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隐秘的政治团体——江右门派

嘉靖二十七年是帝国政治的转折点,也就是这一年夏言被处死,严嵩成了首辅。严嵩的首辅一直干到嘉靖四十一年,他执掌帝国十四年。这十四年应该是帝国政治上的一个稳定期,再也没有前期的那种剧烈的政治变动。这得益于严嵩已经摸透了嘉靖的脾气,君臣似乎进入了和谐期,但这种和谐只是表面的,嘉靖看不起严嵩,严嵩也看不起嘉靖,两人对此都心知肚明。皇帝需要一个臣子来主持大局,弹压群臣,严嵩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要实现,他们于是能够维持一种表面的平静关系。

但在这种表面平静的政治架构下,一个新的政治团体正在悄悄崛起,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影响帝国数十年,它就是江右团体,这是一个继承王阳明原教旨主义的团体,而且跟王艮、何心隐、李贽等泰州学派严格划清界线。对于这个团体我们的看待是复杂的,就我个人而讲,我的评价是负面的,因为他们跟严嵩一党比起来似乎包含了更多的虚伪。

嘉靖年在高层斗个不亦乐乎的情况下,民间的思想文化仍旧处于活跃状态。得益于明代商业的发达,政治环境的宽松,人们开始追求个性独立、思想自由,王阳明在他死后,他的学术思想已经渐渐被人接受。虽然科举仍是官方理学,但王学在上层官僚那里已经成了共识,江右门派的意义就在于它以标榜王学正宗为宗旨,并在朝堂上有所影响。聂豹和徐阶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聂豹是江西永丰人,正德年间进士,初授华亭知县,后任兵部尚书,因为在御倭方面无所作为而被嘉靖免职。聂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引领了王学正宗,而在于他培养了一个弟子徐阶。

徐阶是江苏省华亭县人,在聂豹当华亭县长的时候两人走的很近,聂豹将心学传授给了徐阶,徐阶将它作为安身立命的本领,但他似乎并没有从中学习到了什么,他依然对权谋有着浓厚的兴趣。

徐阶在嘉靖初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当皇帝打算废黜孔子王号,改孔子泥身为木身的时候,举朝表示了赞同,唯独徐阶表示了抗议,嘉靖将他贬到福建延平任推官。此后徐阶一直在地方上任职,徐阶走哪都被任命为主管教育的官员,这不仅给他传授王学提供了方便,也给他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由于徐阶在地方上的出色表现,他很快成为东宫冼马,后又成为国子监祭酒,此时的徐阶已经成了帝国执掌教育的最高官僚。徐阶的高升自然有他的原因,嘉靖九年徐阶上书反对去掉孔子文宣王的称号,此举得罪了张璁,但获得了夏言的青睐,此时的张璁已经去仕,夏言开始有意无意的提拔徐阶,但身材矮小,沉默寡言的徐阶也并没有引起夏言太多的关注,不仅如此,在整个朝堂也无人太关注他。很快,徐阶惯性的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吏部侍郎,这个时候他才开始成为一颗新星。

徐阶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礼贤下士,二是跟地方的士绅关系较好,这些都使得他在朝堂上和地方上都有很好的人脉。徐阶逐渐声望日隆,前来跟他交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么些年走过来,徐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为官要低调,要能容人。

官声斐然的徐阶很快获得了执掌翰林院的机会,17年前他从这里被赶了出去,17年后他回到了这里,成了这里的掌门人,他在给翰林学士们授课中开始传授“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为嘉靖朝以后的改革铺开了局面,并将官员们的思维从僵化转到经世济用。在主掌翰林院的时候,徐阶那双锐利的眼睛在暗暗观察,观察底下的学士中可以成为培养对象的目标,他发现了两个人,一是高拱,二是张居正。

从此一个私密的政治团体开始在帝国出现,他就是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核心的江右团体,严格的说高拱、张居正并不是王学的信奉者,但我们也暂且将他们归到这个团体。这个团体不似三杨那样无所作为,也不似谢迁、杨廷和那般僵化,更不似夏言、严嵩那般谄媚,他们有独立的思想,讲究的是安身、治国、平天下。从这个时间起,这个团体就开始孕育、发酵,他们隐藏在政治铁幕的后面,以一双阴鸷的眼睛盯着这个朝堂,注视着各种势力的分化、转换,以及可以发展的成员。

嘉靖一共有四子,前二子已死,后二子为裕王和景王,裕王只比景王大一个月。道士告诉嘉靖,对于自己的儿子不能过分关心,第二子就是因为封他为太子而导致其死亡,皇帝对此深信不疑,从此对两个儿子不管不问,一直到他死也没有立过太子,但根据长子继承原则,裕王朱载垕一直是作为储君看待。1552年,15岁的裕王和景王同时行冠礼,出阁读书,在这一年,高拱成了裕王的老师,在裕王的府邸呆了九年。高拱能够成为裕王的老师其背后应该是徐阶的推荐,此时以徐阶为代表的江右团体开始聚拢在裕王周围,控制了裕王就等于掌控了将来的朝政。

