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人一有钱,也不知为何。就好比吃了美酒能壮胆一般,钱亦能壮胆气与傲气。

文箐现下也是有这种感觉,心情舒畅之极,凡甚么事都觉得顺眼顺耳。可惜的是身在古代,有钱了,却不能如前世依样去血拼。正自思量间,却听得文简道了句:“前日里,我在大哥那里,许诺要送守信一支笔的,这下好了,我有钱了,就让他自己买去。”

他的”财大气粗”便是姐姐如今既给了自己一千文做零花,于是自己亦是十分有钱了,赶紧将原先的承诺一一付现。守信是文筵与文笴兄弟的伴当,雷氏因钱财有限,只雇得一个小厮跟了兄弟两身后照应,文筵与文笴都不是多事的人,倒也没甚么麻烦,守信这人乖巧,文简想来讨好大哥二哥,于是连带着也给守信一些好处。

真正是:人小鬼大。

文箐乐得抿着嘴笑了一会儿,敛容,故作一本正经状,有意考虑他:“那你预备给他几多钱?”

文简拿了钱袋在手,想了想,道;”以前咱们笔,一文钱一支有的。”他说的以前,便是指在归家途中,文箐买笔送给华庭,当时询过价,没想到他倒是把这个价钱季在心理了。

他数了两文出来,似乎两文能选得一支笔普通的好一点,又不敢肯定,于是问文箐,道:“姐,那两文一支的笔,可是好许多?”

文箐见他十分慎重的模样,差点儿没憋住笑,点了一下头,引诱地道:“可是上好的笔,也有七八文一支的笔,还有那更好的是十文呢。”

文简睁大了眼睛,疑惑地道:“这么贵?我怎么不记得了。给表哥的不是五文钱一支的么?”他桡了桡头,坚信自己没记错,可是见姐姐不说话,只盯着自己瞧,便有些怀疑自己的记性。右手拿着几文钱举棋不定,左手撑起了左腮,歪着小脑袋,发愁地道:“可是大哥都没用这么好的呢。那……”

文箐见他这么慎重其事,反复思虑的模样,不知为何,突然就来了笑点,终于笑出声来。她真得好久没有这么真心地完全放松地笑过了,只是这一笑,便停不下来,差点儿中笑岔气。

文简恼得只瞪着姐姐,最后嘟着嘴道:“反正你说了这是我的零花,我自己要作主的。”

文箐好不容易才收住笑,只觉得肚子笑痛了,可是嘴角仍然是弯得直不起来,向弟弟解释道:“你所虑所言皆极对,姐姐方才实在是高兴得忘乎所以,才笑起来,并不是取笑你。”

她言语理带着些夸赞的意味,又带着莫大欣喜之意,连文简也听出来这是姐姐对自己方才的言行表达了满意,便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姐姐这笑得也太让人……”寻思着用什么词来形容。这让他想起了小黑子哥,也只在她面前,姐姐才笑得有些开心,却也没这么大笑过。

其实,对于文简这个年纪,送礼时能去思考该送多贵的物事于一个下人,还会去寻思这物事不能超过大哥的用度去,这便已是十分动心思的事情了,连文箐有时都没想太多这些事。听了弟弟言者无心的话,文箐却不由得大为放心:文简虽小,心眼儿却并不是直直地一根筋,也会有些小九九儿。

文简得了姐姐的肯定,这时又排出来四文钱,合计为六文钱,拿定主意,道:“四文还是太少了,元宵节,他要上街的,六文予他,好不好?”

文箐点了头,心里觉得他这安排大为妥当,越发地在心里提醒自己,好多事,确实该敎弟弟如何把持钱财了,既不要让他像三叔那般太看重,也不能像四叔那般无所顾忌。

“既说了这一千文是你的钱,花去多少,怎么花的,大体用在哪里,你尽可以自己安排,只是莫要太张扬。你给守信赏钱,或者又因为其他事情要打赏,比如嘉禾与其他人,姐姐亦是一千个愿意。花完了,花多了,可也莫要再讨要。故而,每项用度花在哪里,需得与姐姐说一声。”

文简认真听得姐姐的教导,他想想一千文,那是十吊钱,能花好长时间的,自己怎么可能一下子花光呢?其实,等到了后来,慢慢地有了些经验,年龄渐长,亦明白了姐姐所虑甚是:钱是不经花的,一但花上,很快便能见底。

文箐也不过是让他有一些节约意识,不想让他养成铺张的个姓,此时也不再多说这事,免得他好不容易有一个过节的机会,终于可以痛快花钱买些高兴。自己却说三道四扰了他兴致。此时,正经地问他道:“那元宵节,你连守信的礼都想妥了,家中各位哥哥们的礼,可也细细想过了?”

