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血口喷人

何千年是个粟特人,他之所以起这个名字,因为安禄山每年的千秋节都要给圣人送礼,他对那些珍宝美人十分艳羡,常说能像圣人那样活一年他也愿意,何必还要千年?

军中将领们则常常调侃他是“祸害遗千年”,每次诱骗契丹、奚族的首领来喝酒,就是何千年挖一个大坑,在他们喝醉以后把他们捆着丢进坑里,或是把头颅砍下来。

他是一个虔诚的拜火教徒,视安禄山为光明之神的化身。

当冲进石岭关,亲自挥刀斩杀了一名唐军士卒,他驻马,伸手抚摸着挂在胸前的十字莲花,似在为亡者祷告。

这举动显得何千年十分从容,他确实不着急,他有自信很快就能击败,甚至收服天兵军,范阳边军对久享太平的北都驻军有种天然的蔑视。

局势也正如何千年预料中的一样顺利,天兵军战斗生疏、指挥混乱,很快就被打得方寸大乱。

直到有号角声响起,石岭上的大旗摇晃,局势有了变化。

“那是什么?”

何千年不太识字,看了一会之后,招过士卒询问,待听得是河东节度使的号旗,他大为惊诧,径直下了一个结论。

“这不可能!”

须知河东节度韩休琳的脑袋正是他亲手砍下来的。当时安禄山以入朝之名到了代州,韩休琳只好设宴招待。

宴上,范阳军包围了代州都督府,杀掉了所有敢于反对安禄山的人。只要敢于骗人,大唐的高官,与那些被哄骗来灌醉的蛮夷首领没有区别。

既如此,唯一能勉强称为河东节度使的也只有杨光翙了,听闻那是个擅于捞钱、溜须拍马的小人,当不至于有此胆量。

想到这里,何千年哈哈大笑起来,喊道:“杨府尹被叛贼薛白挟持了!给我救出杨府尹!”

范阳士卒们也跟着嚷嚷,试图动摇着天兵军的军心。

可惜这次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天兵军在号角声中开始列队整军,不再一味地慌张迎敌,而是退往山坡的高处,扬长避短,以弓箭压制着范阳骁骑的冲锋。

何千年初时以为是薛白在指挥,心中不屑,想着薛白只靠挟持杨光翙岂能稳住局面?天兵军的各级将领不可能完全听令的。

石岭上传来了一声如雷的呼喝挫败了他的小心思。

“叛军听着,清源县公王忠嗣在此!放下刀兵,只诛恶首。”

乍然听到那个名字,何千年深埋在骨子里的忌惮让他不由自主地惊愣了一下。

朝廷也许不甚清楚王忠嗣有多少功劳,边军却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其人的厉害之处。清源县公的爵位与东平郡王相比简直不足挂齿,但官爵可以通过讨好圣人得来,赫赫威名却只能真刀真枪地拼杀出来。

王忠嗣死之前,范阳幕府当中哪怕所有人都揣着异心,却从来不敢宣诸于口,待他一死,才敢纷纷劝安禄山举兵。就像一群老鼠缩在洞里,鬼鬼祟祟地看着猫有没有离开。

“王……王忠嗣?”何千年眯着眼,望着石岭上的身影,摇头道:“假的,他分明已经死了,假的!”

最后那“假的”两个字,他加重了语气,借此给予自己信心,他相信天兵军的将领们很快能看出那是一个假的王忠嗣。

然而,那些天兵军将领就像是瞎了一样,根本就没看出王忠嗣是假冒的,听令于那杆帅旗,各自指挥部曲围攻范阳军。

“占据石岭关!”

何千年眼看不能迅速击败人数众多且组织成形的天兵军,转头决定先占据关城,以待安禄山的大军。

石岭关有三道城门,南北两道城门分别对着山道,名为“定胜门”、“克远门”,中间的一道通向城墙、城楼的城门,名为“耀德门”。

范阳军虽穿过了关城,却还没能占据城楼,得了军令,纷纷翻身下马,攻向耀德门,城楼上的驻军却已反应过来,射下箭矢,拼命关上耀德门。

这种攻防战不利于范阳军,反而使得他们进攻的进展慢了下来。

随着战局的变化,何千年渐渐地开始感到胆怯,这种恐惧不受他本人控制,哪怕他还没见到王忠嗣,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能让他感到不能战胜,他的信心正在流失。

事实上,他们处在一个很不利的地势中。

“将军!”

