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心证

圣人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花萼楼下,乐手们以铜琶铁板弹奏着《西河剑器浑脱》,伴随着雄浑的曲乐,红衣弟子们满场飞舞,矫若游龙,挥洒出万千气象。

曲终,喝彩声中,她们退下舞台。李十二娘想到方才偶遇薛白听到的玩笑话,抹着额上的汗水,追上公孙大娘,问道:“师父,你收养了七名孤女吗?”

公孙大娘道:“为师收养的岂止七人。”

“那是真的?”李十二娘道:“薛郎说师父收养的七名孤女名扬江湖,称为‘七秀’,又有七秀十三钗,皆是闻名遐迩的人物,弟子怎从未听说过?”

“薛郎逗你玩的。”

“啊?”

李十二娘正觉失望,忽听得那边一阵惊呼,她站在台阶上转头望去,见十数只大象正缓缓走来。她看得呆住了,一时忘了离开花萼楼。

她还算是见多识广的,周围一些没见过大象的宦官、宫女则差点把手中端着的杯盘落在地上。

大象们身上有着隆重的装饰,迈着粗笨的脚步走到了广场前,打了个响鼻,抖动着扇子般大的耳朵,引来无数惊叹。更让人们惊讶的是他们长长的鼻子,灵活地卷动着,有规矩地起舞。

有宦官急匆匆地从远处奔了回来,因太过激动,不等到了圣人前面就大喊大叫着。

“神迹啊。”

李隆基也兴奋了起来,脸上容光焕发,亲自登上了高台,走到了一面大鼓前。

之后,舞马便要离开花萼楼,它们似乎极不舍圣人,频频回首,不愿离去。牵马人扯着缰绳拉着它们,它们也乖巧地没有嘶鸣。

随着曲乐渐终,为首的一匹舞马衔起了一个酒杯,拾阶而上,登上了高台,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正是“一朝逢遇升平代,伏皂衔图事帝王”。

莫小看只是十余只动物,这犀牛其实非常珍贵,它们是爪哇犀,乃是南海爪哇国进贡的。而关中的天气已经比远古时寒冷了太多,并不适合这些贡犀生存。哪怕它们被安置在皇家园林里精心照料,免不了因水土不服而死。

往年的千秋节,气氛到这里都是达到了顶点。

“喏。”

“鼓来!”

大象之后,入场的则是犀牛。

“报高将军,大同殿的柱子上长出了灵芝,还有神光照殿!”

所以,今日贺寿的犀牛代表着藩邦的臣服、皇家园林强大的物力人力,是大唐无比强盛的象征,是圣人丰功伟绩的写照。

“吉良乘兮一千岁,神是得兮天地期。大易占云南山寿,走参走覃,共乐圣明时。”

“好!”李隆基听了心情大好,朗笑道:“再搬一箱金钱来,今日人人有赏!”

“圣人千秋万岁!”

“回高将军,兴庆宫并未种有灵芝。”

“它鼻子里卷了东西!”有眼尖者大喊道。

“那是什么?”

“何事喧哗?”

但,这还不是最了得的,千呼万唤,舞马终于出来了。

“圣人,灵象献瑞,圣人得此灵芝,必将千秋万岁!”

随着鼓点,舞马们开始摇头晃脑,马蹄踏着节拍,腾跃飞旋,所谓“随歌鼓而电惊,逐丸剑而飙驰”;它们身披锦缎,颈挂金铃,鬃毛系珠,所谓“紫玉鸣珂临宝镫,青丝彩络带金羁”;除了起舞,它们甚至还会极为高难度的动作,踏上了板床之间悬着的绳索,所谓“婉转盘跚殊未已,悬空步骤红尘起”。

乐曲停歇,歌者却还在动情高唱。

很快,有宦宦端着托盘过来。

“咚、咚、咚……”

“去看看,这灵象是从何处采来送给圣人的。”

“这是……大象为圣人献瑞贺寿啦!”

“长灵芝了!”

但其中却有一头大象并不肯舞,长长的鼻子卷着,仰着头嗷嗷乱叫。

也不知是谁先破声高喊了一句,宫城内外所有人都欢呼了起来。

整齐的马蹄声响起,仿佛来的只有一匹马。可人们转头看去,见到的是如洪流一般的马群。四百匹马齐奔,呈现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围观者们抻长了脖子,兴奋地议论不已,没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见到如此奇妙之事。

高力士代为先看了那灵芝,讶道:“怎还带着土?这灵芝莫不是刚摘下来的?”

