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

两个侍卫骑马在帐外折腾一番后,绸缎早被扯成稀烂。披着烂布头跌撞进帐,俨然两个叫花子。大帐里,嘲笑声、谩骂声此起彼伏,搞的二人极其狼狈。最终,怨毒地望着汉朝使团,大有拔刀相向的意思。

这个场景是中行说所期望的,他的兴奋溢于言表。踱步上前,指着侍卫身上的烂布头,颇为得意地开口了:“大单于,汉朝绸缎不如我匈奴毡裘耐用,汉朝食物不如我匈奴潼酪可口,何必喜爱汉朝之物?”

如果中行说这句话是就事论事的话,那他紧接着说的内容就厉害了,“匈奴人口不足汉朝一郡,而能与其争强,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衣食习惯于汉人不同。若匈奴改变自己风俗,喜爱汉朝之物,则我匈奴危矣。”

不得不承认,中行说的眼光很独到。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就在有其独特的风俗,而风俗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衣食习惯。

记得高中时,历史老师经常讲到一个词——“融合”。真佩服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既能把很浅显的东西搞的异常复杂,也能把极其复杂的东西弄的简单明了。只用两个字,就把饶半天舌才能解释不清楚的东西,总结的淋漓尽致。

记得上学那阵,历史老师经常讲:“融合”是件好事,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中行说的话很明显是在和历史老师唱对台戏。这个人绝对不是个好学生,放到现在,能不能上高中都很成问题。

有这种认识的人不止我一个,汉朝使臣也是其中之一,他很快提出了反对意见:“此言差矣!多年来,两家罢兵,边民乐业,且我皇诚意和亲,永接秦晋之好。中行说因私仇而破坏汉匈和亲大略,该当死罪,请大单于明鉴。”

中行说拧着脸向使者走进了几步,指着一言不发的“公主”说道:“宗室之女算是‘公主’?和亲以来,汉朝何曾送来真正的‘公主’?诚意何在?”

使者的心凉了半截。这是和亲的软肋,多年来一直用这种方式糊弄匈奴人,可眼前的这个阉货死心塌地的要当汉奸,把这个软肋抖搂出来,一切都完了。

使者大怒,转身质问中行说:“皇帝亲自册封,何以不是‘公主’?”

老上单于没等他两个争辩,站起了身,踱到公主面前,几乎是趴在她的脸上问道:“你是‘公主’?若是,可为阏氏;若不是,就被送上帐外的柴堆。”

事已至此,已没多少可周旋的余地了。

史料没有留下下这个女人的名字,可这个女人却展现了很多男人都难有的勇气。她仰起头,直视着老上单于:“中行说与汉使所言均是事实。我大汉公主何等尊贵,怎可屈身大漠?卑女能代替公主,不胜荣光。”

这句话,把老上单于气的哇哇乱叫。冲着帐外吼道:“来人,拉出去!”

侍卫冲到她跟前时,这个女人冷冷地说道:“我自己能走”。说完,转身向帐外走去。

汉使想上前阻拦,早被身后的两个侍卫按在了地上。

望着公主离去的背影,汉使怒了。和亲闹到这个地步,连公主的性命都没能保全,哪还有脸回去。

管他娘的,干吧!

当一个人生死度外时,什么话都敢说。汉使把能想到的难听话一股脑地往老上单于和中行说上招呼,连匈奴人“妻群母”的话都给骂了出来。匈奴人打架的能力很强,但骂街水平却很一般。弄得整个大帐就听汉使一个人连蹦带跳地扯嗓子吼。

汉奸中行说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忙替新主子和他对骂。

老上单于伸手摸了摸脸,“赶紧让这个人陪他们的公主上路!”这种话都说出来了,可见真被骂急了。

烧死公主,砍掉汉使,汉匈之间撕破了脸。按理说下边的套路很简单,直接开打就行。

大帐里所有匈奴人都是这么想的。当然,这也是中行说所期望的。

然而,就在一片请战声中,中行说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大匈奴和汉朝必有一战,而并非此时。”

中行说的反调惹的匈奴人一片责骂。

老上单于伸手制止了哄闹,阴着脸瞪着这个太监:“讲!”

中行说那老母鸡嗓又一次在整个大帐回荡:“大单于,汉朝地广物博、人口众多,凭一战而使其消亡绝不可能。汉军虽强却无法远袭,故可骚扰,‘敌休我袭,敌进我遁’,掠其人口、财物,充我实力。待我匈奴养精蓄锐、兵精粮足,方可决战。”

老上单于点了点头,坐回自己的虎皮椅上。

应该说,这是中行说汉奸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过往,匈奴人和汉朝打仗主要以抢东西、过日子为目的,至于最终要把汉朝怎么样却从来没有想过。更没有个对付汉朝的大政方针,想到哪干到哪,率意而为。

而中行说这句很简单的话,考虑的却是对汉十年、几十年之后的事情,其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打家劫舍。这对匈奴人来说,是一个质的升华。

从此以后,匈奴人开始对汉朝频繁骚扰。文景两朝,匈奴人从没停下过南下的脚步。这个局面愈演愈烈,直到汉景帝时,万般无奈的刘启把亲生女儿送去匈奴,才使汉匈双方真正消停了一段时间。

“那此时我们就这样坐着?”老上单于斜着眼问道。

“大单于何不趁此和亲,派人前往答谢,稳住汉朝皇帝,迷惑汉军,然后派兵奇袭汉郡,定然收获颇丰。”

老上单于大笑而起,“狡猾的汉人!”

随即,中行说替新主子写给刘恒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所用绢帛的规格材料比汉朝的大一号,用印也大一号,信的内容写也比较嚣张。这封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问汉皇帝……”中行说让稽粥处处压刘恒一头,算是出了口恶气。

匈奴人甩着两膀在长安城转了一圈,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信的内容宣贯了一遍,然后拍拍屁股走路。

匈奴人前脚刚走,刘恒就把面前的桌案掀的底朝天,他的肺快被气炸了。不过匈奴人虽然说话很不客气,但这毕竟算是答谢,这次和亲看来是成功的。有这种认识的人,不止刘恒一个。

然而,大家刚松了一口气,匈奴骑兵突然奇袭云中,掠夺人口、牲畜、财物无数。

边郡告急的消息传到长安,差点让刘恒吐血。这次和亲,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五节 曹参拜相(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六节 曹参拜相(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二节 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七)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九节 无双国士(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7章 烽烟再起—(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八)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