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节 暗中布局

曹总兵今天刻意怼走关宁将佐,是在之前就计划好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只有和关宁军这个明末最大的军事集团闹翻,才能消除包括崇祯在内的朝廷官僚集团戒心,曹总兵才能得到正常发展的空间和待遇。

否则的话,一旦这位来自南方的强力军头再和关宁军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那皇帝就要睡不着觉了。

原本姓曹的就是招安来的海寇,在南边隐隐有藩镇的苗头,忠诚度可疑。这一回再私下结交已经暴露出离心倾向的关宁军......这是要南北对进,划江而治?

根据这个原则,事实上在当初来天津的路上,穿越众就规划好了曹总兵在北方的人设。

一:鲁莽,一身江湖气,但是曹总兵一心报效朝廷,是一位想封妻荫子的传统江湖招安人士。

二:由于不懂官场上那一套弯弯绕,再加上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姓曹的四处得罪人,不光得罪关宁军,后边还会争取得罪一些文官,搞成最后只有靠皇帝撑腰才能混的样子——这是为了给皇帝一种安全感:朕随时可以翻手为云,让姓曹的尝一下雷霆雨露。

这两条预定人设,就是曹总兵要展示给满朝文武的个人形象。

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刚才曹总兵才会第一时间激化和祖大寿之间的言论,将双方关系强行推到对立面上。

其实祖大寿刚才的说辞,别说其他那些军头,当过广告公司经理的张冬东第一时间也能明白,不过就是谈判的常用套路:首先拼命找理由占住脚,之后大家互相叫嚣攻防,最后握手言和,达成协议。

关宁军缺钱吗?肯定不缺,关宁军是明末最肥的军阀。祖大寿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想花银子买些人头而已。

不料食人魔这次遇到的,不是好说话的斯通·黄,而是一心要和他茬架的Mr·曹。

Mr·曹可不是单穿来的,Mr·曹腰杆特别硬,身后有化工厂和电炉的支持,所以Mr·曹没有按照军头们往日心照不宣的套路来,而是第一时间就堵住了祖大寿的嘴,恶毒的揭开了关宁军丢盔弃甲的真面目。

这样一来,众目睽睽之下,祖大寿就没办法继续谈判了,只能和曹总兵升级口角,然后结局就是大家把天谈死,祖大寿翻脸走人。

.....................................

当关宁军一干将佐怒气冲冲走人后,大堂中出现了难言的尴尬局面。

一脸苦笑的老孙头坐在上首不停摇头,嘴里念叨着:“何至于此,何至于此,要相忍为国呀!”

身为各路勤王军大管家的马世龙,同样是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

反倒是堂中剩下那些人,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微笑,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样子。这伙人拢共有十来位,都是从各地赶来的客军,其中有总兵副总兵,还有副将和两个参将。

之所以脸带微笑,因为对于这些客军将领来说,曹大总兵怼走关宁军,反倒是好事。

要知道这段日子以来,各地赶来的客军原本就和地头蛇关宁军不睦。不论从军饷军粮军资还是任务分派功劳领取上,客军肯定是玩不过地头蛇的,所以大伙都受了嚣张跋扈的关宁军不少鸟气。

结果今天看到同为客军的曹总兵狂怼祖大寿,这帮人心里其实都在猛点赞:哪怕没好处,也算出了一口鸟气不是?

这时候,外间来送酒菜的士兵走了进来,恰好打破了场上尴尬的气氛。

一帮武将见到大盘的烤马肉,大盆的糖水荔枝罐头和铁皮桶白酒后,不由得食指大动,纷纷卷起袖子,大声呼喝着就地拼凑了桌椅,招呼着两位苦笑不得的大佬下来,一同在总兵府正堂里大吃起来。

看到这等情景的几个穿越众,不由得相互会心一笑:这帮客军将领看来也都是人精,虽说没有发言,但是生生利用行为艺术化解了局面,表露出了善意。

于是乎,曹总兵同样卷起袖子,摆出一副在聚义堂大碗喝酒的做派,加入战团:“来人,拿几瓶难得糊涂来,老弟我今天陪各位老哥哥一醉方休!”