那棵大灵芝被送进大殿内,呈在了李隆基面前。

千古一帝,不外如是。

声音传到了公卿重臣们耳里,他们脸上自然浮起了惊喜的神态。

他拾起鼓槌,像是将军握住了大刀,文人握住了毛笔,舞马们欢呼着,跃上了三层高的板床。

人们已经忘了惊呼,张大了嘴看着这一幕。

那大象似通人性,把长鼻舒展开来,落在托盘上的竟是一棵巨大的灵芝。

所有的表演里,唯有舞马,永远是他亲自指挥的,用他的鼓点。

这问题难倒了众人。

“这是出了祥瑞啊。”

“如此祥瑞,天佑大唐,天佑陛下。”

杨国忠是最激动的一个,被这接连而来的喜事冲昏了头脑,连大臣礼仪也不顾,当即奔到了李隆基面前,有些语无伦次地道:“陛下神文圣武,故天降祥瑞啊!臣以为将陛下生辰设为‘千秋节’尤有不足,千秋万岁终有尽头,望陛下顺应天意,取‘天长地久’之意,改为‘天长节’。”

李隆基深深看向了杨国忠。

他分明是看破了这些臣子们的献媚讨好,但还是因这些吉祥话而感到了满足,像是心尖上被浇了蜜。

因他已达到了千古一帝的高度,横亘在他面前唯一的烦恼只剩下生命的长度。

天长地久,多好的寓意。

“允!”

“愿吾皇天长地久无尽时!”杨国忠纳头便拜。

喜庆的气氛又被推高了一层,由此,大唐盛世也被推到了最高处。

一轮火红的夕阳则已坠在了天边,很快便要落下。

夜至,到了放烟花的时候了。

~~

烛台被端到了案几上,照亮了李亨脸上略有些僵硬的笑容。

他正举着酒杯遥敬着李隆基,但李隆基没有看到,尤在认真与杨玉环说笑,指着殿外的天空,像是在谈论一会的烟花典礼。

李亨放下酒杯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就像他手里拿的太子之位一样。

好在,李俶即时来为他解了围,朗声唤了圣人,父子二人同时敬了李隆基一杯,祝他万寿无疆。

“好,好,好。”李隆基连说了三个好,当着群臣,欣然接受了这祝福。

李亨眼神里的孺慕之情愈深,孝意似能从中流淌而出。

他心里咀嚼着“万寿无疆”这四个字,对祖宗社稷揣着无比的悲悯。

此时,李倓也就与他的父兄分开了,他的随侍宦官遂趋步上前,附耳小声道:“杜五郎想要相见,称有要紧事。”

“我去见他。”

圣人马上也要移驾了,登到最高处观烟花,群臣则得移到花萼楼前的空地上。李倓遂提前离席,出了花萼楼,果见杜五郎缩在角落里探头探脑。

“你怎此时才来?”

李倓随手递了一个油布包着的糕点过去,笑道:“知你嘴刁,我偷偷打包了一块蝴蝶酥,这是宫中独有,尝尝可入得了你的口。”

他虽贵为皇孙,为人却甚是义气,待杜五郎确是好得没话说。就像是当年杜五郎也会偷偷从家里拿吃的给薛白。

杜五郎接过,却是揣进怀里,道:“饿死我了,可眼下却顾不得吃,你可知,方才我差点被拦在宫外了。”

“为何?”李倓道,“你为圣人筹备烟花典礼,谁敢拦你?”

“袁大监,他拦也有拦的道理。”

杜五郎竟还为袁思艺说了句好话,之后附在李倓耳边,以极轻的声音道:“他怀疑烟花有问题,恐有人要行刺圣人。”

“莫耍笑。”李倓十分冷静,严肃着神情提醒了杜五郎,“这不是闹着玩的。”

“真的。”杜五郎道,“我悄悄与伱说,不久前,我在烟花的原料里发现了箭簇。”

“谁在主使?薛白?”

“旁人不知,我却知道,薛白不过是发明了烟花,其余事根本就是不管的。”杜五郎说着,反问道:“你可知圣人为何要办这烟花典礼?”

“为何?”

