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节 爆吧

红袍文官话音未落,队列中又齐齐站出来四五号穿着各色袍服的同僚,异口同声说道:“臣附议,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看到这一幕标准的朝堂攻防模式后,后知后觉的崇祯,包括满朝文武这才算是回过味了。

于是吃瓜群众纷纷暗中揣摩起来:今儿这一出,看来又是这伙文官......东林党预谋挑起的攻讦,对上的是新科忠勇伯,顺带戳了皇上面皮......至于因果嘛,大约是皇上这几日太过得意?抑或是东林在此事上寸功未立,被人抢了风头,因妒生恨?

就在大广场上风起云动时,全场唯一有位子坐的崇祯同志已经发现情况有些不妙,这时遭人暗算了。已经坐了三年龙椅的崇祯再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于是他冷哼一声后及时止损,起身,狠狠一甩长袖,走人了......

这时候,当值太监的“退朝”声才姗姗响起。

听到一声退朝后的群臣顿时满堂大散,吃瓜群众们一边走一边说,人人脸上带着兴奋之色。

同一时间,一个小太监跑了过去,从依旧跪在那里的给事中魏续手上取下了那份奏章。

站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的忠勇伯大人这才反应过来:下班了。

这个结局让燃烧了战斗欲望的忠勇伯很不习惯,仿佛一脚踩空似得。不过已经这样了,张冬东就只好在各种复杂的眼神中,一个人出了皇城,所过之处人人避让,仿佛他是净街虎一般。

.........................

时间回到前日。

当卜大醒卜老爷将自己掌握的“曹贼”底细统统都倒给自己的同年侯老爷后,后者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之前曹总兵为了争田在江南炮打缙绅宅子一事,侯恂也是有所耳闻的。毕竟江南地区是东林党大本营,那一炮下去,肯定会牵连到朝中的东林人士。身为东林干将,虽说侯恂是河南人,但这件事他还是大概知道的。

只不过这件事在朝廷里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首先,当时朝堂上已经进入了战时紧急状态,像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压根不可能有人去上书参姓曹的一本——这样会向皇上和同僚证明自己是个蠢货,丝毫没有大局观念。

其次,在侯恂这样信息不足的外人看来,这件事大概又是缙绅们太贪婪,不知怎地惹怒了一个乡下来买地的土包子,然后双方起了龃龉,然后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乡下人开了炮,属于狗咬狗。

没错,侯恂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别看缙绅们对外都是一个嘴脸要维护阶层利益,但是背地里互相鄙视的也不在少数。

然而当卜大醒将事情的过程详细讲出来,再加上他自己的理解分析后,这件事就没那么简单了。

侯老爷这才知道,原来姓曹的居然是早有预谋,一步步引诱逼迫士绅们升级矛盾,绝不谈和,最后以开炮收尾,当众砸烂了江南的绅权,砸响了曹贼的招牌。

如今在短短几个月功夫里,朝廷忙于北虏事,却不知江南的穷鬼泥腿子们正在大批往姓曹的地盘上跑,这都已经成了公开之事。

一个招安来的海寇,如此鲸吞流民,那除了造反还能为什么?

以上这些消息,说不得令侯恂好好震惊了一番。不过卜大醒接下来拿出的东西,可就令侯老爷冷汗直冒了。

关于卜老爷在台湾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福建和江南等地接触到关于穿越众的种种行事,这些日子来,老爷已经通过思考和调查,做到了融会贯通,彻底弄清了曹贼的真面目。

得出结论后,下一步自然就是大肆宣传,让天下人都看清楚曹贼的真面目。然而这种东西光靠嘴是不行的,如今曹贼其势已成,再不是等闲三五缙绅所能掣肘的了,必须要天下正人君子都出手才可以。

所以卜老爷近日便用心写了一本名为《异贼明要》的册子,并请人誊抄了一些,准备一边给大佬免费派发,一边找机会刊印出来后广布天下。

这本册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将会很高。其中先是用旁观者的口吻,详细描述了曹贼将人口都聚集在工坊,然后用机关铁器务农的诸般行事。

这之后卜老爷话锋一转,从传统的儒家角度深刻分析了这种消灭佃农和自耕农的行为,剖析了由此带来的深层次社会意义。最后点明主题,将这种做法对于士大夫的灭绝性伤害透彻地推演出来,可谓是字字珠玑,行行警言。

当侯恂侯老爷看完这本册子后,再仔细打问卜老爷一番,发现对方确实是去了台湾亲身调查过后,侯老爷的冷汗也下来了——如果这姓曹的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当真如册子上所说,那此人可真的就是士绅公敌了。

于是侯老爷一边命人去京城里寻找那些去过台湾的人来调查,一边联系东林同僚赠送宣传手册,将新科忠勇伯的底细宣扬了出去。

去过台湾的人第二天就找到了,毕竟京城里商人多如牛毛,这两年去南方办过货的有不少。

比对印证过后,发现忠勇伯真如册子中所说,于是一个联盟迅速成立了。

这个联盟包括了东林党和一部分其他官员。

关于东林党这边,由于忠勇伯之前怼了关宁军,抢了孙承宗一系将领的不少功劳,所以原本就看他不大顺眼,这下正好有了发飙的理由。

另外,像给事中魏续虽说不是东林党,但他却是某些江南挨炮士绅在朝堂中的代言人,所以魏续在今天的弹劾之事上当了急先锋。

最后,这个联盟还有一部分人是纯粹跑出来助拳的:看过册子的文官中,总有那么几个和卜老爷一样,有着心怀天下的圣人属性,愿意自带干粮当黑粉的。

以上就是今天早朝中,文官集团突然发起弹劾行动的原因。

而穿越众由于之前在京师没有布置情报部门和附属势力,所以对朝堂上的暗流反应迟钝,最终曹总兵挨了一冷箭。

不过总得来说问题不大。毕竟穿越众来自未来,对于晚明朝堂是有深刻认识的。曹总兵既然这次敢进京,那么在政治斗争方面还是做了预案的。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东林党今天的突袭是成功的。

