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

明长城绵延万里,东起山海关,西抵嘉峪关。在数百年以来抵御着胡马的侵袭。

然而,明长城在弘治年间屡屡被胡骑打破,视若无物。山川之险没有用,关键还是在人!

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初七的下午。在明军主力精骑撤退两天后,鞑靼大将火筛率鄂尔多斯万户、土默特万户共计两万四千余名骑兵抵达明长城外。

驻守在长城上的明军十人的小队立即点燃烽火向长城各处报警。一道道的烽烟在烽火台中燃起。延绵的向远方而去。通报鞑靼人的到来。

稍后,胡骑如潮水般的涌来,将驻守在这段城墙的明军小旗给淹没,向南而去。

明长城中重要的关隘当然会重兵驻守,为什么鞑靼骑兵每次南下都要走花马池这个关口?

这是由其地理原因所决定的。

第一,花马池是宁夏镇的最东端,同时是榆林镇的最西端。两镇的重兵在接到警报后根本没法及时来支援。鞭长莫及!

第二,鉴于第一个原因。那么,明军只能在花马池修建城池,囤积重兵。但是,注意花马池的地貌。它属于黄土高原北部的风沙区。这里并没有良田、水源。

驻扎五千人已经是后勤的极限。而五千人是守不住这一段几十里的明长城的,漏洞百出。

第三,越花马池之后的地形是难得的平原地区。很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展开。

像延绥地区,越过长城后,其地形沟壑纵横,地形黄土高远地貌。不利于骑兵行进。在成化年间的名臣余子俊修筑大量的堡垒后,其防御体系就稳固下来。

额外还有一个原因,鞑靼骑兵长期从花马池入侵,这里的城防强弱、虚实其实都被摸得很透彻。在兵力优势之下,攻破长城的办法不要太多。

火筛率部作为大军前锋,他们两万四千人并没有带辎重,而是只携带若干干粮,箭矢,越过长城后,立即就往小盐池、灵州、韦州一带入侵。

他这种级别的大将,很清楚怎么获得抢掠的最大收益。打破长城后,首先不要着急攻城、抢掠,而是要用骑兵直扑固原镇,压迫住固原镇兵马不敢动。

然后,分兵抢掠府县,再从容的把“战利品”带回草原上。这些年下来都是一套流程,明军的主将们都是心知肚明,不会出城死战。

花马池城的城墙上。午后的阳光在血迹斑驳的城墙上泛着白点。

参将王泰沉默的看着数万鞑靼骑兵马踏黄沙望南而去,忧心忡忡的扶了下红缨头盔(避雷针款式的那种)。苍老面庞带着深沉的疲倦感。

身旁的千户请示道:“大人,咱们现在怎么办?”

花马池城还没破,但是和城池相连的长城被鞑靼人占领。如果不将鞑靼人从长城上赶下去,花马池城的城防等于丢掉三分之一。这是将生死寄托在鞑靼人一念之间。

而如果出兵去抢边墙,则不然会立即引来鞑靼大军的围攻。鞑靼人又不是傻子,能让明军重新把花马池这段长城给封锁起来?

现在的选择题:出兵立即死,不出兵晚点死或者不用死。

王泰年纪约五十岁许,打一辈子仗坐到这个位置,一个正二品的都指挥,可谓有所成就。他现在面临着选择题。

首先,镇守花马池城绝对是很危险的差使。但并非每次鞑靼入寇驻花马池参将都会战死。这要看入侵的规模。

其次,大军搜套,他被史总督调配坐镇花马池,这是有要他保护后路的意思。这是史总督对他的信任。坐镇后路,回头是可以领军功的。

但谁都没有想到,鞑靼大军尾随搜套精骑而来,连换防的时间都没有给他。他是隶属于固原镇的将领,不可能替宁夏镇守花马池。

“小金子,你跟我多少年了?”

千户脸上露出回忆的神色,骄傲的挺起胸膛,“大人,卑职追随你二十年。大小百余战,我都没落下。”

王泰指指城外,萧索的道:“刚才火筛带兵过去你也看到了。你估着这次鞑子会有多少骑南下?”

