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匈奴 (2)

在以后帝王们表演的御驾亲征节目中,隋炀帝杨广亲征高句丽是以强凌弱,纯属好大喜功;宋真宗赵恒亲临抗辽前线是被丞相寇准利诱威逼,大概可算作被下属忽悠;明武宗朱厚照亲临应州抵御鞑靼更是无聊,那是混小子不知死活地瞎胡闹。

刘邦不同,他是开国皇帝,经历了太多的血腥杀戮,很多次从战场上死里逃生,他在战场上曾受重伤。

刘邦比任何人更清楚战争的特性:无情、残酷、充满难以预料的风险。

现在,开国不久,刘邦以五十六岁的半个老头之身,放着舒适的皇宫不呆,放着安逸的清福不享,不远千里跑到北方前线,冒着箭雨寒风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去指挥厮杀战斗,我认为,这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这是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开创的帝国极端负责的精神。

另外,刘邦亲征也向我们透露了他的无奈:他身边缺少具备杰出军事指挥能力的高级将领。即使有,刘邦也已不敢信任。

皇帝自称寡人,却也名符其实。

出征之前,刘邦对后方的工作做了具体布置。他把在帝国的新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修建宫殿的标书给了萧何——皇帝也是要住房子的。

一切安排停当,大军出征。

面对刘邦的亲征大军,韩王信军团稍触即溃,韩王信见机不妙,一溜烟向北,逃到匈奴汗国境内。

韩王信的失败在意料之中。他毕竟地头不熟,根基不牢;汉奸毕竟不是一个得道多助的行业。

大军顺势向北推进,汉军将直面匈奴兵团了。

其实对手不止是匈奴人,还有另外一支武装。

韩王信的残余势力又抬出了一位土生土长的赵国后裔赵利作为赵王,联合匈奴和政府军对抗。不过这支武装人头既少,战力亦差,基本可以忽视。

在刘邦看来,匈奴实在可恨。想当初,死鬼嬴政主政,匈奴远遁;如今,自己坐庄,却屡屡犯边抢劫,实在是太不给面子。

面子,是要自己挣的。

那么,匈奴,战场上见吧!

战役的开局像花儿一样美好。

汉军连战连捷,迅速冲垮了匈奴军团和赵利军团联军的数道防线。

现在,刘邦得到线报,匈奴汗国单于挛鞮冒顿亲率大军驻扎在北方的代谷(河北蔚县)。

刘邦希望用一次决战来彻底解决北方边境问题。

白登之围

这年的冬天,极冷。

刘邦的三十二万大军因为冻伤,已经非战斗减员二至三成。

然而,前期势如破竹的胜利使刘邦对对手实力做出判断:匈奴不堪一击。刘邦认为,和匈奴既然必有一战,那么现在时机甚好,出手必胜。

坚定刘邦信心的,还有前方侦察员源源不断送回的情报。

为确保知己知彼,刘邦曾先后派出十位侦察人员到前方搜集情报。回来汇报的情况大致相同:匈奴都是老弱残兵,牲畜瘦瘠。

大家最后意见一致:我强敌弱,可以进攻。

那么还等什么,前进!

刘邦正准备下达命令,发现身边有个人似乎欲语又止。

这人是刘敬,那个齐国的逃兵娄敬,因为建议刘邦迁都长安被赐姓刘,现任刘邦侍卫长(郎中)。

刘邦征求刘敬意见,刘敬的建议只有一条:大军行动,不可草率。

都派出十拨侦察员了,还叫草率?刘邦认为刘敬没话找话,十分低级无聊。

既然闲着,那就给你找点事做。刘邦于是安排刘敬充当第十一个侦察员,前去了解敌军动态。

其实,刘邦并没指望刘敬带回有价值的情报,毕竟天气渐冷,于我不利,不等刘敬回来,大军已经发动。

在句注(山西省代县),返回的刘侦察员拦住了刘邦大军的去路。

刘敬在前方看到的情形和之前十位一样,但他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刘敬认为,两国一旦开战,应该各自展示实力,震慑对手,然而前方看到的却是敌人在显示羸弱,这是诱我前进然后打伏击的征兆。

刘敬的意见是,立即停止前进。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兵法》)

我不认为挛鞮冒顿读过《孙子兵法》这样的高档益智读物,然而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曲折的人生经历教会了他更多。

——在真正的摊牌前永远不要让别人看穿自己的实力和意图。

——示弱,是为了把自己变得更强大。

向刘敬致敬,这个神奇的逃兵才是真正的智者,他具备非凡的洞察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他透过表象看穿了冒顿的伎俩,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遗憾的是他这次没能说服刘邦。

刘邦认为刘敬提出的建议是哗众取宠兼标新立异,妄图误导领导,于是开骂:你这个齐国囚徒,不过是见你有口舌之能才赏你一口官饭吃,怎敢乱我军心!

