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

在廷议现场,刘邦向群臣肆无忌惮地抡起了棒槌。群臣心里都清楚,皇帝这次是要东真格了。

然而,现场绝大部分人都是刘家的老人,当然也和吕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刘盈这些年来的表现虽然不抢眼,但也没犯错,并且人还比较老实,刘邦这次大刀阔斧地恶整,让这些人心中多少有些不爽。

当然,如果刘邦这次不打吕泽他们屁股的话,虽然反对声一片,但还不至于让群臣这么激动。而此时,却不得不激动。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邦的行为明显是要向吕家开刀了。如果此时不再努力争一把,太子肯定被废,吕家也跟着玩完。

群臣这一次算是豁了出去,争先恐后地发言,唯恐轮不着自己说话。要说也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打屁股嘛,大家都挨打也不算很丢人。

按照这一理论,樊哙、夏侯婴等人就痛痛快快地闹腾了一番,这让刘邦咬牙切齿地准备送给他们些礼物,而就在此时,周昌站了起来。

平时大家都怕这个周结巴,见到他都想跑,而此时却有一种救命稻草的感觉,纷纷闭上了嘴,给他腾出了场地,静待他的表演。

周昌来到了殿中央,准备说话了。

周昌已经憋了好长时间,由于自己口吃,一直轮不着自己发言,所以很生气,用史书里的一个词——“盛怒”。司马迁老爷子真是高手,这一个词就顶我说了半天话。

由于周昌“盛怒”,所以结巴的更为严重,张嘴就直奔核心思想,很有总结概括的意思。好了,不再废话了,让周昌表演吧。

周昌扭着头,费了半天劲,说道:“臣、臣……臣以为,绝、绝……绝不能换太子。”

刘邦费力地听完他的话,愤怒地问道:“为何?”

实际上刘邦这是在为难周昌,就周昌的说话水平,想让他说清楚所以然,那得准备下午饭。

不过周昌有自己的解决方式,没有两把刷不可能在这个岗位上混这么长时间。

周昌的解决方式很简单,瞪着两眼说道:“臣、臣……臣口不能言,然、然……然臣期、期……期知其不可。陛、陛……陛下欲、欲……欲废太子,臣、臣……臣期、期……期不奉召。”

周昌两句话,我用的标点符号有些多,如果大家看的费劲,也敬请见谅,由于这位仁兄说话就是这种方式。

周昌费劲的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刘邦不怒反乐了。对付这个姓周的,刘邦有经验,绝对不能和他对着干,要不然还不知道啥难听话在等着他呢,更为关键的是刘邦在心里比较喜欢这个人。

周昌说话不利索,但爱较真,他一旦认准个理,八匹大马都拉不回来。更重要的是,这位仁兄不怕死,不管你是谁,我说不行就不行,要么你杀了我,要么就听我的。现在他明着说“不奉诏”,这个愣头青可真敢来这一手,还不用打这赌。刘邦让他当御史大夫,真算是用对了人。能用到这么个人,也让后世很多有为的皇帝很是艳羡,包括汉武帝。

刘邦笑了,摆了摆手说了声:“今天廷议就到此吧!”然后率先离开了大殿。

这次论战,以群臣的胜利而告终。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度过了难熬的一天。

大臣们陆陆续续地离开大殿,当周昌走到门口时,吕雉拦住了他。

实际上这次廷议,吕雉一直在现场。当然,她没有收到刘邦的邀请函,也没有机会站到前台进行表演,而是躲在侧房偷听。因为这次廷议将会影响自己和儿子随后的生存方式,这不能不引起她的重视。

在周昌的面前,吕雉下跪了。

这个高傲的女人,帝国的皇后,流下了痛心和感激的眼泪:“没有你,太子几被废矣。”

的确,这次皇帝和群臣间的拔河,因周昌的诤谏使群臣稍占优势。吕雉的下跪,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该的。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次下跪也是很值得的,因为以弱者的姿态亮相于群臣,也引来更多的同情,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刘盈在这次风波中能够化险为夷,应该感谢很多人,感谢很多事。其中,最应感谢周昌这次的诤谏,张良随后的奇谋,还有他老娘吕雉的这一跪。

廷议结束了,但不代表刘邦就不再换太子了,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心里都清楚的。

然而,群臣们都已经做出了自己所能够提供的支持,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甚至还有很多人也贡献出了屁股,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最后的答案始终握在老大的手上,只要皇帝不放弃“换太子”的想法,群臣永远都不可能赢得了这次对抗赛的最终胜利。

让皇帝放弃自己思虑多年的想法,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的确,一般情况下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这一次出现了“二般情况”。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刘邦这一辈子闹革命,别的本事稀松,但用人的本事绝对一流,正因如此,此时的大汉天下卧虎藏龙、高手云集。

“换太子”这件事情闹腾到现在,高手终于还是出手了。

这个高手就是张良。

这位仁兄我们已经让他凉快好长一段时间了,自从刘邦决定迁都长安起,我们就再也没提到过他。也不是我不愿意介绍他,主要是这位仁兄的确在这段时间里啥也没干,更夸张的是什么活动也不参加,包括上边讲的这次热热闹闹的廷议。

自从帮助刘邦分析了一下“迁都”的好处后,张兄弟就彻彻底底的把自己掩藏了起来,再也不愿意露头。

并且他掩藏的还比较好,俗话说“小隐于野大隐于市”,而这位仁兄更夸张,觉得隐藏于“市”还不过瘾,更上一个台阶——“隐于朝”,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这位仁兄不光有大奇谋,更有大智慧。翻阅古代史,一生作为和张良最相似的似乎只有明朝时候的刘伯温,可不幸的是刘伯温只有大奇谋,而缺少大智慧,以致最终的结果完全相反。

这一次,张良藏不住了,因为有人亲自来找他,找他的人就是吕雉。又让他进行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表演。

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6章 旭日东升—(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三节 走上前台(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9章 日落长河—(十)第12章 覆灭—第十七节 吕氏败亡(十)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2章 大泽乡起义—(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八节 改正朔(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九节 刘肥避险(二)第1章 起点——(三)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三节 刘盈收场(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三节萧何辞世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八节 戚姬的结局(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节 国丧(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二节周勃的短板(四)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一节 败亡(三)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八节 诸侯兴兵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1章 起点——(一)第19章 争储——第十四节 设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四节荒唐的谋反(五)第19章 争储——第十二节 伏笔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四节梁王进京(二)第9章 日落长河—(九)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第8章 红霞万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四节戏弄佞幸(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三节天才陨落(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八节窦漪房的身世(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五节荒唐的谋反(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3章 乱世纷争—(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八节审食其的尴尬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节 贾谊论政(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一节 刘盈收场(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