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池州密议

这次韦志俊没带黄文金四人,看来他们几个还被软禁着。

韦志俊进了李明峰的营帐便直接说到:“李大人说的事,我和兄弟们都商议过了,我们同意加入洋枪队,归李大人调遣。”

韦志俊不理会露出狂喜神色的李明峰,继续说到:“不过我有几个条件。李大人要是能满足,我们便投降李大人,要是不准,我等则去投曾国藩或者是官文。”

“你说你说”李明峰心急的说到

“第一,在我军正式被收编之前,不能下了我军的武装。”

李明峰疑惑的问:“何时算正式收编?”

韦志俊解释到:“这条没别的意思,我就是怕朝廷记恨昔日的仇恨,不接受我们的投降。只要朝廷下了公文,正式承认我们,我军便算被正式收编。”

“这条准了”

“第二,我们兄弟同进同退,同生同死,入了你们洋枪队,不可大规模裁减我军,不可将我军打散重分。”

“可以”

“李大人果然爽快,想必将来在李大人麾下效力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韦志俊乐呵呵的说到。

“那韦将军看这几日该如何行动?”李明峰是个情报盲,完全是走一步算一步,对周边局势一点了解都没有。虽然接收了韦志俊部,但是此处毕竟是太平军腹地,危险的很。

“既然降了大人,自然是以大人马是瞻,末将只需服从命令便可。”韦志俊进入角色倒快。

李明峰老脸微红着说:“韦将军身经百战,你还是提提自己的建议。”

韦志俊也不客气,吩咐手下人拿来一张长江流域附近几省的地图,一边介绍着附近的各方势力,一边叙述着他的战术看法。

“池州城有精兵五万,基本都是我的嫡系,可供调遣,附近十几座城池还有五万士兵,在我降清的消息传出之前他们也听命于我。江北是陈玉成,李秀成和李世贤三部,大约十五万精兵,西部五百里外的赣东景德镇附近是杨辅清的地盘,约有精兵七八万。东去五百里是芜湖,本为李世贤的扎营所在,不过近日被洪秀全调到江北去了,此处剩余不到两万人马。南去也都是天国势力,不过就没有大股的太平军了,守城的,多则三两千,少则数百人,都不成气候。”韦志俊介绍到。

“你看我们是应该守住池州等待朝廷救援,还是应该全军弃城而走呢?”李明峰问道。

“池州城高池深,粮草器械无数,实有可守之处,而且将此重镇献于朝廷,如此大功,大人封官进爵指日可待。”

李明峰心中暗骂,大功?真当我傻呢?要是守住了,最大的功是你的,朝廷不知就里,能得到的消息就是韦志俊献池州投降,不会说李明峰苦守池州获胜。不过,李明峰也理解韦志俊想这么做,因为他一直最害怕朝廷记恨他,没有足够的功劳,恐怕日后小鞋是少不了。

“听韦将军的介绍,附近长毛数十万,我军只有五万,而且其中不乏忠于天国的士卒,你认为池州能守多久?”李明峰问到。

韦志俊也明白自己的战术太过理想化,实际上不用多,只要城内有一千士兵忠于天王,那这池州就没办法守。

韦志俊叹了口气说到:“此次归顺,末将实是受了李昭寿之事的启。李昭寿虽然杀死清兵无数,但在一个多月前,投降之时,与胜保大人里应外合,献了滁州,立了大功,朝廷对其信任有加,赏了三品的顶戴。末将也想学那李昭寿献了池州,但此地确实不易守,是末将立功心切了。”

“你立功心切,我不怪你,不过还是性命重要啊。北去是十几万长毛,西去是七八万,东去芜湖虽是只有两万,可天京离芜湖只有区区两日路程,也算重兵把手。看来要想保命,只能往南逃,南方往哪个方向去长毛势力最薄弱?离清军势力最近?”李明峰问到。

韦志俊听了这话,几乎是目瞪口呆,一个堂堂的将军,竟然开口说的是‘性命重要’,闭口是‘逃跑’,而且还当着下属的面这么说。

半响才回过神来,韦志俊喏喏的答道:“那个……那个……凡是有大股清军的地方,也都有大股太平军。要是说找势力薄弱的地方要去闽浙,那里虽然没什么大股太平军,可清军更少,几乎立足不住。”

