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午,解放军以第50集团军第1步兵旅2营机降于台南机场,该旅3营机降于台南市东北,随后接应空降兵部队空降,形成了南北两支独立的集群,深深的切入台湾防御纵深,12月6日晨,解放军登陆部队于台南市的沿海地区成功登陆,当日即与空降部队会合,从而形成左右两个“铁钳子”,对台南市成钳形夹击之势。至当夜,登上台湾岛的解放军部队超过十万,包括空降与机降的3万人。

唯一能对整个局势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人依然保持中立,一则,有关是否出兵的争吵还没有结束,二则,还没有准备好出兵,事情发展的太快了。

这些足以让吕秀莲发疯了,他们没有想到解放军会如此快的登陆,只有夏健还保持着冷静,他相信形势还有扭转的希望,台湾三军主力尚存,还可一战。相比之下,解放军虽成功登陆,但大部队还没有登陆,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于是夏健决定在台南地区展开一场决战!一战定生死!

自6日中午开始,台湾空军几乎倾剿出机,一改开战以来力求保存实力的形象,台海上空的空战这才真正开始。台湾海军舰队也开始向高雄集结,显然就准备实施一次大规模的行动。夏健还料定解放军无力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登陆,事实上也是如此,为实施台南登陆计划,俞登使用几乎全部登陆工具。因此夏健更是“大方”的将70万台湾陆军投入到台南地区,几乎是台湾陆军的全部精华,剩下的部队尽可列入乌合之从的行列。

夏健的决定唯可以“疯狂”来形容的,他将手中的全部赌本都投入到一场希望不大的“豪赌”之中,如果此次作战失利,后果不堪相象,不过唯有如此也有取胜的希望!然而唯有在解放军立足未稳之时,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击退,否则一旦站稳脚跟,“台湾共和国”的末日也就到了,在陆地之上,台湾军队根本不是解放军的对手。

登陆成功了应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但俞登还是一付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清楚登陆初期是最为关键的时候,如果对手想扭转局势,那么必会在这个时候集中力量发动一次反击,将登陆部队赶下大海。现在台湾方面的反应也如预料中的那样发动了反击,只不过比预料的规模更大,力量更强。台军的大举反击来势凶猛,令许多人感到不安,甚至胡思考亲自打电话来寻问情况。倾剿出动的台湾空军对解放军的制空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虽然制空权并没有易手,但解放军战机的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台湾海军的舰队还在集结之中,没有投入战斗,不过人们已经能够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对台湾交通系统的大规模攻击,并没有阻止台湾陆军将大批精锐部队投入战场展开反击。不过俞登非常自信的判断:“只要坚持72小时,那么胜利就是我们的!”“我们绝对能够坚持住!”

12月6日下午1点,安平港落入解放军之手,安平港为台湾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嗣后因港口淤塞,仅有渔船往来,好在用于运送部队的许多船只是渔船,因此安平港立即接待了大批渔船。攻占安平港并非重大的胜利,处于解放军两个“铁钳子”之间的台南市才是双方争夺的第一个“焦点”,台南市是台湾第四大城市,也是一座古城,双方正将大量兵力投入到这一地区的争夺战之中。台湾军队则在台南市早已构筑了工事,而且投入了大量的部队,准备与解放军进行一场巷战。

“我不想将一座美丽的城市化为一片废墟!”,俞登要求部队在攻市之时尽可能避免使用重武器,尽可能避免巷战,按俞登的要求,第1集团军放弃了强攻台南市的打算,一边攻占市区外围阵地,压缩守军的防御圈,另一边欲图对台南市实施包围。然而这并不容易,随着台军的大批增援部队的赶到了,进展越来越慢,最后不得不停下来,这时解放军左冀的第3师与右翼的第1师的先锋部队相离仅有一公里,然而再也无法前进了。

6日夜11点,台军对左翼的第3师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夜袭,投入兵力为3个师,第234步兵师,第42装甲师、第73装甲师,台军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可惜反击从一开始就不顺利,预定的总攻之时间前十分钟,大批炮弹的就“光顾”了可能集结进攻部队的地区,结果进攻部队损失不小。原来解放军将数艘改过改装的货船开到了岸边,这些改装过的货船于上甲板上安装了火箭炮,成为火力支援船,能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强大的火力支援,有时一次就是上千发炮弹,火力是非常强大的。由于此时战场还是沿海地区,依然处于这些火力支援船的射程之内,得到确切情报之后,解放军成功的进行了一次反火力准备。

总攻还没有开始就受到猛烈的炮击损失不小,但进攻并没有因此取消,只不过将总攻推迟了10分钟。台军希望以强大的装甲部队实施突破,为此特集中了2个装甲师,不过进攻开始之后发现地形不利,这里是一大片水田地,非常不利于装甲车辆的通过,高速突破的计划根本无法实行。

