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鸡距笔赋

以“中山兔毫作之尤妙”为韵,任不依次用。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祖籍太原,后居下邽。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又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为盩厔尉、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等职。因上书言事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又为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及杭州、苏州刺史等。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官终刑部尚书。白氏为中唐著名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是新乐府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外集》二卷,其中赋占一卷,共十三篇。白居易与元稹皆以律赋著名,都不大拘泥于律赋的形式。李调元说:“唐时律赋,字有定限,鲜有过四百者。驰骋才情,不拘绳尺,亦唯元白为然。”(《赋话》卷四)又说:“律赋多有四六,鲜有作长句者,破其拘挛,自元白始。”(同上卷三)白赋清绝高妙,气韵平和,元赋典硕赡丽,璀璨陆离,则是其不同之处。

鸡距笔为一种短锋、形如鸡距之笔。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七说:“蒙恬造笔,《博物志》云: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芒调利,故难乏而易使。白乐天作《鸡距笔赋》云:’中山之明,视劲而俊;汝阴之翰,音勇而雄。双美是合,两揆相同。不得兔毛,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墨之功。‘盖亦兼而用之也。”

足之健兮有鸡足,毛之劲兮有兔毛。就足之中,奋发者利距;在毛之内,秀出者长毫。合为手笔,正得其要,象彼足距,曲尽其妙。圆而直,始造意于蒙恬[1];利而铦[2],终骋能于逸少[3]。斯则创因智士,传在良工,拔毫为锋,截竹为筒。视其端,若武安君之头锐[4];窥其管,如玄元氏之心空[5]。岂不以中山之明[6],视劲而迅;汝阴之翰[7],音勇而雄。一毛不成[8],采众毫于三穴之内[9];四者可弃[10],取锐武于五德之中[11]。双美是合,两揆而同[12]。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13]。

及夫亲手泽,随指顾,秉以律,动有度。染松烟之墨[14],洒鹅毛之素[15],莫不画为屈铁[16],点成垂露[17]。若用之交战,则摧敌而先鸣;若用之草圣[18],则擅场而独步[19]。察所以,稽其故,虽云任物以用长,亦在假名而善喻。向使但随物弃,不与人遇,则距畜缩于晨鸡[20],毫摧残于寒免,又安得取名于彼,移用在兹?映赤筦[21],状绀趾乍举[22];对红笺[23],疑锦臆初披[24]。辍翰停毫[25],既象乎翘足就栖之夕;挥芒拂锐[26],又似乎奋拳引斗之时[27]。苟名实之相副,信动静而似之。其用不困,其美无俦。因草为号者质陋[28],折蒲而书者体柔[29]。彼皆琐细,此实殊尤。是以搦之而变成金距[30],书之而化作银钩[31]。夫然,则董狐操,可以勃为良史[32];宣尼握,可以删定《春秋》[33]。其不象鸡之羽者,鄙其轻薄;不取鸡之冠者,恶其软弱。斯距也,如剑如戟,可击可抟,将壮我之毫芒,必假尔之锋锷[34]。遂使见之者书狂发[35],秉之者笔力作。挫万物而人文成[36],草八行而鸟迹落[37]。缥囊盛处[38],类藏锥之沉潜[39];团扇或书[40],同舞镜之挥霍[41]。

儒有学书临水[42],负笈登山[43],含毫既至[44],握管回还。过兔园而易感[45],望鸡树以难攀[46]。愿争雄于爪趾之下,冀得携于笔砚之间[47]。

(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笺校》卷三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蒙恬:秦始皇时人,曾官内史。相传毛笔为蒙恬所造。

[2]铦(xiān):锐利。

Wшw¤ттkan¤¢ ○

[3]聘能:访问有才能之人。逸少:晋王羲之字逸少,著名书法家。

[4]武安君:战国时秦将白起,以功封武安君。《艺文类聚》卷一七引严尤《三将叙》:“平原君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目黑白分,见事明也;视瞻不转,执志强也。‘”

[5]玄元氏:老子。唐初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讲治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故云。

[6]中山:韩愈《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明李诩《戒庵漫笔》卷七:“中山非晋,乃唐宣州中山也。宣州自唐来多擅名笔。”可见韩、白所云中山即宣州,今安徽宣城。此处“中山之明”,谓中山之兔的目力。

[7]汝阴之翰:汝阴之鸡。汝阴即汝南,其地产长鸣鸡,如《乐府诗集》卷八三《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翰,山鸡。

[8]一毛:《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9]三穴:即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10]四者:《国语·周语上》:“四者皆弃,则远不至而近不和矣。”韦昭注:“四者:精、忠、礼、信也。”

[11]五德:《韩诗外传》卷二:“夫鸡,平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虽有五德,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近也。”

[12]揆(kuí):尺度,准则。

[13]入木:相传王羲之写祝板,工人事后削去,发现笔痕入木三分。见唐张怀瓘《书断》。

[14]松烟:松木烧出的烟灰,古人用以制墨。

[15]鹅毛:鹅毛白而轻,此以指素帛。

[16]屈铁:形容笔画弯曲而黑。如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高枝。”

[17]垂露:下垂之露。书法中有垂露书,《初学记》卷二一引王愔《文字志》:“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阿那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

