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两汉往事》更多支持!

弄死了袁盎,刘武多少解了一些心恨,应该会高兴的,但他却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大出他的所料。

袁盎暴死,举朝震动。三公九卿、府曹司丞,纷纷上书,要求捉拿真凶。活着的时候,没几个人待见,可这一死,却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袁盎如果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敢想。

当然,大家如此激动,并非完全出于同情。因为袁盎同志具体办了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大家都很清楚。更重要的是,袁盎办过的事情,大家都曾不同程度地给予了支持。如此一来,大家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生存环境。

群臣惴惴不安,皇帝也大为震惊。刘启不相信刘武会干出这等事,但在心里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当即颁布了道诏令:半月内破案,无论是谁严惩不贷。

接受这个任务的人是卫绾。前边提到过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头不是太响,但却是一个可小觑的人物。

这个人行事低调,大智若愚,看似忠厚老实,却善于机谋权变。行事蜻蜓点水,不露声色,在不声不响中把事情办的妥妥帖帖。简单点说,这是位高人。

在汉文帝刘恒临终前,曾给儿子刘启留下遗言:卫绾是长者,好生待之。

然在景帝继位的初期。并不怎么待见他。直到七国之乱时。卫绾以河间王太傅的身份。辅助十七岁的河间王刘德(刘启三子,栗姬所生)组织军队,参与平叛,功勋卓著。这才让刘启对他另眼相看。

由于他话语不多,生活单调,行事谨慎,比较廉洁,也不拉帮结派(看似)。这让刘启大为欣赏。因此,七国之乱后,把他重新调进朝廷,任命为中尉。

但最近,卫绾的日子却不太好过。原因很简单——栗姬的亲戚。具体是什么亲戚,无从考证,但卫绾和栗姬母子的关系,绝对可用“密切”两个字来形容。

栗家母子被废,汉景帝一口气把栗家人清理出了朝廷,卫绾也在其列。然而。对这个人,刘启放了一把。没把他往死里弄,只罢了他的官,把他赶回老家种地。

同栗家牵扯上了关系,卫绾这辈子应该很难翻身。但例外还是发生了。一个月前,刘彻被立为太子,窦婴削尖脑袋争当太子太傅,而皇帝却突然下诏,召回卫绾,官拜御史大夫,兼任太子太傅。这让所有人一头雾水,本准备把栗家人往死里踩,可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大家不得不又把抬起的脚慢慢放了回去。

我前边提到过,刘启这个人行事往往会出于预料,完全按自己的套路出牌,让人揣摩不透。其驾驭群臣、掌控朝局的能力绝不是一般的强。

卫绾能够成为太子的老师,除了他的能力外,更关键的是他的身份——栗家的亲戚。

刘启废了刘荣,但并不讨厌他,只因有更合适的人选而已,没准备把他往死里整。栗家人倒了,但绝不能倒的太彻底,若不然,刘荣将来能不能活命就是个未知数。所以,由栗家人来做新一任的太子太傅,再合适不过了,纵然将来有事,也好留些余地。

刘启真是精明到了极致。

卫绾大落大起,还没来得及回过神,就领到了任务——查案。

那就查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可令卫绾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动手,就有人已经自动自发地行动起来。好运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

率先行动起来的人,实际上大家也都能想到——黑道。

我前边讲过,袁盎在黑道混的有声有色,更和一些龙头老大的关系很铁。所有官府还没怎么着呢,这些人早就炸了锅,自动自发、像模像样地查了起来。

就这样,在黑白两道的通力合作下,案件进展迅速,很快就把矛头对准了梁王刘武。

卫绾不敢大意,把这一情况向皇帝做了汇报。刘启听完气的不行,大吼:去梁国查。

卫老师没敢耽搁,当天就动了身。一口气跑到梁国后,发现不单在京城有好运,在梁国也不例外。

刚到梁国,还没坐稳,就有人急急忙忙求见。并把羊胜、公孙诡最近一段时间的一举一动讲的生动传神。

之所以会有如此效果,关键原因还在羊胜、公孙诡自己身上。由于两个家伙得罪人太多,自从韩安国被扔进牢房后,就有人无时无刻盯着这二人,专等他们卖破绽,还不失时机地收集各种违法乱纪的证据。当然,刘武也被捎带其中。可见人不能太缺德,既害别人,又害自己。

事情办的太顺利了,连卫老师都觉得有些不适应。

弄明白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卫绾封了案卷,坐上马车,掉头回京。

我讲的虽然很轻松,但卫老师的心里却并非如此。

他清楚,这箱东西拉进京里,不但羊胜、公孙诡玩完,刘武也得跟着报废。

要说刘武和他既不沾亲又不带故,刘武的死活和他卫绾没多大关系,紧张的毫无道理嘛。

事实上,关系大了去了。因为卫绾很清楚,羊胜、公孙诡这些阿猫阿狗死一个两半个没多大关系,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汉朝人口众多。可刘武就大不一样了。这个人如果有个三长两短,太后还不撕了他。当然,太后不能把皇帝怎么样,可收拾他卫老师简直轻而易举。

这一路上卫老师越想越恐惧,走走停停,冷汗直冒。这哪是审案,显然是把自己架在柴堆上烤。最终,卫老师牙一咬,娘的,横竖都是死,一不做二不休……

驿站。卫绾差人把案卷抬了出来。点上一把火,烤了一会,直至烧成了灰,才拍拍屁股动身。

千里迢迢出了一趟差,怎么着也得向皇帝做个汇报。

在皇帝面前,卫绾开口了。

经臣查实,确是梁王受羊胜、公孙诡蛊惑而为之。

有案卷吗?

有!

拿来我看。

臣斗胆,烧了。

烧了?

烧了!

大胆!

若留案卷,梁王将坐实此罪。不责梁王,有违朝制;若责梁王,恐伤太后之心。依臣之见,此案皆羊胜、公孙诡所为,与梁王无关。

刘启把他凝视良久,咧了咧嘴:去长乐宫,把事情的经过禀报太后……相信太后会欣赏你这位太子太傅的。

卫绾如释重负,连忙躬身告退。

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一节 邓通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七节审食其的尴尬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节 不满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12章 覆灭—第三节陈平的动作(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二节萧规曹随(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七节 戚姬的结局(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二节 冲动(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五节梁王进京(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七节 曹参拜相(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三)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9章 日落长河—(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9章 争储——第一节 洗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八)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5章 楚汉争锋—(八)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3章 乱世纷争—(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