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梦中的台海之战

美军采用的信息技术世界上最先进,因此破解起来非常麻烦。许多破解工作需要使用大型计算机,而每一次运算都需要消耗许多时间。

美军作战指挥已实现网络化与数字化,效率大大提高,整个网络过分依赖于无线电通信。保密工作则依赖于复杂的加密系统,以复杂的加密与不断更新密码的方式保密,其保密性极强。

解放军对破解美军的加密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随时破译美军的无线电通信,从而掌握美军的情况。美军通过无线电发出的通信,内容非常丰富的。事实上,美军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目的就是信息的高速传递与共享,也就是信息战体制中,美军上下都是“联网”的,上至美国本土的五角大楼、夏威夷的司令部、下至登陆部队的各级指挥部,甚至每一辆坦克都可从网络中获取整个战场的情况,解放军的目标就是与之“联网”,成为其用户之一。

美军复杂的加密密码虽说好解决,大型计算机费一点时间计算就可以,但对其不断更新的密码非常头痛,美军每变更一次密码,整个破译工作就必须重新开始,非常浪费时间。而通信内容的时效性非常强,破译速度达不到需要。解决之法就是找到密码系统的编码方式。

为此解放军收集了大量资料,并使用了中国最快的巨型计算机进行计算。然而数次运算却失败了,不过解放军没有放弃之意,12月29日早晨,又一次运算开始了!

借等待计算结果之际,风玄与郎印学又闲聊了起来,聊天的内容无不与战争有关,而且无意间又说到了俞登。随着战线趋于稳定,增援部队又陆续到达,许多人的心情又好起来了,至少也比几天前好许多;可是俞登的心情反比以前更差了。以往如遇此情况,杨国雄一定会问一下,可是这次杨国雄不仅毫无过问得意思,也是一副成忧心重重的样子。对此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无法理解,可是又没有人不敢去问,人们只能去猜测其中的原因。当然说法也多的出奇。谈论这种事情,尤以信息中心的人为最,他们一直乐此不疲,反正手头没有工作时,讨论这样的事情非常合适,尤其是等待计算机运算结果的时候。

身为网络步兵营中的情报分析家,外号‘独行的狼’的郎印学发表了自已的高论,“我想他们不高兴是因为战局不利。”

“不会吧?”风玄说道,“战局已经稳定,危机已过去,增援部队又陆继到达,我们马上就要发起反攻了。”

“你看到的东西是表面上的东西,如果从战略角度考虑,那么我们的处境并不能言好。”

“怎么说?”

“我们从一开始就犯了许多错误。我们首先主观以为美军不可能在沿海登陆,直到情报明确证明这一点后才想到布防的问题,那当然太晚了;接着对登陆地点判断错误,战术预备队没有布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总的来说,形势发展超过早先的预期,虽说局面稳定下来,但原先的战略态势已被破坏。”

“具体一点。”

“我们拥有强大的陆军,一直希望与美军进行地面决战。于是第一次台海战争时期,出兵朝鲜,参加第二次朝鲜战争,拖了美军的后脚。可这次美军不上当了,不出兵台湾,让我几十万陆军于台湾空等,也不出兵朝鲜半岛,结果又让我几十万大军被拖在朝鲜半岛,出兵朝鲜反而拖我们的后脚。”

“美军不增援韩国,不怕韩国被我们攻下来吗?”

“不,一点也不,你想一想,美军在登陆后,我们还能在朝鲜半岛继续投入兵力吗?”

风玄想了一下后说道,“不能,因为战火已烧到本土,而且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战略重地,不可放弃,甚至损失大了也不行,我们必然要调兵力回防。”

“是呀。台湾的部队调不回来,那就只能从朝鲜抽调部队。入朝的第38军已回国南下,接替第54集团军担任长江以北沿海的警戒任务,让第54集团军渡江参战。这样一来,我军朝鲜方面的攻势就失去后劲,一时半会灭不了韩国。”

说到这里,郎印学停了一下又说道,“我军兵力分散确实是个大麻烦,更麻烦的是登陆美军的已经站稳脚根,要想把他们赶下大海将非常困难。”

“将敌人赶下大海好象没什么困难吧?”

“问题是时间!以目前敌人的实力完全可以支持很长一段时间,时间越长变数就越大。我们应该注意到敌人的后继增援部队。”

“我们马上要开始的反攻行动,难道——”

“我想…”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叫:“成功了”

什么?大型计算机终于计算出结果!解放军终于可以与美军“联网”,成为其网络的用户之一,而且是超级用户。更重要的是,还在美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一个重大的突破,在当时被列为高级机密,除了直接参与的工作人员外及几名高级将领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些个秘密。因为它对战局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战后它依然被列为机密长达20年之久。

战争离不开军火,交战双方的军工企业已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赛。不过在这场比赛中,美国从开始就已经输了,原因不是由于美国没有能力赢得胜利,而是未能用尽全力。美国没有宣布进行战争总动员,因此军工产量由军火商们直接负责。军火商们自然属于商人之列,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利润。相比之下,中国已宣布全国进入战状态,实行总动员,军工生产被列为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军工企业的老总们考虑的是产量,因为产量代表了一切,甚至与他们的身家性命相关。