“看似为了取乐,实则是让薛白把烟花与火药的制法交到军器监、将作监。他虽是烟花使,每日只知追着小娘子们跑,一次都没到过烟花作坊。”

李倓道:“我、阿兄,与他去过一次。”

“哦,那他只去过那一次。”

李倓当即察觉到不对,问道:“那是由你全权负责?”

“薛白让我到烟花坊盯着,可我也只是盯着。”杜五郎道:“就我,能负责得了什么啊?”

“怎么会如此?”李倓讶道:“那偌大的烟花作坊,到底是由谁在负责。”

“当然是将作监,工匠皆是从将作监调来的。”

“李齐物?”

李倓小声喃喃了一个名字。

他对朝堂上重要官职的变化一清二楚,知道李齐物是在李林甫死后,给杨国忠送了礼,从李岫手中夺走了将作监的官职。

当年宣阳坊失了火,据说也是从李齐物的宅院烧到虢国夫人府,险些烧死了贵妃。

表面上看,李齐物如今是杨国忠的人。可李倓心里很明白,李齐物之所以得罪李林甫而被远贬,就是因为亲近李适之,是实打实的东宫一党。

居然是李齐物,今日之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闷声不响地布置了大事吗?

可一旦出事,岂可能真不被人注意到?

想到这里,李倓悚然而惊,当即转头向李亨所在的方向看去,只见李亨已经带着百官就位了,被那么多官员围着,想找这位太子说句话是不可能了。

他目光一转,偶然间却看到不远处,有个身影正与一个小宦官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李倓一眼便认出那是长兄李俶。

李俶与人说过话,有个抬头看向花萼楼高处的动作,之后,悄然拐入走廊那边的阴影里,不知做什么去了。

“兄长?”

“怎么了?”

“没事。”李倓回过头来,看着杜五郎的眼睛,许久,问道:“我能信你吗?”

“我说的都是真的。”

“帮我瞒着。” 李倓行事果决,当即有了决定,拍了拍杜五郎的肩,举步便跑。

~~

“来了。”

袁思艺正在高处看着李齐物忙碌的身影,辅趚琳忽然小声道了一句,指向了在宫中行走的一道身影。

那是广平王李俶。

李俶脚步匆匆,走路时偶尔回头看上几眼,以确定周围是否有动静。

如此神秘,看起来确实像是居心叵测。

但袁思艺心里没有立即下定论,而是回想方才与薛白的对话。

他认为薛白或在诈他,但薛白却是从容自若地道:“袁大监再怀疑我无用,此事必然是牵扯不到我头上。”

当时,袁思艺试探道:“薛郎任烟花使,倘若今夜出了半点差池,你还想不担罪责?”

“对。”

薛白笃定地应了这么一个字。

这让袁思艺心里开始打起鼓来,之后,忽然想到了圣人的反应。

圣人今夜不会登上花萼楼,也许还是会把那尊汉白玉的雕像摆上去。换言之,在他禀报圣人之前,圣人就察觉到了烟花典礼有危险。

谁说的?

薛白。

“咻——砰——”

第一颗烟火已经在兴庆宫通阳门上方绽放开来,噼里啪啦地绽出美丽的图案。

宫城内外,也不知有多少人同时惊叹了出来。

“圣人大寿,天长地久!”

有人在奋力欢呼,想与烟花较量一下声量的高低。

这欢腾的声响掩盖了一切,让人无暇顾及旁的。

“咻——砰——”

接紧着,一颗又一颗的烟花从宫墙窜上天空,以五彩缤纷的焰火照亮了兴庆宫。

恍如白昼。

李俶愣了愣,讶然地发现自己竟是因这光亮而被暴露在了众多的护卫、宫人面前。

他反应也快,干脆卸下了斗袯,大步走向了李齐物。

李齐物正在忙着统筹烟花的燃放。

这本不属于他的职责,他是将作监,只管造烟花就行。但今日薛白运送烟花入宫时耽误了,来不及摆设、燃放,李齐物当即出手,调动将作监的人手帮忙。既是将作监的工匠造出的烟花,他们当然有燃放的经验。

可以想到,今夜圣人龙颜大悦,赏赐必是不会少的。

而薛白的功劳,李齐物有自信至少能分走一半。因他很聪明,一开始先是不露声色,让薛白承担了大量的攻讦,等到最后关头再出面,搏圣人欢心。

“快!每颗烟花之间都不可断了!”

正忙着,李俶已赶到了李齐物面前,有些着急地一把拉过他。

“广平王这是做甚?”