解放军的反坦克火力也要比预计的强许多,得到有关情况之后,第3师的反坦克兵力得到了加强,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进攻,台军的意图是凭借兵力优势,推行“人海战术”,不惜一切伤亡的强攻,一个梯队损失光了由下一个梯队接替,直到达成目的为止。如此强攻依然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胜利,解放军的第3师可不是“省油的灯”,也算是王牌师之一。经过多次载军之后能够保留下来的部队,那支不曾拥有过光辉历史?尤其是象第1集团军这类主力集团军所属的部队。在关键时刻,第44师及时增援,这是第15空降军所属的部队,解放军的又一支精锐之师。

战至7日早晨,台军担任进攻的3个师虽损失惨重,但战线仅向前推进了一公里多一点,然而台军依然无放弃之意,必竟还有兵力上的优势,又投入了新的部队,第74师第一个冲上战场,只不过该师的实力已下到战前的一半。

第二个上阵的是第1特种旅或称“国际志愿者军”,也有人称之为“日本旅”,因为这支部队的人员都是日本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众多主张中反华最为基本的东西,而支持台湾独立是反华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台海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政府虽以和平为借口宣传中立,但积极美军的军事行动,并暗中为台湾提供了大量支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更是在日本某些民间组织的支援策划及日本政府的默许下,以旅客的身份来到台湾,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台湾军队,组成第1特种旅,欲为“台湾独立”贡献力量。这是一支不容小看的部队,人员都是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打仗非常顽强,有一点“武士道”的味道,其中许多人来自日本自卫队,其水平足以代表当今日本军队。

第三个上阵的是第200师,也是解放军“最关心”的部队,这多半是由于俞登的原因。朝鲜战争之后有关直升机使用的问题得到各国陆军的重视,台湾也随应这一潮流,将2个空中骑办旅合编为空中骑兵师,番号为第200师。这自然引起了俞登的重视,于是第200师成为运气最差的一支部队,是开战第一天唯一受到重点打击的台湾陆军部队,除了巨大的装备损失之外,师长等多位高级军官也非死即伤,结果该师本应在登陆第一天就投入战斗,一直拖到这个时候才参战。

参战后,该师的运气依然不好,由于行动计划泄漏,解放军第50集团军攻击直升机旅正在等待他们,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直升机对直升机的大空战开始了。第200师还没来得及为地面部队提供一点支援,就被解放军直升机部队驱逐出场。这并非意外,因为停战期间,解放军的直升机部队得到了非常大的加强,首先,得益于朝鲜战争的经验,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指挥。其次,装备也得到改善,直升机除了数量的增加外,性能也提高不少。

当台军对解放军左翼实施的突击行动不得不停止之时,解放军在右翼发起攻势了,经过一夜的忙碌之后,解放军第10装甲师进攻了!这是第一支投入战斗的解放军重装师,此前参战的部队都属于轻装部队,缺少重装备,尤其是重型装甲车辆,装备的2002式自行反坦克火炮和63A水陆两栖坦克因装甲太薄在战斗中损失较大。

相比之一下,第10装甲师的96式坦克虽不及99式好,不过比台军的坦克强了许多,它的125毫米炮可经轻易切开台军任何一种坦克的装甲,而台军的105毫米炮根本无法击穿它的装甲。

第10装甲师的投入令台军防线立即陷入困境,如果不是地形的影响了装甲部队的行动,以及台军第86装甲师及时赶到并拼命阻击,整个防线也就崩溃了,可惜情况并没有因此好到那里去。台军的反击行动没有将解放军赶下大海,解放军的力量也没有因此被削弱,相反大批后继部队和物资正源源不断的登上海滩。更令夏健头痛的问题是损失过大,而且损失几乎无法补充。西方国家是动口不动手,纷纷拒绝向台湾提供军火或者仅秘密提供少量援助,其中大部分物资还是空白支票,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其中包括美国,因为美国人还没有决定是否参战。

然而夏健他对形势还是很乐观的,他之所以如此乐观是因传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消息,台湾外交部的人告诉他:“美国人马上要出兵了!再坚持一会!”这让他坚信美国人一定会出兵,而且很快。参战部队又发回了天文数字般的“歼敌报告”,空军宣称击落了多少多少中国飞机,陆军宣称消灭多少多少中国人,一直表示不佳的海军也表示可立即夺取制海权,他虽明知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可是他没有想到所含的水分远远超出他的估计和承受能力,这让他乐观的认为解放军的损失更大。

这些促使夏健没有从惨败中引取教训,相反一再强令部队发动反击!他相信这个时候绝不能放弃攻势,必须坚持下去,胜利距他已经不远了!在他的督促下,台军依然不断投入新的部队,一次一次不顾任何损失的发起新的攻势,台军的精华就这样一点一点的不断被消耗掉了!