作为严惩,刘邦下令把刘敬戴上枷锁,拘留在广武监狱。

大约在白登之围五百年以前,楚国人卞和在荆山(湖北襄樊南漳县)发现了一块璞玉,这个尊重领导的老实人把璞玉献给楚厉王,结果被以欺骗领导罪砍掉左腿;厉王死,武王继位,一条腿的卞和再次献宝,再次被砍掉右腿;武王死,文王继位,无腿可砍的卞和大哭献宝,楚文王破石而得美玉,将其命名“和氏璧”。这和氏璧最终被制成秦帝国的传国玉玺,这玉玺刘邦还在继续使用。

卞和和刘敬的遭遇给我们几点启发:

一、职务高、地位高未必眼光高、水平高;

二、坚持真理有时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真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美玉终究会被证明。

闲话少叙。处置完刘敬,刘邦带领大军,向着挛鞮冒顿为他挖下的陷阱奋勇前进。

刘邦现在对匈奴只剩藐视,他仅带领少数骑兵率先赶到前线,驻扎平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东北有一座土城名叫白登,这是对匈奴作战的最前沿阵地,刘邦亲临白登巡察,这举动极其冒险。

刘邦认为匈奴人一定已经望风而逃,不相信他们有主动攻击的实力和胆量。

刘邦,你错了!

眼见刘邦进入白登土城,挛鞮冒顿冷峻的脸上浮出笑容:大鱼上钩了。

隐蔽埋伏着的匈奴汗国精锐部队一时尽出,四十万大军呼啸之间把白登城和白登城里的刘邦死死围住。

有一个问题。

前面还说匈奴的武装力量有三十万之众(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怎么包围白登时跑出来四十万精锐人马(精兵四十万骑)。

我也很疑惑。

两种可能,一种是司马迁先生写这一段时信口开河,没有发挥严谨的治史精神,司马迁老师不爱数学的特点我们曾经多次领教过;另一种是,挛鞮冒顿吞并东胡、楼烦、白羊部落,驱逐月氏后,迅速将其俘虏人员进行整编,转化成自己的武装力量。

不管怎么样,知道现在的匈奴很猛很强大就行了。

冒顿如果想要刘邦的老命,攻下白登当在顷刻之间,然而,匈奴围而不打,并没有立即向白登城发起进攻。他们好像在等待什么。

不错,匈奴在等一支队伍,伪赵王赵利的人马。

我认为,挛鞮冒顿并没有吞并中原的巨大野心,他可能是想消灭刘邦后,在中原建立一个傀儡政府,找个儿皇帝。

赵利正是最佳人选。

但赵利好像是个没啥时间观念的人,他让挛鞮冒顿的大军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等了足足七天。

被围在白登城里的刘邦更是痛苦,悔不听刘敬的劝告,把自己变成了敌人砧板上的肉,瓮中的鳖。突围是找死,不突围是等死,白登城据点没有积粮、冬衣,再耗下去,不用敌人进攻,大家必将饿冻而死。

好在白登城里有一个人,陈平。刘邦让随军的智囊陈平拿出脱生的办法。

陈平,我们的老朋友,战略眼光是不行的,如果有,前几天就一定会协助刘敬阻止刘邦前进;鬼点子是很多的,想当初,他曾经成功离间过项羽和范增;成功使用“金蝉脱壳”,在荥阳用女子武装吸引项羽军团的注意,帮助刘邦脱身逃亡;成功地踢了刘邦一脚,使刘邦认清形势果断封韩信当齐王。类似的奇计,陈平出过五次,开国后论功被封户牖侯。

七天后,陈平想出奇计,他(大约是亲自出马)专门拜访冒顿的老婆(使单于阏氏)。

次日,单于即命令围城大军放开一角,刘邦及其随从得以脱身。

陈平到底对阏氏灌了什么样的汤,使阏氏死心塌地向冒顿大吹枕头风,放出刘邦?

