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深入内陆

——

虽然在美日联军攻占了沈阳之后,东北战场的重要性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战场,决定着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但是处于政治上的原因,在东南战场上,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一直没有停歇过。

在奥康纳发表了战争宣言之后,美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台湾政权光复大陆。

从政治上讲,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可惜的是,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决定战争走向的并不是政治因素,特别是在胜负未明的情况下,政治的影响力并不明显。

这一点,在美军登陆浙江之后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登陆之后,美台联军首先把重点放在南京,以攻占南京,帮助台湾政权回归正统为主要目的。不管怎么说,“中华民国”的首都是南京,只有在打下南京,才算得上是迈出了具有实质意义的一步。

为此,美台联军在该方向上投入了几乎全部兵力。

问题是,中队在东南战场上的主要目的也是守卫南京,而且不惜代价。

结果就是,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美台联军终于将战线推进到了南京郊外,却迟迟无法攻入南京城区。特别是在陈必时重新就任东南战区司令,与王虞珉珠联璧合,通过一系列的战术级别的小规模战斗稳住了长江南岸的战线之后,美台联军再也无法前进。要想打下南京,美台联军肯定得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

阜锦会战之后,美军就对进攻南京做了一个简单评估。

当时,帕特里奇还没有调整战争计划,仍然将攻占南京当成主要目的,因此打算在东北战场上发动下一轮进攻之前,发起针对南京的进攻行动。

按照美军的估计,除非发生奇迹,比如炸死了陈必时,或者用其他方式导致中队士气溃败,不然美军将在进攻南京的战斗中阵亡十万到十五万官兵。这还没有算上台军的伤亡数字,如果算上的话,那将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说得直接一点,就算美台联军不惜代价的打下南京,也很难继续进攻。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一拖再拖。随着长崎遭到战略打击,帕特里奇按照总统的意思调整了战争计划,将重点转向东北,进攻南京的作战计划就搁置了起来,再也没人提起。

当然,这并没妨碍美台联军在其他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相对而言,东南战场上另外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顺利得多。

短期内打下南京无望之后,美台联军开始加强其他方向上的进攻力度。

最初的时候,因为帕特里奇仍然指望能在南京取得突破,所以美台联军把重点放在了长江流域。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在八月初,美台联军就从铜陵出发,向池州与安庆推进。

虽然在攻打池州的战斗中,美台联军依靠强大的空中优势取得了胜利,甚至没有为此付出太大的代价,但是等到美台联军向安庆进发的时候,因为用来打击导弹部队的战斗机占用了大量前线支援,台军又没有像样的空中力量,所以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遭到挫败。

打到九月中旬,美台联军都没有攻下由王虞珉亲自部署防御的安庆。

随着东北战场上的战斗在十月初打响,大批支援航空兵被派往东北战场,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十月初下令结束了攻打安庆的作战行动。

到突出部战役结束的时候,该路美台联军仍然在池州。

因为王虞珉趁此机会增强了安庆的防御部署,将安庆变成了一座防御强度丝毫不亚于南京的军事要塞,所以美台联军要想在短期内打下安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在拿下南京之前,美台联军很难向长江上游推进。

原因很简单,仅仅依靠铁路线与公路线,美台联军的后勤保障压力非常巨大,不得不将大批兵力部署在后勤保障线上,从而使得投入前线作战的部队严重不足。

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打通长江航道。

要想打通长江航道,就得打下南京。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掐住了长江航道的就只有南京了。

在此之前,美台联军已经攻占了苏州,完成了对上海的包围行动。因为上海确实无险可守,城区内有三千多万平民,人口密度过大,如果在上海与美台联军交战的话,最受伤的肯定是平民,所以在八月初,陈必时就开始逐步撤出部署在上海的部队,仅仅留下了十多万民兵。

有意思的是,美台联军并没立即占领这座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帕特里奇没让美台联军进军上海,主要还是为了避免背上三千多万人的负担。

要知道,这三千多万人得吃饭,得生活,所占用的资源超过了美台联军的承受能力。

在东北战场上,罗耀武就用这一办法牵制了数十万美日军队。

如果美台联军立即进驻上海,作战行动必然受到影响。

直到九月初,在没有大战事的情况下,帕特里奇才让美台联军开进上海,首先控制了上海港,让运送物资的船只靠港。随后,台湾当局在上海市区内设立了一百多处救济站,按照配给向市民发放生活必需品,特别是粮食与药品。

也就是说,到九月份的时候,美军的船只已经能够进入长江了。

可惜的是,美军船只无法沿江而上,因为在南京还有上百万中队,而且部署在长江北岸的岸防部队对美军船只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确保船只能够顺利进入上海港,美军不但占领了崇明岛,在岛上部署了几套防空反导系统,还对北岸方圆一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军事目标、甚至是可疑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持续轰炸。

