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章 杀到尼泊尔

159章 杀到尼泊尔 [ 返回 ] 手机

,!

英国派到锡金的英军陆地作战部队,包括1个步兵旅,1个轻装步兵团和1个骑兵团,每旅下辖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100-120人。

这样整个英军6000人左右。每个英军士兵都负荷沉重,包括大衣、毛毯、一双备用靴子、换洗的袜子和衬衣、军便帽、水壶、步枪和60发子弹。此外还要携带4.5磅的咸牛肉和同样重量的饼干。

英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常设单位是团,而英国骑兵的规模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编制。但编制不固定,通常轻重骑兵混编,基本单位是骑兵中队,炮兵属于独立建制,在战斗中由战场指挥官分配集中使用。

这次英军指挥官换成了拉兰多勋爵。他是第七代贝尔福公爵最小的儿子,贝尔福家族成员曾出任过殖民大臣,外交大臣,声名显赫。他的先祖1804年加入军队服役,参加了拿破仑战争。拉兰多勋爵平步青云,显赫的身份和经历加之为人谦和使得他成为英国指挥官的不二人选。

这次蔡锷碰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中国的数万新军倾全力苦战一天,但还是没有拿下锡金要塞。双方使用火炮相互远距离攻击,英军获胜,中国的军队士气有点低落,第二天向锡金北部山区撤退十公里。

拉兰多勋爵率英军追击,双方在一个峡谷屯兵对阵。

幸运的是,中国的军队得道者多助,南亚山区多雨,几场雨下来,潮湿、小昆虫和血吸虫侵袭英国军营,加上印度仆从军的卫生习惯极差,军营中霍乱爆发,7月22日蔓延到英国军营。

英军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尽管所有帐篷被销毁。但瘟疫无法被控制。7月25日,一场大火烧掉了很多军需品,包括一万顶帐篷、16000双靴子和150吨粮食,使得情况更加糟糕。英军晚上没有帐篷只能在寒冷中入睡。

鉴于英印联军带有瘟疫,锡金国王要求联军必须进行隔离,不让他们进城。7月27日清晨,联军又有300人因霍乱倒下。

中英双方都派出部队侦察,但地形复杂,双方没有进行大的接触。

7月28日,一场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英军前哨放松了警惕,中国军队牵引炮车发出的声音在雨被忽视了。英军认为这是补给车队。谁会想到一场大进攻,会选择在大雨中发动呢?因为火药受潮将严重影响火力发挥。

到了第二天黎明,大雨变小了,早晨的浓雾笼罩战场,战场情况和滑铁卢战役很相似,中国的军队行动被浓雾遮挡。蔡锷亲自骑马考察了前线,确定了进军计划。

那天,英军指挥官拉兰多勋爵在黎明前骑马巡视前沿哨所。当他沿山脊前行时,他听见深沉的声音从对面山脊传来,那是中国包裹炮车轮子发出来的。突然阵地的左面传出一声枪响,拉兰多立即策马返回营地命令部队行动。英军前哨终于在浓雾中发现前进中的中国纵队。

浓雾使双方都不能准确评估战场形势,双方指挥官都无法下达适当的命令。战斗变成小规模的遭遇战。

双方士兵都被浓雾中莫名其妙飞来的子弹射杀,英军弹药桶受潮导致大量步枪无法射击,双方发生近距离白刃战。

尽管如此,蔡锷指挥中国的军队还是不断取得进展,炮兵无情的肆虐英军的营地,英军很多阵地弹药开始紧张,而受重创的步兵团撤退后,五千中国的军队出发向英军进攻。

而英军只能集合两千人应对。中国还有大量预备队。中国炮兵开始轰击拉兰多的指挥部。拉兰多幕僚斯特朗维少将被炸断一条腿。拉兰多的副官恳求拉兰多勋爵撤退到安全地带。

随后,炮声隆隆,战斗进入白热化,英军伤亡惨重,但中国的军人还在源源不断开来。

蔡锷在战前会议讨论作战计划时,主张从下游渡河登上南岸峭壁,出奇不意两面钳形夹攻英军。他的判断是准确的。

大汉帝国的军队在下游渡河后打击英军左翼,完成钳形攻势,以纵队队型前进,并与英军交火,英国先遣旅在炮火下成批倒下。中国炮兵在等待己方散兵线退后,到安全距离然后向英军射击。