一通酒菜过后,在座所有明将都对荔枝和铁桶威士忌(二锅头)赞不绝口,公然讨要。

张冬东这边自然不会吝啬,于是每位军头都得到了一些礼物。

和这些影响力低下的边镇军头保持一个正常同僚关系还是有必要的,既不会犯了朝廷的忌,在未来有一天,说不定就靠着这点香火情,说客就能影响到边将的选择。

酒宴过后,就到了军头们最关心的“参观”环节了。

所有在场的明人,包括两位大佬,其实对曹总兵如何立下不世功勋这一点,都是非常好奇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连盔甲都没有的绿袄兵,就是纯粹仗着枪械犀利出来混的,所以众人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集中在了士兵手中的长枪上。

那么现在曹总兵和大佬之间也谈妥了,和众位老哥哥也交换了名片,喝了酒,总不能再敝帚自珍了吧?

曹总兵没让大家失望。

下一刻,就在大堂前的校场上,绿袄兵很熟练地给各位将领展示了手中步枪的威力。

射击表演结束后,面对一脸凝重,摸着铠甲上弹孔感叹不已的老哥哥们,曹总兵还很贴心地命人拿枪过来,当场给分解零件,科普了二八大盖的构造。

接下来将领们纷纷试了枪。

看到自家放出去的子药居然也能打穿300米外的铁甲时,几乎所有人都眼红了:如此犀利的火铳如果能买来二百杆给亲兵们用的话,岂不是也能搞来几千鞑子人头下酒?

于是老哥哥们再也忍不住了,当场就有人提出要自掏腰包买一批二八大盖来用。

然而当兴奋的人们得知火帽价格后,全部都傻眼了——每片二两。

绿袄军手中的这款枪,全称是脱胎于古老夏普斯型步枪的“一六二八型后膛速射步枪”。这款步枪想要发射子弹,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火帽。

离开这一块薄薄的铜片,二八大盖就是废物。

拿起一柄铁榔头,对着桌上一排火帽连续砸了下去。结果所有的火帽都成功引爆,冒出了小小的一团光焰。

曹总兵这时告诉在场各位:这款步枪包括子弹,都是从西方一个叫“阿拉斯加国”的海商那里购买的。在他以前没有当官的时候,这种贸易就开始了。

经过他这些年的不断努力,麾下的工坊已经能生产除了火帽之外的其他部件。但是唯独这块发火的铜片,迄今为止没有人能知道阿拉斯加匠人是如何生产的,这还是个谜。

所以截至目前,曹总兵还是得向海商购买火帽,一片二两银子。

军将们听完后,纷纷表示咂舌:这样算来,加上铅子和火药,开一枪的成本就是二两五钱。打一场战斗,不管输赢,几千上万两银子先出去了?

你别说,还真就这么多。

曹总兵掰着手指给大伙算了一笔账。总之,从他天津出兵以来连番恶战,为了换这4000颗鞑子脑袋,光在弹药一项上,他老人家就花了超过十万两银子。

不要问,问就是弹如雨下。

某人这一通神吹真把老哥哥们给唬住了。明末虽说有了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白银的购买力依旧远超后世。在穿越众这里大概十万二十万两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边镇军将来说,别说十万,就是一万那也是天文数字了。

