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严峻的形势迫使*再次召集部下商讨,由于形势不利,与会人员脸上再也显露不出乐观的表情,失落情绪充斥在每个人心里。

“韩战的爆发,牵制了中国人,但是形势依然不乐观,不能再打下去,现在要想办法与中国人和谈。”*道,这话说的有气无力的。

“可是中国人拒绝和谈,我们拿什么与中国人谈判?”有人回答道。

“我们不是还有原子武器吗?”

“遗憾的是我们只完成了地下核爆的准备。”夏健极不情愿的说出了实情。

“马上进行核爆,让中国人知道我们掌握了原子武器,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有核武器在手不由中国人不怕!”*说这几句话时,显得自信多了。

对于实施核爆的计划,众人多有异议,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凭借台湾自身的力量取胜根本不可能,而且,这时美国人陷入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之中,根本帮不上忙。

这里就要说到台湾核武器计划,如果追述起来,最早可追述到抗日战争时期,几乎与德、美等国开始核武器研究同时,中国人也了解到一些核武器的基本原理,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了开发核武器的构想,可惜当时的中国根本不据备实施计划的能力。蒋介石退守台湾之后,核武计划才真正开始实施。到*上台之时,台湾才真正掌握了核技术,并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核材料。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主席胡思考正在北京开会,会议是一个接着一个,许多事情他都需要过问,其中许多还要他来最终决定,不开会可不行。23日下午,他召集了数位政府高级官员举行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被后世的历史学者称为:“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会议!”

总参谋长天俊(他的全名是甲天俊,不过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天俊)对战局进行了会报:“我军已经登上了金门与马祖,不过进展缓慢,估计还要需要几天时间,显然我们错估了形势。俞登也率部击退了敌军,目前正在追击。有关增援部队的情况是,第38、54集团军主力已经出发,第1集团军主力到达山东,其先头部队已越过渤海海峡,第15空降军等部队也已出发。”

“别报喜不报忧了,有什么困难吗?”正在听报告的胡思考打断了他的发言。

“好的,因难的实不少。由于朝鲜的道路情况远比想象的差,补给物资运输困难,如果敌人再多坚守二天,我军的弹药就会消耗光了,那时不退也得退。目前我军正在加紧运送补给。增援部队是不少,可数十万大军同时开进,对运输系统在压力太大。还有军工生产的产量虽较开战前增加了5到20倍,但依然远低于消耗的速度。其中空军得到的补充为:34架歼--8Ⅱ改进型、23架歼--10,39架苏-27,其中21架苏-27还是从俄罗斯租借的。这回我应好好感谢一下普京!俄罗斯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紧急的物资,还派出7个防空导弹营和60多架战斗机参加防空作战。这可解决了大问题!”

“不必感谢普京!这几天俄罗斯不仅收下我们几十亿美元的军火订单,还拿下了格鲁吉亚,还控制了中亚的几个国家,收获不少!”这时财政部长宋明晰发言了。

“对,不必感谢普京!宋老(宋明晰是胡思考的长辈,所以称其为宁老)谈一下财政方面的情况吧!”

“目前每天直接消耗的军费为30亿人民币,是平常的10倍,如果考虑到其它方面的间接消耗,那么每天就是70亿!请大家放心,我们还消耗得起,不久前发行2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紧急国债还没有用多少。还有我们动用几百亿美元储备到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不仅让这些国家经济崩溃,还赚了一点点,下一步,准备投资到美国,希望能多赚一点。”

“财政方面令人放心!外交方面如何?”

“美国人与我们一样不希望战争扩大,长期打下去谁也没好处,美国人已通过法国人向我们表示希望双方以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外交部部长黄国宏回答道,“不过美国人的要价太高,我们根本无法接受。”

“在战场上还没有决出胜负或者说有一方认输之前,任何和谈结果都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也不会为双方所接受。”胡思考说道,“所以不必急着谈判,等时机成熟再谈,不过双方的秘密接触还是继续。大家记住:不把美国人赶回三、八线,绝不停战!”

继续谈了一些有关外交方面的问题之后,胡思考问道:“最近“东突”分子闹事,不知公安部门如何应对的?”

公安部部长冯尚高回答道:“事态已经平息下来,不过我认为仅依靠武力镇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当然,武力镇压是必要的,只是要掌握好尺度问题,要把“东突”分子与普通维吾尔族同胞区分对待,否则很可能引发新的问题。”

胡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是的,必须避免不加区分的打击,各部门应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还有西部的开发工作要加强,要把西部建立成为中国的大后方!”

冯尚高接着说道:“对于我国打击‘东突’,西方国家的反应很强烈,土耳其更是明目张胆,这值得注意!”