英军轻装团展开队形。这时右边的中国骑兵不知冲下斜坡向英军进攻,造成英军炮兵无法射击。英军只好在远距离向中国步兵密集队形开火。

而中国的军队精确火力打倒大批印度仆从军,印度仆从军步兵团陷入混乱,退回原来的阵地。蔡锷指挥3个步兵团的3000人展压过来。此时英军阵地上不知从哪里传出一个声音,用熟练的英语说对面过来的是印度军,不要开火。其他军官奋力纠正这个错误命令都无济于事,军号手吹号停止射击。不一会,装成印度仆从军的中国的军团,开始大规模攻击,英军死伤惨重。

当中国的军队继续冲下高地进入谷地的时候,他们发现面对的,是英军高地团指挥的英军重骑兵。他们指挥官科林坎贝尔命令:“牢记不许后退,你们必须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英国高地团位于一座小山丘上,面对的是3000多名中国骑兵。

中国骑兵全速冲击,英军高地团没有时间调整为方阵队形。方阵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阵形,结果英军高地团拉成一字线,以如此单薄的防线抵抗中国骑兵的冲击。

很快,这个高地团危在旦夕。英军的重骑兵出场了。重骑兵是骑兵的精华,他们是那个时代唯一装备甲胄的部队。每个骑手拥有头盔和胸甲,衣着华丽。英军重骑兵旅共计6个中队人。尽管骑兵师指挥官一再命令重骑兵加速冲锋,但重骑兵却排成整齐的依仗队形前进。英军重骑兵旅指挥官斯卡莱特爵士十分满意自己部队队形整齐,当双方距离非常接近的时候他才下令冲锋。双方骑兵如飓风一样搅在一起,使用马刀相互砍杀。

蒋百里给中国进击的炮兵带来10门9磅野炮,被架了起来。这时,这些骑兵在它射程范围内。9磅炮首先向英军中央炮兵阵地开炮,4次射击后,英军炮兵开始撤退,然后,中国军队开始炮击英军重骑兵。他们队列被炸出许多缺口,支持不下去,开始撤退直到消失在中国军队的视线之外。

当时的有烟火药使得战场能见度极差,因此英军被中国军队火炮近距离射击打的晕头转向是完全正常的事情。那个时代,没有命令在原地待命的步兵方阵被炮火打的粉碎是常有的事。

还有一些英军在9磅炮的射程之外。但炮击可以阻止英军继续冲下高地。最后,十门炮转向英军密集队列,英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伤亡惨重的第一线骑兵冲上高地,他们大肆砍杀看见的每个敌人。幸存的骑兵不得不又一次穿过弹雨撤退。673人参加了这次冲锋,313人阵亡,134人负伤,近500匹战马被杀,英国骑兵也遭受了惨重损失。

最后,中国的军队与英军展开白刃战。英军近卫团不情愿的接受命令暂时后撤,损失了171人,队形的中央被打开一个大缺口。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身份不明的军官传令英军撤退,英军珀西上校拒绝了命令。他命令近卫军收缩为防守阵形,米尼步枪齐射。但中国组建的高地旅准确射击,导致英军阵形大乱并奔溃。

英国指挥官拉兰多勋爵看到这种情况勃然大怒,但同时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军撤退,逃亡尼泊尔。

中国炮兵继续打击落魄的英军,黄昏将至,中国军队还有数千没有参战的骑兵在远方游弋。

英军最后没有全身而退。医生巡视战场救护伤员并将伤员转移后送到尼泊尔。这一战英军伤亡3000多人,仆从军伤亡6300人。而中国军队伤亡估计在1000人以上。

蔡锷命令中国军队一路追击,在一阵有效的炮火后,用炮击削弱了英国原有的防御工事。中国军队很快进入锡金的首都甘托克。当地居民拿出鲜花和水果,来向中国军队示好。蔡锷带兵迅速包围了锡金王宫,解散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

锡金国王图多南嘉1874年继承王位,在位期间,尼泊尔移民与锡金居民因各种差异而发生冲突,引起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介入。殖民政府偏袒尼泊尔移民引起了图多南嘉的不满,图多南嘉退往亚东的春丕谷,并与西藏结为同盟,原本就偏向中国。

但1888年,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派兵入侵锡金。在英军与藏军在则里拉山口发生数次小冲突之后,西藏交出了图多南嘉。1889年,英属印度派遣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为专员,监督锡金内政,并于1894年将首都从杜姆龙迁往甘托克,图多南嘉实际上成了傀儡国王。

