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建城、初露锋芒

张绿水在朝鲜王国的历史中,张禧嫔、郑兰贞一起,号称“三大妖女”。

大抵和褒姒、赵飞燕、杨贵妃等“祸国殃民”的美女差不多的意思。

由此可见其人的美貌和受宠的程度。

燕山君斜倚在塌席中,喝着酒,小眼睛里闪着凶光,沉声道:“你以为寡人不想杀掉他们吗?现在根本就不能动。必须要等到张使相前来方可发动。”

燕山君把朝鲜王国的大臣、子民整的苦不堪言,执政期间,发生两次“士祸”。分别是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戊午士祸,以及弘治十七年(1504年)四月发生的“甲子士祸”。

这两次“士祸”杀的人头滚落。但此人其实非常年轻。不过二十九岁。然而性情酷烈、凶残。

张绿水扭着身子,撒娇道:“大王,这是为什么?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燕山君将杯中的酒饮尽,“爱妃,此时杀人已经于事无补。反而丢掉能给张使相一个交代的筹码。等张使相来汉城,下达指示之后才可以杀人。”

张绿水眨眨眼睛,有点动了,朝鲜君臣的生死,包括她的生死都不是相互决定的,而是要由大明的“张使相”来决定。

他们内斗的再凶,张使相只要不认,一切都是白搭。

燕山君将宠妃搂在怀里,安抚道:“别怕。寡人一定不会输!”

他是正统的国王,有着比臣子更多的筹码。

十四日晚的接风宴之后,整个辽东都司就彻底的忙碌起来。

张昭的信使前往沈阳城,要征调物资、人力往最前线的“丹东”城进发。

这座即将在海边、江边落成的城市,命名寓意很简单:红色的东方城市。

大明尚红。

张昭留在凤凰城中协调各种事务。同时,在十月十二日,渤海军两个师合计约1.2万人已经遵从他的将令,自渤海布政司越过边境攻进朝鲜王国,所向披靡。

在正常情况下,冬季是非常不利于行军作战的。但如今随着大明纺织业的兴起,又因为开发辽东四布政司,棉衣等饱暖衣物得到普及。

冬季少雨,道路比春季更好。但是天寒地冻的,民夫和马匹很难受。后勤运输速度并不算快。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大明新军在冬季的攻势异常凶猛!

王守仁于十六日等到辽东巡抚王承裕正式的行文抵达之后,就带着地方守备部队一个师(5600人)和张昭带来的部分精锐(500余人)出发,直趋400里外的平壤。

同时,他将担任此次东征的前线指挥官,被张昭任命为都指挥、东征军参将。兼顾指挥渤海军两个师。

这些军队的后勤物资,将会由金州卫的海军护送,从开平港运到丹东港来。

张昭在二十日,就带着凤凰城大半的官吏移驻刚刚有个雏形的丹东城。

随后,源源不断的物资和移民涌入丹东城。

战争经费,在都堂上议定的是由辽东承担。但是从沈阳城、春城调拨物资过来路途遥远,损耗过大。因而,张昭采取的办法很简单:转移支付。

辽东四布政司出钱,由国泰商行发布采购意向,在丹东港接收由开平港、天津港、南方而来的各种物资。这是后期的物资供应。前期当然是由当地来提供。

这也是张昭要在鸭绿江的入海口建城的原因。这么大量的物资汇聚,必定是要依据着港口催生出一个人口几十万的中型城市啊。

而移民来自于山东布政司。弘治十六年大明近乎全境受灾,百姓流离失所。弘治十七年春,次辅谢迁奉命前往曲阜祭祀孔庙。沿途所见触目惊心。

因而,在此时十月份时,移民的船队一出现,大量的人口开始外流,由登州、蓬莱等港口登船,前往丹东港讨生活。

这其中当然是有阻力的,权贵缙绅们怎么可能容忍大量的人口流失?那还有谁来给他们种地?给他们盘剥?