“让他们说去吧,对付‘东突’分子绝不能手软!”天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的话得到了与会全体人员的支援,胡思考接着补充道:“我们还要在这个问题上加强与其它国家合作,俄罗斯方面不用说了,中亚邻国也不用费心,把重点放在阿富汗上,这方面要多多与阿富汗政府联系,虽然这个政府只控制着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土。土耳其一直是‘东突’的大本营,通过外交要施压一些压力,我们不惜与土耳其断交!”众人以掌声对这几句话表示了支援。

“西藏方面的情况如何?”

“这些天来,西藏地区的局势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形势不容乐观。据可靠情报显示,境内外的分裂分子将有大行动,境内的分裂分子正在积极准备配合境外分裂分子的武装进攻,*喇嘛组织了约3000人的队伍,现在基本准备好了,估计几天后就会越过边境。同时,印度人正在边境地区大规模调动军队,显然是准备进攻,边防部队已经与印军多次交火,形势相当紧张!”天俊报告道。

“那么我们准备的如何?”

“放心,西藏驻军加强了警戒,从内地增调的武警部队正在陆续到达,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大的混乱,同时第5集团军已进入集结地,可随后对印军实施反击。只要敌人敢越过边境,我保证它有来无回。”

“只要他们敢来,一定要让他们永世不忘!”对于胡思考的这句话没有人表示反对,“还有,越南的气焰不减,要加急准备实施“红月”计划第二阶段。”

…………

会议在进行了2个小时之后结束,如果按照中国的劳动法规定,此时早过了下班的时候,然而与会的人们都没有休息的意思,还有许多工作正等着他们,“开夜车”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开完会胡思考急忙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因为他约了几个人已经在那里等候他多时了,这几个人就是不久前大闹香港酒店的酒精、圆木、野猫和飞鱼4人。

“坐下吧!不必客气!我应该请你们原谅,刚刚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来晚了。我们相互间也不必介绍相互了,你们知道我是谁,我这也有你们的材料--刚刚送来的,不仅相当详细,还有你们的照片。”还没等酒精他们说话,胡思考抢先发言了。

“酒精,本名慕容晨,北京人,计算机高级程序员,中国网络之鹰组织的检查组组长。”

“圆木,本名石裕,四川人,小私营企业主,检查组成员,有“哲学家”之称。”

“野猫,本名常天柱,辽宁人,作家,也是检查组成员,鹰派的精神领袖,《我的思维》的主编。”

“飞鱼,本名高新,海南人,高级工程师,检查组成员,自称是一个“思想家”。”胡思考打开报告,简单的大声读了一点,接着问道:“你们4个人在中国网络之鹰组织的地位不低,影响力巨大,当年这个组织的成立好象就是你们几个积极活动的结果,对吗?”

“没错,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秘密,问题是为什么要把我们请到这来?”酒精回答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你们没猜出来吗?”

“我们想的头都痛了!说吧,你不会是没事想找几个来聊天吧?”

“好吧!先看看这些东西。”胡思考说着将办公桌上的几份文件关给了他们,这些文件就是关苍海几天前送来的。

“这些东西的确让人吃惊!这可是绝密的!为什么要我们看?”圆木看了一些之后,问道。

还没等胡思考回答,野猫已抢先说道:“你还没看出来吗?因为他是想请我们帮忙!”

“没错!你们的确是聪明人!”

“为什么找我们?可我相信你这不是开玩笑!”听闻此言,酒精当场应道,其他几个人也点头表示同意。

“这些文件告诉我们,多年来反腐败的结果就是: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

“反腐败有公安、纪检等部门,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不就行了吗?何必要找我们?”一直没有说话的飞鱼问道。“整治腐败问题谈何容易!现有的反腐败部门自身也存在腐败问题,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不能依靠他们,再说仅凭几份文件就处理某些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想建立一个新的反腐机构。”胡思考接着又说道,“要建立一个新的机构不缺经费之类的东西,唯一缺乏真正可以信赖的人。好在,有人给我了一个好主意,让我想到了你们--中国网络之鹰组织能够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切!”

此时飞鱼再次问道:“为什么?”

“我也经常上网,而且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浏览中国网络之鹰的网站,一年前我就成为中国网络之鹰的一名注册成员,所以我对你们的了解很多。你们的组织发展到今天确实不容易,可惜是通过网络来组织,造成组织工作先天性的不足,人员成分“杂乱”,缺少组织性,可谓问题不少。虽然这个组织在某些问题上“过于激进”,但是它是一直没有背离“为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宗旨。你们的反腐败立场相当坚定,组织中也没有腐败分子,你们是不会容忍其在组织内的存在。”

“我们能为反腐败做出什么贡献?”酒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其他几个人关心的问题。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你们的会员有十多万,分布于全国各地,从事各行各业,这无异于一个情报网,可以提供大量线索。”

“提供情报不成问题,这事交给情报组的人就可以。”酒精回答道,“还有其它事吗?”

