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29章 援手

洛阳。

杜有邻已经在道德坊中赁下了一间宅院,安置妥当。

他不算穷,也不算富裕,祖辈留下的田亩分到他手上的不多,以前又只有一个虚职。但他两个女儿经营丰味楼,钱袋子却有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如今这上等的宅院便是她们置办的。

为此事,杜有邻在女儿面前就有些不够威严,杜嬗性格温柔也就罢了,杜吟确实有些好端架子。

这天中午,才从衙署视事回来,杜始已坐在书房当中,倒显得她才是一家之主。

“阿爷今夜要赴宴?”

“你怎知道?”

杜始反问道:“阿爷怎不早与我说?”

“这话问的,你竟还懂得叫我阿爷’。”杜有邻依旧试图掌握家中的权威。

“洛阳令周铣邀了阿爷?”

“你到底如何知道的?我身边哪个告诉你的?”

杜始也不否认,如今家中随从就是更服她。而且,薛白把杜有邻安插到洛阳来,本就是要掌握洛阳的消息,哪有不在他身边安排人的道理?

“阿爷公务上有事,务必与女儿商量才是,女儿可抵得上你十个幕僚。”

“你啊。”杜有邻头疼,只好摆出宠溺女儿的慈父模样,叹道:“是,周铣邀请我去赴宴,说是请到了公孙大娘在宴上表演。

“是,公孙大娘暂辞了供奉之职,要回老家郾城探亲,路过洛阳。”

“这你也知道?”杜有邻捻须想了想,因知杜始早筹备在洛阳开丰味楼,问道:“你靠酒楼打听的消息?洛阳那家丰味楼如何了?

杜始抬手比划了一个“三”字,示意她要开三家,沉吟道:“但周铣一个洛阳县令,如何能请得动公孙大娘?”

“我如何知晓?”杜有邻抚须道,过了一会,他愕然道:“怎么?你要为父问一问?”

“阿爷带五郎一道去吧。”

“他?”

一说到杜五郎,杜有邻的气势终于起来了。

“不争气的东西.…”

杜五郎其实不愿意跟杜有邻去赴宴。

旁人虽看不起他那点小事,但他确实忙得很。若非得了二姐的嘱咐,他才不愿把时间花在听阿爷教训上。

就很奇怪,他阿爷越来越喜欢教训他,明明他什么都没做。

啊,景色真好。

过了洛水,进了承福坊一处偌大的宅院,杜五郎不由感慨了一声。

杜有邻当即又训叱道:“休要大惊小怪,丢了京兆杜氏的颜面。”

“哦。”

杜五郎不说话了,眯着小眼扫视着周铣宅院里的奴仆,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五尺六寸、微有些跛脚的身影。

因他二姐说过“那人能当日得知薛郎来洛阳,必是从令狐滔或周铣处得到的消息,而那人很可能是冒名藏身,寄身奴仆的可能性很大,你见过他的背影,去看看。

此时宴还未开始,庭中宾客众多,已搭了个台子,那是留给公孙大娘到了堂上,主人周铣带着一个身材微胖、一身华袍的年轻人上前相迎。

“杜公也到了,来,为你们引见,这位是郭元良,太原郭氏后裔,万金之子,哈哈。”

称我‘二郎’便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这……使不得,使不得。”杜有邻见了一美婢捧着装了精美金箔的匣子上前,吓得骇然失色,连连摆手,“真是太贵重了。”

但他最后还是收了,否则堂上旁人面子不好看。

周铣这才满意,笑道:“说来,公孙大娘也是郭二郎为我引见的,这才是大礼。”

“能请得动公孙大娘舞剑,亦可见明府之声望啊。”杜有邻已觉尴尬,问道:“不知郭二郎与公孙大娘有何交情?”

郭元良于是缓缓说起这其中的旧事。

“公孙大娘是位善心人,每当见到同乡的幼儿流落长安,都想出手相助,她许多弟子都是我阿爷出钱赎买,送到她身边习艺的。

郭公真是大善人啊……公孙大娘是郾城人吧?”

“是,承蒙杜公夸赞。”

郭元良应着,抬头看去,只见一名红衣少女在台上试剑,他不由轻笑一声。

“那是李十二娘,也是郾城人。”

舞台与庑房之中搭起了棚子,围着帷幕,几个穿着舞剑服的女子正踮着脚、探头往外看。

“你们在看什么?”

李十二娘手持单柄长剑,挽了个剑花,道:“马上可要开场了。”

她在公孙大娘的弟子当中,年纪是最小的,技艺却属最高超的一批,因此时常敢督促师姐们。

偏她们却不理她,吱吱喳喳地说着话。

“我真听闻状元郎到洛阳了,怎这般宴席也不请他?”