“那你就直说去哪里最安全?”李明峰问。

韦志俊考虑半响才指着地图上的景德镇道:“赣东虽然有杨辅清的七八万大军在,可是张运兰,萧启江两位大人的湘军也在不断试图收复景德镇,此处太平军虽多,湘军却也不少太平军并不占绝对优势。我军要加入战局,恐怕就会扭转形势,很有可能击溃杨辅清。”

李明峰眯着眼睛仔细的瞧着韦志俊,直把他瞧的直毛。半响李明峰没说话,韦志俊先忍不住了:“大人,在下与杨辅清虽有私仇,却也不至为了私仇而将兄弟们送入险地。往赣东投湘军,并不危险”

李明峰被这句‘并不危险’臊的老脸通红,咳嗽一声,掩饰了自己的尴尬,说到:“那好,我们就去江西。”

韦志俊又将能调动的部队和各种物资具体讲了一遍,李明峰提出黄文金、刘官方、古隆贤、赖文鸿四人虽不用杀,但要防备他们去报信。如果降清的消息过早的传了出去,导致天京派兵堵截,追杀,那就危险了。

最后计议决定,由韦志俊带领大部分士卒和将领,押运物资,先行一步,留下几个心腹将领继续镇守池州,三日以后,等李明峰,韦志俊走远,留守的将领再率军去追。黄文金、刘官方、古隆贤、赖文鸿四将暂且幽禁,等留守将领也撤走的时候再将他们放出,也算全了昔日同袍之情。

计议完毕,韦志俊等便立刻离开去开启府库,将粮草,兵器,金银等全部装车。为了保密,普通太平军将士根本不知道实情,只不过是奉命行事。

1858年(咸丰八年)12月2日,一切准备完毕,李明峰,韦志俊等人率领洋枪队,小部湘军和四万太平军出城,直奔西南五百里外的景德镇方向。

第184章 营破第177章 小村谈判(下)第204章 围杀第66章 翻脸第193章 返回保定第339章 山上木拓的分析第324章 初次谈判第288章 西征缘由第262章 乾清宫大宴第323章 劝降第168章 再入钟粹宫第90章 北京城下第178章 兄弟相聚第239章 决战前夕(中)第243章 洪宣娇第232章 群策群力第179章 妥善安排第116章 充满变数的未来第149章 垂帘之争第136章 困境第306章 内宅第199章 南书房议新军第9章 贪得无厌第180章 苏天福第165章 勤政殿议洋务(下)第125章 慈安第123章 落难第122章 追击第354章 江户城下第199章 南书房议新军第189章 诛杀第274章 新疆叛乱第284章 战斗第302章 阿古柏之亡第334章 东洋消息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97章 回京第273章 劝降洪仁玕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184章 营破第41章 趁机扩大第29章 授权谈判第357章 各有打算第233章 应对之策第52章 陈年旧事第218章 庐州城下第156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第361章 东山密谈第345章 劝服载垣(下)第287章 回王的支援第133章 各路援军第29章 授权谈判第300章 围困喀什第218章 庐州城下第227章 提审李秀成第265章 预谋裁军第316章 再回保定第92章 巴夏礼来信第199章 南书房议新军第195章 婚庆第274章 新疆叛乱第136章 困境第68章 各方觊觎第320章 密谋算计第104章 庐州战役(二)第149章 垂帘之争第145章 醉仙楼(下)第182章 初战(中)第63章 景德镇之战(五)第68章 各方觊觎第188章 投诚第166章 大败第160章 容闳第12章 大成国第360章 俘虏第231章 全才第11章 夜宴第118章 朝会第134章 火器初显威第66章 翻脸第174章 大清洗(下)第263章 北洋水师第103章 庐州战役(一)第81章 局势变化第152章 列强有多强第6章 城破第256章 李昭寿和李秀成第127章 破绽第241章 太平门第200章 飞速发展第59章 景德镇之战(一)第172章 出宫第106章 经略寿春第103章 庐州战役(一)第144章 醉仙楼(上)第172章 出宫第222章 苗沛霖之死第272章 再见龚橙第69章 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