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

闰七月初五时,张昭早已经自西安府三原县回到韦州城。

七月二十三日傍晚,张昭就率亲卫们连夜启程。不比来的时候他们花费十天的时间。这次返程时他们一人多骑,不再吝惜马力,疾速北返。

众所周知,骑兵在短时间内的行军速度是要远高于步兵的。但是若论长距离行军,步兵其实是比骑兵快。除非,骑兵一人多骑,不断换马行进。

张昭把林文宁、张泰平等人留在王家,再加上西安府中并不缺马,他们一行十人每人三骑,取道淳化、长武一线,由庆阳府直趋韦州城。全部行程约700里。

这比来的时候行程要短。如果从地图上看,从三原县走庆阳府大致是一条直线,沿途经过环县、清平关、萌城。再往西六十里就是韦州城。

而来的时候要先去固原镇找王承叶做中间人,再经萧关古道过进关中平原,然后往东至西安城。这相当于是走弓弦。

当然,新军卫从王家采购的物资肯定得走萧关古道。因为,张昭这条返程的直线路程实际是穿梭在黄土高原中,并不适合大规模运输。

闰七月初二下午,张昭带李逍遥、庞泰、刘二狗等亲卫返回韦州城。在他离开的这近二十天中,新军卫的整训正由庞大郎、王武主持,如火如荼的展开。

新军卫主力四个连队,再加上五百人的秦兵团是从七月三日开始整训。这五百人的秦兵团全部都补充到主力中。由此,主力扩展为8个连队。

庞大郎和王武各领四个连队。外加从被救出的近五千百姓中招募的两百名辅兵,编成一个辅兵连。

按照张昭的调令,新军卫百户吴臣于六月二十二日抵达榆林镇的新兵一团,在行军一千多里后休整数日。再汇同陈康、方贯新招募的六百余人的秦兵团南下600余里,于七月五日抵达韦州城。

至此,新军卫的三千三百余人的军队全部到位。还有1200余人的新兵二团正由孙启栋率领在榆林城外整训。他们将在整训三个月后再归建。

这主要是出于供给、练兵方面的考虑。榆林镇获取军需供给比韦州城要容易的多。

韦州城这边的后勤补给地在红城堡。京营数万大军驻扎在此。固原镇将军需运到此处,再由后勤部门下发到各团营、新军卫。张昭要到100里外的红城堡拿补给。

所以说保国公朱晖很扯淡。他就是在整张昭。张昭新募的辅兵连除开必要的军事训练,基本都在运粮的路上。一百里路,纵然有骡马、大车运输,走一趟也得三天。

新兵二团六月中旬才招募成军,还未合格。

一个合格的火铳兵训练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两个月的新兵训练,能将一个农民训练成一分钟打2-3发的燧发枪兵。当然,这仅仅是合格。

英国红衫军的标准是每分钟4发。腓特烈大帝麾下的标准是每分钟5发。

而要成为能完成排枪击毙战术的合格士兵,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排枪击毙战术,不仅是站着不动三段射击,还要求在鼓点中保持阵型前进,并无视身边同袍的死亡,抵近敌军二三十米处再开枪射击。最后用刺刀冲锋解决战斗。

这才是一整套的战术。新军卫的初战,其实只是这套战术的防御部分。

而想要成为英国红衫军那样,维持一个全球帝国荣耀的精锐战士,需要三到五年的训练和厮杀。

所以,张昭令新兵二团继续在榆林城外训练,形成战斗力,到八月份再归建。

七月初六的下午,张昭汇同麾下诸将,在韦州城头看着大队的骑兵卷起灰尘如龙,往100里外的红城堡撤退。只是这些骑兵偃旗息鼓,如丧家之犬。

张昭穿着土布军装,带着制式的生铁笠形盔,其形状类似于斗笠。这是南宋时军中制式装备。从蒙元时流传下来。蒙古贵族就时常戴着皮制的笠形盔。

张昭轻轻的拍着韦州城的土墙,讥讽的看着这一幕。

上午时,大军的信使就到来韦州城,带来最新军情:鞑靼骑兵正尾随搜套主力追击而来。

同时还带来了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监军苗逵三人联署军令:令四镇各城守将严守城池、府县,不得撤离。他们三人则是撤到红城堡驻守。

这说白了就是敞开门户,任鞑靼骑兵来去自如的鸵鸟战术。把头埋在沙子里,至于境内多少城池被打破、军民被杀,都当没看到。

“真他么的无耻啊!”