“说过了,薛郎去的是偃师县。”

“没趣,我特意穿了新衣衫来。你们说,这趟回了郾城,可还再回长安?”

“怎么?你还想着阿蛮与薛郎成了亲,你与她当香火兄弟?”

“羞死人了,别说......”

李十二娘听得大摇其头,打断道:“哎,你们终日只想男子,技艺如何能精湛?”

“喊,小十二你以后就懂了。”

李十二娘才不懂,手上挽了一个剑花,走到公孙大娘身边,接过一条带子,替公孙大娘绑袖子。

公孙大娘问道:“怎么?不高兴了?

“与师父说了也不信,郭元良他们就不是好人。”李十二娘嘟囔道,“师父是给圣人舞剑的,却给他们舞剑。”

“奴牙郎岂有好人?可人家对你有恩亦是不假。”公孙大娘道,“为师也不仅是给圣人舞剑,为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在长安街头给苦哈哈们表演,一文钱一文钱地挣,如今老了,技艺差了,反而摆起架子来不成?”

“师父.…..”

“好了,去把郭二郎今早赠的那把剑拿来,再端壶酒。”

“喏。”

李十二娘应下,依言去拿了剑。

精美……就像圣人赐给师父的鎏金团花纹六曲银盒,据说是范阳节度使费了大力气铸造的。

那剑很沉,用料足,铸造得也极好,剑柄上雕的是梨花,镶的绿松石,工艺很是她持着长剑,转到侧院,招过一个女婢,问道:“能否给我一壶酒,烈酒。天冷,我师父舞剑前要暖暖身子。”

“是,供奉稍待。”

李十二娘便等着,忽然,她余光落处,恰见到花厅后面有两个汉子忽然捂住了另一个婢女的嘴巴将其拖到后院。

她想都没想,就快步往那边赶去。

粉壁后是一条长长的小径,小径后有一排庑房。她猫下腰,轻手轻脚从一间间庑房前走过,听到了里面的动静。

“招吧,管事已经查到你了,你是不是认识王彦暹?”

“是,三年前县尉救过我的命。”

“是你藏了王仪?”

“没……没有.…..”

“还狡辩!后进院的钥匙已经从你屋里搜出来了,他躲在哪里?”

“我……我说了,你们能饶我吗?”屋中的婢女已经大哭起来,泣声道:“翠儿只是犯了小错都被杖死了……我……我还能活吗?”

“贱婢,有的是办法让你招。”

啊!

不要…….

里面“嘶”的一声响,李十二娘当即踹门进去,也不拔剑,只用剑鞘就以一敌二击退那两个壮汉。

“你快走!”

那婢女当即就跑,跑到院门处,却是撞在一人身上。对方直接便捉住她的头发,一巴掌抽上去,将她抽得满嘴是血。

“贱婢,带下去。”

“喏。”

庑房中,李十二娘才打退那两名大汉,跃过屋门一看,小脸当即便绷了起来。

“这不是公孙大娘的弟子吗?”郭元良笑着,把手比到膝盖以下,道:“还记得吗?

你小时候才这么高,是我给了你一块定胜糕,救了你的命。”

他抬手一指李十二娘,调侃道:“小不丁点大就不知道有多馋,看见吃的都走不动道。”

“馋”这个字入耳,李十二娘有些生气,握紧了手中的剑柄。

“可惜,我没看出你是个白眼狼。”郭元良道:“我这辈子救人无数,最不该救的就是你,真是一点忙都不肯帮啊。”

“你把她给我放了!”

“我送出去的人,闯了祸,我得负责到底,对周县令是这样,对公孙大娘也是。

说着,郭元良的脸色郑重起来,道:“你不懂事,就别多管了。我只提醒你一句,人不能忘了自己的出身,忘恩负义,是要遭世人唾弃的。”

下一刻,有端着酒壶的婢女跑来。

“表演要开始了,快过去吧。”

“阿爷,我先走了。”

“表演尚未开始,你要去哪?”

“肚子疼。”

杜五郎凑在杜有邻身边低声说了一句,抱着肚子便往外走。

出了这周铣的大宅,他匆匆登上了马车,马车当即转回杜家,杜五郎却不知何时下了车,独自到了道德坊的丰味楼。

“二姐。”

“真找到那人了?”杜始有些诧异。

“有一个婢女端酒过来时,与我说,有人要见我,让我申时三刻,一个人到星津桥。

“见你?为何?”

我也是春闱五子,名望很高的。”

杜始道:“那你去吧,我派人暗中保护你。”

“那我真去了?”