第63章

什么?我是护航组的?”待命室中传出了徐天民的叫场,担任护航任务基本上没有与敌机交手的机会,这让第一次参加战斗的徐天民感觉很吃亏,海航4师10团一直担任预备队,好不容易有了参战机会,又让他去负责护航。“是的,为攻击机群护航,下次再让你去制空组如何?”团长吕钢的答复让徐天民彻底“绝望”,好在下次可以担任制空任务,“好了,立即出发!”还没等他说什么,团长吕钢的命令就下来了。

12月中日早晨,海航4师10团全体出动掩护攻击机群对台湾中部的交通系统实施攻击,以阻止台军主力南下台南战场。徐天民的心情非常不痛快,连口“汤”都喝不上的感觉是不会用好来形容的,唯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台湾空军还没有退出天空的意思,不时派出战斗机升空作战,从理论上说他还有机会。

果然台湾空军的几架战斗机利用空袭间隔起飞了,可是一起飞就被解放军的雷达发现,立即引来数架解放军战斗机的拦截,不过还是有“漏洞之鱼”,一架F-104成功的摆脱了拦截它的战机,冲到由徐天民负责护航的攻击群后面,这下可让徐天民兴奋起来了,有仗打了!

F-104飞行员及时发现了正在靠近的徐天民的座机,这架F-104立即机动摆脱,可惜始终无法摆脱徐天民,F-104与歼-10比差的太远了!不过徐天民也不好过,他一直没有机会开火,对方比他想象要强许多,显然F-104的飞行员是一个老手,技术非常不错,已将F-104发挥至极点。面对这样一个对手,徐天民将一切抛开,一心只想将对手打下来,什么护航任务,让别人去关心吧!

“那里走?”当徐天民找到机会将对手锁定,即将按下导弹发射键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F-104解体了,“混蛋!”立功的机会没了,他一边大骂着,一边确定自已的方位,由于专心于空战,他与队友失散了,好在导航仪工作正常并告诉他所处的位置是台北市上空。这时他这才想起来,出发前团长的告诫之一:尽可能避免在城市上空空战,避免给城市制成破坏。自从开战以来,城市一直被列为禁止攻击的目标。“这可是不赶到的!”原来他发现解体后的F-104落到了台北市市内,并随即引起爆炸,从地面上冒起的巨大浓柱来判断爆炸的威利很大。

徐天民没有心情去考虑爆炸带来的后果问题,他正急着与队友会合,然而不怎么也不会想到,冒起浓烟的地方会距离美国驻台北办事处很近--不是大使馆的大使馆,爆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死7人,伤12人,其中包括3个美国人,当时他们正美国驻台北办事处的屋顶上观战。

当吕秀莲得知此事后高兴大声:“万岁!”,夏健也高兴的无法容易,“这次美国人不出兵也不行了!”正如他们所预料的美国人对这一事件的反应与当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差不多,可惜美国人找不出证据证明这不是一个意外,原来事发的当时,一个来自德国的战地摄制组录下了整个事件的经过,美国人心中的怒火没处发泄,中国政府对此仅表示“遗憾”,坠毁的飞机不是大陆的,也不是被大陆战机击落的,是自行空中解体。

虽说这只是一个意外事件,但是此事件无疑为美国出兵台湾提供了最好的借口,可是美国政府的反应令吕秀莲差一点晕过去,美国人还是犹豫不决。不是美国人不想借机出兵,而是不想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此时的情况对美军非常不利,停火期间美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兵力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要依停火协议撤走部分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停火期间得到大批装备的补充,而且规模保持着相当大的规模。现在美军在亚洲的军事力量无法对解放军形成优势,实际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待增援部队的到达还需要许多时间,许多美军部署在距离战场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之外地方。中国人丝毫不隐藏自已的一个意图,“如果美国人敢出兵,那么我们就再打一次朝鲜战争,将美国人赶出朝鲜半岛!”“让美国人在朝鲜和台湾之间选择吧!”对此美国人一点也不怀疑,美国在韩国驻军不过5万,而中国除在朝鲜驻军6万之外,还在东北地区还有至少100万的部队,其中不少是精锐部队,停火协议中没有限制中国东北地区的驻军数量的内容。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优势令美国人面临着一个痛苦的选择,韩国的价值不比台湾的低,甚至更高。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对台湾采取的行动进展太快,远远超出了美国人的预计,按此前的估计,台湾军队至少可以支持15天,并给与解放军以巨大的伤亡,在这段时间内美军也足以完全准备工作。事实上,开战仅几天时间,解放军就成功登陆台湾,按这样的速度,等美军完成集结,台湾也被中国人占领了,到那时美军再出兵干涉就已经晚了或者说没有必要了。

夏健并不了解美国人正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之下,所以依然对美国出兵充满了希望,也正是这个希望支持着他没有被残酷的事实击倒。

