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自立吴王

曾纪泽提出曾国藩要和满清裂土封王时,高声道:“满清窃取华夏已近两百年,如今民心尽失,天下百姓日夜盼望圣人降世,以解苍生倒悬之危。八旗绿营均已溃败,不堪再战,我湘淮两军三十余万将士,士气旺盛,武器优良,东南半壁皆已在我曾家控制之下。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我手,这时候,父亲即便身登大位称帝,也是顺应天命人心,我与诸位,自当誓死效命,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但家父仁慈,不忍天下苍生再遭屠戮,如果清廷以仁义为本,当封家父为王,这也是实现满汉和解正道,毕竟蒙人都封亲王了。我们东南数省,可暂时与满清为联邦,共图中华复兴之大业。若满清不识大体,则我们立即杀向北京。”

关于称帝还是称王,曾纪泽是有考虑的,在实力还没达到迅速碾压满清时,曾国藩称帝是不明智的。称王的话,和满清还可以和谈。朱元璋称帝之前,就自封吴王,一步步来,最后时机成熟,挥兵北上扫除蒙元。另外,封王不称帝,曾国藩心里也好接受一些。这样也不给列强干涉和欺负的借口,毕竟封王是内政。

曾纪泽说罢,李鸿章也抢着说道:“我们在北京的探子早有回报,西太后那老娘们儿已决定裁撤两军,你们虽然都是官位不小,但这满人一直把咱们当奴才,他们能放心咱们这些汉人掌权吗!这军队一裁,咱们不落个兔死狗烹才怪。所以咱们必须拥立我的恩师为王,不但能保住官位,还能为汉人同胞造福!”

曾纪泽和李鸿章话音刚落,急性子的鲍超一拍桌子,冲着众人吼道:“这事就这么定了,咱们立刻拥立曾公为王,谁要是不从就是和我鲍超砍了他的脑袋。”

杨岳斌脸色惨白,颤声问道:“大公子,我问一句,曾公他是什么意见?”

曾纪泽干咳了几声,道:“父亲他好面子,自然不把这事明言,但我是他儿子,不可能体不到他的心思。”

杨岳斌无话可说,那刘坤一强作笑颜道:“大公子,和朝廷翻脸,事关重大。岂能仓促决定,我看还是不要急于一时,咱们再揣摩揣摩曾公的意思,再从长计议吧。”

程学启一听就怒了,将手中的茶杯砰地摔在了地上,厉声道:“还议个屁啊,今天非得有个决定,不然大家谁都别活着出这个门。”

程学启这么一摔杯子,偏殿里的亲卫队以为是信号,冲出来百来条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那些尚在犹豫之中的将官。

面对这突然对准了自己的枪口,一些人以为曾纪泽要杀人灭口了,不禁吓得张皇失措,没有人再敢半点质疑之声。

曾纪泽给程学启等人使了个眼色,到了这个时候,他们除了追随曾国藩之外,别无选择。于是,程学启第一个站将起了,慷慨激昂的叫道:“拥立曾公为吴王!”

程学启这话一出,彭玉麟、张树声兄弟、周盛波等湘淮大将们纷纷站起来表示支持,以表明立场,支持曾国藩当吴王,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只是称帝的第一步,毕竟朱元璋就是自封吴王,然后开创明朝的。

木已成舟,杨岳斌心知若是从了,或许将来还真能做个开国功臣,荣耀子孙万世,若是不从,曾纪泽恐怕不是好惹的。杨岳斌这些心存犹豫者,也只得跟着吴长庆他们,拥立曾国藩为吴王。

曾纪泽与彭玉麟等人相视暗笑,曾纪泽又一使眼色,程学启从箱中拿出一物件,是一幅卷册,展开铺陈在桌子上,有一米多长,上面已签下若干人的名字。曾纪泽,曾国荃,彭玉麟等人赫然在最前面。与此同时,早就备好笔墨端了上来,摆放在众人面前。

曾纪泽厉声道:“各位既都已决定拥立父亲为吴王,那请各位在这劝进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吧。”

这虽然是形式主义,但也是必要的程序。众人既然踏上了这条大船,那也就没什么好顾忌地了,彭玉麟第一个站起来,刘铭传等也在名字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随后,张树声、杨岳斌等人签名。

曾纪泽还嫌不够,又吩咐将已备好的数十碗好酒端上来,一字排开于桌上。曾纪泽接过匕首,毫不犹豫的在将自己的大拇指割破,然后将鲜血一滴滴的滴入那三十个碗酒水中。

“砰!”他将那匕首狠狠插入了檀木桌中,高声道:“我等既然要同举大事,那自然要效仿古人,歃血为盟,各位,是条汉子把自己的鲜血滴入这酒中。我等以鲜血盟誓,就此与满清决裂,拥立新王,将来驱逐满夷,恢复中华,若有二心,必遭天诛!”

