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红霞万里—(二)

张敖的反对,阻挡不了贯高造反的脚步,贯高这一次算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得要胡搞八搞地闹腾一番。

而张敖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证明了他这个“赵王”当的的确有些窝囊,连自己的手下都控制不了,真不知道如果造反成功,他又会是个什么个样子。他这个人用我们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个“杀才”。子不类父,他和他爹真是悬殊太大。

贯高是个一根筋,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人,自从他下定造反的决心后,就义无反顾地甩开了膀子干了起来。

贯高的造反套路实际很简单,也很直接,具体说来四个字——刺杀刘邦,这就是贯高那个天才的神经质的全盘计划。这个人的脑袋我一直认为是长在屁股上,明明自己啥能耐没有,却偏偏要去干这些技术活,还胆大妄为,更重要的是还义无反顾,八匹大马都拉不会来。

虽然贯高的造反计划制定的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刘邦这次来赵国不是一个人,由于刚和冒顿打了一架,还带了几十万小弟,贯高现在想刺杀刘邦,可他也没有傻到当着几十万人的面干这么个很有前途的事业。所以,这一次,贯高准备先放刘邦一马,饶他一命。

就这样,刘邦在赵国作闹几天后,平平安安地南下洛阳,最终返回了长安。他这次返回长安后还折腾了一把萧何,不过那件事情和我们本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不打乱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就先让萧何同志再凉快一段时间。

时至目前,贯高造反还算停留在思想活动方面,不是他不想干,主要是没机会干。如果他现在收起这一莫名其妙的想法,也许就不需要我们用这几千字来讲述这一件事情。而巧合的是,刘邦给了他一次机会,并且贯高也准备把握住这次机会。

汉八年,也就是刘邦骂过张敖的第二年,北疆代地发生了一件事情。当然,这件事情我们也在前边提到过,也就是匈奴在韩王信的带领下再次犯边,并且赶跑了刘仲和樊哙。当时为了不影响刘敬的表演,因此没有将后续故事介绍明白,现在只好做一简单的补充。

那次韩王信在匈奴人的陪伴下跑到东垣大抢一场后,匈奴人拍拍屁股回家了,而韩王信却赖在这里不愿意走。匈奴人习惯住帐篷,而韩王信则更喜欢住房子,匈奴人要回家,而韩王信却不愿意再溜达,因此他准备在这里落户。

然而刘邦对韩王信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很是不满,也不准备为他办常住户口,因此把刘仲和樊哙大骂一顿后,亲自率兵进军东垣,在这里打了韩王信一顿屁股,又一次把他赶到漠北荒原上喝风。

解了气的刘邦再一次按原路返回洛阳,途径赵地。这一次,给了贯高一个表现才华的机会。

机会来临了,贯高就准备毫不客气地把握一下,他准备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教科书上留下一笔,不过他没有成功,教科书中根本就没提到过他。

贯高这次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数学天赋和算卦技术,计算出了刘邦跑路速度和行进路线,最终他在地图上指向了一个地点——柏人(今河北隆尧西),他准备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次,贯高选对了地方,因为故事情节还真的按照着贯高的思路在发展。

刘邦到达柏人前,贯高联合几个嫡系,安排刺客藏到柏人驿站的夹墙之中,等候夜深人静刘邦睡下之后,实施致命的一击。贯高离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一步之遥。

刘邦终于来了,路线正确,时间恰当。因为刘邦到达柏人时,天已渐晚,在这里住上一夜,似乎已是必然。

站在柏人城外,刘邦突然有些不太舒服,严格意义上是有些心惊肉跳。

人有的时候会很奇妙,对在某些时候会突然产生一种不太好的预兆,我们通常称之为第六感应。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往往会引领我们做一些有悖常理的事情,而通过事后验证,这种感觉往往是正确的。科学能解释很多事情,但这种感觉,科学是解释不了的。

刘邦这次第六感应救了自己的性命,因为他站在城外问身边的人:“这个县叫什么名字?”

“柏人。”

“柏人,柏人,就是受迫害于人!”说完后,刘邦拍拍屁股继续赶路了。

贯高挖空心思算路线、做数学题,可没想到他精心准备的这场闹剧竟然败给了这个县城的名字,百密一疏,功亏一篑。看来他的算卦水平还有待提高。

贯高造反的过程结束了。也许我讲到此,大家会觉得莫名其妙,这种不成功的造反,并且还没被刘邦发现,怎么能拉张敖下水?

的确,按常规推断的话,似乎不应该再有后续的故事发生,而事实上,随后的故事情节就是由这次不成功的刺杀行动而引起的。

汉九年,也就是贯高无厘头造反的第二年,东窗事发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贯高不成功的造反传到了他仇人的耳朵里,再后来就顺理成章地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

刘邦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缉捕张敖。

张敖很无辜也很无奈,更为关键的是等刘邦抓他时,自己还不知道因为啥,因此他自从失去人身自由的那一刻起就不停的哭,贯高的神经质行为真是伤痛了他的心。

闹出这么大动静,张敖似乎已板上钉钉要被砍掉脑袋,然而世事难料,贯高虽然有些神经病,但这个人很忠诚也很硬气,能把你张敖拉下水,也能把你扶上墙。下边的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贯高牛气的一面。

贯高这个人虽然本事不大,多少还有点神经质,但他将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天地间的那股正气,“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句话用到他身上,还是比较恰当的。

第19章 争储——第十三节 脑残的对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节 萧规曹随(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六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5章 楚汉争锋—(九)第5章 楚汉争锋—(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七节 传檄天下(二)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二节改正朔(九)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二节戚姬的结局(六)第1章 起点——(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一节 释疑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五节 筹备第12章 覆灭—第一节陈平的动作(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八节 无双国士(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节荒唐的谋反(一)第9章 日落长河—(四)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七节 断粮(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九节 天才陨落(三)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7章 烽烟再起—(五)第19章 争储——第三节 埋祸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一)第7章 烽烟再起—(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三)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章 起点——(二)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一节新一轮博弈(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六)第1章 起点——(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一节 暗斗(二)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章 起点——(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