但试行改革卫所司已经借夏天的两淮盐案开始南下,废除卫所。释放出大量的卫所人口。并且,山东布政司在有明一代,并不富裕。时常是闹马匪的。

社会矛盾很尖锐。

当地的缙绅对移民大潮,办法不是很多。

王守仁于十月十六日率部出征。远在东北方向800余里目前才打到“咸镜道”的渤海军还指望不上。

他率部六千人,越过鸭绿江之后,一面大张旗鼓的竖起张昭的旗号。“大明第一名将”的名号在朝鲜王国的平安道东道、西道止小儿夜啼完全没有问题。

弘治十六年,当时的宁远军将领丁之阳就率部打过鸭绿江。大明兵锋之盛,横扫女真各部。

对朝鲜王国平安道的豪族们而言,张使相声威赫赫,这可比他们的使臣在京师里恭维的天下名臣“刘东山”有震慑力的多。

在杀鸡儆猴之后,沿途基本是望风而降。而与此同时,王守仁派新军营一部,由大将刘二狗率领,合计一千余精锐,伪装成朝鲜王国败退的军队,骑马直奔平壤城而去。

十月二十八日,刚刚将丹东城归整出一个大概来的张昭就接到王阳明的捷报:平壤府叛乱的豪族柳氏被阖族尽斩。至此,在短短的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大明已经将朝鲜王国最北的三个道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

而前往汉城的通道,至此也可以说是打开。朝鲜王国境内已是风声鹤唳。大量的“求饶”文书涌向丹东城。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张昭在这里。

张昭将主持建城的重任交给军中的后勤人员,也是他的“内兄”,方储。率领着陆续从金州卫赶来的新军营和亲卫一部并幕僚、参谋们立即启程。

于十一月初十,在平壤城中见到初露峥嵘的王守仁。

平壤城是平安道的首府,乃是朝鲜王国的两西重镇。时人称赞其地形优越:负山阻水,控制西北,俯瞰长江,远临旷野。又称“西京”。

但是再好的地形,在装备着火器的精锐部队面前那都是纸糊的。更别说王圣人用兵“狡诈”,突然的兵临城下。两天之内就将平壤城攻破,尽灭柳氏。

寒风萧萧,细雨菲菲。

张昭和王守仁在城头的楼阁里饮酒,观赏着山河美景,顺便谈论着当前的形势。

第一百六十一章 钢枪如林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第四十五章 争抢(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传回京中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见第七百三十九章 招考制度第五百三十七章 齐聚阿城(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跳脱的朱厚照第七百零五章 等待回京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两百二十二章 与子同袍(四)-创造出的战机第三百一十三章 国子监改革(中)第五百四十八章 最后一次陛见第二十二章 恶客上门第五百五十一章 小心眼和宽容第五百八十九章 昭哥第三十章 考前准备(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第五百零二章 奏章到京师第九章 简单的幸福第三百二十三章 即将开业(求订阅哦)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二章 刻不容缓第五百六十六章 胜却(下)第七百零一章 文章如何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第四百一十三章 剩下的我来处理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五百一十五章 胆气极壮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两百四十三章 张昭的建议(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武安侯府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鸣惊人(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嚣张第两百二十章 与子同袍(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营救成功,只是开始第两百四十八章 凭吊第七百二十二章 安排妥当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荐王守仁第四百零八章 张昭的调整(上)第五百九十一章 奴家愿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交锋(完)-落幕。第四十六章 未来的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装逼不易第四十三章 意外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第四百一十章 遮掩、密令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第三百六十四章 鞑靼之地第两百二十一章 与子同袍(中一)第六百三十章 谁算计谁第两百一十二章 小王子之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回京了解情况第六十四章 生员(四)-第二阶段第一百六十六章 百态(二)第五百五十四章 学谁?第两百九十五章 京师半日(上)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六百三十一章 密谋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沈阳第两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收获第四百九十三章 宁远卫请战第五百七十七章 终章第四百零二章 真奸诈第四百七十九章 交锋(二)第十三章 宫中太监(下)第两百九十一章 激辩(三)第五百零一章 苦难结束第六百二十二章 恐吓第一百八十章 十日后第四百五十五章 犒赏、结束第五十二章 京西少年(完)第四百九十六章 祖宗基业不能丢第七十章 生员(十)-攻守之势异也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六百六十一章 论兵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颜卫的对策第四百七十一章 京西园林畅想第五百二十四章 目标所在第五百一十七章 分兵的决定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第七十三章 生员(十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第五百二十章 张昭论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百态(三)第两百三十二章 六小姐第两百五十七章 达成协议第六百六十二章 好消息第六百一十八章 发酵第六百九十三章 只能打明牌第三百一十二章 阁老之语第两百八十七章 推动工业之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干涉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逢(中)第十一章 新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