王武忍不住骂道。这根本就是在避战,而不顾宁夏镇、固原镇的百姓死活。

李逍遥鄙视的笑着,讥讽道:“小二哥,这叫肉食者鄙。指望他们杀鞑子,还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呢。”

他这些天跟在张昭身边,和张泰平那小黑胖子关系不错。时常斗嘴。倒是从小黑胖子那里学到些文言词。

骑兵连百户韩瓒瞥一眼身旁一脸认可的赵辰,有点受不了这种氛围。张相公忧国忧民,可以理解。地位在那里。你们一帮武人都他娘的这么慷慨激昂干啥?

韩瓒抱拳请战道:“相公,属下请求率骑兵连去侦查敌情。”

张昭拍拍城墙,沉声道:“先不用。等鞑靼人打进来再说。老庞,小二,开始全军整编吧。准备打大仗!”

吴臣带来的新兵一团1400余人,在大同城外整训一个半月,长途跋涉到韦州城后又训练近一个月。这已是合格的枪兵。

张昭说全军整编的意思是,就是将训练合格的士兵都补充到庞大郎和王武麾下。之前补充进去的秦兵,训练不合格的要淘汰下来。

按照这一个月以来训练的编制,新军卫现在是一共22个连。其中主力4个连队。吴臣所率新兵10个连队。跟着张昭一路当辅兵的秦兵4个连队。陈康、方贯率新招募的榆林兵600余人,编4个连队。辅兵连不算。

张昭要整编出两个团。每团暂时各两个营,一个营下辖3个连。共计12个连队。这就是要优中选优,选出能战的精锐。

张昭将榆林招募的秦兵都带到韦州城,自然是为增加战力。他们不同于新军卫沿途在各府县中招募的青壮,而是世代的职业军人。这批秦兵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有些士兵已经合格。

“是!”

众将校纷纷高声应诺。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并无畏惧。

支撑他们的,不仅仅是自信、勇气、纪律、荣誉,还有保卫国家的信念。

七月七日下午,花马池。

胡骑如潮水般涌来。

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知去向第五百九十八章 协商(下)第八章 试探、诈唬第三百六十六章 微澜起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吓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两百零四章 拜访王恕(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务、离京第两百五十二章 将军白马入三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两百一十四章 我们的淬炼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务、离京第九十一章 帝与后第四百三十三章 告全军将士书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五百二十二章 野人女真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两百八十三章 对钱宁的安排第二十五章 影响、名声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两百六十二章 别人眼中的张昭(上)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六百五十二章 惊闻暗子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两百三十四章 集体婚礼第两百七十四章 面圣(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伯府夜宴(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滨大哭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第六十八章 生员(八)-第二出第六百零九章 设立枢密院第五百一十章 朝鲜国的对策第六百三十七章 改革武勋集团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报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阳城中(上)第两百七十二章 面圣(上)第七百二十三章 开平见闻第三百三十章 经济压力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区划第四百九十三章 宁远卫请战第两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五十章 京西少年(四)-获胜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六百章 强买第三百五十五章 竞争不过第四百五十四章 各有收获第一百七十七章 骑兵将领第三百一十九章 结盟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一百五十二章 落幕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两百五十一章 书信第三百四十六章 先抓捕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六十七章 生员(七)-反转开始第两百二十七章 与子同袍(完)第六百八十五章 彻底完成整合第八十一章 李东阳(下)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五百零一章 苦难结束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两百零一章 被安排第六百二十六章 谈一谈的方式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八十九章 误入第一百五十七章 会操前(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见(下)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六百二十一章 冲突(下)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五百零三章 一心为公马文升第四十章 真正的技巧第六百八十九章 竹嫣第四十二章 刘瑾的建议第两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阳谋第三百八十五章 宫中议事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一百零一章 一战成名第五百零六章 煲汤第五百七十二章 终章(上)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务第四百九十三章 宁远卫请战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十章 蒋家庄第七百三十四章 脱离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