要知道崇祯加派的三饷,几乎将帝国刮地三尺,也不过就是八百万两白银,就这些还要养全国的兵马。

于是军将们只好表示放弃。这玩意好是好,但实在太贵,不是他们这些连养兵都费事的穷鬼能玩得起的。

临了,反倒是老孙头又兴致勃勃地研究了一番火枪。老孙头不像别人,他可是曾经掌管着大笔军费的人,一秒钟也曾经十几万上下过,所以老孙头对这种步枪的兴趣反倒持久。

不过有兴趣也没卵用了。他现在已经不是督师蓟辽的大佬,靠山早死了,手下也没有嫡系军马,关宁军早已自成一系,所以老孙头也仅仅只限于了解。

算得上愉快的后半场交流活动结束后,就该干正事了。

孙马二人和曹总兵回到后衙,开始各自写奏章。这些奏章写完后,会分别用加急快马送去京城给皇上看,孙马二人也会随后赶去京城。

曹总兵写完奏章后,也会在明天启程,带着自己的手下去京城。路上会与从天津出发的200名士兵汇合,那些士兵带着很多人头呢。

至于其他将佐,由于都是从外省赶来的,所以他们现在就会出发,带着自己的人马去京城。到了京城外,将佐会进城面见皇帝陛辞领赏后,再回驻防地。

而三屯营这里,经过大家商议后,孙承宗会在城外留下3000本地兵马,等明天曹总兵一走再接管这里。

到此,轰轰烈烈的己巳之变,就算是落下了帷幕。由于有了穿越众的存在,所以明国比历史上早了一个多月时间,将所有鞑子驱除出境,而且还留下了4000多名敌人的尸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波不亏——这一时期,满族的核心战力总共也才两万多人。不算其他,一下子亏损掉3000左右的满人,后金是实打实得遭到了战略层面的重创。

..............................................

就在相关人等窝在三屯营各自写奏章的同时,远在300里外的京城,一间大宅不起眼的后门偷偷打开了。穿越众派去京城暗中布局的薛海元,低头走进了门里。

第22节 买枪第637节 箭第18节 胡管家第255节 原始打捞第359节 开港(二十五)第409节 调兵遣将第15节 购物第606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七)第99节 许心素第136节 挨打立正第620节 大会(三)第50节 王对王第291节 龙岩战记(十三)第51节 血舞第232节 群贤毕至(五)第540节 商号清盘第23节 冷兵器第413节 炮打徐府第301节 龙岩战记(二十三)第638节 滩头的坑爹事第515节 奇门兵器第282节 龙岩战记(四)第713节 收线(五)第426节 求医第572节 鸿基堡第53节 县令和师爷第27节 暗青子第147节 驳运第694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三)第393节 贼巢穴第54节 海军建设第542节 成为股东第92节 村落实景第664节 共襄大业(一)第221节 人质第115节 两位秀才第597节 抚远号条约(一)第288节 龙岩战记(十)第324节 营养过剩第258节 前路第164节 净街第195节 欲取先予第359节 开港(二十五)第97节 居者有其屋第159节 熊大来了第219节 修路和奴隶第265节 分配工作第682节 北归(七)第493节 堂下何人第295节 龙岩战记(十七)第49节 齐备第505节 台北(四)第266节 股东第663节 救反贼(九)第130节 暂一营第526节 吴掌柜的日常(五)第652节 勋章和墨宝第471节 面圣第667节 共襄大业(四)第598节 抚远号条约(二)第668节 共襄大业(五)第192节 勘探队第188节 焦姐第370节 电报和任务第30节 杭州第129节 城市化第84章 电信第725节 接力第674节 幻变(二)第122节 利润点第381节 特殊使者第169节 转运第232节 群贤毕至(五)第543节 使节培训第434节 乱战第164节 净街第84章 电信第676节 北归第319节 大田作物第5节 高科技第238节 剥洋葱(二)第468节 讲故事第154节 黄老爷第437节 休假第48节 紧锣密鼓第148节 海底捞第228节 群贤毕至(一)第698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七)第589节 摊牌一刻第193节 蚊子叮大象第372节 黑状第129节 城市化第285节 龙岩战记(七)第290节 龙岩战记(十二)第293节 龙岩战记(十五)第647节 赴任第338节 开港(四)第308节 建制(六)第407节 交公第503节 台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