李俶不答,拉着他到无人处才低声道:“有人弹劾你行刺圣人。”

“荒谬!”李齐物当即反驳,“简直一派胡言,为臣者岂敢有半分不轨之心?!”

李俶道:“这批烟花是由你,或薛白督造的?”

李齐物也是久经官场了,敏锐意识到这其中或有风险,遂抚须思量着。

但他早已谋划好了如何攫取功劳,对他督造的这批烟花甚是有信心,末了,点点头,声音沉稳地应道:“自是由将作监督造,薛白虽任烟花使,实则尽日只顾倚红偎翠。”

李俶闻言,脸色一变,加快了语气道:“我得到消息,就在方才,监察御史杨暄已出面弹劾烟花作坊的原料里藏了箭簇,或对圣人不利……告诉我,是花萼楼前最大的那颗吗?”

“杨暄?箭簇?”

李齐物愈发感到荒唐,反问道:“广平王信一个傻子的言论,却怀疑我不成?”

“我绝非怀疑你。”李俶道,“而是担心杨国忠又要掀起大案对付我们……”

李齐物没听他说下去,而是去拿来了两颗烟花,道:“杨暄所说的箭簇,可是这个?”

李俶目光看去,那是一个竹筒形状的纸壳上挂着引线,竹筒前方插着一个箭簇,却是石头制成,打磨成心形,上面还绑着一枚金钱。

“这是?”

“圣人每年都要在花萼楼洒金钱,今年可由这些烟花来代劳。此为我特制的火箭烟花,名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李齐物说着,将那竹筒放在城垛上,箭簇朝上,用火把点燃引线,待引线燃尽,“咻”地一声,那箭簇飞向天空,划出漂亮的焰火。

金钱与石箭簇大概要落在地上。

“花萼楼上方,放了一千支这样的火箭。”李齐物道,“这便是今夜最大的一颗烟花,一旦绽放,它将无比耀眼!”

“不会伤及圣人?”

“我亲自督办,亲自摆放的,岂可能伤及圣人?”

李俶有些愣住了,问道:“为何旁人皆不知此事。”

“揭幕之前,岂可让旁人知晓了?”

“那这一切是怎么回事?”李俶有些糊涂了,“平白无故的,何来刺驾一说?”

“是谁与广平王透的消息?”

“一个小宦官,自称是……”

李俶忽然住嘴。

那小宦官自称是鱼朝恩派来的,因鱼朝恩暗中襄助东宫一事鲜为人知,他当时没有多想,马上便相信了。

此时想来,这怕是一个套圈。

可这般捕风捉影,能套到谁?

~~

“殿下。”

李亨正抬头看着漫天花火,闻言收回目光,看向李辅国,问道:“何事?”

“李齐物想要见你。”

“这种时候?”李亨低声道,“待御宴结束。”

“奴婢失礼。”

李辅国先是告了声罪,凑到了李亨耳边,以几乎要亲到了他的距离把话语小心地送进耳朵孔里。

“他说,等大烟花一旦点燃,就变天了。”

李亨瞳孔猛地张大了。

他恍惚了一下,感到极为意外,同时,有太多的问题想问问李齐物了。

不自觉地,他的手指都在微微发麻。抬起头看去,花萼楼的高处,圣人的身影立在那,像是永远高不可攀。

李辅国静静地等待着他的反应,许久,这位太子却是一动都不动。

“殿下?”

李亨摁捺住了心中的疑惑,摇了摇头,以示自己寸步不移。

他是太子,要领着百官在恭立在此,为圣人贺寿,等圣人洒金钱。此时能去哪里?

多做多错,万一被人怀疑。

他只是等着那烟花绽放。

~~

勤政务本楼。

与前方灯火通明的花萼相辉楼相比,这里显得安静了许多,给人一种繁华过后的空虚之感。

可事实上,一个个的龙武军正沉默无言地列队于楼中。

李隆基站在窗前,手持千里镜,望着满天的烟火,沉思着。

“圣人,查清楚了。”高力士走来,小声禀报道:“薛白是诬告,那所谓的‘箭簇’并非用来刺驾,太子与李齐物没有实质的谋逆举动。”

李隆基没有回答,像是沉醉在天空中那美丽的景象里。

高力士略等了一会儿,秉持着维持社稷稳定的苦心,开口分析起来。

“老奴查到,薛白任烟花使之后并不上心,诸事丢给杜誊,烟花都是将作监督造的,那杜誊小儿也是个糊涂的,无意中见到了几个箭簇,也不详查,告知了薛白,这才有了昨日薛白匆匆跑来告状之事……”

