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炼钢

圆形的炉膛里已经填好炉料。针对大明朝的铁质,这台电炉的炉衬是碱性,炉底铺着一层石灰,石灰层上方是一层氧化铁皮和木炭粉,再往上就是基地里这段日子攒下来的一些生铁锭和少量熟铁——杭州来的船还在路上,这是仅有的两吨半生铁。

不像平炉和高炉,一旦开炉就必须一直维持运作,日夜不停。电炉的好处就在这里:随开随停,有料可以连续冶炼,没料......下班回家玩老婆。

这是目前最适合窑区原材料条件的炼钢方式,唯一的缺点就是能源消耗大,然而穿越众最不在乎的就是这点。

......

随着陈景泰一声令下,控制房里客串操作员的邹国庆一脸笑容地按下电钮。这时电炉头顶一根黑色的石墨电极柱缓缓落下,电极插入到炉膛里后,随即和炉底电极产生剧烈的电弧反应,冶炼开始。

先是有规律的,明亮的光线从炉盖缝隙中冒出,然后随着电极柱的深入,电弧加大,温度剧烈升高,光线开始变得剧烈起来,本来亮度就不高的车间里这时变得和迪吧一样,明暗闪烁。不久,生铁开始融化成液体,这时缝隙里开始随着电弧的明灭,往外喷射出火红的铁渣,滚滚的浓烟和热风也同时从炉内冒出。

轰响,闪光,浓烟,火雨......炉子里这一刻仿佛有个劣质鬼怪片剧组在行动,声光效果刚刚地。

看到头顶的收烟系统开始正常工作,陈景泰松了口气,截至现在,融化期算是安全渡过,系统一切运转正常。回头扫一眼安全线之外站着的喜客们,发现还是有几位没搞过工业的老兄脸色有点发白,陈景泰微微咧下嘴——这种加了整流器的直流电炉,已经算是动静很小很先进,想当年自己当学徒的时候那种老式交流电炉才叫凶猛呢。

随着炉膛里的固体完全转化为液体,陈景泰指挥控制室开始调整电极柱插入的深度,当炉内的钢液平稳翻滚时,前期炉料里的石灰已经充分和生铁反应,他这时下令出渣。

出渣会排出一部分硫磷,头顶的天车这时缓缓行动起来,一根明黄色的吊杆带着一个钢爪滑动到电炉上方——捞渣机。钢爪在剧烈的烟尘和喷溅的钢水中轻松捞走了漂浮在钢液上的废渣,整个过程不需要人为操作。

捞渣机这种可有可无的插件是陈景泰力主进口的:完全没有经验的穿越众和明人炉工,每天在高温烟气和钢渣喷射的环境中跑到炉前出渣......这种极度危险的工作完全不适合现有的局面,每一个穿越众和明人炉工都是极度珍贵的,现在不进口捞渣机,等死的人多了,一样得进口。

......

出完渣后,炉内的环境就从融化期进入下一阶段:氧化期,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除磷脱碳。

理论上这时候是需要往炉内吹氧气的——不但能脱碳,而且加速炉内反应,剧烈的碳氧气泡上浮,能将废渣都带上来,一举多得。不过嘛,穿越众眼下没有纯氧,陈景泰往炉里补了一点石灰之后,就静等炉内自己反应......这等于是用电能的消耗规避一些流程。

开炉40分钟后,他拿到了现场化验的结果,发现钢液的磷含量已经达到要求,于是他下令第二次出渣,然后关闭所有出口,炉内进入下一个阶段:还原期。

还原期也是电炉特有的,有别与高炉转炉这些传统炼钢炉的地方,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脱氧,脱硫。

眼下窑区基地缺乏各种矿物和金属,暂时造不出合格的硅铝粉之类的脱氧剂,所以这第一炉钢用得还是进口复合脱氧剂,这种可以很好的脱氧脱硫。陈景泰在炉内最后的还原期,添加了3公斤的脱氧剂和一些石灰,然后继续等炉内反应。

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电极启动一小时十五分钟后,穿越众的第一炉钢水正式准备出炉。

这个速度其实已经很慢:后世大型的量子电弧炉生产一炉钢水,只需要25分钟的时间。而穿越众这里由于很多条件都不具备,只能用延长时间,增加电力消耗的办法来保证产品质量,拖到一个小时也是没办法的事。

......

