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

德国陆军元帅毛奇伯爵在五十年前写道:任何一场大规模会战所造成的物资和精神后果,影响都极为深远,通常会形成一个被彻底改变的形势。

这句话用来描述中日山东之战后的形式是完全贴切的。

山东战役爆发后,对中日两国乃至世界的冲击是巨大的,尽管欧洲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科技程度最高,死伤最为惨重的战争,但中外各界还是以迥乎不同的立场对中日之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

山东战役爆发后,中外密切关注着战争的进展,但真实的情况却很难获得。交战双方不约而同地封闭了新闻,给所有关注这场战事的人们以巨大的悬念。

一方是已经加入协约国的日本,另一方被视为同盟国潜在的盟友。中日之战便与欧战挂起了钩。

战役于9月25日正式爆发,由于中方严格封锁了消息,于是流言有了市场。主要产生于北京,其次是天津和上海这两座外国人聚集的城市,以各种形式、不同速度向周边扩散。

反响最激烈的不是北京,而是天津。这座曾是北洋系大本营的北方重镇,因受庚子条约的限制,国防军并未进驻,最近的部队驻扎在杨村一线,宣示主权成了警察。这座城市因为有太多的侨民而有了与北京完全不同的风气,消息更为灵通,言论更为自由。生活也更为新潮。自山东之战打响,天津各界密切关注着战事的发展,虽然没有正式的渠道。但日军攻占高密、昌邑等地的消息还是流传开来,引发了学潮。

10月10日,天津大学(前身为袁世凯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千余师生举行反对日本侵略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聚集至海光寺前高呼“日本鬼子滚出中国去”等口号,让奉命保护学生的天津警察局十分的紧张,但日本驻军却表现出令中方诧异的克制,虽然在司令部前架设了沙袋和机关枪。但始终没有跨出院墙一步,更没有调集军队驱散示威人群。因而也就没有发生天津市政府最为担心的流血事件。

这个场景被《字林西报》记者看在眼里。敏锐地察觉到日本人可能在山东打输了!否则日本人不会这么收敛的!

直到10月15日下午,国防部宣传局受命在北京举行了专题新闻发布会,国防部长王明远上将亲自披露了最新战况,《中华报》、《国防报》等主要媒体加印了号外。消息一出。北京立即沸腾。市民们彻夜燃放鞭炮,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是狂欢的人群,首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军人成了最可爱的人,行走在街头的军人总免不了被“蹂躏”的结局,他们被狂热的学生所包围,被抬起来加入游行的队伍。北京的大中学校在16日均放假一天,以示庆祝。仅16日一天,北京市政府就收到民众自发捐赠的慰问金700万元之巨!

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英勇的国防军果然不负众望。自青岛大捷后再次取得大胜!日本鬼子攻进来的四个师团全部完蛋了!压抑在心头一月之久的郁闷全部释放出来,“国防军万岁!”“总统万岁!”被游行队伍喊出的口号响彻云霄。

继北京之后,沈阳、天津、济南、太原、武汉、南京、广州、西安、上海、成都、南昌等城市均爆发了胜利大游行。在武汉,龙谦的巨幅画像第一次出现在游行队伍中,那是汉阳钢铁公司的作品。“龙大总统万岁”成了所有城市游行民众必呼的口号。

日本侨民在中国的举国欢庆中受到了损失,几乎所有城市都发生了针对日本侨民的暴力事件,延及那些为日本人效力的中国人,大约有70%放弃了原工作。汉奸成为了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坑。再高的薪水也不好拿了。

最严重的还是在武汉。学生和工人队伍涌入了汉口日租界,日本人开的商铺遭到打砸。至少造成两名日侨死亡。紧急调来的一个团费了好大力气才制止了群众对日本领事馆的冲击。

10月21日,总统办公厅以特急公文通知各省、直辖市,要求各地政府加强对外国驻华使领馆、文化事业团体及商企业的保护,不得随意侵犯之。通告特别强调,今后无论何种情况,均不得打出国家领导人画像和领导人万岁的口号。

这份正式公文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压抑在民众心头的情绪一旦爆发,绝不是一份公文所能制止的。百余年来,中国饱受列强军事、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侵略渗透,“洋人”成为高高在上的特殊物种,华人与洋人发生的任何争执几乎必以华人认输为结果。现在好了,大总统一手缔造的国防军不仅从德国人手里抢回了青岛,而且干脆利落地打败了东洋人!那种久违的民族自豪感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收拾几个汉奸小鬼子算什么?喊出龙大总统万岁可是民众的心声。

战争尚未结束,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已经结束了。

已经觉醒的中国在翘首盼望继之而来的捷报,但列强却希望这场战争迅速结束了。

“不能继续下去了!”朱尔典以少有的严厉口气对康德说,“我已经向林权助转告了大英帝国的态度,继续增兵是愚蠢的!日本帝国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不仅将陆军陷入灭顶之灾,而且牵制了海军已经协商好的行动,这是大英帝国所不能容忍的。”

