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刘大户

初秋的清晨,天蒙蒙亮。雄鸡高鸣,此起彼伏。些许的寒意还飘荡在南口村的树林间。

婉儿对镜梳妆毕,去喊弟弟虎子起床上学。张家的院落随后便稍稍热闹起来。前院的雇工们也都起来,准备下地干活。而妇人们则准备早餐,茶水。

目送虎子背着书包消失在乡道中,十四岁的少女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忧愁。二哥和吴叔昨天下午就该卖掉染料配方回来,莫不是在镇中遇到什么麻烦?

二哥被镇上的书院劝退,心里怕是憋着一口气呢。他不会是上书院理论去了吧?

婉儿一个上午都在担心着。

临近中午时,她正在屋里做针线活,外头忽而传来一阵喧闹声。随即,负责做饭的周大娘系着围裙小步跑进来,神色慌张的道:“小姐,刘老爷带人来催账。”

刘老爷就是张家二十两银子高利贷的债主。

婉儿闻言,蹙眉道:“之前春耕时借的五两银子利息有秋收的粮食可以填补。给二哥治病的二十两银子约定是八月中秋节前归还本息。这还有一个多月呢。”

“周大娘,我知道了。你先去外面说一声。我换件衣服就出来。”

….

紫禁城中发生的一幕,张昭并不知道。天亮时分,他便和吴春时带着昨日购买好的物资返回南口村。计有:大米、白面、酒水、药材、调味品等。

张家只能算小地主,生活水平处在温饱线上,距离小康还有点距离。张昭这次去青龙镇卖染料配方的目的之一,就有想改善目前的生活。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前几天的饭菜,他实不想再吃。

二十里的路,在张昭的思考中度过,显得并不算远。

昨天从书院出来,他又和董朗见过一面,该做的他已经做了。接下来就是等待。他需要招募一个机灵点的长随,派到青龙镇上,每日去明理书院打听余夫子的消息。按照书童秋哥儿的说法,大概是十天,具体要看。

这十日之内,他在家里要好好的锻炼下身体。他在青龙镇上觉得余冠几个童生是弱鸡,但小张昭这具身板,按照现代的标准看还是偏文弱。

老吴挑着担子,跟在张昭身后。进到东刘村的地界后,乡道上、田间地头便有相熟的百姓和吴春时打招呼,闲聊。

明朝基层实行的是乡里(都图)制度。东刘村和南口村一同被编为:刘家里,承担着官府的徭役、税粮,联系紧密。老吴在南口村二十多年,里中鲜有不认识他的。

“老吴,这是要准备过节啦?哦,张小相公,你的病可大好?”乡邻笑呵呵的和吴春时说话,七月十五是传统祭祖的中元节。再和张昭打个招呼。

“张少爷,从镇上回来啦?”

读书人,在明朝的乡中一向很受尊重。张昭一一回应着。

小张昭以前是不大理会里中之人。然而,在明代读书人的关系网中:亲人、老师、同学之外,乡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明穿网文中,主角到京师,往往便是先找同乡。

张昭倒不指望等他冒头后,全里的人争相投奔。他是想维持一个好名声。要知道,名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吴春时乐呵呵的看着张昭和乡邻“应酬”,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也轻了几分。出门一趟,明显感觉少爷与往日大不相同,成长许多。

初秋时,上午的太阳很烈。吴春时带着草帽,挑着担子,抹一把汗,看着南口村东桑林后露出的屋舍,笑呵呵的道,“少爷,总算是到家了。”

张昭点点头,走过桑林,却听到家里传来哽咽的哭泣声,“是婉儿。”快步往家里走去。

吴春时一愣,忙跟上张昭。家里出了什么事?

