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

荥阳大战,刘邦先后两次奔逃,一次比一次跑的可怜。

这一次,刘邦几乎输掉了所有的本钱,连关中家底都一并放到了荥阳,这使刘邦痛苦不堪。从成皋逃出来后,刘邦把逃跑路线锁定到北方赵地,在那里驻扎了两个人,一个人是韩信,另一个是张耳。刘邦相信在赵地他会找回自信,事实也正如其所预料,因为他驾驭下属的手段绝对一流。

刘邦渡黄河,驰修武,一路向北,几天后终于赶到韩信、张耳的军营。早晨,天还未亮,刘邦自称汉王使者,叫开营门,骑马直奔韩信、张耳营中。此时的韩信和张耳都没起床,正搂着被子睡大觉。对刘邦而言这正是绝佳的机会,因为睡着的绝对比醒着的好对付。因此刘邦趁此良机,派夏侯婴先后冲进韩信和张耳各自的卧室,拎起领兵印符就走。而此时的韩信和张耳,依然蒙头盖脸的睡大觉,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不过也可以理解,人这一辈子,碰见有人偷印符的机会并不多,如果是个普通人干这种事,肯定是觉得自己活得时间太长了。因此那两位大哥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人能干出这种事情。

就在韩信和张耳接着睡大觉的时候,刘邦却很忙碌。利用印符召集来诸将,重新对各个将领的职务进行调整,一举夺取韩信和张耳的领军职责,把他俩人闲置高阁。

两位睡觉哥醒来后,发现印符丢了,大吃一惊,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异常恼火。竟然有人干这种事,在眼皮底下竟然偷印符,找死呢。

刚准备发火,就有人过来禀报,汉王已经来过,并拿走了印符,这使得韩信和张耳大吃一惊,连忙跑过去求见刘邦。

站到刘邦面前后,他们才晓得这一觉醒来竟然换天了,自己的兵权被解除了,这多少有些让人心惊。

也许你会问,韩信和张耳不就是刘邦手下吗?直接把他俩叫起来,安排他俩干活不就完事了,刘邦何必六指挠痒——多此一道?

你如果真的这么认为,说明你太不了解政治,也太不了解军队。

战乱年代,十足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至于谁是大哥,谁又是小弟,并不完全是固定的。有实力就能当老大,没实力只能当马仔。俗话说脱毛的凤凰不如鸡,曾经的老大一旦实力衰退,就可能丧失说话的资格,甚至会丢掉自己的性命。早上的大哥,晚上可能就会变成囚犯,甚至变成一具尸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多少年来血的教训。

刘邦很清楚这一点,更很晓得如何掌控这一点。他只愿当老大,至于小弟的角色,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愿意干。

而这次奔逃,带在身边的只有夏侯婴,基本上算的上是孤家寡人了,要实力没实力,要兵力没兵力。虽然灌婴、缯贺、靳歙等嫡系人员也在这里,但毕竟这些人近些日子来一直跟着韩信,到底听谁调遣还真是个未知数,并且也不掌实权。如果把韩信和张耳叫起来,和他俩商量着办事,如果那俩仁兄不按套路出牌,刘邦只能空有个老大的头衔,可能成为人家的随意操纵的木偶。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

而刘邦绝不是任人宰割的菜鸟,而恰恰相反,他是火并的老手,驾驭手下的高手。什么事情都得按我自己的意愿来,至于“商量”这个词语,在他的词典里应该和“命令”那个词是同义词。虽然上阵打仗的能力和项羽比起来不是一个重量级,但驾驭群臣的能力能甩项羽一百跌。韩信碰到他,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刘邦清晨赶来是刻意的安排,冒充使者是刻意的安排,抢走印符也是刻意的安排。清晨赶来是趁韩信、张耳不备;冒充使者是不让小卒通知他两人准备;抢走印符是为方便调动各路将军;职务调整是彻底架空韩信和张耳。所有的一切,他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但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最终的目的都很明确——任何人不得染指我的权力。

好了,现在目的得到了,韩信、张耳老实了,兵权在握,老大地位稳固了,纵然孤身一人,也没人能阻挡我号令天下的步伐。

控制军权后,刘邦又重振军威,因此又想起了项羽。他和项羽无疑是一对冤家,不光项羽看到刘邦就会眼红,现在刘邦想起项羽也狠的咬牙。这一年多来的对垒,刘邦似乎没有真正赢过项羽,只在京索之战时,韩信阻挡了项羽一次,刘邦自己好像还没有在项羽手上讨到过便宜。但刘邦就有自己的长处——皮糙肉厚、屡败屡战,你虽然很能打,但我是个不怕打。这种打不死的精神,最终把项羽拖进了无底的深渊。

因此,刘邦调遣大军,渡过黄河,挥师南下,在小修武南面遭遇楚军。让士卒吃饱喝足,准备与项羽再进行一次对砍,一较高下。

就在刘邦准备干这件很有前途的事情时,郎中郑忠拦住了他,“大王切勿急进,荥阳之败已元气大伤,如若此战再败,大王将何去何从?”

刘邦停住了脚步,“郎中以为该当如何?”

“大王何不深沟高垒,养精蓄锐,牵制楚军,然后遣大将东进楚地,约合彭越共击楚军后方。”

郑忠的话说完了,刘邦笑了。最终刘邦深壁高垒,与楚军对峙修武。然后遣刘贾、卢绾率军二万人、骑数百,从白马津渡过黄河,深入楚国腹地。刘贾这次终于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在城阳,刘贾和彭越配合,烧毁楚军积存的粮草物资,然后四处游行,破坏楚人生产,使项羽无处征调粮草。他的这一阵乱搞,让项羽焦头烂额,最终放弃对修武的攻击,转头奔刘贾而来。

而刘贾却学了刘邦的本事,在城阳固守壁垒,办了个长期户口本,赖着不走,也不出门对砍。同时彭越那个游击队长时不时过来帮帮忙,骚扰骚扰楚军后方,实施一个共同防御、协同作战的策略,让楚军在城阳停步不前。

一阵连环拳过后,吸引了项羽的注意力,减轻了刘邦一边的压力,也让项羽在东西两线疲于奔命。

至此,刘邦终于在项羽身上找回了一点尊严。

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节 国丧(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二节新一轮博弈(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二节 明争暗斗(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七节最后的日子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2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九节好一根搅屎棍(五)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6章 旭日东升—(五)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二)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六节荒唐的谋反(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六节最后的日子一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五)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二节 走上前台(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一节周勃的短板(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一节刘恒进京(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八节最后的日子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六节 诸吕封王(三)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2章 覆灭—第六节 陈平的动作(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12章 覆灭—第十六节 吕氏败亡(九)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一节 掌控朝局(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