相比之下,俞登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一再的摧促部队行动。至7日午夜,登陆的部队已达20万,第1集团军与第15空降军全部登上台湾岛,第31、12集团军也大部上岸,第50集团军也开始登陆,后继的第27集团军正在航渡中。

战至此时,台军开始失去了抵抗的决心,当台南市区陷入解放军的包围之中,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守军中就开始出现投诚者,数量也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成建制的投诚,原来这些人多是依台湾当局的战争动员令强迫入伍的,他们不想再为台独拼命了。在经过一番政治宣传攻势之后,台南市市区陷入平静之中,守军的指挥官接受了停火的意见,显然他认为再打下去没有什么好处,他们无法与解放军抗衡,于是双方的代表开始进行会谈。不过这位指挥官还心存幻想,拒绝放下武器,仅同意停火,希望拖欠时间,以观局势的变化,他还相信美国有出兵的可能性,虽然可能性不高了。

台南市战场的停火,让俞登松了一口气,他不想将台南市变成战场,虽然需要派出部分兵力警戒城内的守军,但在他看来这是很合算的,可不必为攻城浪费太多的时间与兵力,城市争夺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难题,尤其是在尽可能避免破坏城市的前提下。

台军的反击刚刚告以断落,俞登的攻势就开始,他令第1集团军挥师南下,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其意图为攻占台湾重要的港口城市高雄,解放军正急需一个港口以方便大批物资与人员上岸,于是一场围绕着高雄的争夺战开始了!

从吴涛率部从一线撤下来之后,一直处于休整待命,大家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好好休息的机会,然而许多人正在抓紧时间休息时,吴涛在忙碌着,做为一营之长需要处理的问题太多了。由于该营在战斗中表现不错,他们成了新闻记者的首选“目标”,做为营长的吴涛自然是重点中的重点。应付记者们的采访让他有点晕头转向,相比之下,后勤部的军官们更让头痛。虽说眼前没有什么战斗任务,还没有消耗弹药的机会,但是随时可能有任务下来,手中缺少弹药还是不行的。到后勤部队领取补给时,其它东西好说,至少可以保证基本的需要,唯有弹药有成问题,弹药一直是供不应求。

战前对后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本以为不会出现大问题,可等战斗打起来来才发现后勤工作跟不上实际需要,尤其是弹药,弹药的消耗量远远超过了预计。不是准备的弹药少了,各种运输船只运送了大批弹药,问题是无法及时卸载,并将其送前一线部队手中。卸载工作只能在海滩及少数几个被攻克的小型港口进行,卸载速度有限。同时卸下的弹药也难以送前一线部队,随部队登陆的运输工具数量太少,原计划利用缴获的装备,可实际缴获的数量也不足,而且经过反复争夺之后,战区的交通条件相当差。后勤部队手中也掌握不了多少弹药,运到的弹药都被立即送往一线,由于消耗的速度太快,各部队手中都没有什么剩余。为保证一线战斗的需要,弹药优先补给一线作战部队,象吴涛这类处于休整中的部队,很难从后勤部队领不到弹药,手中有限的弹药也常引起友邻部队的“兴趣”,都想找你点借弹药。

正为弹药发愁时,后勤部队突然为他们送来了一大批弹药,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弹药是俞登亲自命令送来的,吴涛立即感觉到:“有任务了!”果然任务马上就送来了!

“立即召集军官会议,2个小时后把大家都叫起来,”看过任务书之后,吴涛命令道,“一个小时时间足够大家准备好东西!”行动将在3个小时后开始,为了让战士们多休息一会,他没有马上下令集合,仅召集军官们开会。

8日上午11时30分,第50集团军步兵第一旅1、3营全部登上运输直升机出发了,此次行动的目标是新营市西南的一个小村子,一个不太旨人注目的地方,不过这个地方位置不错,纵贯台湾南北的铁路、南北高速公路就从其附近经过,占领了这里就直接威胁到台湾南北的交通。然而这也是一个危险之地,地位敌纵深之内。然而俞登坚决要求在这个地方机降,并且下次将1营、3营全部投入,还计划继续投入。

由于有攻击直升机群的火力支援1营与3营的机降非常顺利,甚至顺手攻占了一个名叫嘉芳里的地方,嘉芳里的守军太少,也太不经打,几乎不战而逃。最初的战斗几乎没有遇到对手,他们顺利的切断了南北高速公路和另一条重要的公路,台南的敌人撤向北部的主通道被切断了!其实这些早在俞登的预料之中,确准的情报让他知道这是敌兵力空虚的地方,台军原本新营地区集结了大批部队,后来这些部队多初抽调南下,现在驻新营市的地面作战部队仅有一个师又一个团,其中可出动仅2个营,盐水镇的守军则是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团。不要以为这样机降部队是安全的,实际上还是相当危险的,因为这里是台军南下或北上的必经之地,南面或北面再远一点的地方都有台军的主力部队,随时可以对机降部队实施南北夹击。

就在机降部队出动的同时,解放军发动了北进攻势,第50集团军所属的第190师最先行动,接着是第12集团军,再加上第15空降军第44师,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大军,沿着南北高速公路快速北上,这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俞登不想为了一个港口浪费太多的时间,时间最为重要!