“若有二心,必遭天诛!”

“若有二心,必遭天诛!”

众人齐声呼应,将碗中血酒一饮而尽,而后,将那手中之碗狠狠摔在地上。一时间,破碎之声此起彼伏,好生激奋人心。

所有该做的都已完成,一脚踢开了大门,振臂高呼道:“兄弟们,跟我去见父王。”

众人将呼后拥的冲出了大殿,雄赳赳气昂昂的跟着曾纪泽而去。

曾国荃在做曾国藩的思想工作,曾国荃说:“清廷若妥协,那就很好。清廷若不识抬举,大哥自立为王,天下人也不会非议!”

曾国藩犹豫不决,正要开门出去,却听外边一片嘈杂之声。那一扇门被砰得撞开,一下子挤进了数十人。

“纪泽,你们干什么?”曾国藩一眼就看到了冲在最前边的他的儿子。

曾纪泽不答话我扑嗵就跪在了曾国藩的面前,其余曾纪泽等三十多名湘淮两军将领也跟着齐齐跪了下来。

曾国荃也故意一脸诧异问道:“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鲍超头一个叫道:“大帅,咱们今儿个不为别的,就是要你当吴王,将来当皇帝。”

听到这话,曾国藩惊怒之极,竟是不顾着身份,抬腿就是一脚踹在鲍超的肩上说:“你个混账东西,活不耐烦了吗?这般大逆不道之话你也敢讲。”

曾国藩能有多大力气,鲍超壮得跟牛似的,几脚下去一动不动。

曾纪泽上前道:“父亲,满清朝廷如今已是腐朽之极,八旗绿营也是溃不能战。天下百姓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尽煎熬。父亲坐拥东南半壁江山,正当为天下苍生。南面称王,使百姓之福!”

曾国藩做梦也没到他那器重的儿子,竟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来。一时间,种种过往的画面飞快的从眼前闪过:

他主动请求救援上海,建立淮军。

他以洋务为名,建军工厂,造枪造炮。

他向洋人购买数艘军舰。

他建淮军军官学堂。

他在安徽施行土地改革。

他派淮军和左宗棠争地盘。最终汇聚成一幅清晰的画面,直到今天。才为这幅画卷添上最后一笔。

这个儿子,不简单!

“牝鸡司晨,国之不祥!”曾纪泽回视众人,道:“父亲,我等为天下之计,带领数千万同胞脱离苦海,岂能只贪念一己私名?!”

话音一落,鲍超第一个冲了上去,将手中的吴王服往曾国藩身上披。曾国藩吓了一大跳,动手推拒,而这时,刘铭传等众将紧跟着鲍超,一窝蜂冲了过去,七手八脚将那王服强套在了曾国藩的身上。

形势发展到这般地步,曾国藩的最后一根脚趾,也被强拖上了前行的大船。

在这一刻,他的退路已彻底被截断。

曾纪泽对着那殿外数千将士高喊:“吴王万岁!”

数千湘淮将士兴奋难抑,挥舞着手中刀枪,齐声高呼,嘹亮的喊声震天动地。随着初升旭日的光明,照耀南京城的每个角落。

曾纪泽知道,许多中国人的命运,在这一刻就此改变,历史的车轮,已经变向!

“封皇长子曾纪泽为吴王世子,封彭玉麟为郑国公,封鲍超为宋国公,封杨岳斌为越国公,封李鸿章为苏州侯……”

与历代开国皇帝一样,曾国藩也是对属下大加封赏,如杨岳斌等人,若是效忠于满清朝廷。最多不过封侯。而今受开国公之封,实在是做梦也不敢之事。这无疑促使他们坚定了效忠于吴王的决心。

北京,颐和园。

跟往常一样,三十岁的慈禧太后寅初时分就醒过来了。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是她一天中最难度过的时刻。她通常是闭着眼睛,安卧在重帏叠幛遮掩的龙床上,在细软柔和的绣龙描凤的垫被和盖被之中,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

儿子继承的却是一片动荡的破碎的江山。时至今日,她不得不听从恭亲王的劝告,重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她要利用汉人来打汉人,要利用汉人来收复、巩固儿子的江山。

儿子的江山保住了,她的圣母皇太后的地位也保住了。虽然如此,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岁月毕竟是孤苦的,寡妇的烦恼郁闷时常会有。她想起这一辈子就要永远这样孤孤单单地生活下去的时候,龙凤绣被所象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力,便再也不能填补她内心深处的寂寞空虚。

