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

既然皇帝放出话来了,按理说周亚夫应该动身去支援梁王了。而周老兄爬地图上研究一番后,却摇了摇头。

吴楚三十万大军不但把睢阳围得铁桶一般,更严守各路隘口,就等他往口袋里钻。自己此时前去救援,可谓正中刘濞下怀。周亚夫不愿冒这个险。

更重要的是,自己此去,最好的结果是把梁王从人群中捞出来。但捞出梁王后,谁还愿意去堵那个枪眼?若如此,吴楚大军定将全力压制而来,整个战局将失去控制。

周亚夫在诸将请战的声音中,说出一句狠话:若再有私议出战者,军法处置。

大家安静了下来,疑惑地望着他,闹不明白这位老兄到底在想什么。

而随着一个人的到来,谜底很快被揭开了。到来的这个人是弓高侯韩颓当。

韩颓当先陪栾布平齐,逼死胶西王刘卬后,按窦婴军令:栾布暂留齐地,安抚诸侯;韩颓当急速西归,助周亚夫抵抗吴楚。

韩颓当办事效率的确不是盖的,当即回军,带着三四万人扭头就往昌邑跑。

当他一口气跑到目的地后,周亚夫的老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兄弟,你终于来了。

有了这支生力军,周亚夫明显宽裕了很多。

还没等韩颓当喘口气,周亚夫就给他安排了任务:出兵东南,绕过彭城,奇袭淮泗口。控制淮水,切断吴楚粮路。

这是这次平叛的原定战略,事实上。周亚夫七扭八歪地往昌邑跑,就是为了走这一步。

也许有人会问了。既然这步路是原定方略,那周亚夫为什么迟迟不行动,眼睁睁地看着刘武挨打而不管不问?

事实上,不是周亚夫不愿意干,关键原因是兵力不足。

毕竟是要去截粮道,没个三五万人肯定玩不转。而自己手上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十来万人。若一旦分兵而行,正面的吴楚大军将成为脱缰的野马。想要束缚可就难了。

并且,此时此刻还有一个人正在目标区域内兴风作浪,这个人就是前边提到的周丘。坐拥十余万大军,极其嚣张。比较难搞。没个实力派人物前往,此举也只能打水漂。

就在周亚夫犹豫时,韩颓当及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韩兄弟极有头脑还很彪悍,打起仗来有板有眼,颇有乃父遗风;且在匈奴混了很多年,擅长奇袭。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三四万人,刚好满足了周亚夫的需要。

这个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刚跑来就领了任务,韩兄弟不但没计较。反而还很高兴。呵呵一笑,扭头就走,不辞辛劳地出发了。

韩颓当突然南下。让刘濞大吃一惊。实际上,他也一直在担心自己的粮路,毕竟要养活三十多万人,每人每天消耗一斤粮食,总计需要三十万斤,也就是150吨。在人扛马驮的年代。这是个天文数字。刘濞已在睢阳待了近一个月,夸张的是不清楚还要待多久。所以。刘大爷是极为关注这条线路的。

为此,刘濞专门给周丘写了一封信,要求他率兵阻拦,确保粮道无虞。

周丘很配合地动身了。当然,不配合也不行,因为他很清楚,刘濞如果完了,自己也就闹到头了。这个时候,还不适合闹纠纷。

我前边讲到过,周丘是个牛人,很能闹,还擅长使阴招,几个月来上蹿下跳、连哄带骗,攒凑了十来万人。按理说刘濞把粮道托付给他,应该是比较靠谱的。而这只是“应该”而已,由于他碰到了韩颓当。

因为韩颓当根本不去和周丘正面对垒,转着圈和周丘赛跑。

韩老兄七扭八歪乱窜一气,让周丘摸不住大小头。就在周丘晕头转向时,韩老兄顺利地流窜到了淮泗口。这个地名起的真是太恰当了,对刘濞来说,的确是个“坏事口”。

韩颓当跑来后,有事没事就在淮水北岸溜达,碰见吴楚军粮就上去抢一些。不过他比较贪心,自己吃不完,也不给吴楚大军留一些,对多余粮食,要么一把火烧掉,要么倒进水里喂鱼。

此时的周丘也很抓狂,先是跟在韩颓当屁股后跑了一阵,结果没能把这位老兄送走。不得已,周丘别出心裁地在渡口安排大军驻守。韩老兄你就随便流窜吧,我先护着粮道再说,以不变应万变。

这一招的确挺管用。粮道暂时是安全了一些,然而周丘的老曹却非常危险,因为韩颓当派人扑了过去。

周丘无奈,连忙从渡口调拨人马回防。可大军前脚刚走,韩颓当就冲去了渡口。又是抢又是烧,搞的一塌糊涂。

周丘陪着韩颓当赛跑遛弯兜圈子,可睢阳的刘濞却吃尽了苦头,因为他断粮了。

要说这是可以理解的。每天150吨消耗量,补给线只需断掉三五天,刘濞大军一时三刻就能揭不开锅。

焦躁的刘濞扯着嗓子大骂周丘笨蛋。可他刚骂完,楚王刘戊就跑了过来。进账后,刘戊劈头盖脸地问道:“为何不给我军分粮?”

刘濞不无好气地回敬了一句,“粮道受阻,你不知?”

刘戊瞪着两眼,很是恼火地吼,“那吴军何以有粮?”

见刘戊较真,刘濞连忙缓和一下态度,很勉强地咧咧嘴,忽悠道:“我吴军是攻城主力,自然需要做些不济;毕竟楚军大部居于阵外……楚王定要以大局为重。”

这句话差点没把刘戊气背过去。什么话呀,照你说的,干活的需要吃饭,看戏得就该饿死?刘戊把佩剑往案上一扔,大怒道:“无粮,如何以大局为重?你行此事,毕生变故。若如此,还不如早日散了。”

刘濞心中一惊,“你有此心,大事休矣。”接着是一通牢骚,“都是些什么东西!说好共同起事,可结果呢?”

他的确应该发点牢骚。自从起兵来,似乎所有事情都没按自己的意愿来。淮南王刘安表示造反,可笨蛋到被自己的丞相给关了起来;胶西王刘卬表现的比较嚣张,可十足是个废物,没能整死刘将闾,却先把自己给搭了进去;还有蠢材刘遂,迟迟不来会合,在自己老家被包了饺子;还有那个周丘……

刘戊没功夫去研究刘濞的牢骚是针对何人,他现在只图有口饭吃。勃然大怒道:“你给不给粮?”

刘濞见他较真,也很是无奈,把造反弄到这地步,的确够扯淡的了。叹口气,很不乐意地说道:“给你送去就是。”

得了这句话,刘戊的态度才稍加缓和,拱了拱手,甩袖而出。()

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章 起点——(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19章 争储——第十六节 废黜太子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7章 烽烟再起—(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二节荒唐的谋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八节 廷争(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七)第1章 起点——(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第19章 争储——第四节 王娡其人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五节 早立太子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八节 对症下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