解放军机降部队切断了一条通向台南战场的交通线,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不消灭解放军机降部队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因此台军立即制定了南北夹击的计划,不过实施起来遇到了许多麻烦,此时正是白天,天气睛朗,万里无云,非常适合于空军的活动。台湾空军作战飞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能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也不能提供空中掩护。现代战争中,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与自杀差不多,可是台军还是决定发起进攻,等到天黑后解放军战机不便再行动就晚了。为此台军从台南前线抽调回来一支装甲部队,还特意为其加强了防空能力,从各部队抽调了数十部自行防空火炮。

最初的情况对于吴涛是相当有利的,他们轻松击退了台军步兵部队的连续反击,可是当由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自行防空火炮组成的装甲纵队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形势急转直下,这是一个有利于装甲部队活动的地区,地形平坦,没有什么地形障碍,还是旱田,没有高大的植被。面对装甲部队,他们手中的装备显得力不从心。吴涛紧急呼叫空中支援,他们只能依赖空军提供的火力支援了,可是空军的支援已经远远不及以前了,而且敌装甲纵队中的自行防空火炮有效的提供了掩盖,空中火力仅仅短暂的拖欠了敌装甲纵队的行动。

当空军的攻击机退出战斗时,装甲纵队距离吴涛所部的防线仅有1700米,坦克炮开火了!可是吴涛依然没有下令开火,距离还不够,他希望将敌人再放近一点。

突然从西飞来了雨点般的反坦克导弹于装甲纵队中制造出无数钢铁废墟,解放军的攻击直升机部队赶来了,这些攻击直升机原本是护送第二批机降部队的,意外的与台军装甲纵队相遇,于是“毫不客气”蜂拥而上出手了。台军的自行防空火炮在这个时候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实对付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本非容事,而且台湾使用的自行防空火炮是美军淘汰的旧货,远远落后于时代。

等攻击直升机部队退出时,台军的装甲纵队几乎被全歼,竟让吴涛的部下没了出手的机会。接着运输直升机将增援部队运抵,机降部队实力大增,既然自保不成问题了,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胜利了。于是机降部队积极行动,扩大控制区域。

当机降部队勇敢的阻击敌人之时,北上部队也在积极行动,虽然北上部队经过的地区河网密布,水田纵横,但是台湾的基础设施不错,重型装备可以经过田间小路行进,更不要说适于水网地区活动的62式坦克、63A坦克。因此北上部队的行动速度还是很快的。

夏健认识到台南不可能再守下去了,8日下午6点,他下达了从台南地区撤退的命令,可是机降于新营市附近的解放军部队已彻底切断了那里的交通线,打通这一交通线的努力已经失败了,如果还要北撤,那么唯有走沿海公路或者经新营市东面的山间小路,可惜这些公路的情况远远满足不了十几万大军撤退的需要。

台军各部队接到撤退令之后,立即不顾一切的向北退去,除了少数部队之外,大多数部队陷入了混乱,结果整个撤退失去了组织,而毫无组织的撤退马上就变成了溃退。

12月9日早晨,第190师的一支装甲部队于新营市郊外与机降部队会合,此时第190师的突成已成孤军深入之势,结果集中兵力对其侧冀实施突击,那么结果将不堪设想,可惜没有一支有此能力的台军部队采取这一行动。会师之后,解放军挥军向左,目标海滩。12月9日下午,第12集团军所属的第36师攻占布袋镇,从而将台南沿海地区的约十万台军划入包围圈,2天之后这些部队被第31集团军全部消耗。解放军的重大胜利令台南市守军失去了信心,被迫于9日中午时分,放下武器投降。

至此,解放军登陆之后的第一个战役--台南战役结束!

第64章

经过数日激战,解放军的损失已达3万6千人,其中尤其是空降兵部队和机降部队的损失比例为最,不过解放军成功登陆,并站稳脚跟。至10日中午,第1、12、15、31、50集团军已完成登陆,第27集团军开始登陆,第42、47军也开始于沿海各港口登船。

