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

晁错一死,刘启当即召见了两个人——袁盎和刘通。并且派给他们了个好差事——向吴王宣诏。宣召内容也很容易想到:袁盎十几天前劝皇帝砍掉晁错的那段话。既然你认为砍了晁错,刘濞就会安生。现在晁错死了,接下来的活就由你去干吧。

对于这趟差事,倒在袁盎的预料之中,毕竟话是他自己说的,事情理所当然地也由自己去干。虽然心中犯嘀咕,但没有理由拒绝,总不至于跑到皇帝跟前呵呵一笑,说我是在和你开玩笑的吧?

可刘通一听要让他出差,当场就懵了。刘濞已经闹的不得了了,目前已和梁王刘武接上了火,很多人跑都跑不出来,自己却要找人家聊天,这不是“肉包子打狗”是什么?

因此,刘通很不情愿去。纠结半天后,终于开口了,“此举……”

他本想说完全是一趟闲花钱差使,没这个必要。可话还没出口,就被身旁的袁盎拉了一下。刘通连忙抬头,却和皇帝冰冷的眼神对个正着,心头一颤,连忙改口道:“臣恐德薄才疏,有辱使命。”

刘启满面寒霜地把他俩狞视半天,冷冷地说道:“一个宗正,一个太常,你们不去,谁去?”

没等刘通回过神来,袁盎早已爬在了地上,“臣领旨。”

刘通也只好无奈地跪下磕了磕头。

出宫后,刘通拉住袁盎,“为何不让我说话?”

“为何要说话?”

“此举能成?”

袁盎没有回答,只是指了指东边。“晁错的血还没干呢。”

刘通瞪了他一眼。舔了舔嘴皮。说道:“只好如此了。”心中却在暗想:这他妈都是一群啥人,我招谁惹谁了,先是晁错欺负,现又让袁盎捏弄,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虽然刘通一万个不愿意,可皇帝把差事硬塞给了他,没办法,去吧。

按照刘通的想法。最好磨蹭几天再动身,晚走一天就多活一天。而袁盎却拽住他,指了指皇宫,然后低声说道:“走得越早越安全。”

刘通不解地看着他,先是摇了摇头,后又点了点头。

就这样,两人背负艰巨的任务,一路向东,开始进发了。

事实上,刘启并没把所有筹码压在袁盎和刘通身上。早在二十天前,已派了一拨人已先行出发了。这一拨的带头大哥是周亚夫和窦婴。人数比较多——军十余万。

周亚夫首步目的地是洛阳,这是他所提方略的第一步。

在地图上,长安和洛阳之间的距离虽然不太远,可在秦汉时期,要从长安至洛阳,还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常规道路有这么一条:走华山北麓,出潼关,经崤山北麓,出函谷关,过谷水,才到洛阳。虽然七扭八歪,可在当时已算是直道了。

但这条路有个弊端——意图明显。周亚夫只要敢兵出潼关,刘濞无需动脑就知道他要干什么。而刘濞自己的目的地也恰恰是洛阳。如此一来,刘濞很可能会绕过梁国,进军荥阳。周亚夫的盘算就可能被打乱。这,是周亚夫不愿意看到的。

就在周亚夫途径霸上之时,一个叫赵涉的人建议,向南绕道,走蓝图、出武关,兜个大圈,既可迷惑刘濞,也可避免在半路上与叛军“偶遇”,还能尽快掌控荥阳。

周亚夫点了点头,放弃了自己最初的行军路线,开始七扭八歪地“瞎”跑一气。

实际上,周亚夫是应该感谢刘濞的。

我在前边提到过,刘濞在发兵前,有个叫田禄伯的人曾建议走水路,沿长江、淮河而上,快速推进,兵出武关。而刘濞摇了摇头,否决了这条建议。可事实上,如果刘濞真的按这个套路出牌,也许周亚夫还需要在半路耽搁一段时间。打仗,就是打时间差,那个田禄伯若真能拖住周亚夫,说不定刘濞还真能干出一番成绩。

当然,这只不过都是些假设而已。因为打仗这种事情,最终结局定性前,任何一种假设似乎都可以成立。

刘濞放弃了这条路线,而恰恰是周亚夫的选择。真是一种讽刺。

事实情况也确如赵涉所料。闻得周亚夫准备兵出武关,刘濞微微一笑,下了道军令:全速推进,灭掉梁国。

刘濞之所以会如此嚣张,是有背景资料的。

前段时间,朝廷里忙着研究对策,无暇顾及刘濞等人。如此一来,这些人顺风顺风,成绩斐然。刘濞力克淮南三国,渡过淮河;楚王刘戊也攻破荆壁,乘胜前进,锐不可当。

眼看吴楚大军已推进到梁国地盘,梁王刘武不乐意了,派六路大军前往堵截,结果被打的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如此一来,刘武也傻脸了。不得已,把各路大军全部集结,龟缩睢阳一代(梁国都城),准备凭城一战。

刘武成了个靶子,被吴楚联军挤压在睢阳,疲于招架。不乘此良机一举灭掉梁国,更待何时?因此,刘濞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了刘武的身上。

刘濞催动大军,把睢阳成围得结结实实后,周亚夫出关了。

这位老兄没有继续南下,来和吴楚联军正面交锋,反而杀了个回马枪,挥师北上,绕道洛阳。

在洛阳,周亚夫打开武库,扩充了一下兵力后,急速南下,暂屯荥阳,掌控敖仓粮道。

可刘濞却遇到了难题,他围着刘武打了一阵,却纹丝不动,毫无进展。如此一来,搞的这位老头很是恼火。

就在他暴跳如雷之时,一连收到了几条消息:周亚夫率兵向南,已进濮阳(睢阳南);郦商带军北上,直扑赵国;栾布挥师向东,进军齐地;窦婴军据守荥阳,掌控敖仓粮路。

刘濞咬着牙怒骂道:“既然周亚夫来了,那就先灭掉他。”

可刚骂完没几天,就又收到了一条消息:周亚夫又挥师北上,绕过睢阳,屯兵昌邑。

周亚夫上蹿下跳、四处乱跑,搞的刘濞眼花缭乱,都没弄明白他要干什么。

因此,他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先全力灭掉刘武再说。

而就在此时,一路上磨磨蹭蹭的袁盎和刘通,终于赶来了。

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1章 起点——(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三节刘恒进京(四)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四节 国丧(四)第1章 起点——(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一节戚姬的结局(五)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四节 废除“连坐”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2章 覆灭—第二节陈平的动作(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三节梁王进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