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天津二

就在裕禄连夜写上奏朝廷西沽大捷文书的时候,在天津租界,联军正在召开军事会议,主持人是俄国中将阿列克谢耶夫。

会议的气氛很压抑,因为他们确知了西沽战事。逃出蒙山军伏击圈的联军官兵陆续逃回了天津租界,带回了这个令他们震惊失色的消息。

逃回来的英军上校鲁迪和德军少校博尔克都参加了这次气氛极其压抑的军事会议。对于西摩尔的被俘,博尔克不清楚,鲁迪也是猜测,应当列为失踪才严谨。在座的人,包括英国领事在内,更希望西摩尔中将已经战死,而不是被俘。

近二千人的联军,一下子就被清军消灭了?关于西沽战斗的过程,因为有幸存联军士兵描述,大致是清楚了。唯一被夸大的,是参战清军的人数,对于战败者夸大对手力量的“通例”,西洋人也未能幸免。

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股不同于联军已经交过手的武装,不是聂士成部,更不是马玉昆部,当然,也不可能是董福祥部。因为对手控制了战场,他们手里没有一个俘虏。对于对手来自何方,联军高层只能是推测。

联军猜测到了山东的武卫右军,因为那支武装距离京师最近。所以,会议前,德国领事与英国领事分别给胶澳及威海发去了电报,询问山东武卫右军是否已经出动?之前,确认山东方面支持“东南互保”,现在看来。卑鄙的中国人根本就是两面三刀。

联军因西沽的失败推测到另一个悲惨的事实,那就是北京的使馆完了。清廷手里有如此强悍的武装。使馆哪里能够幸存?加上与会国的外交人员正在盘算如何向国内解释现在已经确认的损失,使得会议的气氛极为压抑。

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瞧瞧桌子,“先生们,西沽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只有上帝能够保佑西摩尔将军以及他可怜的部下。而北京的情况更是遥不可及。现在我们要商议的,是如何扭转天津租界的危局。”

俄国中将的话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的确,不打开天津局势,援救北京,救出西摩尔。都是些不切实际的空话。

于是话题回到了眼前的局势上。

租界的形势并未好转,即使在之前与清军的战斗中占了便宜,该攻的攻下来了,该守的也守住了。但仍处于三面包围中,只有南面还敞着口子。清军架设在跑马场、运河桥等地的大炮连续不断地轰击着租界,狭小的租界哪里能经得住大炮的不断轰击?联军官兵,特别是中下级官兵。强烈要求采取进攻手段打破封锁,至少要清除那些大炮。

这时却带来了西摩尔将军战败被俘的消息,更让对局势忧心忡忡的联军高层慌了神。立即召开会议商议对策,因为阿列克谢耶夫的军衔最高,所以公推他做了会议主持人。

前日拼死反击聂士成部负伤而赢得联军尊敬的英军少校布鲁斯打破了沉默,“必须进攻。朝西进攻,扫清那些大炮。然后派遣一支部队,”布鲁斯鄙夷地看看坐在角落里的同胞鲁迪上校,“派遣一支部队营救西摩尔将军及落入敌手的联军官兵!我愿意再次充当前锋!”

很多人在点头。不是赞同布鲁斯少校的全部建言,只是赞同前半部分。进攻,打破封锁已是求生的唯一法子了。至于救回西摩尔?上帝啊。既然落在野蛮的中国人手里,怕是有死无生了。

“既然大家不说话,我说几句,”主持会议的俄国中将站起来,“西摩尔将军的不幸就是我们的不幸。大家必须团结起来,彻底击败中国人,不然,我们或许要步西摩尔将军的后尘了。打破封锁是第一步,不过,不打下天津,彻底解除我们身后的威胁,联军无力向北进攻。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他走到当地中间,“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擒贼先擒王’,围困租界的清国部队中,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聂士成部!我们就拿他开刀!”

经过乱哄哄的讨论,联军统一了认识,将进攻时间定于8号凌晨。

唐绍仪带着裕禄的命令,带着于乾祝于7日上午离开了天津城,聂士成派了二十名骑兵护送他返回西沽。

唐绍仪昨晚一夜没睡,骑在马上摇摇晃晃的,脑子里一团乱麻,撕扯不清。

对于他的使命,现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山东军在津门战场上出了大彩。就看昨晚陪他吃饭休息的前军官佐们就知道了,他们非常震惊山东军强悍的战斗力。

这个大功,首先要记在袁世凯名下。至于以后蒙山军的行动,某种意义上已经跟袁世凯没有关系了。他们打不打,如何打,朝廷都不会再找袁世凯。除非蒙山军造反。

蒙山军不会造反。这点唐绍仪坚信。他们要造反,何必跑到天津与洋人死磕呢?如果之前对与蒙山军宣传教育士兵的那一套有所怀疑,现在,唐绍仪已经确信龙谦真的是那样想,那样做的。