解放军已经控制了相当大地区,包括数个城镇及居住其问的数以万计的台湾居民,管理控制区的居民生活已成为解放军的又一重要工作。工兵部队开始修复被战火破坏的各种设施,医护人员抢救受伤人员,随军登陆的3个武警机动师及行政人员在这个时候开始发挥作用。由于台湾的治安系统已崩溃,加之许多地方还有散兵游勇,因此治安情况非常不好,武警部队担负起社会治安的工作,及配合行政人员的开展工作,随军登陆的行政人员在武警部队的配合之下,很快就接管了地方工作,打仗并非军队的本职工作。这些行政人员的任务是重建社会秩序,那就是让原有的当地政府部门恢复工作。行政人员将因战乱的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找回来,让他们继续办公。不久台湾警察部门恢复起来,熟悉当地的台湾警察开始随武警人员上街巡逻,医务人员重返医院,参与人员的抢救工作,部分商店也恢复营业,社会秩序在一点点好转。

最初台湾民众对于解放军的到来有着一种无法言表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放军的表现让他们越来越放心了,眼中的敌视没有了,人们对生活又充满了信心。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要说那些统一派人士,他们因支援统一受到当局的压制,甚至迫害,现在这些都结束了。

对于解放军来说当前的关键问题是,由于一直没有取得大型港口,人员与物资的卸载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经过连续的大规模行动之后,后勤系统已无法保障再一步行动的需要,鉴于此种情况,台南战役一结束,俞登即不得不下令暂停攻势,以免已不堪重负的后勤系统陷入崩溃。

这无疑给了对手一个喘息的机会,可惜夏健无法利用这个机会,台湾军队已无力发动攻势了!数日之间,台湾军队的损失已高过30万,其中约20万人被俘。台军各军种中以陆军的损失为最,损兵折将近28万,其中多为精锐部队,从台南地区撤出的部队大多数建制已乱,人员与装备损失惨重,战斗力大幅度下降。相对于台湾陆军140万的规模而言,这点损失只能算伤筋动骨。最惨重的是台湾空军,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台湾空军经过几天的残酷战斗之后,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争夺制空权了,实际上已退出战斗。损失最小的是台湾海军,不过由于失去了制空权,所能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大。更可怕的是,台湾军队士气下降了,除了“保卫家园”的口号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号召人们的东西,开小差与主动投降的人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

台湾军队失去了与解放军一决高下的机会,不过夏健依然还要打下去,他要为美军出兵争取时间,因此他的作战方针已经变为“拖”,根本没有考虑到美国人可能不会出兵的问题。

美国人在是否出兵的问题已经基本上有了结果,以美军方为主的主战派占了上风,军事干涉已经进入倒计时,不过美国人又陷入了另一个争吵之中,政府与军方在采取何种军事干涉方案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主流是实施有限干涉,但支援全面干涉的力量也不小。政府方面支援有限干涉,攻击登陆台湾岛的解放军部队,最终迫使中国大陆方面同意停火,军方则极力主张全面干涉,要求全面进攻中国大陆,占领中国沿海地区,不能彻底消除中国这个潜在的敌人,也至少要迫使中国放弃台湾。中国陆军主力部队不是集中于东北,就是正参与解放台湾的行动,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已无主力集团军存在,兵力非常单薄,同时中国海空军力量也不足以与美军对抗,这让在中国沿海地区实施登陆的方案非常具有吸引力。

正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泄秘事件,某个记者经过秘密通道接得了记述有关在中国沿海登陆计划的文件,并于12月9日成为某大报的头版头条新闻,一时间有关“要与中国开战了!”的消息传开了。接着又传来轰动性的消息,9日当天,中国实施了5次核试验,并再次宣称一旦受到核打击,将以全部核武器实施反击,一时间核战争的阴云密布。与此同时,中国又以美国增兵亚太地区,违反朝鲜停火协议为由,下令增兵朝鲜,当天第16、40集团军越过中朝边境,第三次朝鲜战争的阴云又起!

这些消息立即引起巨大震动,原本处于震荡中的美国股市立即以全面下挫表示出对战争的担忧,刚刚好所有转的美国经济再也承受不起打击了,经济危机扩大了!还没有出兵就引起如此大的雳动,如果真出兵了,还不知有什么结果。中国方面已经表明了其准备打核战争的决心,而且美国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台湾的价值还没有涨到可以打一场核战争的地步。中国出兵朝鲜也再次提醒美国,“不要只想着台湾,还是想一想韩国吧!”这一切令美国人再次陷入犹豫不决之中。

俞登也没有多多休整的想法,台湾战场上仅仅“安静”了一天,12月11日,新攻势开始了!