那个隐居在西苑的道士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点,他知道徐阶和他的同僚要干什么,他也知道自己的权力终是要交出去,所以,自己的儿子是时候需要一帮人了,徐阶、高拱这些人还不错,他们有经世之才,虽然如此,但这些人至少在我还活着的时候不能太跋扈,这是他的底线。

或许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高拱入裕王藩邸是皇帝授意徐阶做的也不是不可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当徐阶执掌翰林院的时候,这个江右团体就开始形成,这一年,夏言还没有死,但皇帝已经打算处理他了,在处理他之前,皇帝已经做好了安排。夏言的位置将由严嵩来填,严嵩的位置将由徐阶来填,一方面,徐阶不是严嵩的人,另一方面徐阶处事低调、稳重,在那个站立在帝国最高处的人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自己无不了如指掌。

对于本节讲到的江右团体,我们要知道的是它首先是个政治团体而不是学术团体,其次它打着王学正宗的招牌,最后,它是以未来的皇帝裕王为中心的团体。

在嘉靖朝政治气氛重回沉闷,群臣阿谀奉承的情况下,江右团体无疑于一股新风,它虽然反映了权力将会重新分配的格局,但其本质原因还是民间思想日益自由的现状在中枢的一种反映。

第35章 成化年——王朝进入荒诞期(2)第5章 帝国治理第39章 成化新风第14章 正统论第36章 汪直和他的西厂第27章 崛起的部落第38章 陈献章和他的心学第21章 宣德皇帝第8章 胡惟庸之死第1章 至正十一年的难题第50章 宁王叛乱第18章 解缙的悲剧人生第23章 宦官崛起第28章 朝堂上的争论第13章 内战爆发第14章 正统论第6章 李善长第51章 正德南巡第51章 正德南巡第61章 皇帝和他的首辅们(1)第31章 阴霾下的景泰王朝第60章 大礼仪的新阶段(2)第13章 内战爆发第14章 正统论第55章 明武宗正德——荒诞贵族中的绝望代表第24章 帝国进入老人政治第47章 皇帝的武功(1)第20章 历史滑进洪熙年第43章 历史进入正德年第35章 成化年——王朝进入荒诞期(2)第55章 明武宗正德——荒诞贵族中的绝望代表第74章 徐阶与高拱第29章 土木堡之灾——历史的转折点第48章 皇帝的武功(2)第55章 明武宗正德——荒诞贵族中的绝望代表第56章 大礼仪之争第22章 反腐、改组与调整第40章 朱见深和他生活的年代第40章 朱见深和他生活的年代第64章 财政危机第20章 历史滑进洪熙年第1章 至正十一年的难题第25章 帝国驶入转折年第9章 国初的武将们第31章 阴霾下的景泰王朝第23章 宦官崛起第43章 历史进入正德年第73章 隆庆王朝——帝国走向开放与自信第30章 苦难的历程第64章 财政危机第34章 成化年——王朝进入荒诞期(1)第53章 王阳明和他的心学第17章 财政的守望者——夏原吉第21章 宣德皇帝第5章 帝国治理第47章 皇帝的武功(1)第48章 皇帝的武功(2)第48章 皇帝的武功(2)第51章 正德南巡第36章 汪直和他的西厂第60章 大礼仪的新阶段(2)第20章 历史滑进洪熙年第9章 国初的武将们第63章 长生不老,君门万里第4章 继任者朱元璋第7章 汪广洋与杨宪第36章 汪直和他的西厂第4章 继任者朱元璋第50章 宁王叛乱第61章 皇帝和他的首辅们(1)第43章 历史进入正德年第6章 李善长第62章 皇帝和他的首辅们(2)第23章 宦官崛起第39章 成化新风第59章 大礼仪的新阶段(1)第6章 李善长第24章 帝国进入老人政治第34章 成化年——王朝进入荒诞期(1)第41章 弘治王朝的老生常谈(1)第24章 帝国进入老人政治第2章 史上最强悍的北伐军第75章 谭伦与戚继光第74章 徐阶与高拱第15章 永乐之治第56章 大礼仪之争第56章 大礼仪之争第37章 成化年间的流民问题第31章 阴霾下的景泰王朝第65章 帝国备倭(1)第16章 唐赛儿起义——盛世王朝下的不谐调音符第1章 至正十一年的难题第30章 苦难的历程第23章 宦官崛起第39章 成化新风第7章 汪广洋与杨宪第62章 皇帝和他的首辅们(2)第43章 历史进入正德年第44章 正德年间的政治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