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想家

自从上次汪健来找他外出了一趟之后,文洪就又回到了预审大队和江边一带的生活圈子。这期间,文洪除了与汪健保持联系外,见面最多的外人就算是钟晓惠了。也许是工作上有这个便利条件,钟晓惠隔三差五就来预审大队一次。因为大家都是年青人,又对绘画有着共同的爱好,文洪与她的话题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再没有先前那般拘束了。

时光苒苒,九六年的新春佳节就要来临了,这将是文洪独自在外过的第一个新年。

除夕这天,文洪给汪健打了个电话,却被他的同事告知汪健出差办案去了。临近中午,预审大队和看守所没有值班任务的民警就开始陆续地离开了。钟毓明临走时拉着文洪一定要他去家里吃年饭,文洪想着这么一个中国人最喜庆的日子,自己一个外人怎么好去打扰人家?好说歹说,钟毓明才算罢休。到了晚上,文洪在看守所吃过晚饭后,又披上警用大衣独自来到了江边。

天已经全黑了。稀疏的鞭炮声,不时地从江对岸传过来,偶尔有一、两支烟花拖着细细的尾巴冲破黑夜笼罩的苍穹,在旷野上空绽放出一个个闪烁的亮点,刚刚描绘出地上那起伏的轮廓,便星星点点地散落了,留给江面粼粼的几抹色彩。

文洪在江边坐了下来,将大衣收拢了些,目光不时地寻找着那些升起又落下的细小光点。“家里那边过年,可比这里热闹多了。”情不自禁地,文洪的思绪飞回了三千多公里外生养他的故乡,记忆中的一件一件往事,过电影般一幕幕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在七十年代初期,文家的状况再普通不过了。

文洪的父亲文铮是县文化馆的普通职员,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单位所分的面积狭小的住房中,文铮竟设了一个巨大的书架,足足占了一面墙,里面尽是些古典文学、书画技法和棋艺理论等书籍。文洪、文洋兄弟二人出生后,文铮更是用这些书籍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读物,特别是小说《三国演义》,文洪也不知听了多少遍,关羽的忠义、曹操的奸诈、孔明的神机和张飞的勇猛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思想深处。文铮的书法是全县出名的,一手行楷颇具羲之风范,即便是后来文洪修习多年,自忖也无法达到他老人家的境界。每逢过年前,来文家的人络绎不绝,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有文洪认识的,也有文洪没见过的,无一例外,都是拿着红条纸让文铮写对联。特别是除夕当天,一些人竟不得不坐在院

子里排号。受父亲影响,文洪两兄弟也对书画棋艺、诗词歌赋和古典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文洪偏好围棋,而文洋则更喜欢中国象棋。每逢文铮休息在家时,父子三人就同时摆上围棋盘和象棋盘,两种棋一起下,一玩就是一天,而且乐此不疲。文铮人如其名,可谓“铮铮铁骨”,对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往往当面直斥,有时不分场合。虽然在这方面大多数人都很敬佩文铮,但他免不了会得罪一些人,特别是个别领导更是对他心怀不满。于是乎文铮的“办事员”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好在文铮胸怀豁达、淡泊名利,对此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也不加计较,依然是“我行我素”。当然,文铮那吸烟的坏毛病也传给了文洪兄弟俩,而且兄弟二人在上了大学后对吸烟更是无所顾及了。

母亲李雅嫁到文家前,是纯粹的农家姑娘。本来李雅初中毕业后还可以继续读书的,可家里人觉得侍候承包地的劳力不够,硬是让她缀学回家务农了。因为父辈是至交,文铮与李雅也由不得自己做主就走到了一起。李雅除了具备农村人特有的那份朴实,骨子里还特别地坚韧和执着。嫁到文家后,李雅不顾丈夫的阻拦,四处做散工:打过石子、挑过水泥、洗过毛毡,什么赃活累活都做过,直到发觉自己怀孕了,才不得不在家歇着。尽管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李雅却非常喜欢听文铮给她讲古文典故和历史故事。面对文铮毫无节制的买书行为,李雅非但不加阻拦,还索性去找了娘家的大哥,量着墙面尺寸做了一个超大的书架。这简直让文铮欣喜若狂,就连文洪长大之后,他还不时地叨念这书架是妈妈的功劳。李雅一直深信丈夫的为人,尽管她知道文铮因为直言得罪了一些人甚至是他的领导,但每次听完事情的始末后,都认为自己的丈夫没有做错。东北的县城,教育水平有限,很多家庭为了给自己升学无望的子女找个工作,拉关系、走后门,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对此李雅很是鄙视。她曾对文铮说:我们的孩子,自小就教育他们走正道,将来无论如何都要培养成大学生。也许是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文洪兄弟懂事后,李雅特别注意两人的操行和学习,文家逐渐形成了“父爱母严”的生活氛围。

改革开放以后,县城里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纷纷投入到商海中。由于当时政策较为宽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发家致富”了,于是乎你家换电视、我家买冰箱,摆谱显富、攀比炫耀,“知识贬值”成了他们的共识,一些学生也纷纷离校,与父母做起了生意。文

