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神兵天降 两军合围

魏延性格孤傲不假,可不得不说,他有孤傲的资本。

嘴上在说着豪言的同时,魏延并未忘记一个将领最基本的素质——广布斥候。

他方才发出的数道军令中,有不少都是接连在派出军中的精锐斥候。

斥候一词,好似听起来没有屯长、曲长这些军职高,可只要是在军中的人都知道,斥候职分不高,但他们却是军中最精锐的一批人。

训练最严格,身家最清白,待遇最好,这一连串的最,让斥候有些后世特种部队的雏形。

毕竟斥候经常干的便是深入敌境打探敌情的事,他们往往没有众多同袍在身旁拱卫,一旦他们从大营中离开之后,接下来能靠的便只有自己。

并且最重要的是,斥候的忠诚一定要得到保证。

因为一旦斥候回转,他们禀告的一定是最紧急的军情,并且这种军情可不经过任何审核直接送至主将的耳中。

在这种情况下若斥候的忠诚无法保证,那么主将很可能会在错误的情报的之下,做出致命的决断。

魏延当年在荆州刚刚跟随刘备之时,他的第一个军职便是斥候。

作为一步步从斥候爬到如今地位的经验丰富的老将,魏延对斥候的重要性自然知道。

他大军中的斥候,皆是他一手培养的心腹。

魏延精心培养出的斥候,并没有让魏延失望。

也就在第三日,魏延派出的数十位斥候就回来了十数位。

至于剩下的还未回来的斥候,魏延知道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训练有素的斥候不仅回来的快,还为魏延带来了许多重要的情报。

当中除去有着曹真大军的动向之外,还有着费耀大军的动向。

之前刘晔向曹真献上反客为主之计,曹真觉得此计甚妙,很快便采纳了。

按照刘晔的计策,曹真后面几日陆续指挥魏军分兵攻打汉中的各处城池。

汉中是个大郡,大大小小的县足有十数个,在这十数个县中,有的城防尚可,短时间内还能抵挡的住魏军的猛攻。

还有不少县城本就是小城,城中守备的又大多是县兵,如何能抵挡的住魏军野战精锐的猛攻。

不过短短半月时间,汉中郡就有不少县城落入魏军的手中。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魏延听着那些县城的名称,脑海中就不自觉地浮现了汉中郡的整副地图。

汉中的整体防线是由诸葛亮与法正设计的,但具体操办者却是魏延。

对于魏延来说,他是比糜旸更能了解汉中防线的人。

一连串的县名在魏延的心中浮现,然后好似化作了一道道清晰的脉络一般,不断在魏延脑海中浮现的汉中地图上不断游走着。

在推演一遍过后,魏延的心中有了更足的底气。

诚然魏军的攻势很猛,连续将汉中的不少县城攻下,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会被魏军攻下的县城,本就不是糜旸之前主要防备的要塞。

换句话说,那些城池的失去,并不会让魏延的大军寸步难行。

哪怕魏军的兵锋已经触及汉水。

可魏延原本一开始的打算,就没想过要从汉水行军。

雨季刚过,汉水水量正是暴涨的时候,这时候选择逆流而上行军,既危险又缓慢。

糜旸给魏延的命令是速援!

在思考完曹真大军的动向后,魏延又琢磨起费耀大军的动向起来。

就在前段时间,费耀终于率大军走出了斜谷口。

而当费耀大军走出斜谷口的第一日,他便顺利收到了来自曹真的命令——分兵猛攻汉、乐二城,彻底截断南郑与阳平关之间的联系。

费耀知道他的行军速度缓慢,已然引起曹真的不喜。

因此他在得到这个军令之后,表现的十分积极。

他自己率一万大军猛攻汉城,然后又调遣了副将率一万大军猛攻乐城。

不过由于汉、乐二城的重要性,这两个城池的城防与守军,可不是那些被魏军攻下的县城可比拟的。

在连续多日的猛攻之下,汉、乐二城依旧牢牢掌控在梁州军的手中。

这一点对魏延来说,便是最好的消息。

在得知曹真与费耀大军的具体动向后,魏延没有迟疑。

于得到情报的当日,他便率领着五千梁州军从西城出发一路西进。

魏延知道他大军动弹的消息瞒不住魏军的斥候,所以他一开始压根没想瞒。

不仅不打算瞒,魏延还主动派人四处放出消息——奉梁州牧之命,领兵驰援南郑!

