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化解

土木堡一役,英宗朱祁镇率京师三大营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遭瓦剌军围攻,全军溃败,以致英宗被俘,英国公张辅以及数十位高级武将阵亡,二十万大军被杀的血流漂杵,这不仅是大明的奇耻大辱,被杀的数万士卒亦多有家眷亲属在京师。

一直以来,于谦皆因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而倍受尊崇,在民间声望极高,如今突然传出于谦是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自然是引的争论不休,不过,很快土木堡一役的疑点便逐一传了出来。

首先就是大军缺粮的问题,英宗率京师三大营北伐,行军路线是从北京至宣府,沿途不算府县的粮仓,仅是大型军仓就有七个之多,即便是仓促北伐,亦不存在断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土木堡兵败之后,在于谦的指挥下,这七大粮仓的粮食却迅速的转运回京师。

其二,土木堡之围,何以大同、宣府两大驻有重兵的重镇却按兵不动,这天下还有比救驾更大的事情?

其三,兵败之后,见死不救的边镇武将,调拨粮草不力的兵部官员何以都未被惩处?有些反而还加官进爵?

最后,背负土木堡之败罪名的太监王振,可说是其罪通天,可为何饱受六年冷宫的英宗在复辟之后,要为王振招魂以葬,赠谥立像,补赐遗失的赐经赐谕,恩隆异常?反而处死了立有大功的于谦?

这一个个疑点传扬开来,原本认为是谣传,是无稽之谈的人也变的将信将疑,因为列出的这些个疑点都是事实,令人不怀疑都不行,之前是没人敢往这方面想。而且也不敢妄加议论,毕竟事关皇室的脸面,京师的勋臣死伤亦是相当大,怕招惹事非,如今有人四处散播,而且也事隔多年。一众士绅百姓也就无所顾忌了,京师内外随处都能听到对此事的议论。

反响最激烈的自然是京师的勋贵,土木堡一役,京师勋贵以及精锐子弟伤亡殆尽,一听这事背后竟然还有如此大的一个阴谋,登时就群情激奋,纷纷奔走相告,相互联络,就连不平素不关心政事的逍遥勋贵亦是劲头十足。嚷嚷着要为冤死的祖父辈们讨一个说法。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信心十足的文官们立时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谁也没料到京师勋臣居然会将这等陈年旧事翻了出来,而且以此为突破口来攻讦文官,尤为可恶的是,这等七八十年前的旧事,他们就想辩驳,也不是张口就能驳斥的了的。这的细细的查询当年的资料。

内阁值房,李时放下手中的奏疏。轻叹了一声,又望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这才唤道:“来人。”待的中门外中书躬身而入,他才问道:“如今是何时辰?”

“回相爷,眼下刚过申时。”

李时微微点了点头,这才道:“去将翟阁老、方阁老请来。”

待的中书退出。他不仅又拿起那份奏疏,仔细的逐个的看着末尾密密麻麻附着的签名,这些人都是京师的勋臣,基本上都有至亲亡于土木堡一役,看着这一长串名字。他不由有些心惊肉跳。

翟銮、方献夫二人来的很快,有关土木堡之败乃是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一次有预谋的策划早已传的沸沸扬扬,两人岂能不知?自然也清楚李时找他们是为商议此事,这事二人都想过,确实棘手,因为这中间夹杂着一个英宗,牵扯到皇室的声誉和脸面,便是辩驳亦要小心谨慎,否则必遭攻讦。

二人忧心忡忡的进了内阁值房,见礼之后,李时也无心寒暄,伸手让座之后,便从案上取过那份奏折,道:“定国公徐廷德与京师一众勋臣联名上书,恳祈剥夺于少保的谥号,抄没其子孙家产,诛其九族,这是他们上的折子,二位先看看。”

一听这话,翟銮、方献夫不由对视了一眼,这些勋贵们想做什么?剥夺谥号也就罢了,诛杀九族,可不是闹着玩的,数十年过去了,于少保一脉如今早已开枝散叶,诛杀九族,岂非是牵连数千人的大案,如今地方本就不太平,这不是成心添乱嘛?

见翟銮低头看折子,方献夫略一沉吟便道:“谣言必然出自勋贵,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是土木堡一役本就败的不合情理,且又事隔多年,彻查是不可能之事,驳斥,难度亦不小,反过来说,此事既然无法查实,则只能做为谣言,勋贵上疏请剥夺于少保谥号等,纯属是无理取闹,须的坚决驳斥,大明岂能因谣言而罪人?”

听的这话,翟銮抬起头来,侧首看了他一眼,缓道:“这事看起荒唐,但一众勋贵此举却并非是意在于少保,叔贤且看看有多少勋臣联名。”说着他递过折子,道:“他们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错。”李时沉声道:“勋贵们此举,意在争取帝心。”说着,他瞥了二人一眼,接着道:“虽然皆知是谣言,但其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既无法驳斥,便给予对方中伤的机会。”说到这里,他压低了声音,道:“土木堡之变以来,文官独大是不争的事实,皇上继位以来与内阁关系并不融洽,勋贵们此举,一则是争取帝心,二则是给予皇上一个削弱文官的借口。”

李时说完,三人皆是默然无言,嘉靖本就多疑,这种事情他绝对是宁可信其有,若真是以此事为借口打压文官,他们该如何应对?文官能有今日这种局面,实是来之不易,将近百余年时间才确立起来的优势可不能一朝葬送在他们这届内阁手上。

沉默半晌,方献夫才缓缓开口道:“这份折子,内阁只能驳斥,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眼下的难题是如何消除皇上对文官的戒心。”

“这不是难事。”李时看了二人一眼,才道:“请二位过来,便是商议此事。”稍一沉吟,他才接着道:“皇上继位以来,因大礼仪之争,与朝臣关系一直颇为紧张,与几任首辅相处亦不融洽,眼下首辅之位空悬,若想消除皇上的戒心,唯有举荐一位皇上信赖倚重的首辅,二位意下如何?”