何千年回过头,见到北边的道路上尘烟飞扬,第一反应竟是“完了,中伏了”,好在,有传信兵驱马赶到,禀道:“援军来了,孙孝哲率部前来支援。”

~~

孙孝哲刚抵达战场时是十分困惑的,他不明白何千年怎么会被拦在石岭关。

骗过去、杀过去分明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待听到王忠嗣在,他顿时吓了一跳,惊呼道:“不可能!”

Wωω• t t k a n• ¢ O

“你看。”何千年指着远处的战场。

“我在骊山砍死了王忠嗣!”孙孝哲强调了一遍,挥动着手,炫耀他的凶狠,“我在天子的行宫外,砍死了王忠嗣。”

“没有天子。”在这关头,何千年还固执于他的信仰,不认为皇帝是天之子,认为万物的创造者是至高神。

可惜信任不能消除他对皇帝义子的恐惧,他问道:“你确定你砍死了王忠嗣?他复活了不成?”

在拜火教里,有一种幻术。祆主取一把锋利至极的横刀,以刀刺腹,刃出于背,接着乱扰肠肚,流血不止,少顷,喷水念咒,便能平复如故。

何千年担心王忠嗣会这种幻术,毕竟祸害遗千年嘛。

孙孝哲被问得心虚起来,他记得当场并没能砍死王忠嗣,只是认为其人伤重很可能活不久,但越心虚,他语气越确定。

“当然,没多久就传出王忠嗣的死讯。”

“呜——”

忽然高昂的号角声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石岭上的二十余骑策马赶到了天兵军的阵前,为首那人的身影逐渐清晰,路过的唐军纷纷欢呼起来。

“节帅!节帅……”

压迫感像是暴雨之前沉重的黑云,连带着空气都变得沉闷。

“那是王忠嗣。”何千年终于没了最后的侥幸,喃喃道:“我带的这点兵马,怎么击败得了王忠嗣?”

“不,你没去过长安,你不懂。”孙孝哲摇着头道:“他已经死了,名义上他已经死了。死人怎么可以当河东节度使?他不能举那杆旗,他没有资格,懂吗?”

作为契丹人,他已经在努力地形容王忠嗣的处境了,总而言之,王忠嗣对于天兵军的指挥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

“节帅!”

石岭关城南面,一个唐军将士正努力站直了身体,行了个军礼,喊道:“天兵军左虞候军刘校尉团第二队头任小牛,见过节帅!”

骑在马上的王忠嗣侧头看去,坚定地点了点头。军中对他欢呼的人太多,他只能对每个人报以这样一个不花时间的小小动作。

任小牛当即雀跃地咧了咧嘴,把胸膛一挺,挺得太过,乃至于身体有些反弓。非如此,不足以表达他对王节帅的爱戴。

这份爱戴是如何来的?

那就要从十二年前说起了,那年奚人投靠契丹,频繁寇边。任小牛的阿爷就在军中,因所在的队接连败绩,险些被军法处置,所幸,王忠嗣接替了河东节度使,整军北伐,在桑干河三战三捷。

任小牛从七岁起,听到的所有故事都来自于他阿爷的叙说,说他们是如何跟着王节帅克服艰险、大破敌寇,说着耀武漠北、凯旋而归的荣耀。

“儿啊,你可知什么叫男儿大丈夫?得胜,不服输。”

河东之地,也不知有多少男儿与任小牛一样,是从小听着王忠嗣的威名长大的。

这份爱戴来自于十余年的爱兵如子、百战百胜。

若说小恩小惠、甜言蜜语收买来的人心就像是漠北的黄沙,风一吹就漫天飞扬;一代名将在他的崇拜者眼里,则是像太行山一般沉默而巍峨。

“节帅,节帅……”

这此起彼伏的呼唤声中,忽有人拉了拉任小牛。

他回过头看去,忙道:“见过旅帅。”

“跟我来。”

“可马上要杀敌了。”

“附耳过来……你可知,朝廷早已宣布了王节帅病逝的消息?眼下他忽然出现在这里,举‘河东节度使’之旗而无节度使之职,行同叛逆,只怕真如范阳将领所言,他是与薛白共同谋反了。我得随王校尉回太原城,你带人护送我,莫惊动了旁人。”

“旅帅?”

“让伱听令行事。”

“咚——”

战鼓已经擂响,王忠嗣的旗帜冲在最前方,召唤着河东将士们夺回石岭关。

脚下的土地也因这鼓声而震动,任小牛感到胸膛里心脏的跳动与战鼓也是一样的频率,咚咚咚咚,分外有力。

不远处,刘校尉用刀柄砍翻了副校,挥舞着将旗,指挥着这一团的将士冲杀。

热血上涌,任小牛当即激动起来,随着同袍们大喊道:“杀啊!”