在做完这件事后,魏延便令五千梁州军,除去携带必备的军械,干粮之外,其他的影响大军行进速度的辎重都不准携带。

面对魏延的命令,五千梁州军没有丝毫迟疑。

很快的在当日,五千轻装简行的梁州军就在魏延的率领之下,快速朝着南郑城的方向急行军而去。

魏延知道在他放出消息的情况下,最多不过数日,兴势城外的曹真就会率先得到这个消息。

所以他一定要率领大军,在这数日的时间内分秒必争。

只要在这数日之内,他越靠近南郑城一分,他心中的谋划,才能更多一分成功性。

西城、杨县、旧亭,深知汉中地理的魏延,几乎是本能的为他的大军规划出一条最快抵达南郑的路线。

而在魏延优秀的规划,及梁州军高强度的急行军之下,不出数日,魏延的大军就已经跨过旧亭来到了成固县之外。

成固县距离南郑县不足百里。

这么短的距离,寻常大军最多走个三天也就到了,可若是以魏延之前展现出来的行军速度呢?

当魏延领兵到达成固县外的时候,曹真才刚刚收到魏延出兵的军情不久。

而就在曹真还未做出决断的第二日,因为魏延的大军现在就在成固县外,魏军的斥候很快又将这个消息禀告给了曹真。

就在短短两日之内,曹真就连续从斥候口中听说魏延的名字。

这让曹真感到心惊。

能不心惊吗?

昨日他才收到消息,说魏延的大军从西城出发。

今日他就收到魏延的大军距离南郑城不远的消息。

这样短的时间内,连续收到这两个消息,直让曹真以为魏延的大军真如天上降临的一般。

只是曹真也知道,魏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原因在于他打了一个信息迟滞的时间差的缘故。

可哪怕知道这一点,曹真心中也不由得对魏延的大军重视起来。

要想成功打出这个时间差,对将领及士卒的要求非常高。

曹真不禁想起了当年,以擅长急行军闻名天下的征西将军夏侯渊。

无论是哪个时期,能率领士卒急行军的将军,一定都不是善与之辈。

其实曹真在南征之初,就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查探过糜旸麾下的诸将。

据之前曹真得到的情报,魏延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哪怕他之前是汉中都督,可身上没有光辉战绩的他,名气还不如丁奉这个校尉大。

可现在曹真知道了,魏延的才能不可小觑。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曹真开始积极部署一切。

诚然魏延大军的行军速度出乎曹真的意料之外,但这不足以让曹真感到慌乱。

再怎么快到达成固,魏延的大军也只有五千。

并且在连日高强度的行军之下,想来魏延大军的战斗力肯定有了严重的下滑。

而反观己方,论兵力,士气皆在魏延大军之上,曹真有何好慌乱的。

曹真觉得该慌的应该是魏延才是。

因为当世有种战术,叫做围点打援。

曹真不是迷信情报的人,可从他目前收到的情报汇总分析,曹真相信魏延便是为了救援南郑城而来。

若不是为了救援糜旸的老巢,魏延这么拼命干什么?

