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四章 情义

一一四章 情义

回灞上后,我着意低调行事,对男人们商量的大事一概不闻不问,除了私下听听审食其按时报来的一些消息外,全部精力都放在伺侯刘邦衣食起居上。每天亲自下厨,变着花样给刘邦弄吃的。赵姬是在秦王宫里长大的,针线上的功夫尚可,但说到饮食可就一窃不通了,王宫里又哪用得着自己做吃的。好在她听话得紧,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搭把下手也似模似样。

看刘邦火气旺得很,我便让人到渭河边捉些绿头野鸭子,配些几味降火的中药,用陶罐小火慢炖了,每日都吃上一碗,几天下去果然看着他滋润了些。

我这小灶的美食当然不是军中大灶可比的,没过一两日,一些近乎些的将领都借着各种理由在用饭的时间过来找刘邦议事,既然来了,自然就坐下开吃,到后来,索性连张良都蹭了过来,实在是让我哭笑不得,只好又让刘邦找了几个小卒做做粗活,这才勉强把大伙儿的胃口给填饱。

由于我这般刻意的对军务不闻不问,只管着家长里短的一些琐事,感觉刘邦看我的眼神一天比一天柔和起来,只让赵姬在他帐里侍候了一夜,便又夜夜宿在我的帐中,和我说些家里人的话题,比如家人到蜀中以后怎么样啦,又比如秀儿、如意和刘肥在彭城的情况,唯独不谈军政上的事,就像是一对小家子的夫妻在闲话家常。从沛县一起出来的那些兄弟们来蹭饭时也不再称我吕公子,都像以前一样“三嫂”、“三嫂”的喊着,大伙儿热热闹闹的哄在一起,好像又回到了当年沛县家中的情景。

但我心里却知道,我和刘邦永远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回到灞上也不过数日,便传来项羽军至戏西鸿门的消息。当时刘邦正在用晚食,听到斥侯回报,脸色刷的一下变了,手中的竹箸也微微有些发抖。凑到帐中用饭的那些将军和谋士们也都停下了咀嚼,同时将目光投射到了刘邦身上。

我轻轻取过刘邦手里的竹箸,微笑了一下,道:“夫君是不是有事要和将军们商量?”

“噢,是啊。”刘邦醒觉过来,转头看了我一眼,起身沉声道:“击鼓升帐。”说罢,取过头盔,迈步向外走去。旁边侍伺的短兵喏了一声,飞快跑了出去,不片刻,便听得升帐鼓响起。那些将军们早就丢下了竹箸,此时也纷纷起身,整束盔甲,急急向中军帐而去,片刻之间便走得一个也不剩。

项羽终于来了,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胜宴也该拉开了吧。我垂首默想着曾读过的那篇著名的《鸿门宴》,淡淡地笑了笑,真是期待啊。

-----------------------------------

我不知道刘邦和一干部下究竟讨论出了什么。其实真要面对项羽这般的绝对强势又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呢?但刘邦很晚才回到帐中,躺在榻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素来是沾枕即眠的人,像这么辗转反侧,我还只在雍齿叛他的时候见过。

说起来,他和项羽也有那么一点兄弟情。不管项羽心中是否真的瞧得起他,但在盱台的那些日子里,我能看得出他是真的当项羽是自己的好兄弟。后来又一起出军,那时他和项羽一路,想必两人也处得不错。项羽在战场上的厉害,他是曾经亲眼见过的,和那样一个战场杀神对敌,正常人都会感到不安的,何况这个杀神还曾经是他的兄弟,而如今却要和他翻脸了。

他的心中,想必既有面对强大敌人的恐惧,也有一世兄弟最终却翻脸成仇的难受。

将至三更时分,帐外忽然传来轻轻的呼唤声:“沛公,沛公。”

刘邦原就没睡,一下子坐了起来,喝道:“谁在外面。”

“沛公,是良在此,请沛公速起,有事相商。”却是张良的声音。

“知道了。”刘邦起身披上了厚袍,走出了营帐,只听得他在帐外问了一句:“先生这时分唤刘季究竟何事?”而张良则答道:“事急,容良于路上与沛公细说。”说着,只听得两人脚步渐远的消息。

我在黑暗中睁开眼睛,回想起鸿门宴上的描述,心道,这半夜而来的人自然是项伯。他为了故人张良而深夜跑了这么一趟,结果泄了项羽的天机,放走了刘邦,间接导致了项羽的乌江败亡。后人对项伯总是褒贬不一,甚至有些激奋一点的,直冠其以内奸的称号,但身临其境,才知道项伯实在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可惜,在这个冷酷的时代,付出的是情义,而回报的往往却是算计和伤害。

朋友如此,兄弟如此,夫妻,何尝又不是如此。

在榻上懒懒地翻了一个身,我如今的角色是贤妻良母,反正刘邦这回也死不了,这些事情丢给他自己操心去吧,我若掺和多了,只怕还惹人猜嫌。这么想着,心渐渐的沉静下来,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一摸外侧的榻,冷冷的,大约刘邦一夜未归。也是,知道项羽存了心要杀自己,换任何一个人也是睡不着的吧。

起身更衣换上外袍,赵姬自帐外打水进来伺候我梳洗净面。她如今身份尴尬,刘邦似是收了她,但却只留宿了一夜,也没定名份。她是秦王宫那种吃人的地方长大的,心思灵动,自从知道我是女的,还是沛公夫人之后,便自觉地充当起侍婢的角色,乖巧得让人都不忍心向她摆脸色。

“侯爷呢?”我问。

“侯爷一早带着樊将军和张先生出营去了。”赵姬一边轻轻地梳理着我的长发,一边小心地答道。

“知道去哪儿了吗?”