军令如山,首先发出军令的人就要是巍巍山岳。至于一些流言蜚语,又岂能撼动得了山岳?

~~

“是他。”

孙孝哲握紧了缰绳驻马在石岭关城下,紧紧盯着那一道越来越近的人影,认出了王忠嗣。

何千年慌了,回头看了一眼城楼,眼看麾下士卒还没杀上石阶,道:“撤吧。”

“不,你怕他,我不怕他!”孙孝哲喝道,“我杀了他!”

他早就奉了安禄山的命令,要到长安除掉王忠嗣,那次不算成功。

正好,今日在战场上相遇了,正可把未完成的差事办妥。

孙孝哲这般想着,再看王忠嗣,便有种猎人看待猎物的感觉。

突厥灭亡时,几个部落首领出于畏惧弑杀了乌苏米施可汗,孙孝哲当时还小,体会不到那种畏惧,感觉突厥的灭亡是因为内讧,而非唐军的强大。

他不像何千年那么畏惧王忠嗣,相反,长安之行,他见到的王忠嗣是病重的、虚弱的、愚忠的,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弱之人。在华清宫外,被他劈砍得不敢还手。

“废物,懦夫,徒有虚名。”

孙孝哲心中讥嘲,抬起手,喝道:“放箭!”

箭矢如雨一般向范阳军射来,天兵军毕竟人数更多,又占据着地利,在远程攻击上更具优势;反观范阳士卒,还有许多都被堵在狭窄的城洞里。两轮箭雨,天兵军扭转了原本颓然的气势,逼近了范阳军。

孙孝哲已经能够看清王忠嗣消瘦的病容。

“杀敌!”他怒吼着迎上去。

一刀、两刀……凭着范阳士卒的骁勇,短刀相接之初还占了上风。可当天兵军从两侧的山谷往下进攻,且兵力源源不断地补充上来,城洞里的范阳士卒却不能迅速支援。

“噗。”

王忠嗣猿臂轻展,长刀挥下,轻描淡写地斩下了孙孝哲的头颅。

战场上的王忠嗣全然不同于在长安城之时,这里没有义父、君王的束缚,只有他最习以为常的金戈铁马。

他挥刀时既没大喊,也不显得用力,动作就像拿筷子夹菜一般自然,甚至没有去看孙孝哲一眼,浑然没有认出这就是在骊山劈砍自己的人。

相比而言,孙孝哲在骊山劈了王忠嗣一刀,激动得无法言状,王忠嗣却从来就没有在意过孙孝哲,他忧于国事,根本没心情留意瓦鸡土狗。

~~

何千年回头看了一眼,正见到孙孝哲的头颅掉在地上的那一幕,他脑子里不由回想起安禄山的述说,说王忠嗣在陇右时如何以一当百,杀得吐蕃人血流成河。

故而安禄山常言“王忠嗣不除,我绝不敢起兵”,言犹在耳,偏孙孝哲不听。

“撤!”

何千年当即下令鸣金收兵。

然而,石岭关的城门洞很狭窄,范阳军的傲慢也使得他们进来时就没想过要退出去的事,加之孙孝哲前来支援,还有大半的人马堵在外面,没能穿进城门。

何千年额头上冷汗直冒,既鼓不起战意,又不知往何处退。

“将军?”

“将军,怎么办?”

何千年转向他的亲兵,喃喃道:“光明之火,焚烧罪恶,我是拜火教徒,今日战死,不必火葬,亦不可土葬,将我赤身裸体摆在那石岭上,任鹰鹜啄我的肉。”

“将军……”

“杀敌!”

何千年摩挲着胸前的十字,意图激励士气,组织起像样的攻势。

然而眼看王忠嗣杀至,范阳军士卒与他们的主将一样,心中已先怯了三分,又何谈能战胜对方?

“噗。”

何千年低下头,只见一柄陌刀深深劈进了他的臂膀,血溅在他的十字莲花架上。

他不由在想,旁人都说自己是祸害遗千年,没想到名字是反的,实则是好人不长命……

~~

天空中有大雁飞过,地上的尸体被堆在一处。

几个头颅被盛放进铺满石灰的木匣子里,无头尸体则被丢在尸堆的最上方,火把点燃了柴禾,渐渐燃起熊熊大火。

血肉在大火中被烤焦、被吞噬。

光明之火终究是焚烧了一切。

……

“这是做什么?!”