经过中国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之后,中国已经制造出一流的武器装备,人们不必再怀疑国产装备的性能。如何提高产量已成重中之重。为提高产量,可谓不计成本与代价。为保障军需生产,可以征用任何企业的设备或人员,当时有人说:“只有军工企业拥有最优势人才,最好的设备,最充足的原料。”以至于某些企业因重要的设备或技术人员被征用不得不停产。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结果自然是军工产量的成倍增长,各种军品又以航空产品与各类导弹为最,战斗机与防空导弹被列为最优生产的产品,战斗机更为重点中的重点。

虽然中国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已开足了马力,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公司也加班加点为中国生产飞机,但战斗机产量依然赶不上消耗的速度。正这个时候,一种新式战斗机投产了,它的军用编号为歼-13,也就是国产化的1以外贸为主要目标,它装备吕国空军的希望不大,可是战争的爆发给它发新的生机。7月间它将列入战时紧急计划,加紧研制机国产化型,当时科研人员宣誓保证“一百天内交机!”当其首架国产化型于10月2日首飞后,空军立即开出一张100架的生产合同,其大批量生产也随即开始准备。11月18日第一批歼-13量产型机交付空军,开始大批量交付部队。中国空军决定大量装备歼-13的原因仅仅因为它的易于生产,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太麻烦,可谓费工费时费力,相比之下,歼-13性能虽差,但制造起来费工费时费力,非常适合于战时的大量消耗。

第一支使用歼-13的部队是空12师。原本空军12师要换装歼-10的,可是歼-10的生产量一直不高,所以换装歼-10的计划一拖再拖,最后改为换装歼-13。对于换装歼-13一事,姜凯涛除了不高兴,还是不高兴,改飞新机型当然是好事,可是不能飞歼-10也是让人难受的。

说实在的,姜凯涛一点也不喜欢歼-13,与歼-10等新式战机相比,它除了易于生产外,没有一点优势可言。不过他更不喜欢在后方呆着,他一心想着参加战斗,尤其是中美开战之后。然而事不如愿,他与队友们必须进行训练,歼-13刚刚交付部队没几天,飞行员们尚不熟悉其操作。

12月26日下午,姜凯涛刚完成当天的飞行训练,正准备去大吃一通。他们的飞行训练非常紧张,因此身子很累。可是他一下飞机就被派来的车接到了师部。这一反常的举动,让他立即想到他们要南下参战。虽说这些日子一直忙于训练,但他一直关注着战局。自从美军参战,我军的处境就相当艰险,美军远比想象要强许多,相比之下,对台作战与演习差不多。仅几天时间,海军损失了大部分的大中型水面舰艇。陆军好一点,不过主力被困于台湾与朝鲜。空军与海航更是损失惨重,其中空3师基本拼光。这个时候让他们这支缺少训练的部队上阵并不什么奇怪的事。

果然,到师部之后,就接到了南下参战的命令,而且非常急。回去之后,姜凯涛立即招集部下开会,按排行动的事。

当天晚上,空12师转场到某前线机场,准备担任第二天白天的制空任务。飞机一降落,地勤人员就将飞机拖入隐蔽所,然后为飞机进行紧急检修,加油装弹以备出击。飞行员们则进入附近的掩体内休息待命。

临近日出的时候,姜凯涛等人来到食堂吃饭,饭后他们就要出击了。正吃着的时候,姜凯涛发现朱鲲鹏也来到食堂。朱鲲鹏刚刚夜航返来,虽然今天没什么“收获”,不过当他面对美味时,心情变得非常好,准备大吃一通。朱鲲鹏正好座到姜凯涛的旁边,于是姜凯涛捉空和他聊了起来,“战况如何?”。

他故意大声的说道:“你们是新来的吧?不要听信那些小道消息。当然我要承认我们日子不好过,不过我可以以脑袋担保,美国佬的日子比我们更不好过。”听了这么一说,大家的心情好了许多,气氛活跃了许多,人们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原来朱鲲鹏吃饭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气氛有点什么不对劲。细心的他很快发现,不对劲的感觉源自与他一起就餐的人,过于严肃与紧张的人令这里的气氛显得沉闷,因此他决定鼓励一下大家的士气。

停了一下后,朱鲲鹏又继续说道:“敌人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对付,目前空战的战损比为一比一,谁也占不了便宜。不过我军有地面防空部队参战,因此敌人的损失比我们的大。”

“听说敌人不好对付。”

“敌人的优势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头痛,隐形轰炸机被为神话,可照样被我打下去,我们接连打下几架隐形轰炸机之后,隐形轰炸机就再没有出现过。在伊拉克横行一时的B-52根本没在中国的上空出现过,只有B-1偶尔能露个面,B-1轰炸机才最难对付。空3师的猎杀小组几次成功行动,打下几架加油机和预警机之后,美军的加油机和预警机就不敢再靠近海岸线,敌机的活动半径已大大减少。”

“你在空战中打下过敌机,当时怎么样?”