先去换身衣服。’

申时三刻,一身普通布衣的杜五郎走上了洛河上的星津桥,转头看着周围的行人如织,忽有些担心。

换了衣服,对方不就认不出自己了吗?

也不知傻站了多久,夕阳在洛水上洒下点点金光,天马上要黑了,不少行人都赶着要回家。

忽然,有个卖糖葫芦的撞了杜五郎一下。

“那艘船到桥下了,跳下去。”

“哎,你?”

不等杜五郎唤,对方已走远了。

他只来得及转头扫了一眼,却不知哪个是二姐派来的伙计,而紧接着那艘船已经到桥下,他直接错过了在左边跳船的机会。

真是不想跳..

“哎哟!”

船夫只顾划浆,船篷里坐着一个中年男子,看起来既狼狈又文雅。

“你是谁?”杜五郎问道:“是你给我的纸条吗?”

“你是春闱五子杜誊?

“你认得我?”

“我家阿郎与杜公子美是至交好友。杜公在巩县、在陆浑山庄时,与我家阿郎相谈甚欢,后多有书信往来,提及过五郎。

“真的?我以为他只夸薛白。”杜五即问道:“那你阿郎就是王县尉了?”

“是,我名叫王仪,从小与阿郎一起长大。”

“你有什么话告诉我?”

“说来话长。”

王仪转头看问洛水上的船只,眼神有些担忧,之后才说了起米。

“骊山宫的刺驾案,阿郎听说了。那些难民里有人被逼得造反了,有可能;里面原本就藏着反贼,也有可能。”

“什么意思?”

“阿郎病时说,圣人十年不到洛阳,而天下钱粮悉集于洛阳,河南府乱像丛生,乃是最先开始糜烂的一个地方,若不能痛下决心,割肉治疾,不出十年,天下必乱。

“怎么可能?”杜五郎震惊不已,他还是初次听到这种说辞,脱口而出道:“从古至今,可再没有这样的盛世。”

“盛世?”

这两个字忽然让王仪红了眼,反问道:“你知道这盛世怎么来的吗?”

“我……..”

“偃师县的田地,都不知有多少年未分到过丁户手里,大户们一起推郭涣任录事,一任就是十七年,代他们侵占良田。”

王仪的时间很紧,只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主要让杜五郎大概了解情形。

田和三亩宅田只出绢三匹,一亩田竟只三十余钱就买下。编户越少,分摊在百姓头上的税越多,如此,逃户越多,为他们种地的私奴愈多。偃师县的田地,只有不到半数还在百姓手上,不到五千户缴着一万户的税,而其它田地皆为县中大户、寺庙、官府所有。”

“他们做一份假契书,便能强占了一家农户的田地;或是趁着对方缺钱,四十亩良“不仅如此,他们还勾结商贾,每逢有州县受灾,他们便利用义仓的粮食,低价购买外地田亩、宝货。灾民无粮可食,只能卖儿卖女;之后,他们再用所得这些钱财、美色贿赂更多的官员,从扬州、洛阳、长安、涿州,整个漕运上的关卡他们都打通了,走私,偷运....

偃师县衙。

薛白将手中的账簿放了回去。

虽还没有切实的证据,他已大概能推测出来从偃师县到河南府的吏治败坏到什么地步。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从天子不到洛阳,却需要天下能供应关中起,是一个个名臣构建起了给长安输血的血脉。

先是裴耀卿“转漕输粟”,增加了运河效率;李林甫的和来之法,运轻货再购粮食;

杨慎矜三兄弟出任太府、监京仓、水陆转运使,开始利用漕河给天子私帑运送珍宝;再到韦坚开广运潭,令本州征折估钱,州县征调进贡,不绝于岁月……..

天子带头疯狂敛财,宰相为了这权力疯狂坐赃迫害政敌,带来的必然是整个河政的迅速糜烂。

短短十余年间,烂得不成样子了。

薛白把脑海中的所有线索连起来,王彦暹应该是已经查到证据了,因此被人长年下毒,病了,结果又因华清宫的变故,引发了这些人下死手。

但,王彦暹未必没有后手,既然病了一阵子,很可能留下了证据,所以王仪才会逃走。

而王仪能逃脱,必然是有正义之士在帮忙。

薛白眼下需要他们的支持.….

恰在此时,殷亮回来了。

“少府,首阳书院的宋先生来了!”