现在费耀的副将正领军攻打乐城,乐城居于南郑与成固之间,是汉中除去兴势之外的另一个要塞。

一旦乐城被魏军攻下,那么南郑就将失去来自东面的一切援救。

所以魏延若想救援南郑,那么乐城的魏军魏延就一定不会置之不理。

曹真当机立断地发出了两道军令。

第一道军令:命费耀副将韩德停止攻打乐城,快速领兵转向朝着成固县前进。

第二道军令:命大将王双领兵五千,从兴势城一路南下,绕到成固县的背后截断魏延大军的退路。

曹真的第一道军令保证了魏延会将注意力,大多放在正在朝他行进的这支魏军身上。

而只要魏延的注意力被这一路魏军吸引住,那么不久后绕到魏延大军背后的那支魏军,就将成为对付魏延大军的杀手锏。

曹真觉得自己的安排简直是滴水不漏。

在两道军令发出去不久之后,两支魏军就分别按照曹真的吩咐,开始朝着成固县外的魏延大军包抄而去。

曹真一直在派斥候关注着两支魏军的动向,同样的是,魏延大军的动向他也一直在关注着。

据斥候回报,魏延在率军抵达成固县后,便一直没有新的动作,像是在征兵待战。

在得到这个情报之后,曹真更加坚信魏延的目的一定是要救援南郑。

他不断发出军令,让两支魏军快速对魏延大军形成合围之势。

只要这一战能吃下魏延的五千大军,那糜旸一定会遭受重创。

在曹真的催促下,两支魏军渐渐对魏延形成了合围之势。

一万五对五千,优势大大的有。

这是曹真心中的想法。

他的想法也不能说错,哪怕糜旸来安排,也不能布置的比曹真的更好。

可曹真的合围之势要想生效,最根本的基础在于,魏延是真的想救援南郑。

但魏延不是呀!

由于魏延的目的根本不是救援南郑,所以他并未将注意力都放在前方不断逼近的韩德大军身上。

既然没有疏忽,那么魏延派出的斥候,很容易就探查到两支魏军正在朝他合围来的情报。

得到这个军情后,魏延不仅一点都没有担忧,反而大笑起来。

他就怕魏军不动!

魏延为何要故意放出他要救援南郑的消息,那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他行军速度多快,乐城外的魏军也是他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不将乐城外的一万魏军引开,他的大军根本就没办法继续前往阳平关。

而要想达成这个目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大军当成一个诱饵,变为魏军不得不攻击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魏延既大张旗鼓放出叫假消息,又特地在成固县外修整一段时间。

从目前收到的情报来看,魏延所作的事并没有白费。

不过让魏延没想到的是,曹真竟然如此看重他,竟然将乐城的魏军都调来围剿他。

不过想想也正常,若不集中力量先剿灭他这支大军,乐城的魏军很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中。

既然目标已经达成,那么魏延就不再迟疑。

这段时间内魏延一方面修整让士卒恢复体力,另一方面他拆毁了成固县内许多房屋,储存了制作浮桥的原材料。

为何魏延会打算将大军屯驻在成固县外呢?

乃是因为成固县与乐城皆在汉水北岸。

并且熟知汉中地理的魏延知道,成固县外的汉水由于地势原因,哪怕是在雨季刚过的当下,也是能靠搭建浮桥度过的。

在两支魏军还未彻底形成合围之势之前,魏延指挥着五千梁州军在成固县外的汉水北岸上搭设了许多浮桥。

等浮桥搭设好之后,魏延丝毫没有迟疑,他率领着五千梁州军快速度过浮桥,然后到达了汉水的南岸。

在到达汉水南岸后,魏延又下令全军急行军朝着阳平关继续进发。

魏延大军度过南岸的消息,第二日就被魏将韩德所知晓。

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韩德整个人是懵逼的。

由于乐城位于汉水北岸,所以韩德大军当然是沿着汉水北岸朝着成固进军。

可就恰恰就导致了韩德大军无法就地设防阻拦魏延的大军。

韩德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这一刻他知道了魏延一开始就不是想整兵待战。

他是想整兵待蹿!

或许韩德可以马上传令大军调转方向,沿着汉水北岸一路追击魏延大军,可这又有什么用?

就不说魏延的行军速度本就极快,莫说韩德有没有这种统兵能力,让他的大军有追上魏延大军的速度。

就说要想成功阻拦住魏延的大军,那么就必须让己方大军成功渡过汉水到达南岸,不然隔着一条浩浩荡荡的汉水,在后远远追击是怎么回事?

