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救父

从宫中回到家里的路上,妙如的心脏还在一直扑嗵扑嗵地乱跳。

想起那个关系全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她至今还有芒刺在背的感觉。就算前世经历再多,难免也会冷汗浸衫。

不过,这次运气还算不错。皇帝果然被那幅作品吸引了,还问她,那幅贞元皇后的画像,是否也出自她之手?

妙如老老实实把当初被大皇子,请到薛家别庄作画的事,全倒了出来。

“翌儿是个有心的孩子!也算你作画有功,说吧!让朕赏赐些什么给你为好?!”玄德帝身着紫檀色龙袍,面容清癯,神态安祥,四十岁左右的样子。

妙如鼓起勇气,恭敬地答道:“臣女不求任何赐赏,只希望有个机会,替父亲脱罪!”说着,她一揖到底,连连磕头求拜,最后伏在地上不再起来。

“替父脱罪?他与乱党为伍,自甘堕落。朕不忍忠肃公一世清名,毁于他手,才给他一个反省的机会。”皇帝平缓的语气中,隐隐带着一丝怒气。

妙如忙拿出随身带着的奏折,呈给了圣上。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玄德帝慢慢抬起头望着她:“这奏章何人所作?”

“臣女不才,在亲友的帮忙下,草拟了此封奏章。个中情由,全系亲历,句句属实。恳请陛下给臣女一个尽孝的机会,为父亲作证辩解一二。”言毕,妙如又拜了下去。

“朕原打算,关一段时间,给个教训就放他回去。你们家人其实不必如此担心。”说完,皇帝喟叹了一声。

妙如低声泣道:“求陛下原谅!此事皆因臣女而起,‘攀附权贵’这类恶名,为了亲人。父亲已经背负许多年了。虽说他不在乎,好似已然习惯。可臣女不忍心,更多莫须有的指责加在他身上。”

“罢了,罢了!”皇帝摆了摆手,“朕应了你就是!能不能为他洗清污名,全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坐在马车上,妙如心里暗想,接下来的事,就只有靠自身努力了。不管长公主府那边的人,再怎么不愿意她抛头露面。这个堂她是上定了。

回到钟府,汪姨父和旭表哥早已等在家中。在场的,还有任昭和白姑姑两口子。听说她今日面圣了,众人皆被吓了一跳。

“我们都只以为罗家三姑娘,帮你引见皇后娘娘。是想让娘娘帮着求情,怎么还见着圣上了?”汪嗣弘有些瞠目结舌。

“是皇后娘娘引荐的吗?侄女你几时跟皇后娘家,镇国公府扯上关系了?”任昭事后才听说她进了宫,急匆匆赶来的。

只有汪峭旭一脸焦急地问道:“姨父几时能放回来?”

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妙如舒缓了一直紧绷的神经,面带微笑答道:“妙儿求圣上早日审理此案。应该快了!”

“妙儿,为何不直接求圣上宽恕了澈之弟?”汪嗣弘皱起眉头,望了儿子一眼,“这样,甥女你就不用上堂作证了……”

汪峭旭微微蹙了下眉峰,没有作声,也有些不解地望着她。

妙如眸光一黯,凝神半晌。然后回答道:“妙儿并非没想过。若是那样,爹爹人是出来了,身上的污名可是一辈子都洗不掉了。无论以后为官,还是回家教书,终身都要背着这个恶名。咱们一家人该如何生存?”

“妙儿不能只顾着自己,家中还有四个弟弟妹妹。二弟都不到四岁。”她抬起头来,脸上尽是不忍。

屋里的三个男人都沉默了。一把扶过妙如,白绮轻声安慰起她来。

梨清苑的宋氏,听说大姑娘成功进宫,还见到皇帝。准备再次进宫,为钟澄作证,洗脱他的罪名。她坐不住了,等汪、任两家人离开后。抱了明偲来浮闲居看望她。

妙如正在整理后日要带去的东西,一些作呈堂证供的材料。听说宋氏来了,忙让人请她进来。

进门,宋氏就期期艾艾起来:“大姑娘,听说你后天要进宫作证。可否带上姨娘?”

妙如抬起头来,一脸茫然,不知她是何意。

“大姑娘别误会!听说御史还弹劾老爷,替杨家藏匿赃物。妾身就想,这事我去证明会更好。毕竟妾身乃皇上赐赏的,从宫中出来,替老爷作证,或许更有说服力。陪着姑娘作作伴也好。”宋氏满脸的诚恳。

妙如见状,点了点头:“好吧!不过姨娘要请记得,洗清爹爹身上的污名,保住咱们一家子才最重要。千万别节外生枝……偲弟今后的成才,需要一个安稳的家。”

“大姑娘请放心,妾身省得,不会胡来的。”宋氏作出保证。

妙如又把关于钟澄窝赃这部分的应对,跟宋氏合计了一遍。

这日,妙如特意穿了身较为素净的衣裳,带着了一箱子证物,和宋氏乘着马车出门了。

上面安排,在早朝宣和殿的偏殿里,为钟澄的案子作最后的问审。

因这案子没有原告,只有被告。而且还涉及到忠肃公独子的家事,在妙如递上奏章后,皇帝就吩咐,让人把钟澄从刑部大狱,转到了宫中来关押。

这天,前来听审的朝臣,除了三司的都察院御史,刑部尚书和大理寺的官员,当然还有内阁的几位辅政大臣,以及帝师程太傅。

太子姬翌作为监国,也列席其中。

看到满堂的大臣,不是胡子花白,就是目光锐利,气势压人。

妙如心里难免有些发怵。不过,她一想到这是最后的机会,就暗地里给自己打气,不能退缩。最后鼓起勇气,拿出当初毕业答辩、找工作面试、设计稿当众宣讲的劲头,硬着头皮进来了,宋氏被挡在了外面。