杨光翙被带到时,被眼前的烈火震惊了。瞳孔里火苗直冒,指着王忠嗣,看向薛白,道:“你、你、你是如何把他带出来的?”

“杨府尹忘了吗?”薛白道:“我们是一起跟着杨府尹的队伍,离开长安关卡,渡过黄河,北上太原的。”

“你、你……我……王忠嗣你知道你这么做……圣人不会高兴的。”

当时王忠嗣遇刺的案子,便是杨光翙安排元载办的,再加上杨国忠是最能体查圣意之人,因此,杨光翙对王忠嗣后来的处境也有所了解。

他知道圣人宣布王忠嗣病逝,实则是借机消除掉这个功高盖主、支持东宫的隐患,但出于养父养子之间的感情,圣人并没有杀了王忠嗣,而是将其安顿在华清宫外的椒园养病。

椒园乃宫廷种植花椒之处,花椒贵重,故而椒园守卫森严,但不知薛白是如何把王忠嗣从椒园带出来的?

心中有着这样的疑问,杨光翙反应过来,暗忖自己一定要先保住性命,之后再探知出一些有用的消息,以对右相、圣人有所交代。

耳畔,听得王忠嗣声音低沉地答道:“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圣人高兴,而是为了大唐的社稷。”

“王节帅啊,你、你乱了社稷的法度,怎么还能说是为了社稷?”杨光翙苦口婆心劝道:“收手吧,趁还来得及。”

“我们带杨府尹来,不是讨论这些的。”

薛白一开口,仿佛有“太原牧”的气势,吩咐杨光翙道:“府尹也看到了,安禄山已叛,遣兵攻打太原。天兵军使张宪英勇抵御,斩杀叛将何千年、孙孝哲等人……据实上报如何?”

杨光翙偷眼瞥去,见张宪还没死,心中稍安。

他缩头缩脑地蹲在那,接过纸笔,手却抖个不停,根本没法写字。

薛白见了,问道:“府尹这是在做什么?欺我年轻好骗不成?”

“薛郎,可别再威胁我了,我真的不敢。”

“我威胁你了吗?”

杨光翙连忙赔笑,道:“我老了,也糊涂了,谋逆的事真的干不来,请薛郎放过我……”

“咳咳咳。”王忠嗣闻言看了过来,道:“让你禀奏安禄山谋逆,你方才说谁谋逆?”

杨光翙对王忠嗣的印象更多的是其人在长安屡受排挤的样子,再看他现在满是病容,反而觉得他比薛白好糊弄,遂小心翼翼道:“那,下官就直说了?”

“府尹自谦了。”薛白道:“你是这里最大的官。”

薛白语气平淡,听在杨光翙耳里却有种讥诮与杀意。

王忠嗣则一本正经地道:“你说。”

杨光翙遂往王忠嗣那边挪了挪,浑然没闻到他身上浓重的血腥味。

“下官直说了,王节帅你这般擅自……擅自死而复生,违背圣意,只怕是比安禄山更像反贼。你们说安禄山攻打太原,可反而是他的兵将被你们斩杀了。”

“咳咳咳,我们守住了北都,此地乃大唐屏障。”

“这话听着,恐怕是有些‘恶人先告状’的意思。”杨光翙缩着脖子道:“这不是我的意思,我是说,倘若写了奏章递上去,朝中诸公会是何想法。”

他还有几句更露骨的话没说。

方才这会工夫,他也猜到薛白是怎么把王忠嗣从椒园弄出来的了,一定是利用了高力士、李倓的关系。

这可不是小事,一个身世不明且牵扯到三庶人案的人,不久前才参与了易储之事,接着勾结圣人近侍、皇子、边镇大将,又违背圣意助王忠嗣夺取河东兵权,斩杀范阳军中将领。

如此种种,薛白这个反贼根本就是坐实了。

他可还没有做好跟随薛白一起谋反的心理准备。

“王节帅,我是想说,我们是不是……缓一些?”杨光翙惴惴不安地劝道。

王忠嗣闻言,认真地看向了杨光翙。

他还是第一次正眼打量这种蝇营狗苟的奸佞之臣。

“你是说,造反的不是安禄山。”王忠嗣一字一句问道,“在你眼里,造反的是我与薛白?”

“岂是在我眼里?!”杨光翙吓了一跳,忙道:“我是替你们分析,我、我、我是说刚才那套说辞,瞒不住朝廷。”

“哈哈哈哈哈!”