文简听了,发愁地道:“我倒是想送他们,只是,我不晓得该送他们甚么?”又将平时各位哥哥与自己玩耍时的一些小事一一说与姐姐听。

文箐听得他对各人的描述,知他心里有喜欢的人,有不太喜欢的人,也不好太让他别扭着去特意多花时间与不喜欢的人玩一起。此时,只提醒他一下,给他出主意:“不是还有几日才到元宵吗?可在这几日里多问问守信或文筹,还有文笈虽然嘴上张口便说些话不中听的,姐姐瞧他却是真心为你好,你可莫要偏了心,送的礼皆要用心才是。”

文简点了点头,寻思着怎么办才好,过了一会儿,又有些不高兴了,道;”听说苏州城里甚么都有,可惜,姐姐如今又不能带我上街去寻……”

文箐见他心心念念不忘自己,很是高兴,只宽慰他道:“咱们上不得街,可是你说守信他们必定有人会上街,托他们带回来便是了。”

文简觉得姐姐比自己想得更清楚,自觉甚是好主意。文箐却不想如此轻松放过他,提醒道:“那若是他们喜欢的甚至是贵的物事,你那些零花钱都不足一件之值呢?”

文简听了,觉得送礼这事,也麻罚,又要晓得人家喜欢甚么,还有贵的自己送不起。”那端日大哥也没送我多贵的……”

文箐却拍拍弟弟的肩道:“你如此想了,便是道理了。大哥送你的不太贵,你要送大哥的却比他送你的还要贵出很多来,也是不妥的。”

文简经姐姐这么一指点,心思也转得快,此时豁然开朗道:“我晓得了,这是三婶同姐姐说的,礼尚往来,太轻太重皆不好。”当下,又提到了元宵日要给其他下人的打赏,文箐给他些零钱,让他与嘉禾张罗,听着他同嘉禾说:“不若,还依端日,每人五文钱好了。”她在一旁,既不说多了也不说少了,只脚下踩着火箱,手上翻着《大明律》,关于打赏的事,任由他们二人去分派。

嘉禾以前她不太会识数,才学会数数,还是文简敎的,文简耐心也好,慢慢地敎,也不怕他胡涂,一次两次不行就敎三次四次。嘉禾见少爷比自己小了甚多,却是汇算很多钱,于是有了比较,学得甚是用功。如今二十以内加减,用心些,也不太会出错了。

她现下怕再次数错,到时发给人的钱里有多一文,或少一文,把好事做成了坏事,拿根线,每五文一串,数了又数。”耶、两、塞、寺、嗯、洛……哦,不对,多了耶个……”因念数字,习惯总是数五后往下数六,这下子又差点儿多数出一个来,不好意思看了看文简。

文简笑她,学着她的常熟话:“ 耶、两、塞、寺、嗯、洛、切、剥、纠、舍、舌耶、舌腻、舌塞、舌……”学得竟是有模有样的。

嘉禾却是耳朵都红了,晓得少爷这是笑话自己的常熟腔。

文简笑完,转头对在旁边亦发笑的姐姐告状道:“嘉禾就是不记得说官话,偏说常熟话,以为我不懂。哼,我也跟着文筹学会了……”说着说着,又用常熟腔唱起常熟的歌谣来:“泥塞啷个湿来搡乌里个藕,乌荡里啊遛遛游扣伊游回……”

小孩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尤其是接触语言方面,文简是个中高手,文箐都有点自叹不如。听着弟弟唱得七拐八弯的,发现弟弟在周家院里,没有自己跟着,却是学会了好多自己都不太了解的东西来。只欣慰地看着他,她自己是浑然没觉得早把文简当个儿子一般看了,而不是弟弟,恨不得甚么都替他张罗好了,他一出门,自己便担心莫要惹事。如今见他在周家院里因为长房的照顾,活得如鱼得水,此时,倒是感激有长房在了,一反先前对长房所有反感情绪。