可是韩德率军从乐县出发的时候,是想着与魏延大军野战的,哪里会携带船只?

没有船只,就必须搭设浮桥。

可若没有提前准备的话,供上万大军度过的浮桥,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搭建完成!

等浮桥搭建好,魏延大军早就跑没影了。

况且就算没有以上种种因素,要是他率领大军不顾一切的追击魏延,那乐城怎么办?

魏延的整兵乱蹿,将韩德的头给蹿疼了。

而曹真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估计是会被气的心肝疼。

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139章 东三动乱 援军已到第299章 以骑逐步 天道有常第32章 小心有诈第204章 血色礁石 提刀破城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427章 兵分两路 交州兵至第14章 接班人第659章 两宫之争 山阳在否第499章 借场东风 赠你精兵第323章 仲达崛起 既悼既檄第269章 天子担忧 关羽教旸第646章 防备江东 提议封王第503章 先取二贼 再行北伐第135章 季汉情谊 子龙料敌第650章 围杀魏军 车骑未退第116章 得偿所愿 (十更,求首订)第60章 蛮王沙摩柯(求追读,求月票)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龙相见第504章 营声鼎沸 满城皆惊第271章 松柏之下 儿女情长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529章 伯言挂帅 智分敌势第314章 君臣相见 帝王嘱托第212章 班底雏形 突闻噩耗第433章 先定阴平 再阻剑阁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451章 坦诚布公 青山埋骨第268章 大军东下 刘备去向第七百六十三章 沙王绝招 共食江东第487章 邓艾被训 魏军压城第292章 正奇变幻 魏延奋命第217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刘封 誓杀吴狗第360章 鱼水对话 南中异常第517章 宁俘不降 三族将夷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庙号第396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第515章 郭淮妙计 维成弃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举事 出师有名第423章 轻摇令旗 二擒孟获第305章 主簿献城 魏延抱怨第184章 气若游丝 魏王薨逝第1章 江陵城中第330章 断翅而亡 蠢货孟达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284章 云长用意 三虎同帐第190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575章 士载南下 噩耗致晕第561章 火烧合肥 江东野望第559章 军向上邽 淮南之变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315章 天子规格 布告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斥问吕岱 扭曲事实第六百九十八章 陆逊献计 荆州躁动第81章 先破鹿鸣,再枭羽首 (求追读)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读!)第130章 公安缺粮 司马入营第502章 万钧汉水 齐灌魏营第220章 断发认罪 曹仁亲征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读!不要养啦!)第89章 糜芳的进击(四更求追读)第585章 月下柔情 信使到来第349章 杯酒释权 唯一主宰第326章 州泰献策 孙权惶恐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289章 挡车骑者 人马俱裂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抬头第258章 越发担忧 断粮之计第82章 沙兄,你终于来了(四更求追读)第510章 不战取胜 孙礼寒心第七百一十八章 疑兵之计 无名之辈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后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刘封 誓杀吴狗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陈仓阻敌第389章 匍匐如犬 剑削顶冠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错 伤心糜旸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阳失陷第605章 陈粮武功 渭北星落第544章 贾逵到来 乌龟喘息第671章 仪同三司 拜大司马第516章 内心煎熬 一网缚之第521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第386章 攻击开始 天子离座第446章 攻守易势 慈不掌兵第115章 糜旸设计 (十更,求首订)第379章 百姓欢腾 暗流涌动第67章 糜旸自去 (啊!追读呀!票票呀!)第222章 大军出发 吃人的网第406章 历史遗憾 不必重演第545章 汇集精兵 废荆入豫第356章 该死则死 夏日之阳第278章 女装送丕 骠骑旗扬第270章 张辽心思 三拜问安第514章 积蓄骑军 千里入冀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第133章 陆逊自荐 内乱将起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严重任 沙王叉腰第282章 忠臣喋血 要战便战第663章 以人为本 十万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