昨日,在袁思艺入宫之前,李隆基见了薛白。

薛白甚是危言耸听,称回了长安之后感到了诸多异常,比如建宁王无缘无故举荐杜五郎为王府参军,还邀他蹴鞠,并与广平王一起到烟花作坊查看,甚至,杜五郎在烟花原料里发现了箭头。

“如此种种,臣担心,东宫万一有谋逆之举,恳请陛下以安危为重。”

当时,李隆基就不信薛白。但,薛白所说的这些小小异动确也是真的,引得他想看看东宫到底想做些什么,这才有了今夜之事。

高力士很快就查明了真相,只是一场构陷而已。然而,就像杜有邻案一样,水落石出之后,圣人依旧沉默着。

“既是误会一场,老奴以为,该贬了薛白的中书舍人。”

说话间,袁思艺的消息也送了过来。

“禀圣人,袁大监派人与广平王说了李齐物被弹劾一事,他听说后马上去见了李齐物,两人单独谈了很久……”

高力士当即在心中摇头,暗忖广平王还是太年轻,沉不住气,这种时候去见李齐物,岂不是表示了东宫就是与李齐物暗中有来往,这完全犯了圣人的大忌讳。

而接下来的话,那传消息的宦官也不太敢说,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

“奴婢拿了将作监的牌符去见了李辅国,说了圣人交代的话,太子……太子……”

“太子如何反应?”李隆基问道。

这是他在此等候消息以来,唯一问的一句话。

“太子……没有反应。”

高力士心中又是一颤,暗忖太子未免也太沉得住气了,这种情形还一动不动,难免要让圣人以为是在等着天子驾崩。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太子轻易就相信了呢?难道是曾与李齐物商议过吗?

李隆基长叹了一声,开口道:“高将军,朕打算……”

“咻——”

花萼楼前最大的烟花绽开了,声音巨大,把他后面的话全都湮没了。

但,高力士隐约听到了,圣人说的是“朕打算废太子”。

再次面对这个问题,他已不知如何应对了,薛白对东宫的出手,竟比李林甫还要狠得多。

他看向花萼楼上空灿烂的烟花,希望今夜能平安过去……

142.第139章 胡儿舞153.第150章 灭火35.第35章 狠角第432章 选择第359章 成王败寇15.第15章 大理寺第458章 哗变第394章 北风行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228.第225章 上任220.第217章 顺臣纯臣第407章 血口喷人214.第211章 法海210.第207章 牛刀小试96.第96章 春闱五子第415章 常山郡第354章 龙尾关第439章 无贵贱51.第51章 勿论真假315.十一月总结第351章 灵关道262.第260章 借刀第422章 恩人第341章 互帮互助第480章 赢138.第135章 分利128.第125章 敌友15.第15章 大理寺339.第331章 天下本无事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98.第98章 御状59.第59章 选婿311.第305章 相门女第408章 非战之罪第430章 私兵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280.第276章 跋扈69.第69章 案发172.第169章 盛宴倒68.第68章 青玉案84.第84章 骨牌85.第85章 天子庠序197.第194章 官袍334.第326章 假想79.第79章 不亏第352章 十月渡泸147.第144章 见字如晤233.第230章 敌我309.第303章 献策第409章 壮胆第430章 私兵第428章 盟主第462章 忠与逆136.第133章 岁考244.第241章 点燃248.第246章 释放316.第309章 迎宾234.第231章 灯笼第447章 猪不化龙274.第270章 归不归第403章 叶公好龙第387章 岩羊第415章 常山郡101.第101章 接洽208.第205章 攀附裙带第355章 兵临城下189.第186章 狂136.第133章 岁考290.第284章 招摇撞骗49.第49章 私藏242.第239章 地头蛇275.第271章 不归90.第90章 考验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65章 大局83.第83章 策论336.第328章 最坏的打算165.第162章 志不灭第420章 人如狗第407章 血口喷人第381章 谁更执拗第476章 骗子338.第330章 疑惑345.第337章 瞒住105.第105章 局外人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第374章 新的平衡72.第72章 贱籍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97.第97章 覆试276.第272章 当归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250.第248章 铸铁317.晚半小时发228.第225章 上任第451章 风吹去第476章 骗子第345章 本没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