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南阳方略

且说南阳府同知包哲东听闻荆州军悍然攻破南召县城后,拍案叫苦,顾不得府城里杂事多如牛毛,立即乘轿前往南召县。目前南阳府知府还未上任,所有事务由包哲东代理。

当初,包哲东就任汝州同知后,见豫北贼寇横行,便学着林纯鸿在汝州组建弓兵,弓兵组建后,剿灭了一些小股匪盗,汝州治安大为好转,得到了玄默的赏识,不待磨堪期结束,就升任为南阳府同知。包哲东越干越有信心,赴南阳上任后,依葫芦画瓢,在南阳大规模组建弓兵。

离南召县还有五里之遥,包哲东被林纯鸿的侍卫堵个正着,心里惊疑不定,冷声问道:“林将军为何不让我等前进?是何道理?”

侍卫恭敬答道:“启禀大人,林将军正在主持行刑,请大人稍待片刻,将军亲来迎接……”

包哲东心里甚为不喜,但也无可奈何,要说大明官僚中,就属包哲东对林纯鸿的力量最为清楚,他知道,不能以区区一员参将来看待林纯鸿。

包哲东百无聊赖的等待了大概两刻钟,一阵马蹄声响起,林纯鸿迎面而来,还未下马,就高呼道:“一别两载,包父母别来无恙乎?纯鸿未曾远迎,还请恕罪!”

包哲东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林纯鸿没有下马就大呼小叫,足以说明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他也大呼道:“林将军风采依旧,着实让下官欣喜!”

林纯鸿翻身下马,大笑道:“他乡遇故知,爽快,爽快!”

包哲东哈哈大笑,与林纯鸿相携入城。

两人路上边走边聊,待包哲东听闻林纯鸿斩掉三名犯了事的弓兵后,脸色骤变,“林将军,南召的弓兵如何能用军法处置?应该交予南召县衙处理,这个……这个……”

林纯鸿苦笑道:“要是韩宗岩能稍稍配合一二,何苦担这个责?刚才之所以让包父母等待片刻,就是想让父母不知此事,朝廷若要怪责,由纯鸿一力承担!”

包哲东心里了然,林纯鸿擅自杀掉三名南召弓兵之前,如果被自己得知,自己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还不如不知道为妙。

不过,包哲东心里甚为不爽,毕竟,南阳府的弓兵就是他升官的阶梯,林纯鸿杀南召弓兵,相当于指责他的政绩有问题,当下冷声道:“林将军为下官考虑,下官感激不尽。不过,即使韩宗岩不愿理事,交予南阳府处置即可,为何要擅自行刑?”

林纯鸿浑不在意包哲东的感受,放言道:“南召不稳,各级官吏均隐匿不做事,不以重拳处置,焉能迅速稳定民心?纯鸿也属无奈。至于弓兵,包父母不来,纯鸿还准备亲自前往南阳商讨弓兵事宜,这样的弓兵,除了祸害百姓,并无任何用处!”

林纯鸿将包哲东的政绩贬得一无是处,让包哲东一张老脸涨得通红,当下怒道:“这里是南阳!不是枝江,林将军要骄横跋扈,还是去枝江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包父母一心任事,让纯鸿刮目相看,纯鸿佩服不已。”林纯鸿吃惊的看着包哲东,寻思道,南阳府这个地方真神奇,不仅有韩宗岩这个强项令,就连一向恬静淡泊的包哲东也转了性,性情变得刚直,奇怪、真奇怪!

包哲东冷哼了一声,紧紧的盯着林纯鸿。

林纯鸿避开包哲东凌厉的眼神,自顾自地说道:“韩宗岩在南召县组织了五百余弓兵守城,结果炮声一响,弓兵跑得无影无踪,这样的弓兵如何作战?荆州军进城后,三令五申不得骚扰百姓,结果一些弓兵不听约束,仗着自己手头有刀有枪,肆意抢掠民间财物,包父母,这样的弓兵难道不是百弊无一利?”

包哲东的脸拉得老长。林纯鸿说的是事实,容不得他辩解,更何况,包哲东在枝江时,就对林纯鸿有畏惧之心,这份心理这些年有所淡化,但还未到消失的地步。

包哲东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林将军的眼光和能力,下官早已知悉。为何将军训练的弓兵就能建功立业,打得贼寇闻风丧胆,而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训练的弓兵却如此糟糕?”

林纯鸿笑道:“无他,唯有钱粮和规矩而已!”

“钱粮这个好理解,规矩?这个……”

“我荆州军小有所成,世人皆以为我荆州军钱粮充足、兵甲精良所致,实则不然,荆州军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规矩!包父母也见过,我荆州军招募弓兵时,有一套规矩,训练时,又有一套规矩,如何扎营、如何进兵、如何行军等等,都有一套规矩,这些都是荆州军用鲜血换来的……”

林纯鸿滔滔不绝,包哲东仔细侧耳倾听,惟恐漏掉一个字。在涉及到升官发财之事时,包哲东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锐和专注。

林纯鸿注意到包哲东的神情,忍不住心里发笑,看来,时机已经成熟。

林纯鸿凑近包哲东的耳朵,小声道:“近闻卢象升马上要升任郧阳巡抚,卢象升起家的根本就是天雄军。如果包父母能训练出三五千敢战善战弓兵,那么圣上……”

林纯鸿止住了下面的话,笑容满面的看向包哲东。果然,包哲东大喜,脸上的阴郁一扫而空,“林将军此言大善,为朝廷计,为圣上分忧,训练敢战善战的弓兵义不容辞!”

