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沈阳

新军营的人事调动,张昭还是尊重孙启栋的意见,将二团里的一个姓程的副千户提拔为千户,留下冯无忌辅佐。

都督府的后堂之中,张昭留孙启栋喝着茶,对留下冯无忌的事略作解释,“冯无忌年纪大了。跟着你去奴儿干军折腾再回中原就不知道是何时。”

孙启栋一米七的个子,消瘦而彪悍,三十出头,正是一个武将蓬勃向上的年纪。

他在大宁城中训斥这个、训斥那个,一副狗脸无敌王的架势,在张昭面前却是个“温驯”的很。

张昭接手从天津卫所调来的补充兵力时,孙启栋就是第一批的刺头。给王武教训了一回。但之后新军卫成军,他这个小旗却因训练麾下的士卒成绩出色,一路高升至百户。

新军营当时模范标兵是吴臣率领的。当日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试枪就是用的吴臣所部。

孙启栋和吴臣是另外一种风格。他有些江湖草莽习气,麾下士卒用命,所部战斗力强,一看就知道是带兵的好苗子。是以在西北时,张昭当时留孙启栋在榆林训练新兵。

只是孙启栋最后没有赶上韦州大战。

孙启栋在张昭面前老实的很,他对自己的领袖是衷心的拥护,“憨厚”的咧嘴笑道:“大帅,你怎么指挥、调配,老孙我无条件服从。嘿嘿。”

张昭坐在茶几边的官帽椅中,好笑的看着他,道:“是吗?我可是听说你给我写信后,可是骂这个骂那个,愤愤不平。”

孙启栋“啪”的一下立正,叫道:“那个苟日的打老子的小报告。”说着,腆着脸道:“大帅,末将那是不知道你对我的厚爱…”

张昭笑着摇头,道:“行了。别扯淡。说奴儿干都司的正事。你去奴儿干军,麾下下辖两万人。火器军一个师,常备军三个师。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将三江平原占领下来。将乌苏里江变成大明的内河。

同时,你还要占领苦兀人所在的岛屿,打开前往东瀛诸岛的道路。有没有信心?”

孙启栋抬手敬礼,慨然的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在张昭不断的调整麾下各部将的驻防区、目标时,正在江南之地自余姚前往杭州的官道上,一名中年男子骑着马,带着老仆、几名长随徐徐的前行。

他正是弘治十四年请病假回乡的王阳明。

弘治十六年夏,辽东巡抚王承裕表奏朝廷,起用前刑部主事王守仁为辽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分巡建州道,领守备营,即刻上任。

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按照这个名次以及他的名声,这是要选中庶吉士进翰林院的。但国朝没有父子同在翰林院当官的道理。

王守仁因而被划给为第二档,在六部中任职。

此时王承裕的提议虽然是直接将王守仁提了两级,但朝中反对的人真不多。

第一,王华的仕途明显有起色。自御前会议开始慢慢形成制度,储相们的地位就逐步的固定下来。而王华就是公认的储相,得以离席会议。

这是将名望转化为权势的一步。更何况现在阁臣还差一名。虽说吴宽、王鏊、焦芳都有机会,谁知道李阁老会不会挑选为人忠厚的王华入阁呢?

第二,辽东是新设的布政司,在中原而言是苦寒之地,要把人调去做官,升官也是应该的。

王守仁的职责明显是率守备团营,弹压原建州五部所在的地方。这得有点本事,需要能人才能干。

王守仁接到朝廷的调令之后立即启程准备前往辽东。他在回信中答应张昭去辽东负责兵事,所以才有朝廷这封敕书来。

“少爷,咱们今日在哪里住宿?”老仆跟在马旁,看着秋日里的斜阳徐徐落下,张罗起来。

王守仁骑在马上,道:“今日先赶一赶路。到钱塘江边咱们这一路就会轻松下来。”

如今江南地区和北方沟通,主要还是靠京杭大运河。不过随着国泰商行在华亭、宁波、金陵等地大量的采购物资,倒是让近海的海路逐渐兴盛起来。

张昭在春城并没有停留多久,随着天气转冷以及京中的消息进一步传来:李阁老选择了礼部右侍郎焦芳顺序增补至内阁。

以焦芳焦侍郎的资历,确实算顺序,他真是够资格的。当然人品很差就是。

京中小道消息对此自然是各种评论。有的人骂李东阳识人不明,焦芳的名声那不是阿附阉党才坏掉的,他现在在文官们的圈子中名声就不好:为人阴狠,有地域之见不喜欢南官,粗鄙,品格不高。

当然,焦侍郎的能力朝中也认可。

稍微高级一点的路边社分析,这是李阁老在酬功。八成是焦芳走通张昭的路线,然后张昭向李东阳推荐的。

种种说法不一。

真实情况是张昭确实有受到从家中稍带来的焦芳的亲笔信。焦芳在信中言辞谦卑。这相当于是把一个把柄送到张昭手中,而目的就是请求张昭帮他运作辅臣之位。

张昭确实帮焦芳写信给李东阳举荐。当然不是那种“挟功图报”的方式,而是推荐的方式。他就给李阁老说了一句话:焦芳具备服从精神。

说白了,焦芳为做官不择手段的。你让他当这个辅臣,他肯定听话的。

而李阁老估计很清楚,以焦芳七十岁的年纪只怕不会在内阁里搞事,想着争夺首辅之位。

具体详情只有等张昭回京才知道。

得知辅臣的位置确定后,张昭就率部返回沈阳城,准备回京事宜。另外也是随着时间流逝,他必须得把新军营都带回来。到十月份就不适合行军了。

事实上,自新军营在春城休整完毕,将兵员补充好,就已经在分批次返回开平城。再等张昭上书朝廷征得同意就可以率部回京。

张昭在沈阳城等阳明先生到来时,先等到了来叙职的锦义右参将杨升。

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四百一十八章 庆祝、道别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荡第四百四十八章 请你们喝顿酒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一百零四章 明星般的青年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两百八十四章 新生意(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三百三十六章 臣请独奏第两百七十四章 面圣(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九十五章 是谁?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军营第五百五十四章 学谁?第四百五十三章 传回京中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场转移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子监改革(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脱颖而出第七百二十四章 物价和货币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十二章 宫中太监(上)第两百三十三章 侍女们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第四百二十章 愤恨、初战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无头绪第两百八十八章 弹劾奏章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门而入第四十九章 京西少年(三)-长宁伯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五百六十八章 这美丽的冬季(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芦里卖什么药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四百三十四章 孙贼,再来玩啊第三十八章 待日后第六百四十九章 追查幕后者第七百一十三章 枢密会议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说服刘大夏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六百七十六章 如何解决第四百六十五章 回京第七百三十章 点燃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第两百一十八章 林同的情报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第五百五十九章 沈阳城中(下)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三百九十二章 筹备成立第四百二十七章 累累如丧家之犬第四百二十一章 还是大明的百姓第二十二章 恶客上门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两百三十五章 夜谈第五百七十六章 终章(下一)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第四百五十七章 妻妾忽至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愿意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八斩!第两百五十四章 闹上门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次惊艳第五百三十七章 齐聚阿城(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兵团训练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五章 制度、失意第一百四十七章 事了(上)第七百二十一章 软禁第六百八十八章 标准套餐第两百四十六章 阻力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第两百零五章 拜访王恕(下)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第一百七十四章 春风沉醉的夜晚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刀杀人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结案第三十九章 销售、架构、将离去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第十七章 不再有兴趣第六百七十四章 局面僵持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第二十二章 恶客上门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