虽说崇祯皇帝及时醒悟过来,转身走人退朝,避免了进一步恶化局面,但是毕竟话已出口,所以还是等于被小小打了脸。

哪怕魏续今天上奏折的时机再不合适,但是皇帝连奏折都没看,就打算将一个正在做本职工作,专门负责稽察纠偏的给事中拿下,这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今天这次突袭,既打了忠勇伯的脸,也打了皇帝的脸,算是文官集团的又一次小小胜利——皇权和绅权无时无刻不在斗争,历代文官想办法钳制皇帝早已成了本能。

....................................

崇祯退朝后,回到乾清宫,气呼呼地翻开了那份奏章。

不出所料,奏章上的内容,又是文官弹劾政敌的一惯文风——十二条大罪条条惊悚,件件夸张,笔者言辞如刀,深谙无中生有强词夺理之道。

总之,在文官笔下,每一个和正人君子作对的小人,都是罪恶滔天的国家之敌,天地不容,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那种。

看完后,皇帝不出意料的将奏章留中了,并且下旨申饬了没事找事的混蛋给事中魏续。

通常来说,皇帝处理弹章有三条路。

首先,如果皇帝想保护被弹劾的人,那么就会对弹章留中不发。

这招就相当于后世的删帖,是消弭影响,转移热点的基本手段。一旦皇帝开始删帖,外朝那些上章弹劾的官员就等于做了无用功。哪怕有穿红袍的十五级大水逼发帖,版主同样都可以删掉,然后这个话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人也就保下了。

其次,如果皇帝不想保护被弹劾的人,那么很简单,只需要将奏章“交部议”就可以了。

交部议是个明显的暗示,就等于允许会员公开讨论此事。这种情况下,聪明点的官员都会立即上折“告老还乡”,保留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最后一个处理弹章方式就是小朝会。

如果皇帝拿捏不定,就会在只有重臣参加的小朝会上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对弹章做出处理决定。

那么关于今天这份弹章,皇帝是肯定会留中不发的。笑话,忠勇伯现在是崇祯搞定北虏的希望所在,怎么可能允许朝臣弹劾?

于是奏章留中了。

然而从第二天开始,大批弹劾忠勇伯的帖子就像潮水一样涌进了通政司。然后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看过《异贼明要》这本册子的吃瓜文官也变成了自干绅,开始不停上折弹劾忠勇伯。

当帖子的数量达到一个量级之后,皇帝的删帖也没用了。

这属于第四种隐藏情况:爆吧。

爆吧是严重事件,相当于针对这件事掀起了政潮,皇帝必须对此事有一个正面回应。

当然,皇帝在这几天里也通过其他渠道看到了册子,搞清楚了弹章背后的来龙去脉。

虽说对册子上那些胡言乱语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但是没办法搞定群臣的的崇祯最终也只能下旨,言道明日早朝后,于皇极殿召开专项会议讨论此事。括弧:允许忠勇伯自辩。

与此同时,忠勇伯也从盟友温体仁的渠道那里得到了皇帝的私下保证:明日尽管上殿去怼,你背后不是一个人。

第471节 面圣第111节 羊入虎口第465节 温尚书第20节 拦路虎第487节 白马王子和新旗舰第561节 接收(四)第298节 龙岩战记(二十)第306节 建制(四)第311节 瘟疫第361节 参观团第366节 政策第224节 噩耗第453节 同行第561节 接收(四)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第666节 共襄大业(三)第663节 救反贼(九)第42节 反贼们第346节 开港(十二)第267节 捕鱼第536节 蓄谋已久第537节 宗本第428节 手术第171节 德邦第567节 人头谈判第336节 开港(二)第654节 邸报上的信息第55节 南望第713节 收线(五)第71节 散沙第589节 摊牌一刻第660节 救反贼(六)第431节 罐头第625节 讨逆(三)第588节 舱房夜话第157节 滞销第232节 群贤毕至(五)第656节 救反贼(二)第627节 讨逆(五)第179节 淘汰赛第595节 甲板众生第552节 明葡战争(四)第442节 接触第214节 杀王(十一)第318节 土地政策第319节 大田作物第505节 台北(四)第355节 开港(二十一)第455节 传信第726节 历史(一)第564节 接收(第五卷完)第224节 噩耗第498节 出逃第59节 杨二入彀第380节 落脚第24节 出山剿匪第86节 昆仑人第443节 好战第487节 白马王子和新旗舰第148节 海底捞第28节 破庄第46节 瞧病第102章 开门迎客第672节 知交第499节 山精第376节 王尊德服软第423节 校场(二)第136节 挨打立正第287节 龙岩战记(九)第329节 刘香的焦虑第423节 校场(二)第681节 北归(六)第28节 破庄第573节 来自北方的团队第468节 讲故事第254节 一把军刺第175节 前程第3节 西昆仑第266节 股东第400节 方岳贡第129节 城市化第455节 传信第118节 公开信第492节 祠堂第204节 杀王(一)第724节 鸡肋第404节 法师与骑士第270节 表兄弟第174节 看片第152节 积分第692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第622节 大会(五)第531节 吴掌柜的日常(十)第225节 葬礼和反思第35节 绑票(二)第539节 谈话(二)第238节 剥洋葱(二)第218节 黑土第395节 杀猪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