赵姬的手顿了顿,低声道:“侯爷的事,婢妾不敢多问。”

我没作声,心里想着刘邦既是带着樊哙和张良出去,想必是去鸿门请罪去了。说是请罪,肯定不敢多带人,免得招来猜嫉。樊哙是最信得过的,武力也强,张良呢,与项伯、项羽关系都还说得过去,又是谋士,随机应变全靠他,自然也要带上。

只是微觉有些奇怪,原以为鸿门宴在晚上方开,怎么刘邦一早就出去了,莫非这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大宴是发生在白日里不成?想到这里,我也不禁钦佩起刘邦的勇气,明知是龙潭虎穴还要偏往行之,确实胆量过人。若换一种说法,刘邦的身上也显见一种赌性,他就敢以生命为赌注,最后换得了一个大大的天下,四百年的刘氏基业,果然是好大的一场豪赌啊。

虽是这么想,事到眼前,心里仍然是忐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如今的力量小得可怜,营中的武将也未必肯听一个女人指挥,万一刘邦一不小心被项羽挂了,这数万将卒很大的可能或是被项羽吞并,或是一哄而散。项羽自恃英雄,未必会对我下手,但范增可未必,到时我若想从范增手中逃脱,那可比从子婴府中逃出难得多了。

就算把我们的夫妻感情放到一边,仅从利害的角度来说,一个活着的刘邦也比一个死掉的刘邦对我更有利。更何况我们毕竟是多年的夫妻了,眼见着他死掉到底还是不忍心。

心不在焉的用完早点,一个人独在帐内沉思了很久,然后让人将萧尚喊了过来。

“萧尚,你从军营里挑最精干的两千士卒出来,带着他们埋伏在从鸿门回灞上的小道上,若见有人追杀沛公,立即上前接应,务必要将沛公安全接回营中。”

“这……”萧尚有些迟疑,他和审食其一样,只在宫中领了个虚衔,若说要调兵遣将,却还没这份资格。

我微笑了一下,“你去和族叔萧何将军说一声,就说是我说的,请他协助办一下。至于人手嘛,从灌婴手底下挑去。”灌婴带的骑兵原就是我送给刘邦的,如今已经扩充到了五千,但其中的骨干力量还是当年我培养出来的那些,其单打独斗的素质要比普通的士卒强得多。

尚这才响亮的喏了一声,出去办事去了。

刘邦,我心中微叹一声,如果这般安排你还会丢了性命,那当真是天灭你,不可活了。

一零八章 死志一二三章 大婚四七章 群雄五七章 残酷一零四章 逃离一四八章 韩信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击第二百七十六章 吞金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行四一章 乱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居一二一章 天隼五一章 朋友三一章 立足第二百四十三章 悖论第三百四十章 团结第二章 计划一二四章 霸王楔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固陵一四三章 混乱第八章 沧海之远三七章 困局第三百二十章 距离第五章 半步九六章 弑君第一百六十一章 兄妹八七章 借良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第三百二十章 距离一三七章 拜师一二八章 意外二十章 一万钱第二百三十三章 固陵二七章 如意第三百一十三章 楚王八七章 借良七一章 冲突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丧第一百五十四章 筑坛七四章 对敌第二百七十四章 毒杀第二百八十七章 离开第二百二十八章 面对二二章 新生活第二百八十章 目标一零八章 死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离开五七章 残酷第一百七十三章 前奏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带第一百六十章 致命五五章 李由一四零章 规矩一三一章 栈道五三章 赌约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一一三章 危机刘氏同人之一(作者:雨蛙蛙)刘氏00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傅第一百八十四章 归来第二百零五章 牺牲第二百四十四章 有情一零六章 伤见七三章 贼寇第一百九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顿第二百六十一章 忘记第二百零六章 理解第二百六十八章 闲话十五章 兰池夜第一百七十七章 夺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余悲第九章 初见第二百零四章 潜逃第三百零五章 签约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垂帘(二)八一章 酒徒第二百二十章 夫人一零三章 仇恨五五章 李由八三章 项羽二二章 新生活五八章 君臣第一百九十四章 夫妻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一四六章 派对五二章 陈平三六章 反复第二百五十九章 遗祸三七章 困局第三百二十五章 传记七九章 高阳十九章 人言可畏第二百一十章 杀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