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章 危机

一一三章 危机

项羽入关后,刘邦颇为不安,不久即派人至洛阳封存府库财物,显然,这是为了在项羽来的时候好交差。来人还带了一封刘邦的手书,让我和萧何速回灞上。当此关健时刻,我也知道不宜再和他闹气,便和萧何商量了一下,赶了两个通宵,终于将最后一部分典籍装箱运走,又让人将未晞和舜儿也送走,这才带着随身侍从赶回灞上。

这么多天下来,萧何想是累得有些透支了,走路都有些打晃。给他安排了一阵轻便马车,他钻进车后,不过片刻便鼾声如雷,就这么一直睡到了灞上。进了大营,我迟疑了一下,让刚刚清醒过来的萧何自行去主帐复命,自己则带着审食其和萧尚拐去了后营。

从咸阳回灞上,又跑了整整一天,实在觉得疲累,让审食其和萧尚自行下去休息后,我一个人在营帐里梳洗净面,换了一件宽松的常服,斜倚在榻上,渐渐睡意浓起来,迷迷糊糊似睡非睡间,那竹简啪地落在了地上,倒吓了一跳,惊醒过来。

只见案几前有一个人背向我跪坐着,正在从置于身边的食盒中向外取食物。辩其背影当是一名年青女子,我一阵疑惑,这军营中何时有了女子?便微咳了一声,引得那女子转过了头,这才认出她原来是我让樊哙带给刘邦的赵姬。

“公子,您醒过来了。”赵姬站起身,快手快脚地从旁边端起一只陶碗递到了我的面前:“公子,睡了这么久,想必口中干涩,先漱漱口会舒服一些。饭菜已经备好了,侯爷说一会儿过来和公子一起用膳。菜都是小婢让伙夫精心做的,也不知合不合公子的口味。”

我接过陶碗,呡了口水,然后吐到她递过来的另一只空陶碗里,果然觉得清爽了很多,道:“你怎么在这里?不是让你来伺候武安侯的吗?”

“侯爷说不要小婢伺候,让小婢以后都跟着公子。”赵姬低声道。

“我这里要你做什么,还是回侯爷那里去吧。”我淡淡地道。

“公子……”赵姬跪伏于地,连连叩头,却只是不语。

我微叹了一声,看她实在可怜,心道拿她撒什么气,十六七岁的孩子能懂什么,也是一个身不由已的可怜人。伸手将她拉了起来,道:“我不是不要你,只是侯爷日夜操劳军务,更是辛苦,一概衣食宿行,有你在一边总归好一些。”

正说着,忽觉营帐里多了一个人,抬头一看,却是刘邦走了进来。不觉微皱了皱眉,放开了拉着赵姬的手。刘邦看了我一眼,然后转头对赵姬道:“先出去吧,这里用不着你伺侯了。”

姬久在宫中,岂能没有这点眼色,喏了一声,低头一溜小步出了帐。

“身体……好了些没有。”刘邦沉默了一会儿,问道。

我默默垂下头,心里一阵委屈,眼泪不觉就滴了下来。

“好了,算我不好就是了。”刘邦在我身边坐下,轻轻握着我的手道:“我知道你生气,可你也想想,你一走就是这么些天,我呆在军营里,心里实在是空得慌。好容易进了咸阳,兄弟们都叫着要去快活快活,难道我能不去?这一路仗打得不容易,周勃兄弟差点把命都给送了。错过了这回,还不知到什么时候才见得到女人,我也得替兄弟们想想不是。”

我定了定神,慢慢拭去了泪水,低声道:“夫君,我原真是有些气的,辛辛苦苦赶到咸阳,却看到你抱着别的……女人。这几天静下来想一想,说来说去,也是我不好,不该凭着自己一时高兴就走那么远,把你一人丢在营里。”顿了顿,又道:“我也反复想过,我二哥释之都有了两个妾室,你身边也该添几个人伺候伺侯。我看赵姬这孩子不错,你也挺喜欢她,让樊哙带她回来,就是这个意思。夫君,我身体不好,也不知什么时候就病下了,不但尽不到人妻之责,反而让夫君替**心。我心里想着,如果夫君身边有人照顾,就算我病重了,没了,心里也能放得下心。”

我反握住刘邦的手,勉强微笑了一下:“夫君就收下赵姬吧,也算体谅妾身的一点心意。”

刘邦凝视着我,过了半晌,才道:“你这是真心话?”