嘉禾一边数着钱,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才到文箐身边十来天,端日便得了小姐和少爷的赏,一人给她六文,元宵又可得五文。她掰着手指头一个个地算,先是算得总数十五,后来再数一次,好像是十八,差得太多了,不放心,又数了好几次,终于肯定为十七文,为自己算对了数,很是高兴。可是随着小姐脚伤大好,平日里已经不用她背了,如今只做些打水提饭的事,偶尔喜两件衣,此外,很是得闲,自觉得没甚么事做,于是日日将屋里屋外连窗棂都擦得一尘不染的。

钱一数完,嘉禾又提了水,拿了帕子,去擦窗户了,说是外面有尘,落在上面,难看。文箐劝她不止,只任由她找点事,免得她想得太多。当初选嘉禾,她确实不是存了长久之心,可是如今见她干活真得利落,十分尽心,也有些舍不得。每每见嘉禾在自己面前讨好,恨不得把所有事都做得不出一点儿差错的小心谨慎,想她一个孤女子,被伯母赶出家,还会替堂姐的婚事着急,人这么厚道,偏老天爷对其不公,不免生了恻隐之心。

可是在她看来,嘉禾其实在周家过得委屈,被人瞧不起,不仅书院一事,平时去厨房提饭,没少受欺负。她挺能吃,而厨房有人刁难于她,便刻意短她的吃食,只按正常人的分量予她,她却不敢声张。文箐怕她吃不饱,刻意让她随自己在屋里一起吃了,自己与弟弟亦多要一些饭食,分于嘉禾吃。

由此,嘉禾越发的感觉四小姐对自己的照顾,更是尽心尽意,四小姐身边的温暖,她第一次尝得,很是舍不得。

彭氏带着文箮来看望文箐姐弟时,便见得嘉禾正在擦窗户,窗棂因为桐油漆拭如今亮闪闪地直发光。免不得进了屋,便对文箐夸道!”只你当日眼光倒是甚好,挑一个会干活的。”

文箐担忧地说道:“可是她人丑,怕是见不得客。”

这话说起来,是魏氏过寿那日,三婶特意来同文箐交代,不要让嘉禾去长房院里,甚至自家院里也不得去,生怕她被客人见了,引起误会。文箐亦是懂得她的忧虑,只点头应允,那日却让嘉禾同上次周珑所敎那般,抹了厚厚一脸白粉,敷住她脸上的麻子,其实也还是能见人的。这十来天,嘉禾在周家吃得饱,做得活计不累,养了养,人似乎慢慢白了,脸色不是原来的暗黑,比先前所见第一眼来说,或许是看习惯了,不觉得丑了。

彭氏把嘉禾叫过去,仔细打量一下:见她一身青布杉子,倒是新的,脚大于是鞋子亦显得大,同文筵的少年脚只大不小,伸出来的手指粗大,手臂有些冻肿未消,脸上与耳朵的冻伤倒是变淡了。说丑还是有几分,只是要见人,倒也不是见不得,只叹了一口气,道:“留她做些粗活,倒也使得。”

显然,周家所有人,都认为若是跟在文箐身边做贴身丫环,还是不适合的。文箐也不会因此而大唱对头戏,只点头,寻思着日后若让她离开自己,也得为她谋个好去处,衣食无忧,能得一份不被人数落的活计,养活自己才是。这心愿是好的,可是哪里寻得这样的好主子?

彭氏有事先走了,留得文箮与文箐姐妹俩聊天,聊得倒是高兴,而文箐亦是借机打听她的喜好,晓得她中意苏州某店的头饰。原来她是想买来给姆妈的,彭氏再过些日子也到了小生日了。

对于彭氏,替长房打理家业这么多年,说功劳肯定是有的,可是每年却是要把各项收支都报予魏氏,再将地里的产出赚得的钱,全数送到北京,是实实在在的大公无私,只为长房这个大家庭付出一切的妇人。这样的人,可惜于太过老实了,是真得没私心,故而不像李氏那般想着分家如何如何,也没有存更多的私房钱,平日里很是舍不得花钱,只想着省一文便得一文,好给儿女日后留下。