王忠嗣像是听闻了极为好笑之事,仰天大笑起来。

因为太过好笑,他甚至笑得喘不过气来,最后不断咳嗽,呛得泪流满面。周围人连忙扶着他,给他拍着背顺气。

“无妨,无妨。”

王忠嗣摆着手,吸了吸鼻子,笑道:“还真是,我们比安禄山更像是反贼,咳咳,消息传到长安,圣人一定说……一定说‘王忠嗣果然大逆不道!’”

他最后一句话说得极是掷地有声,积在肺腑里的一口血顺势呛了上来。他本不想吐,奈何正在学圣人怒叱,于是满口的血溢了出来。

“哈哈。”

王忠嗣于是开了个玩笑,道:“你看我,血口喷人了。我意图谋逆,冤枉了安禄山。”

杨光翙吓坏了。

他分明从王忠嗣的笑容里感受到了一股怒气,正是这怒气攻入心肺,使得王忠嗣呕出血来。但怒气还只是在积蓄,还未完全发作,他真的很怕王忠嗣最后是冲他发作,遂吓得噤若寒蝉。

“我写,我写。”

杨光翙连忙拿起笔要写奏书,这次手却是真的抖得厉害,他连忙用左手扶着右手,嘴里喃喃道:“薛郎看,我是写给右相还是圣人?”

“写什么写!”

王忠嗣突然发怒,挣开了周围那些想要把他扶去休息的人,猛地一拳砸在案上,“嘭”地把那桌案砸得四分五裂,墨汁飞溅。

“圣人既不信!你写什么?!”

“饶命!”

杨光翙一颗心都吓得吐了出来,“啪”地便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求你们饶我一条老命吧,要我做什么都、都行……我随你们一起……一起……”

恐惧之下,他真情流露,可见是真心认为薛白与王忠嗣才是造反的那一方。

至于安禄山,虽然他常常与杨国忠一起弹劾安禄山有异心,可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深知那不过是排除异己的必要手段。

既然连“安禄山必反”的消息都是他们杨党捏造的,哪还有人能比他们更清楚事实真相呢?

“薛郎,我明白了!我刚才顿悟了!”

惊惧之下,杨光翙思绪畅通,忽然一个念头涌至,猛地抬起头来,道:“薛郎,我明白你是谁了!让我追随你吧……”

177.第174章 开春322.第314章 设套第359章 成王败寇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434章 渡河323.第315章 隐相177.第174章 开春118.第118章 人情186.第183章 手段15.第15章 大理寺153.第150章 灭火23.第23章 捡来105.第105章 局外人第367章 献俘35.第35章 狠角331.第323章 螭41.第41章 劫囚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70.第70章 夹缝生长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第464章 回驾99.第99章 得宝歌54.第54章 白膏油第470章 立威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300.第294章 元夕第473章 娇贵335.第327章 哪吒21.第21章 陇右老兵143.第140章 水调曲21.第21章 陇右老兵第387章 岩羊78.第78章 租庸调第385章 亡羊补牢325.第317章 掖庭宫第338章 游艺使第434章 渡河第454章 身份75.第75章 报案第488章 明朗276.第272章 当归第447章 猪不化龙70.第70章 夹缝生长327.第319章 隐患272.第268章 春归95.第95章 谗言230.第227章 每个凶手34.第34章 价高者得72.第72章 贱籍325.第317章 掖庭宫第476章 骗子第426章 晋阳宫第474章 坚城141.第138章 宴前第12章 引见273.第269章 首阳晴晓244.第241章 点燃138.第135章 分利308.第302章 狡辩97.第97章 覆试第447章 猪不化龙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90.第90章 考验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438章 都是对的第386章 长恨歌288.要晚十来分钟吧第450章 驱狼吞虎248.第246章 释放27.第27章 边军履历第347章 大渡河299.第293章 泼冷水16.第16章 煞婢第381章 谁更执拗19.第19章 欺上门第428章 盟主232.第229章 援手182.第179章 实言138.第135章 分利第5章 安顿343.第335章 秘会280.第276章 跋扈168.第165章 风花雪月第422章 恩人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276.第272章 当归245.第242章 惊醒主人15.第15章 大理寺第419章 杀鸡用牛刀343.第335章 秘会第364章 积怨第385章 亡羊补牢第384章 画师260.第258章 分化与抱团192.第189章 输赢第444章 内应91.第91章 野无遗贤75.第75章 报案327.第319章 隐患第470章 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