我垂下了头:“自然是真的,今晚就让赵姬到夫君帐中伺候吧。妾身,嗯,前些日子病了一场,一直没缓过来,只怕还有些病气,也不能……嗯,服侍夫君。”

“不必了,”刘邦淡淡地道:“我今晚就睡这里,这么些日子没见,我有好些话要跟你说呢。”说着,拉着我站起身:“用饭吧,你身体虚得很,可不能饿着。”

饭菜的味道似乎还说得过去,但刘邦吃得很少,不时挟些菜放入我的碗中,眼睛一直很专注地看着我一口一口地吃掉,让我心里乱乱的,几乎食不知味,不知他这么看着我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虽是说有好些话说,却没说一点要紧的事,直到晚上更衣入睡时也是如此。因我推说身体不爽,他便老老实实地睡在榻的外侧,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过了不久,便沉沉睡去了。

我却没有了睡意,睁着双眼看着黑黝黝的帐顶,心里酸苦得像吃了无数的黄莲。

---------------------------------

回灞上不久,我就发现刘邦在积极地招兵买马,整顿兵备。想来他在咸阳城得了很大的好处,此刻钱粮在手,天下我有,趁着关中大乱,大肆吸纳着当地的精壮青年。而前些日子他在咸阳公布的约法三章也很是有效,有不少关中汉子就是冲着这个才投奔他的军中的。

其实约法三章就其内容来说,空洞得近乎于苍白,但它表达了一个鲜明的立场,给了关中的百姓们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秦王和刘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当权者,一种代表严苛,一种则代表宽容。对于在大秦的统治下,几乎动辄得咎,时时刻刻都需遁规导矩的百姓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宽容的制度更吸引他们的。约法三章,打动了关中百姓心底最深的那一点渴望,也成功树立了刘邦完美的宽厚长者形象。

但我想刘邦这么急于招兵买马,也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与项羽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此之前,刘邦或许从未将自己与项羽摆在同一条标准上比较过。他曾经依附过项梁,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从项梁那里借了五千人马,才得以渡过难关,所以,在刘邦的潜意识里,项刘之间是从属关系。他是项氏一系的人,是项氏的下属。

或许,当初他被任命为两支入关队伍其中一支的主帅时,他仍没有独立的个人意识。直到这一路没有依靠项家的一点借力,辛辛苦苦也走了过来,才让他对自己作为一军的统帅有了一点信心,而成功的首入咸阳,更让他开始隐约感到,他与项羽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于他有恩义的是项梁,而非是项羽。

但是地位上的渐趋平等,并不意味着他就有着可以与项羽抗衡的实力。项羽麾下集中了各路诸侯人马,号称四十万人,还有锐不可挡的项氏铁骑。反观他,虽抢先进了咸阳,手底下满打满算却仅有数万人马,即使派人整编了蛲关的那几万秦军,拼凑在一起,也不过十万而已,几乎不堪项羽一击。

而项羽封章邯雍王更让他感到不安。雍,自古是秦地的代称,在还没有任何起义军入关的时候,项羽就将这个封号给了章邯,这几乎就是在暗示,关中是他的,即使要给谁也得通过他的同意不可,那么刘邦抢先进了咸阳,岂非是打乱了项羽所有的如意算盘,怎不令他恼火。更何况刘邦还一时糊涂派兵去守函谷关,当时怎么就没想到就那几千人马能守得住函谷,挡得住天下无敌的项羽吗?这下算是彻底惹怒了项羽,刘邦的处境也立时岌岌可危起来。

于是,在项羽尚未赶到的那几日里,刘邦整日拉着张良、萧何、郦食其等几名信得过的谋士商议着如何应付这一危机,想是还没有商量出多少好办法,没过一两天,他就心火上升,嘴角嘹起了一串大泡。

一一三章 危机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二百七十章 造反第二百一十二章 营救七四章 对敌六一章 彭城第二百章 昙花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二章 勇敢第一百七十五章 猜疑一二二章 希望第二百五十九章 遗祸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八三章 项羽七九章 高阳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变第二百五十二章 勇敢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修二二章 新生活第二百七十四章 毒杀第二百六十一章 忘记第一百七十五章 猜疑第一百七十七章 夺城十八章 焚书坑儒一三七章 拜师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丧第二百八十七章 离开第二百二十九章 戚姬第一百六十三章 席卷八三章 项羽七五章 援兵一四四章 秦奸十五章 兰池夜十五章 兰池夜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一一二章 相托二九章 赤帝子第三百二十三章 太公第三百四十三章 嚣张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场第一百八十九章 遇刺楔子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发第三百零三章 驾崩六三章 命运四一章 乱战十三章 咸阳道第二百零四章 潜逃第二百零四章 潜逃第二百五十四章 茶叶六拾章 三军一零六章 伤见五四章 战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垂帘(二)二十章 一万钱第一百八十九章 遇刺第一百四十九章 考题第三百章 闻伤第二百零三章 暗记第二百三十章 指婚一四三章 混乱八一章 酒徒二十章 一万钱第三百一十九章 女官第三百一十四章 怀璧第二百六十七章 美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修仙第二百一十二章 营救第一百六十六章 忠心五六章 对阵一一九章 赴死第二百四十九章 三子一一二章 相托五七章 残酷第二百九十九章 入山八七章 借良第二百九十一章 出发一三一章 栈道三七章 困局九一章 入关九九章 刺赵八二章 陈留第一百六十九章 未来八一章 酒徒第一百八十八章 踪迹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第二百三十六章 信简一一三章 危机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一一七章 喜事七五章 援兵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帝(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归来第二百四十六章 偕亡第三百一十八章 趋炎第二百五十七章 难产九九章 刺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