由此可见,美军要想逆江而上,至少得打下南京。

因为在攻打芜湖与铜陵的时候,美台联军就吃到了不少苦头,所以在向池州与安庆进军的时候,帕特里奇开辟了另外一条进军线路。

从浙江进军上饶,然后攻打南昌。

最初,这条进军线路只是佯攻,即配合攻打池州与安庆,迫使王虞珉将部署在九江地区的战略预备队派往南昌,守卫江西省会。随着进军安庆的作战行动失利,无法继续沿长江南岸推进,该进军线路的重要性才显现出来。

实际上,到这一步,帕特里奇的目的已经不是攻打南昌了。

要知道,以鄱阳湖为中心九江、景德镇、上饶、宜春、南昌、鹰潭、抚州与新余等市是长江中下游的主要产量区之一。

因为之前没有受到战火威胁,该地区的粮食生产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按照美军的统计,该地区仅二零一三年的秋粮产量就足够养活两亿人,而鄱阳湖的水产有着更加重大的意义。

如果能够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该地区,就能使中队失去二零一四年的夏粮。

对于已经处于粮食危机中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最为沉重的打击。实际上,对于急于在大陆建立政权,得到民众支持的台湾当局来说,如果能够控制这一产量区,也能使其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即便对美国来说,并不存在粮食问题。

别的不说,美国在二零一三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够养活二十亿人,除掉本国过分消费之后还能供养十亿人。

可是要将这些粮食运往中国,确实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美国当局还得为此买单。

与之相比,控制中国的产粮区,让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无疑是最划算的办法。

受此影响,从九月下旬开始,美军就把重点放在该方向上,首先集中兵力攻打之前数次没有打下来的上饶市。

因为王虞珉将主力部署在了安庆,所以上饶的防御相对薄弱。

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前,美台联军就占领了上饶。

问题是,突出部战役耗费了大量资源,使得美台联军的进攻行动后继乏力。等到美台联军在十月底调整好部署,从上饶出发的时候,王虞珉已经及时调整好部署,在上饶西面的横峰部署了数个集团军。

结果就是,一直打到十一月中旬,美台联军都没能在横峰取得突破。

不是美台联军不肯进攻,而是无法发起足够强大的进攻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从浙江进军江西,也只能依靠铁路与公路,而且交通条件更加糟糕,美台联军最多只能投入数万兵力。

这点兵力,显然难以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打开突破口。

从这两条线路上的进攻行动来看,都能发现一个问题,即过于漫长的战线,使得美台联军在大陆腹地的进攻行动举步维艰。

虽然针对这一情况,美台联军想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在美军各营级部队中,都有数名精通中文的翻译,以此避免在军事行动中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为了维持军纪,美台联军甚至在前线设置了特别军事法庭,严惩那些扰民的官兵。台湾当局更是卖力,通过建立临时政权来维护地方秩序,甚至邀请不少地方民众参与管理工作。但是这些举动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台湾当局的合法性没有得到普通民众认同,使得台湾当局在施行战区管理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麻烦。

显然,这些问题都无法在占领南京之前得到解决。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不得不调整方向,把重点放在沿海地区。

第117章 废物利用第169章 百团大战第162章 大举增兵第28章 一气呵成第53章 关键一炮第183章 向着胜利第80章 全力投入第73章 进军大连第10章 最后底线第6章 松弛有度第65章 及时弥补第187章 最终决策第143章 主动迎战第95章 栋梁之危第2章 士气斗志第21章 不是诀别第92章 首尾兼顾第141章 搜索歼灭第179章 拼尽全力第146章 二轮交手第27章 空军发威第1章 战略契机第152章 傲骨连队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65章 穷凶极恶第79章 谁最受伤第197章 瞒天过海第66章 死有所值第53章 大战将即第100章 非常战术第13章 发动群众第145章 争夺主动第55章 战争决策第43章 何为希望第148章 以退为进第89章 兄弟归队第10章 最后底线第86章 全数投入第96章 老将出马第105章 雷响雨小第112章 小题大做第95章 栋梁之危第21章 决战南京第104章 战地营救第191章 战略反击第64章 空中突击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60章 有所准备第139章 战地谈判第17章 寻求突破第120章 趁热打铁第179章 拼尽全力第187章 最终决策第10章 谁主沉浮第81章 兵不厌诈第74章 最后选择第146章 左右两难第37章 南守北攻第75章 自我牺牲第46章 举步维艰第101章 擒贼擒王第12章 战略反击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48章 以退为进第200章 军事援助第110章 三个要求第28章 军事管制第113章 战略退缩第130章 吃哑巴亏第102章 勤俭节约第133章 全面开花第33章 阴差阳错第56章 开辟战线第29章 再遇少校第72章 特种战法第87章 铺开了打第104章 似输非败第79章 出其不意第68章 自愿参加第166章 主辅相承第114章 重振雄风第5章 两种声音第15章 以六换一第89章 战略胜利第110章 三个要求第141章 拼死突围第89章 战略胜利第125章 缩小差距第189章 反击方法第16章 亲密接触第186章 几近绝望第25章 庆祝方式第67章 血战到底第49章 出奇制胜第45章 最后一餐第47章 强力增援第17章 寻求突破第8章 秘密基地第87章 铺开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