这倒不是王泰的眼力好,可以看得见领军的火筛。而是在城头看到火筛所部的旗帜。

千户沉默着。旁边的几个心腹百户都沉默不语。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前锋所部不下两万骑,鞑子的主力会是多少骑?换言之,花马池是守不住的。

王泰心情沉重的道:“小金子,咱们打好这最后一仗。你带人去把城墙夺回来。我在这里看着你。”

“是,大人!”千户单膝跪下,眼睛红红的,抱拳领命,没有推脱。站起来,到瓮城中去点兵。稍后,花马池城外的长城城墙中响起喊杀声。

长风吹起黄沙,日头渐沉,带着些许呼啸的呜咽声。明军的旌旗被吹的飘舞。十几名亲卫簇拥着王泰。王泰沉默的注目着边墙中的厮杀。

将军百战死。

如果看俯瞰花马池城,就会发现这里的长城有内外两段。从花马池城出去的隘口叫长城关、再过去是杨柳堡、安定堡(花马池旧城)、永清堡。

这是这段几十里长城的关隘分布。都指挥使王泰作出选择,明军将士们在长城上和鞑子殊死搏杀。在一天之内,长城关三度易手。鲜血浸染着这古老的砖墙。

战斗局势在第三天发生变化。

小王子的主力六万余人距离前锋火筛部只有两天的距离,在火筛入关两天后,他率大军于七月初九抵达花马池城外。横亘在大军面前的就是这座城池。

小王子将留守在这里的千户骂了一顿,环顾身边诸贵族,问道:“谁愿意为本汗拿下这座城池。”

“属下愿为大汗效力。”

蒙古本部的兀良哈万户下一个名叫野不干的千户抢先高声应道。

“好,本汗给你五千人,限你日落之前拿下。”

野不干欣然的领命而去,组织精锐射手、战士去攻城。大军携带有攻城的辎重。半个时辰后,前方就传来消息,花马池城的正门被攻陷。

“野不干不负本汗之望啊!”小王子骑在马上,笑着说道。安排大军不断的从隘口中通过。而他本人则是驻扎在城外,等待花马池陷落。

日落时分,金红色夕阳铺满大地。花马池城中的喊杀声渐渐低落。野不干前来请罪,一脸惭愧的道:“大汗,明军龟缩在内城的一个石堡中,还剩约五百余人。属下连续五次冲锋都未能打破。罪该万死。”

第两百七十三章 面圣(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两百九十四章 收获、梁储第两百七十八章 新的消息第八十九章 误入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五十五章 成长(上)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第七百零七章 宫中(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视察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第四百六十一章 卫举人的决断第三百四十五章 变故第三章 配方和质疑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七章 刘大户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上)--求首订第两百六十章 王小娘子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自的难题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见(下)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四百九十五章 还是读书人心黑啊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七十五章 安慰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军卫抵达第三百六十七章 暴雨忽至第两百六十六章 不待见(上)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顺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机忽至第一百五十四章 伯府夜宴(上)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三百零六章 美食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两百五十六章 月夜来访第三百五十六章 庆贺第一百八十七章 方氏父子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第五百三十六章 一战而灭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两百七十七章 休闲数日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刀第九十二章 新游戏(上)第四百四十五章 明示天下诸国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两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厂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水泥成功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顺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欢而散第六百二十七章 府里的晚餐第五百四十五章 火冒三丈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服?再打脸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第两百七十九章 拜访路中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一章 难题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三百二十章 教育设想第四百六十章 视察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次陛见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五百零一章 苦难结束第五百一十三章 脱颖而出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第三百四十章 鼓动寿龄侯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两百五十八章 王恕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五百四十一章 倒刘之心第七百一十五章 怎么谈第两百章 张昭的打算第七十九章 李东阳(上)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义之师?第五百七十五章 终章(下)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六百九十一章 御批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两百七十九章 拜访路中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第三百三十八张 扯虎皮第二十二章 乡中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