而雷氏随了魏氏身边,打点着母亲大人的所有事项,讨得诸多欢喜,又要随她见得官场上的后宅之人,于是再用度上相比彭氏,至少在外人看来,是有明显的区别。雷氏因此有几套象样的首饰,可是彭氏只戴着几年以前周夫人在家时送她的一套头面,在年前送到银店里花了些钱重新按时样翻了新,于是在魏氏过寿时才戴在头上,没失了面子。只是相形之下,就连女儿文箮也不禁拿这些细节把姆妈与大伯母对比,心疼姆妈。

相对于文箮手头上的拮据,文箐今日始发觉自己是富女一个。去年岁末归家,除了归家当日与次日,还有祭祖那日不痛快以外,其他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相当的适意。只今日初十,更是觉得事事顺意,李氏送月例,表姐送分红,如今她手头十分阔绰,仅是表姐送来的这几千贯钞,这一两年的吃穿都不愁了。手里的零花,又有这过节的红包可以充充数,说到红包,免不得提起端日那天,长房人人都给了他们姐弟钱。都说长房抠,只是今年却是连文筠亦兴高采烈地道:“今年二伯母也舍得给我这么多红包了。”

文箐还以为她拿了多少,结果后来才晓得,也只有春节这段时日,小辈的才能得长辈的赏钱,平日里收的礼,都是物事。文箐听后,不免失望,原想到伸手讨要钱,甚是困难,而她,要是困在后院,谋不得钱,可真是心不安。得了表姐的钱后,很庆幸自己的零花够充足。

听文筠道,往年红包不过是十文二十文铜钱,而今年却是足足六贯钞。这点子钱,在文箐看来,不够赏几个下人的,可是回屋,一拆开自己的来,才发现三个伯母给自己的竟都是十贯钞。这是,长房对对自己的差别对待?

文箐因为先前送了长房药膏,得了她们喜欢,于是把手里前又归拢一下,花了二百贯钞,买了材质,让嘉禾与小月私下里做了些药膏,在魏氏寿诞前一夜,特意送去给雷氏。雷氏办事机伶,寻思文箐这个物事能卖给一些大户人家,既拿得出手,便索性做一样回礼,送给一些来往的有钱人家。

谁也没想到,雷氏这无心之举,后来竟让文箐受益。这事容后细说。只说文箐此时见文箮发愁钱财的事,自己有心帮她,可是若是私下时直接让人去买来,送给她,又怕这样做得冒失,伤了文箮的小心灵,便为她出主意。

文箐安慰她道:“其实,这事不难,二姐手里自有盈余,我手里也有钱财,那钗子姐姐都打听得,左右不过是衣百来贯钞,我们两个的钱合在一起,只多不少,差人去买来便是了。”

文箮苦恼说缺钱的事,当时不过是吐吐苦水,贞没想象文箐开口借钱的。文箐这么主动提出,她很是感动,却是不肯受。

可是文箐有意与长房修好关系,自是不放过这机会,只让她放心,差了嘉禾到里间取了钞来。”二姐,你还同我客气作甚?二伯母生日才是要紧事,你要表孝心,我也高兴啊,我支些钱,也正可藉此机会,表达我对二伯母的敬意。二姐买一只钗子,为免有些单薄,不如送一对耳环,成双的物事,更是妥当。”

文箮原以为她手头上不过是端日得来的红包钱,寻思着左右便是几十贯钞,却没料到文箐出手就是两百贯。惊讶地道:“这么多?你这是哪来的?”

文箐和盘托出:“今早便得了三婶送来的月例,两百贯呢,没处花销。”

文箮听了,觉得不可思议,李氏会拿出这么多来予文箐做月例,难道是二房今年每人的月例都涨了不少?仍是免不得吃惊地道:“你三婶给你们的月例便是二百贯钞?可是文筜语文筠,皆是二十贯……”

原来是李氏听了太姨娘的话后而发狠,一睹气,按主妇的用度给了她们姐弟,若是依惯例,比如文筜她们的,也不过是二十贯钞的月例用度。

文箐不明白首尾,揣测道:“那想来是三婶可怜我们姐弟才归家,生怕我们没钱用,故而多给了些吧。姐姐,莫管这些,反正我现下不缺钱用,放在屋里钱也不会自己生子,您尽管拿去用便是了。”