以第15、31、50集团军约34万人组成北集团,发起北进攻势。

以第12集团军主力担任预备队。

以第1集团军及第12集团军所属第34师约10万人组成南集团,目标直指台湾南部重镇高雄市,解放军太需要一个大型港口了!台湾方面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为此于高雄集结了大约25万大军,周边地区还有约10万部队,共约35万大军。

要以10万完成歼灭敌35万的任务看上去有点不可能,然而领受任务的江泪一点也不担心,“35万?不多!”进攻的第一天,第34师将约1万敌军包围于冈山镇,守军于当晚在第70师师长杨浦的率领下投降。

与此同时,第3师攻克旗山镇,然后第1师沿屏东溪南下,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欲对高雄之敌实施合围。12日第10师装甲师与第1师合击屏东市,不过他们没有立即攻城,而是采取围城打援之计。正如江泪所预料的收样,台军不会轻易放弃屏东,因为屏东一旦失守,高雄将陷入包围。台军立即投入重兵反击屏东,欲解除屏东守军的危机。结果两军于屏东市外围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交战,这正合江泪之意,将敌人主力引诱出来,在预定的地点与其决战,尽可能避免与敌人进行巷战,避免破坏城市。经过3天激战,击溃增援之敌,歼敌约5万,并于14日迫使屏东市守军投降,此战被人们称为屏东血战。15日,解放军南集团完全切断了高雄与外界联系,形成了合围圈,包围敌军近20万。攻势就在这个时候中止了,因为如果在强攻,那么高雄将成为一片废墟,这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于是军事攻势结束,宣传攻势开始了!

解放军北上集团则以第31集团军为先锋发起了猛攻,以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突破,沿路所遇城镇如不能马上攻克,装甲部队立即绕城而过,由后继部队负责攻城。11日下午,第86师攻克嘉义市,当晚11时,第92师取北港镇,第91师取斗南镇,不战而取梅山,而第31集团军装甲旅已经推进到更远的地方。

13日凌晨,空降兵第45师攻克竹山镇,当日即由第15空降军组成东进集团,任务中穿过台湾中部的山脉,向台湾东海岸推进。刚刚登陆的第27集团军也紧随着第15空降军踏上东进之路。

同日,第12集团军投入战斗,第2装甲师于当晚进至彰化市郊,与台军第9军团主力发生激战。第9军团是台军尚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重装军团,投入此战的部队有2个机械师(第64机械化师、第73机械化师)、2个装甲师(第42装甲师、第51装甲师)、1个步兵师(第206步兵师)及其它部队。原本第9军团准备于彰化设伏,可是由于情报泄漏。台军实施了非常严格的保密,以至于解放军的侦察部队没能发现台军的意图,几乎让台军的伏击计划成功,幸运的是解放军第73通信团1营及时从台军计算机系统传递的数份报告中发现了问题,证实台军的主力正集结于彰化市以上,第73通信团1营虽成功切入台军计算机系统,但自从开战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大行动,不过他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密切注视着台军的一举一动,获取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伏击计划破产,不得不主动出击,第2装甲师虽顽强战斗,但在敌主力部队的猛攻不得不后退。第2装甲师并非主力装甲师,装备较差,基本上还59式坦克,只有少数96式坦克,还是战前特意编入的,而且由于一路猛进,大部分部队被抛到后面,没有能及时投入战斗。相比之下,台军的几支部队都是精锐部队,而且已经准备了好几天。幸好第36师及时增援,次日,第179师又加入战斗,攻击直升机部队及空军也全力配合,这样情况才有所好转。战至15日,台军第9军团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台中战役结束!

台中战役结束之后,通向台北的路上已无台军主力部队,除少数阻击部队之外,台军主力已向台北集结,准备打一场台北保卫战,把解放军拖入巷战的泥潭之中。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连续几次大战使台军损失很大,尤其是精锐部队。剩下的部队多为步兵部队,机动性很差,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于平原地区的野战之中处于劣势。如果进行城市争夺战则解放军的优势将大大减弱。同时台军的兵力也显现不足,分兵把守各地已非易事。再说他们的目标是为美军出动争取时间,重要的是时间,而不是一城一地之得失。如果集中兵力于台北,迫使解放军攻城打巷战,将解放军的优势将大大减弱。因此夏健决定放弃大部分地区,集中兵力保卫台北地区以及台湾西部的几个沿海港口,那些港口将为美军的登陆行动提供方便。

夏健希望留下的阻击部队能够为主力重新布防争取足够的时间,可惜他的希望破灭了!台军各部队接到撤退命令之后,争先恐后的撤退了,没有谁愿意留下担负必死的阻击任务,最后阻击任务多落入了地方守备部队身上,这类部队虽在正规军编制序列之中,但性质是地方部队,仅是负责某一地区的警戒与守备,多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而非由老部队扩编而成。人员也都就地征集的,什么人都有,警察、学生、工人、公司职员等等,装备也多为正规军淘汰下来的,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很差,士气也低,一旦失去主力部队的支援或者被包围,他们就会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甚至不战而散,掉下武器回家了。这个时候战俘又成了令解放军头痛的问题,俘虏的数量太多了,以至于后来只要交出武器装备就可以立即回家,将放下武器的台军士兵视为平民。这个时候台湾民众对解放军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没有人再随台军部队撤退,更没有人拿起武器参与“保卫家圆”的战斗,人们以“中立”--不是敌对,也不是友好的态势注视将解放军的一举一动。

