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功亏一篑

张献忠听闻林纯鸿已经抢占南召县城后,在刘文秀的苦劝之下,放弃了报仇之念,抛弃了李自成,掉头翻越伏牛山,从淅川县南下,进入郧阳地区,伺机实施他的入川计划。

李自成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前段时间,高迎祥声望大涨,深深的刺激了李自成,他准备有样学样,攻占富饶的南阳,获取粮草军械补给,招兵买马,而后重新返回陕西。

李自成对陕西有深深的眷恋,但这份眷恋绝不是对家乡的思念,而是出于李自成对高祖的野望。李自成四处征战五年,早已看出流寇绝无前途,唯有成为坐寇,才能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好好享受战果,甚至还有问鼎江山的可能。

历史上,成事的流寇找不到一人,但成事的坐寇一抓一大把,这些坐寇一般被称为高祖、太祖。

不过,要成为坐寇,得有坐得住的实力,李自成就想用攻占南阳来获取坐寇的资格。

然而,林纯鸿已经将南阳看做他未来的外围势力,绝不容贼寇荼毒,于是,李自成与林纯鸿在南召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自古以来守城,绝不会龟缩在城内,当敌人直面城墙时,可以说,守城已经失败了一半。骄傲的荆州军岂能坐守南召县城?于是,林纯鸿令预备营谨守县城,亲率主力前往鲁阳关安营扎寨,伺机狠狠的咬李自成一口。

自古以来,就有大鲁阳关和小鲁阳关之分,大鲁阳关在北,处于鲁山县境内,而小鲁阳关在南,处于南召县境内。两关相距四十多里,沿途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李自成与林纯鸿作战的主战场就在两关之间。

李自成出身驿卒,擅长控马,对骑兵有特殊的偏爱,其麾下最为精锐的队伍就是三千余精骑。这三千精骑屡次摆脱官兵追袭,在陕西、山西和河南纵横驰骋,成为李自成的王牌。除骑兵外,李自成的步兵可谓乌合之众,基本上是沿途收拢的农民,战斗力极为低下。

在大小鲁阳关之间,骑兵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于是,武装到牙齿的荆州军画地而守,轻松地挡住了李自成南下的道路。

双方鏖战不休,互有损伤。

荆州军大营中,大嗓门楚文山正在表达他的不满情绪:“谨守谨守……守到何日为止啊,现在看来,只要咱们一个出击,我敢打包票,李自成非得跑路不可!”

林纯鸿离开帅椅,慢慢踱到楚文山面前,满脸含笑,问道:“出击后,能有把握捉住李自成么?”

“这个……”楚文山满脸疑问之色,“难道谨守就能捉住李自成?”

林纯鸿冷笑道:“这个得问卢象升!李自成性情坚忍,远非高迎祥、张献忠之辈所能比,没准,他就是大明的掘墓人!我荆州军已经为卢象升创造了最好的战机,缠住了李自成,现在就看卢象升能不能把握住,为大明除去最大的祸患!”

“李自成?”林纯鸿将李自成看得如此之高,大出楚文山之意料。

林纯鸿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对,正是他……”

……

卢象升嗅觉灵敏,早在林纯鸿的通告到达之前,就敏锐的觉察到荆州军的意图,正率着万余天雄军昼夜兼程,往鲁阳关急赶。堪堪抵达汝州,天雄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由于天雄军行军过快,粮草根本接续不上,当卢象升命令汝州筹办粮草时,结果汝州的粮仓空空如洗。卢象升心急如焚,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命令天雄军放慢步伐,等待粮草。

嗅觉灵敏的还包括左良玉,左良玉瞅到战机后,立即放弃奔逃的老回回马守应,从淅川县掉头东向,杀气腾腾的奔向鲁阳关,准备咬下一块大蛋糕。

危机四伏中的李自成似乎懵懂不知,犹然全力进攻荆州军,试图打开南阳的门户。

李自成是个大活人,而且是率领着三万余贼寇的大活人,他没有乖乖等着卢象升来攻的义务。实际上,李自成进入山道后,就侦骑四出,在背后安放了无数的眼睛,整日紧盯官兵的动态。

这一盯,还真让他找到了战机。

在鲁阳关遭到荆州军的遏制后,李自成就打消了进入南阳的念头,他认为,荆州军一旦龟缩,自己的乌合之众绝无可能突破防线。更何况,荆州军背后还站着整个南阳府,粮草、军械和兵丁源源不断的补充上来,战力可以说是无限。

不过,林纯鸿屯兵不前,稍稍让李自成感到疑惑,琢磨良久,李自成把这归结为官兵的劣根性:兵无战心,惟恐实力受损。但是,当李自成侦悉左良玉正从淅川县往鲁阳关急赶的消息之后,方才明白官兵的意图。

李自成当机立断,准备将计就计,将自己作为最大的诱饵,引诱左良玉上钩。

于是,李自成摆出一股不破荆州军誓不罢休的架势,加强了攻势,每日强令缺武器少经验的乱民攻击荆州军的铁桶阵,即使丢下再多的尸体也在所不惜。

林纯鸿顿兵不出,每日情报送至他的案前。

“启禀将军,李自成正在撤兵……”

“启禀将军,左良玉在栾川县遭到李自成骑兵的突击,损失惨重……”

林纯鸿大惊,这李自成也太狡猾了吧?自己还以为有机会网住他,没想到他在网里等待战机!