文箮有些憋扭,只道自己不想占妹妹的便宜。文箐却想到,自己在杭州同表姐做药膏生意的事,随着陈妈她们这边来日若也做,定是瞒不住的,不如现下透些口风。便冲二姐挤眉弄眼地道:“二姐,莫担心。我并不缺钱用。今日刚得了我表姐送来的钱,三婶让我自留下做日常用度。”

文箮也知道沈家的事,心中有所疑惑,又怕四妹不懂事,让外家担心,便劝道:“四妹,二姐也充大说一声,你这般,甚是不妥。”

她见文箐带着疑问看着自己,便再度开口劝道:“你表姐与你钱,自是一番好意,只是我听说,沈家如今债台高筑,你用得岂可安心?不若先还了债……唉,我说得若是不当,四妹莫在意。”她说着说着,又觉得自己管得太宽,担心自己这多嘴,会让四妹难自处。

文箐却笑盈盈地道:“二姐是真心为我着想,才这般直言。只是二姐有所不知,这钱,却是我与表姐挣来的。若我不收下,我舅姆那边才不放心呢。”于是透露一些同华嫣如何做药膏的大略过程,只是具体所赚几何,却不细说。

文箮听着听着,只觉得不可思议,原以为四妹那是归家途中无以为继,才不得不卖药膏,没想到人家竟是居家做起药膏使人往外卖,自己不出面,却也能挣得不少钱来。

文箐说服文箮收下了钱,却忘了同她说不要与其他姐妹们说及此事,结果才有了后来一些事。

接着说文箐的高兴事,就是雷氏送药膏所带来的喜事。到了初十下午,长房寿筵已散了一日了,不料此时却开始又有送礼的人求上门来,不为别的,竟是为了药膏。魏氏听说此事,没当一回事,问得文箐送来的还有不少剩余,只让彭氏再送些予人便是了。可是正月十一那日,天气又冷了起来,下起了雪,没想到正月十二,雪一停,来周家的人却是多了,不断有人问起药膏的事。

这让长房吃惊:先前听文箐说归家一路卖过药膏,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小孩味着生计的下策,没想到却是真有人要。她们自己用了,自是喜欢,却真是没多想其他人会极看得上这个。

不过魏氏仍不在意,只吩咐儿媳道:“既是来往之客,且让文箐多做些送他们便是了。”

这话由文箮交代到文箐耳里,文箐心里暗笑:难道这便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自己送药膏讨好长房,却真没想到雷氏那一举措,竟有了广告效应。可是送一两人,那倒是可以,只是送的人多了,都是亲戚熟人,有来有往的,要是今年开了头,明年人家还会来讨要,这却是有些麻烦了。

她开始还以为能藉此多卖点赚个零花钱。年初的时候,顾虑阿静生完儿子,陈妈忙着照顾她,没精力顾这个,否则她定要陈妈多做些,好让他们有些进项。而李诚从杭州归来,得知李诚也无其他营生,不过早年周夫人给的一点工钱,他起了屋后,买了十来亩地,再无盈余。更是让她打定主意了,由李诚去购买材质,陈妈帮着做了,找类似的杨婆子去卖。

文箐没把这些打算说出来,不过约略同文箮开了句玩笑,道:“若是苏州城里大户人家都用这个了,那咱们一年的零花钱也不用月例了。”

文箮有些怀疑,道:“你不是说这一小盒只卖十来文吗?”

文箐给她透漏了一句:“那是我在归家途中,只为了卖掉好有点盘缠。你不晓得,现下杭州这么一小盒,不用着么好的胭脂盒,一盒也能卖到五六十文了,还买不到呢。”

文箮这回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了,将初十那天听到的事,合计了今天的价钱,盘算了一下,等她回屋后,同母亲彭氏说起来。彭氏是个从来没住这方面想过的人,一些抹面的油、头油类的,都只是牙婆子上门来,才买得一些,平日根本就没多往打扮方面关注,只是去年长嫂雷氏归家,有了明显的对比,才晓得差距。只是她十分怀疑,就这么一个小物事,能卖着么贵?