听的这话,翟銮、方献夫不由微微一怔,李时这是什么意思?让二人举荐他吗?如今是李时暂掌内阁,举荐他是顺理成章之事,不过,这未免有点趁火打劫之嫌,再说了,推荐李时为首辅就能消除嘉靖对文官的戒心?

稍一沉吟,方献夫已是反应过来,李时指的是张璁,他是想举荐张璁再次起复重掌内阁,他不由有些敬服,在这种情形下,李时能主动举荐张璁复出,这份气度就令人叹服,不过,对于首辅之位,他也有几分觊觎之心,当下便道:“宗易兄可是指的已致仕的张元辅?”

“不错,二位意下如何?”李时毫不迟疑的道。

方献夫看了翟銮一眼,才道:“张元辅已是三度致仕,而且此番致仕,一应礼遇皆未赏赐,可见已失圣心,如何还说是皇上信赖倚重之臣?”

不待李时开口,翟銮已是微微摇头道:“叔贤如此说可就错了,张元辅乃是皇上一手简拔,入阁以来,推行新政,君臣相得,圣眷深隆,三度致仕,实是因为张元辅根基浅薄,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失了圣眷,此番令其致仕,不给予应有之礼遇,不过是迷惑百官罢了。

张元辅致仕如今已是两月有余,彗星却依然在天,可见彗星三现并非是应在张元辅身上,就以此为由,拜折恳祈皇上诏回张元辅。”

见翟銮少有的干脆,而且一锤定音,根本不给方献夫丝毫机会,李时对他不由刮目相看,平日里他寡言少语,看似没有主见,不料在大事上毫不含糊,他当即便笑着道:“仲鸣所言甚为有理,皇上是否有意令张元辅再掌内阁,咱们三人上一道折子,便一目了然。”

被两人一唱一合代表了,方献夫自然郁闷,好在他入阁时间最短,对首辅之位的期望不是很强烈,而且上个折子试一试,也不是坏事,当下便含笑道:“仲鸣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番见解,确实令人耳目一新,细一琢磨,却又合情合理,既是如此,那就事不宜迟,眼下天色尚早,咱就写好折子同定国公的折子一同送进去。”

见方献夫没有异议,李时不由放下心来,微微颌首道:“如此甚好。”

乾清宫,西暖阁。

嘉靖惬意的靠在椅背上听着东厂厂督高忠的禀报,他这两日虽然不上朝,不见人,但对京师的动静却更为关注,锦衣卫和东厂,都是一个时辰一报,京师文武大员的动向他都是了如指掌。

他着实也未想到,武勋会鼓捣出这么一个谣言,土木堡之败乃是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一次有预谋的策划,这还真亏他们他们想的出来,不过,说实话,他喜欢,如此一来,文武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喜欢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358章 跳出三界外第362章 嘉靖的灵感第14章 惹麻烦了第71章 盯梢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01章 初见严嵩第197章 三弹张璁第285章 挂冠而去第210章 借势第164章月港内讧第353章 仇人相见第14章 惹麻烦了第101章 钱弊第10章 三寸金莲第88章 各有盘算第368章 上刺刀第144章引狼入室第34章 再见张璁第1章 被点拨第106章 内阁急递第16章 风云变幻第45章 南京(一)第21章 授官第209章 反应不一第186章长干寺第115章 冲突第189章不欢第372章 新式火枪第六章 买仆第467章 偷天换日(二十八)第359章 招安条件第22章 礼物第393章 致仕第436章 入侵倭国第476章 反困第82章 豁出去第62章 嘉靖反应第273章 造船厂第400章 亲王造反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463 偷天换日(二十四)第41章 徐州第271章 观察第259章 宁波望族第238章 下套第36章 三字真经第64章 聊胜于无第196章 彩票发行第59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稳定人心第178章时局第313章 布局第20章 京郊送行第24章 稳定人心第166章狮子大开口第132章盛极第446章 偷天换日(七)第194章 祸不单行第458章 偷天换日(十九)第283章 清曼忧心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398章 嘉靖再出手第361章 特区第71章 盯梢第351章 软硬兼施第31章 赴任第433章 找死第478章 四面围攻第265章 遇险第256章 走亲戚第123章管闲事第六章 买仆第44章 新授官职第226章 化解第366章 掺沙子第339章 京都近畿第117章如意算盘第448章 偷天换日(九)第229章 纷争起第466章 偷天换日(二十七)第436章 入侵倭国第33章 驿传之弊第122章募捐第472章 各有算盘第143章火器大家第375章 世界大战第114章 笼络第86章 发狠第341章 火烧大阪湾(一)第376章 嫁衣?第八章 试探第82章 豁出去第25章 色艺双全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277章 牛刀小试第467章 偷天换日(二十八)第406章 坚守第241章 勋臣入阁第235章 姜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