夏健的计划立即为俞登所察觉,有关的命令被第73通信团1营截获,为不给敌撤退的机会,解放军各部队立即发起猛攻,待敌人一撤退就发起了疯狂般的追击,常常是一支小部队在没有其它部队支援下孤军深入。这是非常冒险的,但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没有一支台军足够的勇气发起反击,常常是阻击一会就会撤退,根本不考虑他们遇到对手有多少。这个时候,第73通信团1营也活跃了起来,他们利用台军指挥通信系统的混乱,胡乱发假命令,结果台军还真按假命令行事,加重了混乱的局面。

17日,解放军先头部队跟到台军后卫的脚步追至桃园市郊外,解放军东进部队之第44师先锋也于这一天不战而取台湾西海岸的新城村,将台军切为二段,南部的25万台军将无法再撤向北部。不过也在这个时候,后勤系统再次无法跟上需要,整个攻势不得不因此再次停了下来。

此时的台军兵力分布:台湾北部地区约有45万,尚有部分精锐部队;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约25万,以二、三流部队为主,没有什么战斗力;于高雄地区被包围的部队约20万,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不过已陷入包围之中。,总计还有90万部队。台湾空军在失去了大部分基地之后,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唯有台湾海军的主力尚存,但在失去制空权及解放军海军舰队的威胁下,大部分舰艇不是躲到外海,就是退缩于台湾西部的几个港口之内,随时可能被解放军俘获。

解放军从12月6日登陆台湾岛开始,经过前后10天的战斗,几乎解放了台湾西部沿海地区,歼敌约80万,自身损失约6万,已登陆兵力超过80万,由第1、12、15、27、31、42、47、50集团军及数个武警师。

就整个局势而言,台军败局已定,仅剩台北地区的数十万部队还可一战,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许多人对于胜利不再表示一点怀疑,然而俞登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当有人问他什么时,他回答道:“消灭剩下的几十万敌人不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担忧的是美国人!”

形势的发展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面临一个必须立即做出决定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是否出兵干涉。台湾军队耗尽全力了,再无力扭转局势,甚至再拖欠几天时间,如果再不采取行动,那么台湾军队的灭亡就是时间问题。形势不容美国人犹豫下去了,等台湾军队被消灭了再出兵将失去任何意义。虽说美国人有意出兵,军事准备工作也基本完成了,但还没有成功的把握,此时的准备情况仅能保证可以出兵了,但不能保证必胜,其实面对中国这样的对手,再充分的准备也会显得不足,美国人不想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

美国人也确实不想与中国开战,因此美国总统派出的特使率代表团于北京时间17日下午到达中国北京,目的与此前的数次相同--为避免战争进行努力!不过这次是最后一次!是战是和在此一举!

第65章

17日,高雄守军代表与解放军代表达成“放下武器,回家团聚!”的协议,协议于17日中午正式生效,守军除留下少数人员办理移交武器装备的手续之外,大部分人收拾好个人物品踏上返家之路,与此同时,解放军部队开始接管守军的装备,至此高雄战役结束。

完好无损取得高雄港,这对于正为后勤问题所困扰的解放军意义重大,尤其是大型重装备的卸载问题,解放军此前控制的几个港口都是中小型港口,以停靠小型船舶或渔船为主要目的设计的港口,除了卸载能力有限之外,也不适合于大型重装备的卸载,如:大型防空导弹发射车。

解放军接管人员马上开始接收高雄港,不待接收完毕,运送物资的货船就驶入港口,靠岸的第一艘船是大型汽车轮渡,它运送的货物是大型运输车,后勤部门正为缺少运输车辆发愁,因为整个后勤运输完全依靠于公路。很快整个高雄港就投入到紧张的作业之中,物资与人员正源源不断的登陆,后勤因此得到很大的缓解。

解决高雄之敌后,解放军也得以从南部抽调部队北上,于是第1集团军主力立即出发,前线正需要他们。解放军对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的进攻一直也没有停下来,而且推进速度很快,因为这一地区基本上没有台军主力部队,而且多收缩到了几个沿海港口附近,以保卫这些可供美军登陆的港口。台湾西部沿海地区的快速推进,使解放军的控制区迅速扩大,从数字上看可谓惊人。

这一切让美国人坐不住了,这样的形势不仅对美军的军事行动非常不利,而且也影响谈判,中国人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多了!

形势已迫在眉睫,美国方面感到如此下去总不是办法,再等下去就失去了出兵台湾的机会,是战是和必须立即决定下来!

此次来华的特使是汉斯鲁德尔,这是他这个月第二次来华,上次他出使中国没有能阻止战争,引起了许多人的指责,认为是他的行动缓慢才错过了阻止战争的机会,认为他不适合于这个工作,但是总统还是决定派他来了,因为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