这个问题,却是在聊天时,文箮一不小心,便同魏氏雷氏以及一家子女眷说起来。原因就是周玫也喜这个,又道徐家族人众多,女子不少,便向魏氏再讨要些药膏。

彭氏说差不多送完了,周玫听了,嘴一扁,道:“家里不是有人会做么?再让她做些便是了,反正也是闲着,不是说他不会绣花不会弹琴,就这一样拿得出手……”

雷氏是因为离家日久,没想到大姑做得母亲这么多年,还是这样气势咄咄逼人。让文箐去做,也不能这么直接。周玫拿其女儿会弹琴来炫耀,比对文箐,这般太失公道了。便替文箐道了一声:“她这药膏倒是极好的,只是人一多,她倒是做不过来了,听说这药膏做起来,也费心得很。”

魏氏听彭氏说来讨要的人多了,也有些心烦,扰了自己的清静:“好是好,只这人一多,总来问这事,连累你二弟妹如今家中活计也没法做,尽应酬这些人,也甚烦。”

周玫这时出主意道;”其他亲戚,若是来讨要多了,姆妈若是嫌吵,其实还有法子:大可把方子给人便是了。”

文箮为四妹在大姑妈嘴里没得一点好处的说法打抱不平,此时小声地同其他姐妹说起药膏一盒子能卖得五十来文,徐娇讶道:“苏州城里最贵的胭脂也不过百十来文,她这物事,还能卖得这么高的价钱?不过是个擦手的罢了。”转过脸去,就同母亲周玫嘀咕了。

雷氏听得周玫竟是讨要人家的方子,若是寻常一个药方倒也罢了,只是文箐由这些方子赚钱,要是传了出去,那……于是有些小心地道:“既然沈家要依赖这个赚钱,咱们把方子传了出去,倒是不妥了。”

她担心地话,听在魏氏耳里,也想到自家不喜作生意,可是也真不能坏了亲戚家的生意,否则倒是得罪沈家了。一时之间,也不赞同周玫的这个主意。

周玫因为徐家某些旧事缘故,不喜文箐姐弟。可是见大嫂雷氏对文箐偏爱有加,平日里自然不好指责,偏偏自己每提一个意见,她都给否决了,很是没面子。此时得了文箮关于价钱的这个话题,便毫不留情地大肆就这个价钱,做起文章来,说起了风凉话,甚至于有些刻薄。原话是:“文箐怎么半点儿不像咱们周家人?人家是熟人,来讨要一两盒,她竟说到这一盒值多少钱,也太钻浅眼了。哪里还顾念人情,便是当年沈氏也没她这般的!”

这话说得,粗听是指文箐不懂人情,铜臭味甚重,不像书香之家的子女。可要依周玫的办法,那也不能夺了沈家的生计不是?雷氏不好直言反驳才归家的大姑子,只勉强笑了一下,道:“她年小,虑事不周也情有可原的。同文箮提及卖药膏一事,也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又没说自己真要去卖。”

雷氏这些年虽有月例,只是却不如二房多,她子女众多,平日里不管钱财,随京侍候周叙夫妇,都是魏氏把持家中钱财,她想谋个私房,那也是不可能的,长子求学,平日里也需要与一些同龄人来往,虽然有些月钱却仍不足,自己只好贴补于他。幸而文筵也懂事,并不去过度花销,懂得节俭,这才没让她捉襟见肘。只是做母亲的亦是有些私心,文筼和文笒渐长,嫁妆也要准备,总想给女儿多办一点私房,日后好在婆家过些宽松的日子。偏偏自己随了魏氏,没半点儿其他来源,头面上的某些物事,看似好比二弟妹来好些,其实内里真正是半点儿盈余也没有。

此时听得周玫提及沈氏,她倒是真希望自己是沈氏,可她偏没那个勇气,不好同魏氏提出来:涨月例。

在文箮嘴里,提及文箐笑话说的这药膏卖得多了,可以予一干姐妹们做零花。雷氏倒是没想到文箐真分钱,所以也没图这个,只是作为女人,居家过日子,免不得听得铜钱响叮当,便也会算了算,已清楚数目。就算不过几十文一盒,只一盒十来文,要试卖得多了,依上次家里来客所赠,也有上百盒,便至少一千文还多,当得上自己几个月的月例了。篇这笔帐谁都没注意,她今日一算,为这个数字咋舌。若是她晓得沈家已经几万钱进帐,不知是不是舌头便会吞了。