那就是,为了这个苦难的国家,苦难的民族。

只有离开祖国,踏上异乡的土地,才能真正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含义。唐绍仪以幼童出洋,在国外生活了多年,学成归国,对于民族,国家的理解,实实在在比绝大多数中国人更深刻。

龙谦自愿回国效力,唐绍仪完全理解。唐绍仪毫不怀疑龙谦是美国回来的归国侨胞。他的英语,他对于美国社会的了解,那是无法编撰的故事。对于龙谦战前动员,唐绍仪言犹在耳。他完全听懂了龙谦讲话的含义,完全理解龙谦再三强调的要多抓联军俘虏的意义。能战方能言和。龙谦跟自己一样,对于取得这场荒唐战争的胜利根本就不报希望。他所期盼的,是朝廷能够体面地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他抓联军俘虏。是为了让朝廷在善后时有更多的筹码。所以他才如此重视西摩尔,再三强调看好这个人。

裕禄也对联军俘虏,特别是西摩尔格外感兴趣。但唐绍仪相信,裕禄的兴趣,来自于邀功于朝廷,与龙谦的目的,完全是两码事!

就是袁世凯,也没有像龙谦一样将国家民族讲得如此透彻!唐绍仪回想着他与龙谦相处的点点滴滴。俩人谈话的范围很广,程度很深,让唐绍仪有一种知己之感。在张前村谈判时,可能就是出于这点,自己才慨然允诺当这个监军。

经历了血战的蒙山军还有没有能力再打一仗?如果调入天津,无疑会被裕禄投放至最关键的战场,龙谦应当不会躲。可是。如果再像西沽那样的血战来上一场,就算龙谦再次击败联军,蒙山军还能剩下多少?唐绍仪想起了那个死前希望见到龙谦但却已经说不出话的队官,蒙山军的官兵不同于他所见的任何一支军队,而龙谦与其部下那种亲如兄弟的感情,唐绍仪深为羡慕感动。如果再打。龙谦还会失去多少尊敬爱戴他的兄弟?

不知不觉,唐绍仪站在了蒙山军的立场,尽管他根本没有意识到。

聂士成派出的骑兵路熟的很,根本不需要他的指引。带队的是一个标营参谋,叫姜义柳。他没有直接去据点,而是问唐绍仪。你们那一仗,在哪儿打的?

唐绍仪朝东南一指,“离这儿至少二十里。”

“那就幸苦唐参议带我们去看看。”姜义柳的眼睛里闪着狡黠,“军门说了贵军的惊天战绩,兄弟们都仰慕万分。这个机会,唐参议可得给我们。”

“也好。”唐绍仪淡淡地说。拨转了马头,朝东南而去。

一个时辰后,唐绍仪终于找到了前日的战场,“就是这里了。你们看吧。”

骑兵们勒住了马,脸色肃穆起来,随即,姜义柳带头,大家都跳下了马,只有唐绍仪还坐在马上,“那边不远,是一道小河,蒙山军在河对岸挡住了联军,他们的主要兵力,就是从这边冲上来的。”

“蒙山军?”姜义柳疑惑地问。

“哦,就是我们勤王支队。”

“战场打扫的够干净啊。”一个骑兵望着地上乌黑的血迹。

唐绍仪现在所站的位置,差不多是俘虏西摩尔的地方。费宁也是在这儿的。不过,除了被践踏的庄稼,随风飘起挂在树梢上染了血的绷带,以及偶尔看到的弹壳,所有的东西,包括当时满地横卧的死尸,全都不在了。

“尸体都埋在那边了,我亲眼看见的。至于东西,当时可不少,估计都让附近的农民拿走了。”

这是一片纵向七八里的区域,姜义柳第一眼就确认了事件的真伪。谁也无法伪造这样的战场,他沿着染满血迹的土道走了一遍,从中部走到河边,再折回来﹍﹍

“那一片,距龙司令说,是和德国人血战的地方。他们断后,很厉害。这一片,蒙山军死了很多人,都是被刺刀扎死的﹍﹍”

骑兵们望向唐绍仪的目光,全是尊敬了,“唐参议,这就去西沽吧。领我们见见龙标统,他替我们出了气,报了仇。我们要当面感谢。”

在西沽据点外边,他们遭遇了蒙山军骑兵连的游动哨,唐绍仪出现后,骑哨将唐绍仪、于乾祝及姜义柳一行带进了据点。

“唐先生好的腿。”警卫连长蒋存先客气地对唐绍仪说,“这些兄弟?”许公持在出征前的整编中升任副营长,到了作战部队,蒋存先接任了警卫连长。

“他们是聂士成军门中军标营,护送我过来的。带来了裕禄总督的手令。司令在吗?带我去见他。”唐绍仪琢磨着怎么跟龙谦说,想了一路,心里还是没谱。

“司令在开会,你们先等等吧。正好我们开饭,大家跟我来,先垫吧垫吧肚子吧。”

姜义柳抱拳拱手,“多谢。不知如何称呼?”