“当然有,我想从你们的会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加入新成立的反腐机构,你们对腐败分子的态度让人放心!”

“我们可以提供可供使用的人员名单,使用谁则由你决定,至于他们是否同意参与打击腐败行动,那要由他们本人决定,我相信没有谁会拒绝。”

“那么我首先邀请在座的几位加入,不知可否?”

“同意!”“同意!”在座的几位当场表示同意,于是新的反腐机构的第一批成员确定了,从此一场被称为“清党”的反腐运动开始了,它与军队内部的整顿活动合称为:“清党整军运动”。

没有人会喜欢战争,尤其是大战。长期打下去谁也没有好处,双方都有意结束战争,可这场战争谁也败不起,也一样赢不起。所以,当中美两国的代表在法国人的秘密调解下,在巴黎效外的某处别墅之中举行秘密会谈,讨论如何结束朝鲜战争的同时,双方还在继续向朝鲜半岛增兵,希望取得几个胜利,以有利于在谈判中向对手施加压力。

23日晚,俞登接到大批增援部队将马上赶到的通知,其中第38、54集团军正式调归志愿军指挥,接着总参谋长天俊给他打来了电话:“我首先要祝贺你,晋升上将的条件你够了!”

“我刚晋升为中将,升上将还早着那。”

“不早,只要你能把美国赶回三、八线,你升大将的资格就不成问题。”

这没等俞登说什么,天俊接着说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我告诉你一个消息,我们正与美国人进行秘密接触,看来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不能谈,因为美国人的要价太高。”

“和谈是不是要等我把美国人赶回三、八线之后再说?”

“主席让我转告你一句话:不把美国人赶回三、八线,绝不停战!”

“明白!”

“给你增兵的通知收到了吗?”

“收到了!太好了,这样再加上其它部队,我手中的兵力有60万,如果加上正在空运东北的第15空降军,以及第1集团军等部队算上,兵力应不少于100万,有如此多的部队,我不想打胜仗都不行。不过,听说美国人也在增兵,不知情况如何?”

“放心吧!美国人可调动的部队不多,除非美国实施战争总动员,否则美军不会有多少增加。1个小时前,我收到情报说韩国人又宣布动员50万人,至于那些人的战斗力如何就不用我说了。放心大胆的赶下去,我还给你准备了一支100万人的战略预备队,保证你有足够的兵力可用。”

“我会尽力的!”这话说出来说显得充满自信。

与俞登充满自信相比,科舍尔只能说是充满失落,一个又一个坏消息正不断打击着他。

美国舆论界将战场失利的原因归结于他的无能,与前几天对他的大肆赞扬形成了鲜明对比。

总统布什并没有受舆论的影响,依然拒绝撤换他。但布什拒绝了他的增兵要求,因美国已无兵可调。韩国人在对他表示不满的同时,又紧急动员了几十万的部队,可是这些部队只能用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词语来形容。

今天一名后勤军官又给他带来了一个坏消息:“物资要消耗完了!”这几乎让科舍尔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美国早已将朝鲜半岛列于可能发生战争的重点地区,除在韩国储备了大量物资外,还在日本冲绳建立了亚洲最大的军火库以储备军火,同时还部署了大量的海上预置舰--已装满军火随时可起航的大型运输舰。再加上韩军的储备,物资总量是惊人的。

“你马上给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科舍尔用几乎失去耐心的语气提出了问题。

“这确实是事实!”那名后勤军官很耐心的解释道:“物资储备的数量确实不少,实际可用的物资却并不多。仓库内的许多物资已过期报废,另一些则因种种原因无法使用,还有许多种类的物资储备不足,部分物资已经或者马上就要消耗光了。更重要的原因是战争中的实际消耗量远远超出了战前的估计,尤其是中国人参战之后。按这样的速度消耗下去,我估计到8月初,物资就消耗差不多了,到那时不想停战都不行!”

这些话让科舍尔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他再仔细的阅读了一下那名军官提交的详细报告之后说:“我们缺少的正是你这样的军官!”

可是他没有时间考虑去物资是否充足,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因为志愿军没有放松攻势,相反加紧追击退却中的联合国军,用俞登的话说就是:“绝不能让敌人平安的撤退!”这打乱了联合军的撤退计划与秩序,但是联合国军依然完成了撤退计划,撤退到预定的地区。

对此,俞登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能够取得最初的胜利多半是由于我们的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