魏氏因文箐姐弟在自己寿筵当天给自己增了脸面,很是欢喜,还特意给他们姐弟一份赏。如今听得女儿关于周家子女不宜贪图钱财的话语,却是极为认同。对雷氏道:“她要是真卖药膏,传开了去终归不好,亲戚朋友来讨要,人家心里会计较,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

周玫在一旁搧风点火道:“姆妈说的甚是,她卖药膏于那些不熟悉的人,人家免不了猜想:难道周家的大人不会照顾她,竟要她卖起药膏来换钱过日子?”停了一下子,见姆妈若有所思,便继续道:“她先时归家途中,我们都说是不得已,只是如今既已归家了,好好的一个女儿家,难不成还要抛头露面去卖药膏?这哪里有半点儿规矩的?莫说她一个人的名声没了,只连累着文筼还有其他一干姐妹的名声,说出去,谁个颜面都不好听。”于是接着说起某家某户女儿如何如何不好,失了妇道,连累得她一干姐妹如今不好寻得婆家。心下便担心文箐若是如此,那自家女儿徐妍与徐娇莫要也被受累。

魏氏被她这一点拨,寻思过来,也更不是滋味。认为文箐比沈氏还过不如,太算计钱财了,需要她改过来才是。偏偏周叙近日夸赞文箐姐弟,时而便把文简招至身边,显然十分在意他们,甚至其态度比对亲生的孙子还明显,言谈之间甚是嘉许。对于外孙女徐娇姐妹弹琴娱乐一事,周叙听得其悱恻之词颇多,也免不得道了句:“乐之为助兴,莫要缠绵其中。”周玫很是不高兴,也与母亲魏氏提及这些小事,魏氏虽畏周叙,只是心理也免不得存了些疙瘩。

此时正色对着雷氏道;”她母亲不在了,我瞧着李氏与邓氏不可靠,亏她们二人还是人家亲婶,半点儿不上心的。昔日你与沈氏交好,你且多去串串门,指点指点文箐,莫要让她做出有损名声的事。”

魏氏说归说,她说周家是书香门第,子弟不该在乎金钱。可是人啦,苦出身的,焉能真正不在乎钱?她自己是不起屋,可是二房周复为他们长房盖的屋,最终也是住进来了。当年周叙兄弟分家,因庞氏带来嫁妆,随后几年逐渐让周家有了大的产业,于是她也按律分得了。

要是说起来的话,人家娘家带来的,她好意思分一半去?文箐后来听的庞魏妯娌旧事,第一个感觉便是这般。只是后来真正读通大明户律,知晓女子的嫁妆医进入夫家,便不能算是私房,只能入公中,故而分家时,均分也是说得通的。想到以前《珍珠衫》中蒋兴哥休妻却退还三巧的嫁妆,那也不过是小说,美好的愿望,不过是人家后到一点罢了。

既然文箮隐约提出杭州沈吴氏卖膏药一事,魏氏有些恼。人一恼起来,就容易生怨言,所想之事,便有失厚道。比如,她自己不让文箐卖药膏,可是文箐让舅姆卖,这便是让沈家发财,文箐是私拿主意,半点儿没同周家人商量,就这么帮着外家。而且,凭甚么是文箐的方子,就让沈家得了便宜。这些话,她说不得,不过是继在心里。

人就是这么矛盾,自己怕被人说三道四,前怕狼后怕虎,于是不愿出头做的事,偏偏有人做得十分顺当,于是便起了计较之心。

彭氏听了女儿说的药膏价钱,本是聊天不经意里带出来,想到女儿的目的不过是证明文箐当日所言果然不虚,这玩意儿还真能卖钱,可是待听到大嫂与大姑子还有魏氏的话后,便在一旁不声不响,只是示意女儿莫要再多嘴了。回屋后把文箮说了几句,让她莫要在中间传些不该说的话,文箮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失,竟让四妹平白被大姑说成那般,只点头应了母亲的话。

可是,后来有些事,却不如魏氏所想。当然,这也是日后才知。文箐让陈妈在外头作药膏谋生,没想到因为周家的广告效应,很快这事,便有同于杭州杨婆子的嘴头功夫,陈妈在正月里,也赚得千贯钞不止。及至二月春暖大地,终于没再做了,只是这么一来,文箐是信心百倍,要是以此来算,往后过年的零花,那是半点儿不愁了。