“感觉非常好,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一个飞行员在旁问道:“有人说F-22参战了,它有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好对付?”

“F-22真的参战了。昨天我差点被它偷袭,幸好有空3师的兄弟帮助。其实它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隐身性能好一点。再说敌人刚刚装备它,数量非常少,你们遇到它的机会不多。”

“听说空3师快拼光了?”

“空3师确实拼的差不多了,损失了四分之三的战机。不过飞行员损失不大,毕竟战斗全在大陆上空进行;相比之下,敌飞机员被击落后,除了去见上帝之外,就是当俘虏了。”

“敌人集中了8艘航空母舰,是吗?”

“昨天确实有8艘,不过今天只剩7艘了。我们的海军与空军一直对航空母舰非常‘关心’,我刚得到的消息是,我军潜艇重创一艘航空母舰。其实航空母舰也没什么可怕的,敌人的舰载机加起来大约有600架,每天最多只能出动300架次参与空袭行动,否则自身的安全就成问题。”

“可是敌人已经成功登陆了!”

“是呀,美国人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不过形势已经稳定,敌人别想再前进一步。等陆军的增援部队到达,就能消灭登陆之敌。”

“陆军增援部队何时能到达?”

“不知道,应该快了吧!”

主动请战的查理也踏上征程。他先乘飞机赶到日本冲绳,在那里他换乘了一架大型直升机飞向东海上的登陆舰。以查理的身份,完全应该给他派一架专机,可惜连多余的直升机也没有,因此他只能乘一架运送伤员的直升机。这架直升机刚刚将一批伤员运回,正要去接下一批伤员。机上只有查理这一个乘客,不过飞机并没有空着,一批医疗用品占领了大部分空间。

经过长时间的飞行之后,飞行员告诉查理,目的地马上要到了,那是一艘游荡于杭州湾外的两栖登陆舰,按计划他将在这艘登陆舰上换乘另一架直升机飞往前线部队。当他借着黎明时分的阳光俯视下面时,发现下面一片“惨状”,有好几艘船在燃烧并下沉,其中一艘只剩下船尾露出水面,水面上有许多正在等待救援的人。

“怎么回事?”查理走下直升机后,对迎接他的海军士兵问道,可是除了“我们受到了攻击。”之外,没有人再告诉他什么,最后他不得不找到舰长问明情况。

面对高级军官的寻问,舰长向查理说明了详细情况,“我们确实受到了攻击!”

“什么时候的事?”

“几个小时前。”

“怎么回事?”

“午夜刚过,中国人就出动快艇实施偷袭。快艇真可谓,对付这些近海的‘幽灵’太麻烦了,这时候中国人又出动空军,还发射了远程反舰导弹,让我们手忙脚乱的。”

“是中国人的快艇攻击?”

“不,我们击退了快艇与飞机,但我们被水下的潜艇偷袭了。在我们注意水面与空中目标的时候,中国潜艇乘乱实施攻击。”

“损失怎样?”

“损失非常大,一艘航空母舰被潜艇重创,一艘两栖登陆舰、3艘驱逐舰被击沉,多艘战舰被击伤;运输船队也有损失,不过有关情况我不清楚。”

查理不禁感叹道:“情况真糟!”

“情况会好起来的,”舰长反显得乐观起来,“事实上中国人已经为此付出代价!”

结束与舰长的简单交谈之后,查理没有过多的停留,不久即乘一架直升机飞往前线的,到达前线的登陆部队司令部后,他得到了新的任命,一支旅级战斗群将由他指挥。由于要求他马上上任,因此他马上打点行装上路了。临行前,他又接到尽可能节约弹药的指示。经寻问,他得知登陆部队的后勤供应出了问题。运送补给品的运输船队在袭击中损失惨重,因此短时间内部队的弹药供应出了问题。其实美军登陆部队的后勤问题一直不容乐观,由于准备仓促,美军后勤工作尚没有准备好,登陆作战即已开始,后勤供应仅能保证最低的需要,更不要说运输船队又出现损失情况。由于没有掌握战区的绝对制空权,也没有攻占一个大型机场,因此美军无法实施大规模的空运行动。后勤补给依赖于海运,可是又没有攻占任何大型港口,仅占领了几处差不多无法使用的小型渔港,物资的卸载困难。随着战场的扩大,物资如何运送到部队手中又遇到问题。可以说现在的美军也与解放军登陆台湾岛之初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后勤形势。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处境只能用“悲惨”来形容,台北被解放军攻克之后,除基隆之外的台湾地区全部落入解放军之手,基隆已成日军唯一的立足之地,现在它已成为一个绞肉机,日军派来的任何一支增援部队都无导于一块“鲜肉”,数十万解放军正在围攻基隆。基隆已成为“鸡肋”,守下去不太容易,放弃又不行,因为放弃的后果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的影响都相当恶劣。看来日军还在继续向绞肉机内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