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因为礼俗上的避忌,她可以理直气壮地戴上面蒙。这样也可帮她挡掉一些刺人的视线。

走到大殿中央,拎着装证物的箱子,她小心翼翼跪下叩首行礼。

“下跪者何人?”堂上传来肃穆冷厉的质问声。

妙如抬起头来,前面是一位冷面的中年官员,也不知是何来路,光凭气势就能吓退一票胆小的。

“禀大人,小女乃翰林院侍讲学士钟大人之女。”妙如恭声答道。

之前她想过,为了不输气势,答话时千万不能畏缩。是以,她虽然跪在地上,也把腰杆挺得笔直的。

“来此地何事?”

“回大人,为父申冤,替父作证。”清脆的女声在空旷的大厅上回荡。

此时,殿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的议论之声。

“冤从何来?”堂上的大老爷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道。

妙如并没被吓住,跪立在地板上,向前方围坐的一众官员们拱了拱手。

“不知我父下狱,是因何缘由?”

“御史弹劾他三大罪状:不认亲女,虐待谋害亲女、窝赃。”

“可有证据?”

“这里有彭泽、杭州他昔日同僚的证词。同地为官,他们竟从未听过,他大女儿是元配所生亲女。”正位上的主审,让旁边的侍者,递来一叠文书。

妙如应付地扫了一眼。

“请问大人,那钟大人有跟他的同僚亲口说过,小女子不是他亲生女儿吗?”

“这……”

“想必那些人的供词,多为道听途说,或是女眷之间的猜测议论。妇孺闲聊时的笑谈,岂能拿来作证?!”

“本官派人到钟府调查过。你家奴仆证实,在钟大人回乡守制之前,你都称他为‘老爷’,称他妻子杨氏为‘太太’。而你两位妹妹,皆为他们为‘父亲、母亲’,可有此事?”

“不错,六岁前,小女子确实都是这样称呼父亲的。”

“那你还有何话好说的?”

“大人明鉴,小女子出生时,是昭明初年,那时祖母和娘亲皆在逃难途中。因为颠沛流离,生母林氏诞下小女和双生兄弟后,就离世了。哥哥也当场夭折。后来幸得继母之父派人搭救。咱们祖孙俩,才被千里迢迢送回到家乡,与父亲相聚。小女子自幼身弱多病,听祖母讲,还在襁褓中时,有次生病,眼看快要不行了。得远来的游方和尚医好后,说小女子父母缘薄,得出家才能养活。祖母和爹爹自是舍不得,那僧人又指点了一条化解之法。说只要在六岁之前,不认他们为父母,当成从外面抱来的或过继的抚养。是以,小女平日都喊他们为‘老爷、太太’。”

“此话你可有证人?”

“当然有,父亲和祖母都知道!只因那和尚说,不可让外人知道。否则,此法就不灵了。其他人并不知晓。是以,继母进门后她也不知道,以为当真是抱来的。小女子四岁时还因这个缘故落过水,差点没命。”

此话一出,让人联想起,之前关于杨氏的传闻。似曾有她出手害眼前这位落水的说法。

“既然没人知晓,你又是从何得知的?”

“祖母临终前,亲口告诉小女子的!”

“钟姑娘,钟老夫人去世时,你有多大?”

“五岁!”

“五岁的女童,能听得懂此事?还能记上这些年?”

“那天是小女子此生最痛苦的时刻,印象自然深刻。而且还记得当时替祖母诊治的,是前朝宫中出来的裴太医。说是虚劳之症,油尽灯枯……”说到最后,妙如的声音有些哽咽和颤抖。

第385章 反制第16章 学医第136章 打听第199章 绕道第54章 收伏第22章 乞巧第162章 送药第387章 参商第274章 动情第310章 前尘第363章 破镜第167章 套话第14章 来信第138章 拆盟第195章 觐见第99章 立场第204章 悔意第205章 暗讽第287章 置腹第218章 慧眼第193章 罚跪第386章 责妻第267章 信任第220章 明昧第372章 怒发第287章 置腹第199章 绕道第100章 问签第103章 蓄势第242章 倾诉第179章 无辜第14章 来信第60章 面目第84章 闺训第147章 奔走第266章 婉拒第123章 短板第294章 鸿雁.第250章 迷雾第161章 邂逅第182章 互贺第67章 赏赐第45章 端倪第172章 惊闻第190章 孤胆第302章 就计第102章 重逢第1章 秋夜第254章 情同第222章 影射第50章 敬香第344章 教子第149章 救父第242章 倾诉第389章 言欢第135章 问责第125章 盈门第331章 喜悦第233章 宣泄第376章 绮念第64章 回府第128章 事发第59章 逢生第26章 挖坑第364章 乞怜第334章 改弦第205章 暗讽第293章 密谋.第346章 空巢第353章 临盆第266章 婉拒第162章 送药第71章 风向第40章 宴请第231章 遑急第262章 叮咛第51章 疑云第69章 苏醒第353章 临盆第276章 忐忑第96章 同好第295章 影绰.第109章 牵扯第163章 鹿鸣第293章 密谋.第208章 唇枪第117章 动容第277章 托付第315章 戏谑第44章 入画第348章 异状第295章 影绰.第68章 忌惮第146章 靴落第249章 抽薪第393章 永逸第302章 就计第61章 探病第117章 动容第120章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