看完第二次化验报告后,陈景泰正式下令出钢:钢水里最重要的磷硫含量已经合格,其他微量元素有点超,整炉钢水的碳含量介乎于低碳和中碳钢之间......不过这不重要,小瑕疵而已,只要磷硫二害控制到位,其余的回头调整一下工艺就可以解决。

已经变成通红的石墨电极柱缓缓升起,然后控制室开始操纵脚下滑轨上的钢包前进,下一刻,内衬耐火砖的钢包到位,钢水正式出炉。如果是连续冶炼,那么要留一部分钢水在炉内的,然而今天是测试版,再说穷鬼们也没有多余的生铁锭,所以今天就这一炉。

当电炉被液压系统倾斜15度后,偏心底出钢口开始流出钢水注入钢包——此处有一组科技树可以点亮:高大上的炉外精炼。

所谓炉外精炼,简单说就是给钢包里注入氧气或者惰性气体,然后把上述各种脱除杂质的流程,有选择性得再做一遍,以便达到净化钢水,调整元素含量的目的......基本上比较牛逼的合金钢种,都要过这一关。

穿越众当然不需要这么做。

只要调整好工艺,从眼前这座电弧炉里出来的钢水,完全可以达到后世碳素钢的标准。低碳钢用来做钢筋钢板,高碳钢用来做工具和枪管,未来最多再加上不锈钢,这就已经足够穿越众用到死,多余的科技树没必要点。

钢包里接满四分之三沸腾的钢水后,开始沿着滑轨继续往前:一排型砂制作的模具早已准备好,就等这一刻啦。战战兢兢的明人炉工这时上前,按照培训时的操作流程,缓缓摇动钢包旁的转轮,这时钢包微微倾斜,下一刻,钢水就顺着滑槽流入这批模具中。

第516节 扎根第686节 北归(一十一)第30节 杭州第126节 新年会议第537节 宗本第53节 县令和师爷第497节 人棍第640节 立锥第364节 意向协议第110节 杨二和摩云观第499节 山精第478节 转移话题第689节 北归(一十四)第156节 卡位第721节 逐鹿第555节 明葡战争(七)第463节 怼第323节 过期品第89节 土著贡达第123节 珠光宝气的协约第546节葡人的抗战准备(二)第399节 地契联盟第430节 反贼第5节 高科技第496节 裂缝第47节 荷月第312节 打野第683节 北归(八)第220节 两手准备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第633节 联军第499节 山精第204节 杀王(一)第411节 镇蛮号第284节 龙岩战记(六)第42节 反贼们第429节 生养第537节 宗本第519节 边塞基建第490节 特区局面(二)第301节 龙岩战记(二十三)第362节 落脚第99节 许心素第303节 建制(一)第221节 人质第399节 地契联盟第454节 降将第66节 出航前(一)第597节 抚远号条约(一)第702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十一)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第48节 紧锣密鼓第333节 招安之旅(二)第106节 齐备第286节 龙岩战记(八)第143节 疟疾和奴隶第387节 诸事纷乱第546节葡人的抗战准备(二)第283节 龙岩战记(五)第81节 船期和新城第697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六)第548节 明国军民的准备(二)第145节 熊道第488节 狮子洋上第672节 知交第407节 交公第575节 阮春堂和梅西第78节 本子第438节 战役背景第666节 共襄大业(三)第20节 拦路虎第683节 北归(八)第100节 两个世界的家底第49节 齐备第409节 调兵遣将第214节 杀王(十一)第213节 杀王(十)第281节 龙岩战记(三)第124节 历史在改变第601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二)第89节 土著贡达第579节 官邸会议(三)第283节 龙岩战记(五)第594节 上门第52节 新贵第554节 明葡战争(六)第634节 历史惯性的体现以及火线提干第11节 接着忽悠第440节 三屯营第253节 钢厂和矿石第273节 城堡价格第335节 开港(一)第69节 靠近第45节 昆仑神僧第634节 历史惯性的体现以及火线提干第233节 群贤毕至(六)第501节 吃货第709节 收线(一)第416节 天津卫第614节 广州的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