和世间所有的女人一样,梳妆打扮,是慈禧最感兴趣的事。她有出众的美丽,也有出众的妆扮技巧。她的美容材料中用得最多的是花。她的枕头里是空的,一年四季装满晒干的花朵。她认为这些晒干的花朵中的花蕊之气,可以使她永葆花容月貌。她要太监以新鲜红玫瑰做胭脂,以娇嫩的白牡丹做扑粉。

但是,化妆好了给谁看?除了荣禄。

夕阳渐渐落下,内湖畔金光荡漾,清风携冷爽水汽,吹入亭阁楼台之中,惹得檐下的风铃轻声细语。

在那碧水湖中,一艘凤雕大船正自随风而行,竹帘遮掩的诺大船阁中,传来阵阵男女喘息之声。慈禧抓扯着竹帘的手,因用力过猛,竟将帘子呼啦一下扯落于地。

在那窗帘处不远船舷边,正背对着侍立着一名宫女,听到这声音,忍不住回头,正瞧见慈禧一脸满足。

而慈禧的目光在那一刹那正与宫女的目光相遇,她那享受的表情猛然间现出慑人的杀意,宫女吓了一大跳,急是转过头去,不敢再多看一眼。

长久的沉默之后,船阁中的喘息声渐渐平复,不久这后,圣母皇太后扶着内务府大臣荣禄的手悠然的走出了船阁。

慈禧的目光锁定了那个头低得几乎要贴到膝盖的宫女,对在外一直候着的太监总管安德海道:“小安子。那个贱婢方才竟然敢偷听哀家与荣大人谈论军机大事,罪无可恕,立刻法办。”

那宫女一听,顿时吓得魂不守舍,两腿一软扑嗵跪倒在慈禧面前,哭求道:“奴婢不是有意的,请太后开恩……”

慈禧赖得再看她一眼,在荣禄的搀扶下望船头去看风景,安德海便叫道:“来呀,将这犯上的贱婢绑了,溺死在这湖中。”

“太后饶命啊,饶命啊——”那宫女疯了一般喊叫扑腾,但这些太监虽然不是男人,力气还是有的,几人三下两将她全身绑了个结实,顺便拴了好几个沉重的石头,接着便将她抬到船尾,扔入了碧水鳞鳞的湖中。

一串串越来越少的水泡之后,很快,颐和园的湖面便又恢复了平静。

慈禧令下,这凤船便很快的驶回了岸边,而在那码头上,恭亲王、醇亲王、文祥、宝鉴等一干大臣已恭候多时,各人均是脸色铁青,神色沉重。

跪拜已毕,早就狐疑的慈禧便不悦,问道:“六爷,你们个个哭丧着脸,着急赶来颐和园,可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吗?”

恭亲王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启奏圣母皇太后,确实发生了一件不太吉祥的事,曾国藩,曾国藩他杀了富明阿,自立为吴王……”

“他反了!”慈禧听到这里,也要哭了,“本宫早说了,不要派富明阿去南京,你们偏不听!”(。

第176章 猪一样的队友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39章 抢英国军舰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60章 曾国藩复出第37章 诛杀胜保第23章 太平军惨败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18章 火烧靖国神社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34章 石达开之死(2)第62章 谋取东南战略第51章 大汉国思想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44章 苏丹玉玺第43章 重用容闳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71章 慈安干预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46章 借鸡生蛋第84章 出征朝鲜第69章 一场大火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89章 英国发飙第80章 少年袁世凯(4)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152章 专业重炮部队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6章 大决战(2)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79章 胡林翼复出第3章 虎父无犬子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29章 中国大获全胜第58章 率军北上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71章 李鸿章来了第166章 导火索第72章 学霸李鸿章第20章 招兵买马第2章 顿生杀机第70章 石达开受挫(3)第59章 建国大典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75章 驻军琉球和台湾第6章 大决战(2)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22章 陈玉成之死(2)第166章 导火索第85章 肃顺揽权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171章 德军犯大错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第11章 安庆城破第1章 慈禧的美人计第47章 洪秀全该死(1)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72章 自将则败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22章 泽字营开战第9章 大战告捷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83章 招揽奇才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183章 德海军的密码第195章 奇怪的暗杀第26章 天京会战(2)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149章 中俄大海战第160章 傀儡国王第58章 荡平海盗第68章 搞定荣禄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85章 抢入汉城第198章 世纪大海战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29章 天京大杀戮(3)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46章 借鸡生蛋第84章 出征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