铮对此无动于衷,拿他自己的话来讲,“我们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和才干。”文家仍然靠文铮微薄的工资和李雅作临时工的收入平静地生活。但无数次地,文铮和李雅教育文洪兄弟二人:“作人要脚踏实地,投机钻营得到的仅仅是蝇头小利,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洪兄弟二人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在学校里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先后考取了自己心仪的大学。随着文洪思想的逐步成熟,他越来越感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和教诲是多么的不易,也就越发地敬重父母。

文洪最害怕的是母亲的泪水,尽管李雅在孩子们面前流泪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都让文洪感到心如刀绞。记得在读大学放假期间,文洪一个高中很要好的同学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老板了,他在县里最大的饭店宴请同班同学,那次文洪喝了不少的酒。回家之后,文洪对这个同学大加赞赏,滔滔不绝地讲起他如何如何富有、如何如何大方、如何如何荣耀。讲了大半天,他才发觉母亲怔怔地望着自己,眼里竟噙着泪水。文洪立时慌了,忙问母亲怎么了。李雅任由两行清泪流过面颊,哽咽地说道:“孩子,有了成绩和荣誉就在别人面前显摆,这样的人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亲近。更何况我们做人怎么能把名利看得那么重要呢?”寥寥数语,只说得文洪打了个冷战,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脑子瞬时清醒了,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势利小人。他卟地跪倒在母亲面前,泪水夺眶而出:“妈妈教育得是,儿子知错了,以后一定改过,求妈妈不要伤心……”父亲文铮此时刚好回家,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语重心长地对文洪讲:“你以后步入社会,千万要记住——我们崇尚荣誉,但绝对不能让荣誉牵住了自己。”

而今,文洪真的羽翼丰满,飞离了家那个温暖的小巢,从此要独自面对人生之途了。他很庆幸自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更是由衷地感激父母给予他的精神财富,一生用之不尽。父母之恩,是不求回报的,唯有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才不枉父母二十余年的辛勤教诲。

文洪也不知道自己在江边坐了多久,江面的风徐徐吹来,已经感觉很有些冷了。他拿起烟盒,准备再点上一支时,才发现大半盒的香烟已经抽光了。文洪擦了擦脸上不知什么时候滑落的泪水,站起身准备回去。蓦地,远处传来了持续不断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焰火照亮了半边天空。

新的一年开始了。

(本章完)

第二百三十五章 仓促的行动第二百三十章 窥视的一双眼睛第二百十六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八十六章 正中下怀第一百一十章 奇怪的思绪第二百二十二章 好在够机警第三十二章 外表和内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又一个新警第一百七十六章 销魂之所第一百六章 凌寒独自开第一百二十一章 信用卡事件第二百四十一章 心理分析第四十三章 市场里的小插曲第一百八十三章 尔虞我诈第三十八章 如愿以偿第一百七十章 冤家聚头第八十章 冬梅的私事第一百六十四章 解开玄机第一百四十五章 老政工的心事第一百三章 一个小游戏第二十三章 情人节里的有情人第二百三章 叫劲第二百十二章 谁在行不义之举第一百九十五章 失去的东西最宝贵第一百七十五章 揽事上身第二十一章 海丰区公安分局的一块心病第一百七十三章 十年前的那宗旧事第二百六章 解脱第七十八章 刺激第一百七十五章 揽事上身第二十三章 情人节里的有情人第九十三章 真是太巧了第一百九章 苟合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镜重圆第一百九十三章 原来是这么一对父子第七十八章 刺激第七十四章 楷模检讨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伤与死亡第六十四章 拉拢第二百五十五章 情与义第二十九章 长痛不如短痛第六十四章 拉拢第一百四十一章 又是琐事第五十五章 兄妹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恶向胆边生第二十八章 决心表白第一百九十四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二百十四章 重大发现第一百五十三章 纯净的天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洪的失误第九章 哑谜第一百一十一章 这残局如何收拾第九十七章 一段婚姻就此结束第一百八十二章 彻底断了人家念头第四十一章 厨艺第二百五十四章 这趟反向的足迹第二百二章 一个被忽视的女人第十章 不知是觉悟还是洞察第八十一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三十一章 汪健的伎俩第三十九章 同床异梦的婚姻第一百五十九章 真实的假面人第六十一章 父母的感受第六十章 棒打鸳鸯第一百三十章 两人仍在一个世界里第四十章 意气风发第十二章 汪健的精彩生活第一百一十一章 这残局如何收拾第一百六十二章 文洪的失误第二百三十五章 仓促的行动第十九章 重逢第一百四十九章 诀别第八章 想家第一百八十七章 尴尬的大案队队长第一百九十七章 自不量力第一百三十七章 妻子的想法第二百十七章 至此还算成功第二十六章 冬梅的秘密第五十八章 共鸣第二百三十三章 派出所见闻第七十七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四章 暴露第一百九十四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伤与死亡第二百一章 又见一个不安分的人第一百八十一章 终于开了一个口子第一百六十九章 担忧第五十五章 兄妹南下第二十九章 长痛不如短痛第四十二章 北上“相媳妇”第三十九章 同床异梦的婚姻第二十八章 决心表白第四十六章 那一场让人终生难忘的台风第一百五十一章 我缺了什么第五十四章 无理取闹第二百五十五章 情与义第六十二章 难道是本性的表露吗第一百七十一章 如影随形的危险第一百四十二章 存疑的案件第二百二十章 险些发生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