[18]草圣:起草圣旨。

[19]擅场:专据一场,喻无与伦比。

[20]畜缩:保留,委缩。

[21]筦:同管。

[22]绀趾:青红色的脚趾。

[23]笺:笺纸,幅小而精美的纸。

[24]锦臆:指鸡胸。

[25]辍翰:放下笔。

[26]拂锐:用笔在纸上写字。

[27]奋拳:奋力。

[28]因草为号:此句言草茎软弱,不可以作笔管。

[29]折蒲:晋王育少孤贫,为人牧羊,空闲时即折蒲学书。见《晋书·王育传》。

[30]搦(nuò):握持。

[31]银钩:《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32]“董狐”二句:董狐为春秋时晋国史官,赵穿杀晋灵公,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孔子称之为良史。见《左传·宣公二年》。

[33]“宣尼”二句:宣尼即孔子。相传《春秋》为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

[34]锋锷:锋刃。

[35]书狂:酷嗜书法之人。

[36]人文:礼教文化。

[37]鸟迹:篆字形如鸟迹,故以云篆书。

[38]缥(piǎo)囊:指淡青色丝制成的笔囊。

[39]藏锥:《史记·平原君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沉潜:含蕴不外露。

[40]团扇:圆扇。

[41]舞镜:传说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魏武帝时,南方献山鸡,欲其舞而无由,取大镜著其前,遂舞不止,力竭而死。见刘敬叔《异苑》卷三。挥霍:轻盈迅急貌。

[42]学书临水:《三国志·魏志·刘邵传》裴松之注引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芝之讹)……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43]负笈:背笈游学。《抱朴子·祛惑》:“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万里负笈以寻其师。”

[44]含毫:以口润笔。

[45]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园囿,亦称梁园。枚乘有《梁王菟园赋》。此由兔毫而及兔园,与下文由鸡距而及鸡树,用意相同。

[46]鸡树:三国魏时,刘放与孙资相善,二人久居机要,夏侯献与曹肇心内不平,见殿中有鸡栖于树,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见《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后人遂以中书省官署曰鸡树。

此篇为一律赋。鸡距笔因形如鸡距,作者于是从鸡距与笔这两层意思上大加发挥,“虽云任物以用长,亦在假名而善喻”,遂将鸡与笔两相兼写,层层推进,写鸡不离笔,写笔不离鸡。直至写出鸡恃距而争雄,儒任笔而成名,才算完成了整篇的构思命意。鸡距与笔,一为名,一为实,但在作者写来,名实辉映,相得益彰,不能不感叹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正如李调元所说:“通篇变化纵横,亦不似律赋寻常蹊径,千古绝作也。”(《赋话》卷三)其喻笔:“视其端,若武安君之头锐,窥其管,如玄元氏之心空”;再如:“一毛不成,采众毫于三穴之内;四者可弃,取锐武于五德之中”,皆可谓涉笔成趣,典雅而诙谐,其妙无穷。

(尹占华)

第94章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第79章 华山赋并序第11章 荡子从军赋第60章 蒙泉赋第107章 馆娃宫赋第97章 梦舞钟馗赋第75章 醉赋并序第16章 蟾蜍赋第22章 江上愁心赋赠赵侍郎第95章 江南春赋第76章 秋云似罗赋第43章 含元殿赋并序(1)第46章 含元殿赋并序(4)第36章 拔河赋第41章 天狗赋并序第64章 山阳城赋并序第80章 牡丹赋并序第55章 蟋蟀鸣西堂赋第96章 登吴岳赋第106章 明皇回驾经马嵬赋第15章 麈尾賦并序第92章 大明宫赋第7章 尘赋并序第73章 幽怀赋并序第80章 牡丹赋并序第35章 夜闻山寺钟赋第69章 寒松赋第58章 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第91章 湖南观双柘枝舞赋第77章 观兵部马射赋第89章 虱赋第59章 墨池赋第23章 长乐花赋并序第93章 渔父辞剑赋第57章 铸剑戟为农器赋第49章 茶赋第92章 大明宫赋第21章 丽色赋第99章 秋虫賦并序第8章 感旧赋并序第48章 梦远游赋并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赋第52章 林表吴岫微赋第27章 荔枝赋并序第80章 牡丹赋并序第30章 吊轵道赋并序第4章 游北山赋并序(2)第33章 大鹏赋并序第73章 幽怀赋并序第87章 晚晴赋并序第4章 游北山赋并序(2)第108章 勾践进西施赋第64章 山阳城赋并序第63章 反舌无声赋第71章 梦归赋第68章 赋赋第48章 梦远游赋并序第30章 吊轵道赋并序第94章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第95章 江南春赋第32章 奉和鹘赋并序第89章 虱赋第16章 蟾蜍赋第54章 伤望思台赋第81章 姮娥奔月赋第82章 欹器赋并序第93章 渔父辞剑赋第55章 蟋蟀鸣西堂赋第70章 瓶赋第74章 滤水罗赋第3章 游北山赋并序(1)第40章 纸鸢赋第67章 鸡距笔赋第16章 蟾蜍赋第105章 春愁赋第4章 游北山赋并序(2)第95章 江南春赋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39章 裴将军剑舞赋并序(2)第15章 麈尾賦并序第24章 云中古城赋第18章 灵台赋(2)第42章 晴皋鹤唳赋第103章 霍山赋并序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6章 游北山赋并序(4)第2章 唐五代赋概述(2)第17章 灵台赋(1)第23章 长乐花赋并序第6章 游北山赋并序(4)第44章 含元殿赋并序(2)第46章 含元殿赋并序(4)第92章 大明宫赋第6章 游北山赋并序(4)第66章 由鹿赋并序第92章 大明宫赋第4章 游北山赋并序(2)第94章 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