林纯鸿大感佩服,这帮进士脑子就是活,马上就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一个高尚的理由。

包哲东并不是傻瓜,将计划放在脑子里默了默,立即叫苦道:“南阳缺粮、缺军械,也找不到得力的人手训练,此事还是太难!”

林纯鸿拍着胸脯道:“军械没问题,枝江那边就有一批,人手也没有问题,我派一个队过来帮着练,唯有钱粮,我就爱莫能助了。”

包哲东宦海浸淫多年,如何看不透林纯鸿的心思?林纯鸿不过想借着帮南阳训练弓兵,向南阳渗透而已。不过,包哲东毫不介意,毕竟,他要的只是升官发财,两人仅仅做一笔交易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后等自己升了官,即使林纯鸿在南阳杀官造反,又关他何事?

包哲东满脸堆笑,“本官就先谢过林将军了。”

“呵呵,有什么好谢的。不过眼下还有一件急事需要包父母帮个忙,这韩宗岩的事……”

“下官正为此事而来,包在本官身上了……”

……

南阳府三面环山,唯有南面有开口,与襄阳府接壤,被称为南阳盆地。南阳府人口众多,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在林纯鸿的规划中,南阳府将被经营为襄阳府的外围势力。现在包哲东掌管着南阳府,这么好的机会,林纯鸿岂能放过?与陆世明琢磨良久,方想出这个办法,准备从弓兵入手,最终彻底控制南阳的方方面面。

但是,派谁留在南阳训练弓兵呢?这个问题难倒了林纯鸿和陆世明。毕竟,远离荆州军大本营,不仅需要这个人对林纯鸿忠心耿耿、练兵打仗娴熟,更关键的是,还需要这个人具备相当的政治头脑。

林纯鸿和陆世明大眼瞪小眼,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林纯鸿心里有了决断,笑着对陆世明说道:“陆主事,估计你也有了中意人选,不如咱们俩分别写出,看看哪个更合适?”

陆世明欣然同意,转身拿起毛笔,在纸上哗哗的写了名字。林纯鸿也转身写好,两人同时亮出,忍不住哈哈大笑,林纯鸿的纸上写着徐允、窦石温,而陆世明的纸上写着徐允、程舒。

原来徐允最终下定了决心,正式投靠林纯鸿,举族迁往荆州。族人们虽然舍不得离开泌阳,但是席卷而来的贼寇彻底吓坏了他们,绝大多数随同徐允迁往荆州。林纯鸿大喜过望,不仅在清江边划定了肥沃的安置地,还每家拨付十两银子作为安家费。

林纯鸿笑道:“徐允做过官,应付官场应该没问题。现在主要是窦石温和程舒,到底派谁呢?”

陆世明不停的在口中默念:“练兵上,两人不相上下,打仗的话,窦石温战阵经验丰富,程舒胜在处理军务井井有条,比政治头脑的话,程舒应该比窦石温强……”

“可是现在预备营一时找不到替代之人……”

陆世明大笑道:“既然大都督倾向于窦石温,就让窦石温留下吧,有徐允在,应该没问题!”

“就这么定了……噫,包哲东去了这么久怎么还不回来啊,这韩宗岩,还真是个硬骨头!”

……

韩宗岩只是瞧不起大明的武将而已,认为这帮武将头脑简单,不仅仗打得一塌糊涂,而且还放纵士兵祸害老百姓。这几天,他抱着不合作的态度,看林纯鸿有何办法稳定南召的局势。

他发现,荆州军不仅军纪森严,从不扰民,而且稳定局势的能力一流,杀了三个南召弓兵,抓了一批地痞投入大牢,南召的治安大为好转,一些奸猾之辈纷纷收敛,不敢在荆州军眼皮底下作奸犯科。

而且,更让他意外的是,荆州军仅仅拿走了他们应得的粮草,其他的库房不仅分文不动,还派兵把守。除此之外,荆州军还成功组织了一帮民夫运送辎重和粮草,老百姓欣然应从,这让韩宗岩疑惑不解,暗地里派幕僚一打听,方才知道,荆州军童叟无欺,发放工钱。

韩宗岩早就失去了当初的锐气,陷入彷徨之中,不知是该出来做事,还是继续冷战。

当听闻包哲东抵达南召县后,韩宗岩长舒了一口气,慌忙将包哲东迎进县衙。

包哲东也不和韩宗岩客气,边走便道:“这次荆州军和县衙的误会,本官不准备深究,你好自为之,守不住南召,咱们一起跟着送命!”