天知道(其计秘,世莫得闻)。

这事件像司马迁先生给大家出的一道灯谜,令后世读者揣测思量。

下面是东汉学者桓谭老师分析的结果。

陈平亲自出城,趁单于外出的当口晋见阏氏。除了送上黄金珠宝之外,故事大王陈平还额外送给了阏氏一个令她惊恐的故事:我们汉朝有位最美丽的女子,美得天上没有、地下无双。现在匈奴把咱们皇帝围得急了,皇帝已经决定把这美女送给你老公冒顿单于。

说到此处,陈平稍作停顿,看了阏氏一眼。

阏氏似有所思。

陈平继续关切地对这女人说:我主要是为您着想,只怕这美丽女子一来,单于将会移爱于她而渐渐疏远您,这对您这样一位高贵美丽的女人是多么不公平啊,今后您可怎么过?

陈平显然对付女人很有心得,不然不会有他偷嫂的绯闻,在他款款而谈,一番忽悠之后,这匈奴女人乱了方寸。

见时机成熟,陈平为她出主意:不如趁这美女还没送到,劝说单于放走汉朝皇帝,这样送美女之事自然作罢,您当永享单于宠爱。

如此大功告成。

以上只是桓氏版本,为了您听故事方便,我稍作发挥。您爱信不信,具体情形如何,实在是说不清楚。

关于史书说不清楚的原因,宋代学者,文天祥的同科进士胡三省先生分析:以其失中国之礼,故秘而不传。

总之,陈平是对冒顿的老婆使用了不太堂皇名誉的手段,帮助刘邦脱困。

但是阏氏劝说冒顿的话,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不知道从哪搞到的版本,记录得非常清楚。

阏氏说:两国领袖都是有身份的人,不应该互相围困,你又不想要汉朝的土地,要了也不适宜我们居住。听说汉朝皇帝是龙的传人,或许有神灵保佑,与他为敌,请您小心。(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地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

冒顿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因为赵利军团迟迟不来,正害怕汉朝可能有严厉的后招,于是听从老婆的劝说,在白登解围一角。当天,恰逢天降大雾,刘邦一行在卫士强弩重箭的保卫下,缓缓撤出白登,就此逃出生天。

第13章 冤狱 (2)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31章 楚汉相争 (4)第22章 翻盘 (1)第13章 冤狱 (2)第26章 翻盘 (5)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27章 翻盘 (6)第13章 冤狱 (2)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12章 冤狱 (1)第23章 翻盘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3章 冤狱 (2)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43章 大风歌 (1)第11章 乱局 (4)第10章 乱局 (3)第11章 乱局 (4)第23章 翻盘 (2)第19章 洗牌 (1)第12章 冤狱 (1)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44章 大风歌 (2)第35章 楚汉相争 (8)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29章 楚汉相争 (2)第7章 造反 (3)第4章 大秦帝国 (3)第42章 匈奴 (2)第46章 大风歌 (4)第13章 冤狱 (2)第3章 大秦帝国 (2)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12章 冤狱 (1)第11章 乱局 (4)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第36章 楚汉相争 (9)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5章 帝国的终结 (2)第27章 翻盘 (6)第27章 翻盘 (6)第1章 村中无赖第38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2)第13章 冤狱 (2)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13章 冤狱 (2)第19章 洗牌 (1)第28章 楚汉相争 (1)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24章 翻盘 (3)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10章 乱局 (3)第8章 乱局 (1)第20章 洗牌 (2)第26章 翻盘 (5)第41章 匈奴 (1)第10章 乱局 (3)第44章 大风歌 (2)第18章 帝国的终结 (5)第22章 翻盘 (1)第6章 造反 (2)第26章 翻盘 (5)第46章 大风歌 (4)第2章 大秦帝国 (1)第16章 帝国的终结 (3)第26章 翻盘 (5)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30章 楚汉相争 (3)第45章 大风歌 (3)第32章 楚汉相争 (5)第46章 大风歌 (4)第7章 造反 (3)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17章 帝国的终结 (4)第45章 大风歌 (3)第14章 帝国的终结 (1)第34章 楚汉相争 (7)第39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3)第30章 楚汉相争 (3)第10章 乱局 (3)第21章 洗牌 (3)第45章 大风歌 (3)第9章 乱局 (2)第45章 大风歌 (3)第37章 功人功狗和野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