康德点点头,他知道英国人的担心,不在于德国海外殖民地,也不在于施佩那支破交舰队,而在于中国滑入德国人的怀抱。

山东战役展示了中国陆军的实力。这个不需要任何的怀疑了。当确切的战况传回法国,外交部迅速做出反应,立即设法终止战争。绝不准出现中国加入同盟国的任何可能。康德知道,英国人肯定持同一立场。

果然,德国人加大了对中国的拉拢,有确切的情报显示,德国人数日前有一个商务代表团秘密来中国了,他们是搭乘美国人的商船来华的,究竟抱有何种目的。英法俄等国使领馆及情报机构尚未得到确切的消息。

“法兰西共和国与大英帝国持完全一致的态度。但是老朋友,您准备如何着手呢?”康德问朱尔典。欧战将英法两国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两国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

“我们应当让美国人出面。他们说话更管用些。”朱尔典阴沉着脸,“这下中国人该得意洋洋了,那个军阀一定会开出令日本人难以接受的高价来。”

“那有什么办法?”康德笑笑,“谁让他们的两个师被人家铁桶般围着?像两只煮熟了的鸭子。”跟朱尔典不同。康德对于军事问题比较关注,15日国防部记者会后,英法两国抛开俄国人向中国国防部提出了派遣军事观察员赴战场考察的要求,16日获得批准。两国使馆立即派出了联合军事观察组到山东,现在正在返回的路上,但相关的报告已经递上来了,中国人不仅没有虚报战果,而且隐瞒了部分战果,南北两个大包围圈的日军已经断粮。靠杀马充饥。

在康德看来,中国人很聪明,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收放自如。在杞城以东消灭了第18师团后却停止了继续攻击,将两个包围圈里的三四万日军当做人质了。

“老朋友,我的看法是首先要打消日本人愚蠢的增兵行为,国防部王上将已经明确表示,日本继续增兵山东表示他们尚未接受教训,这种情况下。国防军必须奉陪到底。现在即便美国人愿意调停,中国也难以接受。您知道。又一个中国师正在集结了,而且是公开集结。论人力,没有一个国家是中国的对手。这方面,您有着更大的发言权。”

英日同盟并未到期,从哪一个方面讲,法国对日本的影响力都不如英国。如果换做俄国,情况则颠倒过来了。

朱尔典摇摇头,他已经两次拜会日本驻华大使林权助了,但林权助的态度仍很强硬,至少中国必须赔偿日本全部战争损失,才有可能结束这场战争。不然,帝国不惜对华宣战,将战争扩大化。

奇怪的战争。打到这个地步,两国并未宣战,日本驻华使馆并未关闭。当然,日本人收敛了很多,街上一般见不到日本人的身影了。

“或许日本人仍心存侥幸。结束战争最好的手段就是战争本身,”康德问朱尔典,“您认为日本还有没有翻盘的希望?”

“没有了。您一定注意到了,中国人并未从北方抽调一兵一卒。他们已经做好了在满洲或者天津与日本再开战场的准备。日本人在这两处都不占任何优势。如果继续增兵山东,就是军事学上最忌讳的添油战术,不仅救不出被围部队,而且会将援军拖死!另外,日本的财政很难支撑举国一战了,增税也不行了,除非美国人会帮助他。可是……”

美国人当然不会帮助日本。自日俄战争后,实力急剧膨胀的日本海军已经将美国当做了假想敌。情况已经不是十年前了……英法因欧战而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向日本伸出援助之手。

“中国民气的上扬是非常值得忧虑的事情。您刚才说的很对,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几乎无穷无尽。您一定注意到了征兵站排着长队的人流了,那更多是给日本人看的。中国打赢了这一仗,但他们也无力对日本做全面的清算,这不止是海军问题,否则,中国人干嘛在满洲和天津如此克制?难道现在不是收回主权的最佳时机吗?”朱尔典进一步分析道。

“但日本的愚蠢将为那位野心勃勃的独裁者撕开一道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缝隙,一道损害我们在华利益的难以愈合的缝隙!遭受损失的不止是日本,还会有法国英国。当然还有俄国。”康德似乎看到了中日之战后的远景,一个在陆上打败了日本的中国将更加桀骜难驯。中国手里的牌张越来越多,而英法却越来越少。“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吧,如果出现中国与德国结盟,对于远东将是一场难以估料的灾难。您还是尽快联系芮恩施吧。”

朱尔典尚未约见美国大使芮恩施,法国大使馆派往山东观战的朗勒扎克少校提前返回了北京。在法国驻华使馆,朗勒扎克少校向法、英、俄三国大使详细汇报了他所亲眼观察到的山东战事。

“两个大包围圈里的日军依靠自身力量突围的希望为零。”朗勒扎克少校报告道,“华军炮兵在单向屠杀,日军基本没有反击了。或许保存着为数不多的弹药应对中国人的进攻。据中国人说。两个包围圈里的日军已经断粮,靠屠宰战马为食。最多再坚持半个月。日军必须做出选择了,或者拼死突围,或者投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如果日军援军投入,不会改变形势吗?”