这些都是后话,只说雷氏得了魏氏的令,很是慎重地执行。次日便来了文箐屋里,与她说些人情世故的事,文箐也喜与这个大伯母打交道,听她说些母亲周夫人的一些往事,又向她讨教一些礼尚往来的问题,多少也算是真正领略一些古代的人是交际。

对于魏氏责令她在屋里反省,不得自行在家卖药膏一事,文箐笑瞇瞇地对雷氏保证:自己绝不公然叫卖,亦不像熟人亲朋说及药膏的价钱,但凡他们所需,自己尽力做来便是了。

这话深得雷氏喜欢,认为大姑所言实在是太苛责了,人家文箐还是识大体的。她却不知,文箐既得了三舅姆的几千贯钞,这几年的生计都不发愁了,自然不会逆鳞明目张胆地在周家后院里做自己的营生。这回,文箐倒是庆幸起李诚与陈妈都在外头了,幸好没跟在身边。

雷氏来打探文箐,长房的那些女孩也连带着来同文箐聊天,问三问四的,文箐就只拿这些打发时间。其实若是一件事,被反复问得多了,并不是通快的事。可亲人之间,人家一番好意,却推拒不得,耐着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同她们说些旧事。

文箐的日子眼看着好过了,可是有另一个人原本平静的生活,却是又起了波澜,那就是邓氏。

正文120 细细剖解生意观正文49 笑给你看第232章 赏花2孽/英雄救美正文178 相互怨恨正文137 救人自赎第三十八章 县衙见闻(一)第十一章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第223章 无罪戴枷板正文192 案屏与笔筒之疑正文82 结交与断交之论正文94 乱2-沈老太之言正文137 救人自赎正文172 草菅人命?第一章 债病交加第十九章 被绑架了正文106 一口井起大波正文263 天无绝人之路—惊喜正文24 有文化的真无赖正文341商辂存疑生好奇正文82 结交与断交之论第三十四章 陆三婶一家人正文159 人之名树之影正文74 士可忍1正文169 选丫环李氏出招正文71 品砚正文264 建房三六九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正文171 人丑工作都难有9、明初喜轿非大红轿——第十八章正文101 真缠?夫家喜莲足正文142 济济一堂1正文250 烬中重燃希望第二章 一帮子讨债人正文329 风水轮流转-偷鸡蚀米16.粮长——第四十二章正文180 祠堂风波正文250 烬中重燃希望第207章 结联盟,统一阵线正文365 十分淡薄随缘过正文327 幕后黑手是何人28房契——第七十七章正文34 官司背后的事1正文51 景德镇之行正文16 欺生(三)正文76 孰不可忍正文139 周同携侄逛夜市正文95 黑子送的大礼第十七章 庶民出嫁面面观(一)30《千金要方》——第七十九——第八十章正文364 问莲根,有丝多少第十二章 被驱赶,紧急搬家第220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48 不安要2正文39 秦氏男人章三正文109 文箐救火正文371原因在此正文55 蚌壳遭遇第三十章 寻找归途正文110 当家母不太会算帐正文70 妹婿,我是你大舅哥正文323 食肆开张第三十四章 陆三婶一家人正文284 借风顺水彻底搬离周宅正文188 李邓首次和谈失败正文79请君入瓮(精)第202章 把柄?双刃剑第一章 债病交加正文253 恐吓之道正文344不如意事既便只二三第三十七章 宝钞一说正文24 有文化的真无赖正文91 可怜的断奶娃正文275 沈遄梦遗略知人事第四章 第二笔债打消贪心——斗智正文07 卖 酒(一)正文328 化险为夷第210章 有缘自会相逢正文167 沈颛送花第241章 心乱如麻正文21 江右喜讼正文254 可恨之人亦是可怜正文226 今宵重聚正文95 黑子送的大礼第208章 步步为营,万事俱备正文249 钱钱钱,钱抵罪正文287被个粗人笑话了正文45 毛遂自荐者正文49 笑给你看第二十二章 担惊受怕的生活第三章 臭柑子正文120 细细剖解生意观第215章 花房“幽会”正文172 草菅人命?正文120 细细剖解生意观正文251 柳暗花明1第238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文186 下人纷纷来投靠正文102 沈老太权威不容挑战正文329 风水轮流转-偷鸡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