张昭的家是篱笆墙、土墙黑瓦的两进院落。张昭刚进门,就见前院中站着四个壮汉,给人以压迫感。周大娘等仆妇神色惶然的站在台阶下。

而花厅中,一名胖胖的中年男子坐在官帽椅中淡然的喝茶。这中年胖子正是刘老爷!明朝中后期流行别称。老爷通常是举人的别称。

但刘老爷并非是举人,而是隔壁东刘村的大户,在青龙乡中很有名。家有良田两百余亩,资产丰厚,奴仆数十名,交游广阔,便是在京城里的宛平县衙中也说得上话。附近乡民都称之为“刘老爷”。他垄断着刘家里的借贷业务。

他身前,一名青衣小帽的中年长随正和婉儿说话。十四岁的小姑娘哭的稀里哗啦,但态度激烈的道:“我不会卖地。”

“刘老爷来我们家做什么?”张昭心里恼火,脸色微沉,大步流星的走进来。

“少爷。”前院里的周大娘几人见张昭回来,心里顿时松下来,纷纷出声。

婉儿回头看到张昭,又惊又喜,泪眼婆娑的道:“二哥…”声音里充满着委屈。

张昭走上前,轻轻的拍拍婉儿的手,将她护在身后。

喝茶的中年胖子看张昭一眼,晒笑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过来催催债不行?你就是张家的小子,一晃长这么大。你胆子不小啊!”

长随皮笑肉不笑的道:“张昭,你回来的正好。我家老爷仁厚,要减免你家的欠债呢。可你妹妹不同意。这不是倔吗?”

旁边的山羊胡账房熟稔的道:“张小娘子六月二十七日借我家老爷二十两银子,到八月中秋本息一起约是二十一两二钱银子。春耕时借五两银子,本息共计五两八钱。抹掉零头,算下来共欠我家老爷二十七两银子。小娘子,没错吧。”

婉儿没理账房,对张昭说道:“二哥,他们要我把河边家里十亩地卖给他。这才算欠债一笔勾销。还威胁我…”

刚进门的吴春时正好听到,脱口而出道:“这怎么行?”现在宛平县中一亩好地要卖八两银子。十亩地价值八十两。怎么能只抵二十七两银子?

张昭点点头,他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两百七十章 将归(下)第五百零九章 轻松击破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见妻妾第七百三十五章 慎守勤之死第七百三十六章 决意出兵第五百一十六章 会说话的库门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四百六十六章 面圣第八十三章 初见太子(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赏赐第一百八十八章 进入战区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中)第六百零二章 火(下)第两百八十一章 说服岳父第七十七章 尾声(下)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见妻妾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六百零五章 出乎意料(上)第七百三十七章 最后的余晖第六百五十八章 饮酒第三百二十九章 护肤品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一百二十章 妾名方晶第六百九十六章 风声不对,担忧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三百三十三章 试图激怒第两百七十九章 拜访路中第两百三十章 命运改变(诸位书友中秋节快乐)第六百七十五章 欺诈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第两百八十六章 人才第五百三十二章 覆灭福余卫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里都被打崩溃了。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六百七十三章 葫芦里卖什么药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两百三十七章 封爵第四百章 抵达古北口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退让第一百四十六章 眼看他起高楼(完)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两百一十一章 军议第七百二十五章 再改行程第五百一十九章 一盆冰水第四百七十八章 交锋(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追查第五百五十章 张昭的微笑第十五章 青龙镇之行(上)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一百八十一章 军议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谁才是傻逼?第八十五章 新舍人(上)第两百八十三章 对钱宁的安排第五百三十章 灭窝集部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四百四十二章 各地知晓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五百六十章 相逢(上)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明君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一百一十章 推的一干二净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镇雨后的茶第三百八十六章 刘尚书,拿出点担当来。第四章 酒楼(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难堪大用第七百零二章 雄文(上)第两百一十章 视死忽如归第四百三十二章 鼓舞士气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五百九十二章 长兄第六百五十六章 医院探视第四百五十九章 悠闲生活(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风潮再起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五百二十八章 战略态势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四百七十四章 等待开会第三百零五章 待之以友第四百九十一章 整训两个阶段第五百八十七章 准备杀鸡第一百八十二章 陈康的想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枢密会议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下来的三件事第五十八章 考场中第四百三十章 我只是让你传个信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两百一十三章 交战(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第一百七十八章 要到密旨第三百四十三章 第一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