殷亮抬手一引,引出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

洛阳,小船漂于洛河之上。

王仪低声诉说着王彦暹在偃师县的经历。

“阿郎到任之后就发现了这些,但任他们威逼利诱,始终不肯同流合污。于是一直被他们排挤、孤立,县衙里的都是老胥吏,家小在偃师,没有一个人敢听阿郎吩咐。到最后,阿郎说他在偃师,像是瞎子、聋子,手足俱废,什么也做不了。”

“他无权无势无钱,大部分的百姓们甚至不知道他这个县尉为他们做过什么,只怪他想要开义仓赈济外地的灾民。”

“但阿郎没有放弃,他表面上想开了,颓废度日,气走了大娘子、小娘子与郎君们,其实是为了送回家眷,做好了与他们拼命的准备,他……收集了证据。”

说出最后这一句话的同时,王仪微微躬起背,有些警惕地盯着杜五郎,放在暗处的手握住了一柄小匕首。

杜五郎却毫无察觉,表情也没甚变化。

王仪这才继续说起来。

“证据,有两个办法递出去,一是递给阿郎在虞城时的县令李公李锡;二是递给河南尹韦公。但天宝四载以后,阿郎已有三年多未见过李县令,且李县令在昭应县,偶有来信,却是在为权力之争打听达奚家的传闻,因此阿郎不敢轻信于他。”

“为能了解韦公为人,阿郎找了他在偃师县唯一的至交好友,首阳书院的宋勉,宋勉是名臣宋之问的侄孙,陆浑山庄的主人之一,身份超然,与韦公也是相识,真的.…..

从阿郎上任以来,宋勉是唯一在官场上帮过他的人。

“宋勉本已答应了为阿郎引见韦府尹,约在八月于陆浑山庄设宴。但就在这期间出了一桩事,长安消息传来,涉及到难民生变,阿郎于是重新去查了当年的赈灾案。”

“阿郎偷偷拿到了一些证据,却发现了这些人更大的罪责。他遂把此事也告诉了宋勉,盼能更早一日见到韦府尹,此事…….彻底要了阿郎的命。”

杜五郎愣了愣,没明白王仪的意思,问道:“你是说?”

王仪叹道:“你能懂吗?阿郎在偃师县孤立无援……到最后,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你是说,连宋勉都背叛他了?”

夜风吹来,杜五郎感到背脊一凉。

他特别能共情,已感受到了王彦暹临死前的绝望与孤独,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忽然,岸边有火把的光,有人大喝道:“在那里!船来……..’

“你?”王仪警惕大喝。

杜五郎又是一愣,感觉到了杀气扑面而来,忙道:“不是我!”

偃师县。

“久仰薛郎大名了。”

温文尔雅的宋勉在薛白面前缓缓坐下,道:“是薛郎这样有能耐的人能到这里来我很庆幸,真的。”

宋先生能助我查清此事,为王县尉伸冤否?

宋勉一听王彦暹之名,眼眶一红,重重点头,道:“少府放心,我必尽全力。”

薛白转头,看了一眼窗外偃师县的黑夜。

“夜太黑了,宋先生能为我照照亮就够了。”

第348章 渡河第360章 捷报169.第166章 教坊第339章 一场游戏第358章 夺城163.第160章 一念之间242.第239章 地头蛇248.第246章 释放第439章 无贵贱179.第176章 挑唆者第425章 土门关第411章 心急60.第60章 牺牲品180.第177章 揭榜190.第187章 曲江宴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第415章 常山郡第420章 人如狗第414章 传承第451章 风吹去第358章 夺城154.第151章 造相78.第78章 租庸调第487章 上进心180.第177章 揭榜31.第31章 寻亲63.第63章 佳节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262.第260章 借刀141.第138章 宴前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337.第329章 技穷第435章 秋后算账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104.第104章 大唐风气243.第240章 斩蛇21.第21章 陇右老兵第412章 诗言志276.第272章 当归第6章 蝼蚁第347章 大渡河50.第50章 坐实314.第308章 严网17.第17章 还家175.第172章 引见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492章 大雨第395章 缓兵之计第3章 北海如象第388章 交朋友第414章 传承18.第18章 追凶者60.第60章 牺牲品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50.第248章 铸铁第405章 还没反第3章 北海如象第488章 明朗第343章 谱写128.第125章 敌友280.第276章 跋扈第449章 喜与狂第463章 真与假192.第189章 输赢第467章 共克时艰30.第30章 势力网187.第184章 世族125.第123章 共识327.第319章 隐患第464章 回驾25.第25章 攀高枝188.第185章 衣冠户235.第232章 暗宅第487章 上进心第433章 南下剿贼第498章 国运未竭第406章 北都重镇192.第189章 输赢230.第227章 每个凶手262.第260章 借刀326.第318章 清白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336.第328章 最坏的打算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205.第202章 早做准备334.第326章 假想282.第278章 脉络63.第63章 佳节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第443章 梦游通天宫67.第67章 一夜鱼龙舞129.第126章 自由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61.第61章 门第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60.第60章 牺牲品90.第90章 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