原来当林纯鸿和李自成在鲁阳关你来我往,攻伐不休时,他悄悄脱离战场,率领三千精骑前往栾川县突袭左良玉,令余下的乌合之众在五日之后缓缓脱离与荆州军的接触,到淅川县与精骑汇合。

不出意料,行军途中的左良玉被李自成的三千精骑冲得个七零八落,一直逃到商南县方才止住后退的步伐,左良玉一清点损失,欲哭无泪,中坚力量昌平兵几乎损失殆尽。

待李自成的乌合之众小心翼翼的与荆州军脱离接触后,林纯鸿也不追袭,立即令各营做好撤兵准备,只留下骠骑营在南阳,应付贼寇的荼毒。林纯鸿相信,只要有骠骑营在,贼寇就不敢肆无忌惮的进攻南阳。

三九寒冬,滴水成冰,寒风侵袭着南召县城,让每个人瑟瑟发抖。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提醒着每个人,除夕已到,崇祯六年马上就要过去。

南召县的老百姓在腊月受到了荆州军的惊吓,但不以为忤,反而从心底里感谢荆州军赶走了漫山遍野的贼寇。因此,乡老们纷纷前往荆州军大营,送去紧缺的酒和肉食,表达他们的谢意。

林纯鸿深悉张弛结合的道理,令荆州军士兵在除夕夜彻底放松下来,允许他们饮酒。于是荆州大营中陷入欢乐的海洋中,到处都是篝火,到处都是士兵们的狂呼声……

忽然,南召城传来猛烈的爆竹声,崇祯七年已经来到……

正月初一,虎啸营、神卫营离开南召城,先期南下,以备容美之战。

第470章 金吾营第148章 月白风清楼第90章 白杆女将第629章 封狼居胥(三)第391章 立足未稳第644章 任人唯亲第373章 打算第461章 北上第376章 杨嗣昌的密信第26章 求贤若渴第484章 唤醒第8章 先利其器第565章 圈地第657章 灭国之战(二)第397章 以退为进第665章 灭国之战(十)第379章 马不停蹄第579章 撬动时局(五)第215章 外海接战第633章 禁卫军第342章 海派进荆第233章 黄渤犒军第77章 朝廷博弈第45章 乱中有序第287章 家居琐事第156章 隔墙有耳第245章 战略转向第22章 定计除匪第371章 硝烟弥漫第356章 默契第34章 乡村大计第626章 无剧本之戏第195章 倏忽而败第256章 四面出击第84章 残忍杀俘第637章 源头活水第588章 西北剧变(三)第83章 辽州之战第205章 应对之策(二)第102章 大明儒将第450章 血肉土山第560章 战马(四)第347章 南阳城外第499章 作势筑城第406章 突变第359章 军议第40章 土改契机第239章 兵连祸结第14章 口不择言第496章 以强凌弱第371章 硝烟弥漫第662章 灭国之战(七)第428章 筹码的心思第66章 如火如荼第552章 谋财第246章 良玉授首第509章 压力(二)第151章 南召受阻第123章 海洋战略第317章 近在咫尺第173章 马夫却敌第588章 西北剧变(三)第284章 风潮平息第502章 筹谋已久第664章 灭国之战(九)第633章 禁卫军第548章 山雨欲来第169章 唯一选择第692章 参军联席署第533章 合围(二)第74章 筹备建制第683章 地方官制第611章 一日千里第496章 以强凌弱第349章 初步部署第372章 沁水据点第140章 招抚谈判第421章 局眼第525章 德州第568章 小高潮第633章 禁卫军第359章 军议第273章 绝地反击第590章 西北剧变(五)第193章 荆州攻略第165章 温柔之谋第52章 军痞勾结第9章 专事伐木第374章 粮道第112章 内臣抵营第664章 灭国之战(九)第654章 朝廷变局(四)第684章 调兵之议第510章 压力(三)第663章 灭国之战(八)第636章 神刃军第572章 转换战场第153章 南阳方略第177章 纳妾风波(二)第203章 娄东张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