蔡锷的军队赶走英国侵略军后,克劳德.格雷厄姆.怀特也逃到了尼泊尔。图多南嘉带人出宫迎接蔡锷军队。蔡锷要求图多南嘉效仿不丹国王,担任大西藏区锡金自治区的行政长官,世袭罔替五十年不变。

图多南嘉思考再三,也只得同意了。

1908年,曾纪泽向世界宣布锡金也变成了中国大藏区的一个自治区,并下令蔡锷的军队继续追击英军,到了尼泊尔的边境。

尼泊尔,静倚在喜马拉雅群峰南麓山脚下,是一个充满传奇与魅惑的宗教小王国。

在这座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国度,穿梭印度教与佛教融合的寺庙中,每天都有人微笑着对你。不管徒步或眺望,尼泊尔都能满足你对雪山的所有期待。

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坐落在印度与西藏之间,海拔一千三百七十米,是尼泊尔的心脏地区。巴格马蒂河及其支流穿过谷地。由于尼泊尔山多,地势复杂,所以蔡锷的三万大军,找了两个在尼泊尔生活的华人叶孟新和叶孟生,两兄弟充当中国的军队翻译和向导。这里很多华裔,叶家两兄弟他们祖籍广东梅县,他们的爷爷是太平天国时期到了尼泊尔。弟弟叶孟生的肩头,骑着一只萌呆的小猴子,警惕看着四周的陌生人。哥哥叶孟新给蔡锷带去了一本尼泊尔大学用的历史书,蔡锷如获至宝,了解尼泊尔的历史。

尼泊尔1908年还处于沙阿封建王朝。尼泊尔是个高山国家,国境呈长方形,东西宽85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喜玛拉雅山脉成为尼泊尔和中国的天然国界,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世界10大高峰有8个在尼泊尔境内,高山众多,这是其历史上长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的原因。

到18世纪,南亚次大陆逐渐被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侵蚀。为了不重蹈印度覆辙,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军事才能的廓尔喀国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于1742年发起了统一尼泊尔的战争。经过20多年的艰苦作战,普里特维终于将喜马拉雅山下的一系列土邦全部征服,并于1766年包围了加德满都。1768年9月,普里特维趁马拉王朝举行因陀罗节庆典的时候对加德满都发动突然进攻,兵不血刃占领了加都。同年,普里特维迁都到加德满都,廓尔喀王国成为尼泊尔王国,沙阿王朝统一尼泊尔。

为了巩固统治,普里特维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并于1771年发动西征。但年底在西部诸侯联军的围攻下失败。1772年,普里特维转而向东部进军,获得全胜。就这样,尼泊尔边界扩展到梅奇河,与锡金相邻。

蔡锷得知,此时的尼泊尔政府,是偏向于支持英国的,他电报请示曾纪泽,曾纪泽批示:收回尼泊尔!

第100章 美女秘书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24章 当江苏巡抚第144章 列宁遇刺第8章 双胞胎姐妹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163章 英国妥协第56章 农业建设第36章 石达开之死(4)第6章 大决战(2)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83章 左宗棠可杀第42章 华人优先第12章 曾国荃的野心第85章 肃顺揽权第56章 农业建设第197章 列宁上台第5章 大决战(1)第91章 红顶商人破产上架感言第195章 奇怪的暗杀第105年光绪夺权第164章 中国人完胜第118章 火烧靖国神社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第58章 荡平海盗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21章 陈玉成之死(1)第168章 闪电战第151章 国际分赃会第125章 收复库页岛第110章 满清亡国第14章 冤家路窄第5章 大决战(1)第168章 闪电战第40章 下南洋第203章 攻占中亚第36章 石达开之死(4)第120章 卧底张作霖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66章 新三河大战(1)第180章 中国坦克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195章 奇怪的暗杀第75章 驻军琉球和台湾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8章 曾国荃杀俘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上架感言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99章 装甲巡洋舰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170章 进军巴黎第78章 湖南告急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74章 曾国藩治军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138章 殖民地设省第118章 火烧靖国神社第31章 谁是幕后元凶第179章 中国无战事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187章 访问美利坚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67章 政变第一步第76章 洋枪洋炮队第69章 石达开受挫(2)第78章 少年袁世凯(2)第136章 帝国海权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141章 革命风暴第40章 解决土地问题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165章 世界大战第28章 天京大杀戮(2)147章 瓜分俄国计划第5章 西洋军事考第86章 搞定朝鲜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78章 湖南告急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126章 沙俄内乱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158章 追击英军第50章 反清准备(1)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35章 石达开之死(3)第63章 草根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