“不会。我们在胶县一带走了两天。胶南仍在激战,华军未允许我们去那里。但就兵力对比分析,在华军第6师和第1师实现会师后,日军援军突破胶州湾防线的可能性极小。第9师团虽然摆脱了被包围的厄运,但损失极为惨重,我们在胶县华军指挥部见到了一面日军的联队旗,那面旗帜大部已被烧毁,但仍留存了约三分之一的残留物。华军指挥官介绍说那是日军第19联队的军旗,该联队在胶县防御战中被全歼了。这个联队是第9师团的部队。考虑到这个师团在青岛攻坚中所蒙受的伤亡,中国人所说的‘可以一气将日军赶下大海’并非吹牛。我们认为,中国人不攻击据守海岸登陆场的第9师团残部既有畏惧日本海军舰炮远程打击的因素。也有寻求用其他途径解决战争的用意。如果日军援兵在胶州湾登陆发起攻击,中国人将首先解决高密第3师团,那部分日军据说最多只有一万人了,以彻底打消日本人的蠢动。”

“少校,您对华军有何评价?经历了一系列残酷的战斗,华军部队一定遭受了巨大的伤亡。您认为他们在不调集援军的情况下有能力继续打下去吗?”

朗勒扎克用奇怪的眼神盯住了提出问题的朱尔典大使,“当然。当然可以打下去!首先纠正您的一个错误,华军的一个新师,来自东南军区的第19师已经抵达济南了,我回来的时候亲眼看到了这支正在换装棉衣的部队。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可以再调两个师上来。而且,我认为依靠现有部队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我们走访了昌邑、高密以及胶县的数支华军部队,他们精神饱满,求战心切,日本人遇到的一切问题他们都不存在,无论是武器弹药还是粮食。兵力损失?要知道这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上打仗,光是那些支援前些的运输队就足以弥补损失了——假如中国人愿意那样做的话。”

“估算时间,日本增援部队应当抵达山东了,你在山东有没有这方面消息?”

“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我认为华军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别说是一个师团,再多两个也不能使战争逆转了。毫无疑问,日本打输了。”朗勒扎克少校再次强调了他的结论。

“那么,您以一个行家的眼光评价一下这场战争,结果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被康德认为根本不懂也不关心军事问题的朱尔典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日本人太愚蠢了。兵力劣势、装备劣势、后勤供给劣势,情报支持劣势,他们竟然在所有因素都不占优的情况下发动一场远征。除了可笑的勇气之外,再没有值得一谈的东西了。这个结果是必然的。中日山东之战所暴露的东西对我们亦有学习借鉴之处,在经历了这场战争后,他们的指挥官将获得更多的经验。中国陆军已经是一支可以影响地区局势的力量了。”

“谢谢你少校。”朱尔典站起来,对康德和廓索维茨说,“我想我该去办正事了。”

第34节 沂州二第6节 许家第2节 分歧第10节 寺内第6节 日俄战争爆发第8节 如愿以偿第2节 分歧第8节 如愿以偿第24节 灵山之战一第5节 探路者第11节 北京一第7节 鲁山的思考第6节 沂州军议第2章 小人物第一节郑婵第5节 国会五第33节 初会陈超一第15节 突围二第7节 肃贪的思考第23节 王明远的决定第10节 唐绍仪第32节 沂州一第12节 预备役第33节 出征三第42节 转机第13节 新局面一第2节 陈超的心烦事第27节 德州的最后一战第7节 孙娟们二第5节 家事国事天下事三第20节 秋瑾一第18节 北京八第13节 阻击六第4节 各方第4节 要塞四第7节 天津一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5节 周毅回来了第18节 北洋第4节 同盟会成立第19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一第5节 彰德秋操一第3节 干涉第7章 体制与军衔第11节 故土第11节 危机与变局三第19节 西南与西北第26节 陈淑的心事第24节 纷乱的局势一第8节 天津二第12节 这一仗六第14节 俄国战略二第25节 宁时俊二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15节 同盟会分裂第6节 抗洪六第32节 大势一第6节 抗洪六第25节 纷乱的局势二第4节 西沽之战三第6节 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一第14节 俄国战略二第22节 波东战役三第6节 峄县第6节 李纯的进剿五第10节 生意第11节 战后四第15节 军法裁判所第6节 最血腥的一夜第18节 荣军农场第7节 李纯的进剿六第3节 西沽之战二第19节 西南与西北第5章 整肃第一节文武第24节 假戏真唱第40节 周馥二第28节 神枪队的成立第7节 初识方声远一第21节 分地和济贫第5节 破庄五第19节 视察第18节 北京八第31节 锦州之战第19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四第2章 立宪风云第一节次子出生第2节 疑惑第22节 王明远的疑惑第2节 艰难的决断第11节 整编前后一第28节 战长沙一第36节 初会陈超四第7章 建国之前第三节汀泗二第39节 大势八第3节 大隈内阁垮台第31节 情报处二第9节 秘子第28节 阶级第9章 俄国内战第一节焦点第21节 外交第26节 陈淑的心事第13节 橡胶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