一干二净,外边打的热火朝天,杀的天翻地覆,而邓家却稳若泰山。

然而,邓老同志也有郁闷事。让老同志郁闷的就是自己的老婆,太不争气。因为邓老同志做梦都想要个儿子,但他老婆却一口气给他生了三个女儿,这让老同志很上火。

邓老同志是个实干派,不生个儿子就和老婆没完,辛辛苦苦地埋头苦干了几年后,终于开花结果,生个儿子,邓家的香火终于给续上了。老来得子的邓贤高兴的合不拢嘴,鉴于村口官道四通八达,因此给儿子取名曰“通”。

邓通,开始了他不太光彩的传奇经历。。.。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四节 匈奴叩边第19章 争储——第二十节 冲动(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章 起点——(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七)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1章 起点——(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