“哦,他叫蒋存先,警卫队队官。”唐绍仪已经跟蒙山军的军官们很熟了。

二十名骑兵从战场过来,再没有了丝毫的骄横,跟着蒋存先到另一边去吃饭了。

唐绍仪没有走,独自留下了,无疑,对面那座房子,应该就是龙谦的司令部了,两个持枪的哨兵笔直地站在门前,一动不动。

该怎么对他讲呢?

“唐先生,要不我去通报下司令?”蒋存先已经折了回来。

“不用,我就在这里等吧。蒋连长,你怎么不去开会呢?”

“哦,司令在开最高级的会议。我没资格参加。”蒋存先粲然一笑,露出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要不这样?我给你打饭来吧。今儿中午是大饼烩菜,连树斌那小子行,买来一口肥猪,早晨刚宰了。”

“也好。”唐绍仪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感觉到肚子饿了。

“唔,唐先生回来为什么不通报?”宁时俊出来接手,看到正和蒋存先对坐吃饭的唐绍仪。

“无妨。你们军议,我不让他打搅的。”唐绍仪放下碗,用手抹了把嘴巴。

“会开完了,请进来,刚才司令还提到你呢。担心你的安全,我们打探的消息,天津乱的很。来,进去吃,喝点酒。”宁时俊拽起唐绍仪。

“多谢司令惦记。”唐绍仪弯腰端起自己的大腕,里面还有半碗烩菜。

宁时俊不讨厌唐绍仪这个监军。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地位和学识,却没什么架子,跟兵们也能聊在一起。

“喔,说曹操,曹操到。这一路平安吧?那帮小子,把你丢在半路回来,我狠狠地尅了他们一顿。”看到唐绍仪,龙谦显得很高兴。

“托司令的福,还算顺利。”唐绍仪也很高兴。

“来来,坐。上酒,咱们一面喝酒,一面聊。见到总督大人了?”

“见到了。”唐绍仪从怀里摸出了裕禄的手令。

龙谦并没有急于拆开看,“天津战况如何?唔,你是怎么回来的?那位于参谋呢?”

“聂士成军门派了二十名骑兵,护送我回来的。于乾祝跟他们在一起吃饭呢。”

“嘿。来了客人,也不让我知道。你先宽坐,我去看看右军的弟兄们。”龙谦大步走出了屋子。

唐绍仪看屋里坐着蒙山军的几位高级军官,鲁山、王明远、冯仑、石大寿,却没有看到那位长相最为英俊的叶延冰营长。

“叶营长呢?他的伤不要紧吧?”

“不要紧,”鲁山慢吞吞地说,“司令派他带着伤号和俘虏先期转移了。”

“把俘虏转移了?转移到了哪里?天津方面要你们赶紧将西摩尔及联军俘虏送去呢。”

鲁山与王明远对望一眼,“晚了,人已经送走了。”

第2节 南满支队2第4节 陈超第12节 条件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第40节 周馥二第4节 去哪儿?第11节 大卫,叛逃第3节 立宪之争第3节 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二第8节 罗马尼亚攻略三第20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五第25节 俘虏们二第20节 中兴实业第12节 平叛二第10章 新时代第一节陈豪的报告第11节 回国二第16节 军饷制度的建立第11节 回国二第25节 德州之战七第3节 圣旨到山东一第3节 和平堡垒第8节 国庆日一第3节 立宪之争第17节 刺杀第13节 机场宣言第33节 采购第11节 封国柱第20节 军委会第3节 唐努乌梁海三第33节 变化九第30节 战长沙三第34节 整编一第26节 纷乱的局势三第19节 袁世凯的盘算第24节 纵论二第17节 王士珍一第31节 展望第35节 沂州三第12节 进京二第12节 彰德球操八第18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三第4节 铁良发难第9节 千里进军二第13节 整编前后三第3节 立宪上了议事日程第11节 繁杂的头绪五第18节 初遇义和团一第3节 动员第13节 整编前后三第20节 通信与战局第28节 战长沙一第20节 通信与战局第13节 整编前后三第3节 走向战争第11节 回国二第36节 大势五第6节 家事国事第11节 再会陈超一第16节 再战李纯五第6节 武昌一第7节 这一仗一第8节 罗马尼亚攻略三第6节 最血腥的一夜第5节 普洛耶什蒂二第7节 圣旨到山东五第25节 宁时俊二第13节 俄国战略第17节 牺牲一第30节 情报处一第5节 南京二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第16节 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第5章 整肃第一节文武第3节 大隈内阁垮台第21节 北京十一第16节 逆袭一第18节 初遇义和团一第26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三第3章 唐绍仪第8节 国庆日一第6节 最血腥的一夜第25节 俘虏们二第16节 平叛六第3节 和平堡垒第4节 欧洲滑向战争第4节 南京一第23节 整编前后十三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节山东出现了同盟会第23节 春节前一第1章 京师第一节赵舒翘第2节 汀泗一第21节 德州之战三第41节 勋章奖章纪念章第2节 袁克定第16节 提亲第9节 江云的爱情一第11节 故土第15节 军法裁判所第17节 整编前后七第14节 整编前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