韩宗岩亦步亦趋,“包大人,武将如此骄横跋扈,非朝廷之福啊……”

包哲东停住脚步,转头狠狠的盯着韩宗岩,喝道:“文武不和,非朝廷之福!南召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南阳府乃至湖广的安危!”

韩宗岩低下头,嗫嚅道:“包大人,属下只是不信任荆州军而已,他们……”

包哲东见韩宗岩依然辩解,怒火中烧,大声斥责道:“但凡当初在弓兵上下点功夫,荆州军何至于欺负上头?你看看,县中弓兵那熊样,你不觉得羞耻么?”

韩宗岩的脸涨得通红,“下官……”

包哲东打断韩宗岩的话:“什么也别说了,出来做事!别以为林纯鸿只是一个武夫,你看看,这几日南召的治安比以前好多了,秩序井然,你以为仅仅只是靠武力么?”

韩宗岩沉默片刻,拱手道:“下官遵命!”

……

两人在大厅中坐定,喝了几口茶,包哲东语重心长的说道:“近闻李自成和张献忠离开了卢氏山区,正往南召而来。李自成和张献忠携裹乱民六七万,南召如何抵挡?这还得靠林纯鸿。荆州军的军威你也看见了,以前的边军可有荆州军强悍?”

“下官无法断定,只是感觉荆州军军纪和装备比边军强多了。荆州府如何能供养这么多装备精良的弓兵?”

“本官亦不知,不过本官寻思,既然荆州府能练出如此强悍的弓兵,南阳也应该如此。有了三五千善战的弓兵后,保境安民,为圣上分忧,乃吾辈之责。以后切不可敷衍应付弓兵事宜,否则后悔还在后头。现在眼见得河南乱成一团,南阳必不能独善其身,与其求靠不靠谱的官兵,还不如咱们自己动手!”

韩宗岩深表赞同,“只是下官不通军务,还望大人派出得力人手协助下官。”

“这个你就别担心了,军械、人手本官都有腹案了,只是钱粮难解决,南召境内多山,余粮也不多,哎,愁死本官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韩宗岩脑袋里灵光一现,道:“荆州军中火炮众多,据说火炮铸造需要大量的铜,正好南阳桐柏有铜,不如咱们卖铜矿与荆州府换取钱粮?”

包哲东一听,大喜,他对林纯鸿的了解可不是一般的深,知道林纯鸿定然需要大量的铜矿石。

“哈哈,韩知县好思量,好……好……就这么办,本官这就着手去做!”

当包哲东与韩宗岩谋划着发财大计时,李自成与张献忠离南召已经不到四十里。李自成与张献忠眼光比其他贼寇长远,一眼就看出了南召战略地位,遂合兵一处,共谋南召。

可怜的南召百姓,即将陷入兵连祸接之中。

第15章 祸不单行第475章 杀伤第20章 如白崖洞例第283章 开始反击第65章 钱钞之议第415章 磊落第652章 朝廷变局(二)第225章 滔天祸事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255章 局势险恶第396章 最后一战第95章 攻打官庄第556章 打赌第207章 教育为本第303章 庄园之战第329章 军事安排第128章 张献忠义子第168章 牛刀小试第369章 速度比赛第162章 辕门立柱第3章 石子岭上第237章 虞山脚下第269章 敲打彭新第112章 内臣抵营第409章 大节第527章 重装骑兵第646章 辽东变局(一)第322章 出尔反尔第565章 圈地第345章 轿子与缠足第517章 受阻第444章 回师第673章 下南洋第593章 货币战前奏第8章 先利其器第385章 安庐巡抚第389章 逾越第344章 中书府令的计划第664章 灭国之战(九)第3章 石子岭上第14章 口不择言第445章 诡道第398章 禹州震动第573章 分崩之初第491章 收编第170章 追袭作战第64章 东林党人第198章 进士投效第449章 炮击城墙第550章 锦衣卫之惧第300章 汝窑天青瓷第637章 源头活水第614章 蹊跷之处第157章 战争发动第665章 灭国之战(十)第423章 谁是黄雀第393章 生的希望第34章 乡村大计第72章 猇亭怀古第640章 两家商号(三)第288章 辽东往事第386章 观营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650章 加勒比往事第141章 海上狼烟第446章 与时间赛跑第643章 虎丘书堂第295章 好戏连台第180章 五省总督第312章 龙虎军的异动第626章 无剧本之戏第360章 配合第55章 红颜“祸水”第387章 交易第167章 童庄河口第524章 犹豫第457章 盛京第297章 沸腾的陈家第426章 入彀第492章 掳掠第464章 大西洋商号第648章 东南变局(一)第486章 敌袭第341章 古典奇才第576章 撬动时局(二)第63章 暴雨如注第585章 更长远的打算第150章 返回枝江第98章 利益交换第677章 目标在欧罗巴第117章 观口守营(一)第162章 辕门立柱第481章 借债风波(三)第146章 凤仪“阵亡”第358章 进入禹州第347章 南阳城外第483章 借债风波(五)第651章 朝廷变局(一)第115章 以快打快(三)第4章 家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