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

造反也是个技术活,最起码得有个说法,总不至于蹦出来喊一声“造反有理”,大家就会傻着脸跟你干的。也就是说,油头还是需要有的,就算糊弄不了别人,娱乐娱乐自己也不错,说不定还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濞就找到了个合适的油头。他虽然性格张扬、脾气暴躁,但干出来的事情有板有眼,很像那么一回事。造反前,他召集“智囊”,琢磨了几天,群策群力,写出了一篇很有名的战斗檄文。

檄文的内容很长,摆事实讲道理罗列了一箩筐。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朝廷出了贼臣,无功于天下,却侵夺诸侯封地……皇帝多病,志气消沉,不能省察……我决定举兵诛杀贼臣……

观点很直白:朝中有奸臣,皇帝不顶用,我刘濞不辞辛劳出头帮大家的忙,诛杀奸臣。照此说法,他刘濞还真是天下第一大好人。

只表达目的是不够的。刘濞既然敢出头当“好人”,自然需要亮亮实力。没实力,再“冠冕堂皇”的利用也没人愿意跟你干。

刘濞就亮了实力,他很敢吹。檄文中明确表示:吴国精兵五十万;南越诸王又遣来三十万;赵国二十万;楚国二十万;齐地诸王不下三十万;并且匈奴单于也将出兵帮忙……

照他这种算法,轻轻松松就能凑足二百万,根本不用打,排着队去长安走一圈。仅凭挤就能把汉军挤死完。

他还颇有创意地在檄文里亮亮富:开铜矿、铸金钱;整军备、蓄粮草,三十多年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干这件事。由此可见,刘濞真有先见之明。早几十年前就知道将来会有个晁错要“削藩”。

刘濞高调晒富,不是闲着没事干显摆来了,而很有目的性。说白了,是在鼓励大家结伴造反,并且还对每项造反成绩做了明码标价:斩杀大将赏五千金,封食邑一万户;斩杀列将赏三千金,封食邑五千户……

还没怎么着呢就开始以老大自居。刘濞算是过了一次嘴瘾。

弄到这地步依然没完,下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忽悠人的水平:我的钱到处都是。多得花不完,谁要立了功,根本不用来吴国取,我直接给他送过去。

按照刘濞的说法。造反简直是一件很简单、很快乐、很赚钱的一件事,零风险、高回报,谁要不干就是傻子。

在这篇令人啼笑皆非的檄文最后,总结了六个字——诛晁错,清君侧。

不得不承认,刘濞虽然是个大忽悠,但这个口号却提得挺响亮。按他的说法,自己搞出这么大动静,并不准备反抗朝廷。更不是要当皇帝,只是杀晁错而已。他刘濞好像是在大公无私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然而,就这么一个胡诌乱扯、谎话连篇的东西。还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檄文发到各路诸侯手中后,绝大部分人嗤之以鼻,可有一个人却动了心思。这个人是淮南王刘安。

刘安的老爹叫刘长(刘邦的小儿子),就是前边把谋反工作搞成荒唐闹剧的那一位。当初刘长谋反不成被抓,汉文帝没砍他的头,反而要把他往深山老林送。行至半路。刘长觉得太丢人,绝食而死。

四年后。刘恒为稳固帝位,也出于一片好心,把刘长的三个儿子找出来,将原淮南国一份为三,全部封王——长子刘安为淮南王,次子刘勃为衡山王,小儿子刘赐为庐江王。

虽然大家都被封了王,但心境却不尽相同。刘勃和刘赐虽然对老爹的死很伤怀,但没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可刘安就不同了,耿耿于怀,一门心思想要谋反,而且整天瞪着两眼找机会。

要说刘安这个人挺有与意思。做为一方诸侯,把自己的生活搞的很枯燥。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专好读书弹琴,并且文学造诣很深,还留下了一部很有名的书——《淮南子》,当然这是刘安集数千宾客共同完成的,非他一人所作。夸张的是这位仁兄还爱搞发明,豆腐就拜他所赐。说白了,这是一个爱读书、搞学问的书生而已。

俗话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刘安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造反这件事上,还要比老爹搞怪的多。

刘濞的造反檄文传到淮南后,刘安激动万分——造反的机会来了。当即在吴使面前表态:发兵相应。

说干就干。也不做准备,直接召集臣属,打开天窗说亮话,商议造反。

他慷慨激昂地表完态后,淮南国丞相站了出来,“如要发兵,臣愿为统军将领。”

听丞相这么一说,刘安乐了。难得丞相如此热心,积极主动地帮自己解决难题。既然如此,那就是你吧,反正我也不懂军事。

就在刘安怀揣感激之情准备睡觉时,丞相有了举动。不过他的举动把刘安搞的眼花缭乱。

丞相得了军权后,放出话“护卫大王”,并当即派兵里三层外三层地把王府包围了起来,别说外人进不去,连刘安自己都出不来。

接下来是修筑城墙,整军备战。但其选择的对手不是朝廷,而是刘濞。

传檄竟然传出了反效果,是刘濞始料不及的。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檄文在另外一个地方竟也有相似的效用。

这个地方是齐国。

当檄文传到齐国后,刘将闾开始犹豫了。事实上,他这么多天来一直在犹豫。

前些天刘卬撺掇刘兄弟造反,当时刘将闾就不太看好此事。现今事到临头,的确该做出抉择了。

就在此时,济北王刘志慌不择路地跑了过来,斥退左右,劈头盖脸就问了一句,“真要反?”

刘将闾一脸茫然,在六兄弟中,他俩关系最好,说话也很直接,“你说怎么办?”

刘志压低声音,几乎是在自言自语,“不如做观其变!”

刘将闾默默地点了点头。

事实上,刘濞这篇檄文所引起的反效果还不仅这些。当吴使捧着这篇瞎扯淡的东西送给庐江王刘赐时,刘赐微微一笑不置一词;而衡山王刘勃却反映强烈,当即表示要效忠朝廷,誓于属国共存亡。()

ps:由于头绪太多,感觉不是太好,似乎没把这篇内容写全、写好。。.。

第1章 起点——(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三节 明争暗斗(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1章 起点——(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3章 乱世纷争—(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章 起点——(四)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7章 烽烟再起—(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章 起点——(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六节薄昭的结局三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七节刘兴居的抉择(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4章 军挺咸阳—(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五节大婚(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七节 群臣定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