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凤凰台见圣人

张昭口里的“王参议”就是王守仁。

弘治十六年,由辽东巡抚王承裕举荐其为辽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分巡建州道,领守备营。

其驻地就是凤凰城。

这一年来,王守仁镇守、治理地方有功,又正值用人之际,被辽东巡抚王承裕表奏为辽东布政司右参议(从四品),分守建州道,领守备营。

在大明的官场术语中,从四品的“参议”别称“小参”。王阳明在辽东继续干下去,迟早要晋升为“参政”。也就是俗称的“大参”。

盖因建州道的位置太过于重要。只是因为目前人口稀少,以参议管着就行。

十月十四日,张昭率部分军队在严冬的寒风中抵达四百里外的凤凰城。

足足花费六天的时间。由此可见走海路其实比陆路更便捷。

凤凰城(今丹东市下属的凤城市)是原辽东都司定辽右卫的驻地。距离鸭绿江不足一百里。

张昭抵达之后,和王阳明在这边地小城中见面。这里人口贫瘠,完全是依托于女真人的山寨建起来的。

按照张昭的规划,日后大明的城市都不需要“城墙”。但是在这崇山峻岭之中的边地小城,还有什么比城墙更令人安心的呢?

下午柔和的阳光中,王阳明率领着麾下的官吏出城十里来迎接。

“下官见过大帅…”

王阳明按照官场规矩,拱手一礼。其实以大明朝文武官员的“尿性”,正常情况下是武将见文官执下官礼节。再过若干年,武将就需要跪拜了。

但是,到张昭这里自然不同。

首先,枢密院收权。军队系统不再和文官系统有什么交集。后勤都是军官自己负责。文官领兵也撤掉。只有都司、卫所体系负责的业务和行政体系有关系。

像王阳明领的地方守备营就是文官体系和都司体系双重领导。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武将向文官们下跪,那怎么可能?

其次,张昭是“都堂”成员,号称“使相”。文官们向他行礼乃是正常礼节。

张昭回一礼,“王参议客气。请!”

一行人进城。

把官面文章做完,文武官员们都散掉。等着晚上的接风宴。在分守道衙门的二堂中,张昭和王阳明私下里喝茶、叙话。

“伯安兄,别来无恙?”张昭笑着从袖袋里拿出一封信,“这里令尊托我带来的家书。”

王守仁时年三十三岁,中等身量,面容看起来依旧清瘦,此时已经换过便服,穿着直裰,接过书信,谢道:“多谢子尚。”

这年头家书值万金。

更何况是辽东布政司这样的凶相僻壤之地。

张昭就笑起来,一身灰布军装,喝着茶,“我把伯安兄举荐到这边地小城来,由京中带一份家书是应该的。不若伯安兄先读家书,你我稍后详谈。”

王守仁摇头,正色道:“子尚,先公后私吧。”

张昭点头。王圣人的操守是毋庸置疑的,他现在就是怕没有贵州四年的“龙场悟道”,以及现如今各种思潮的剧烈冲击,心学是否还会出现?

“我在金州卫已经了解朝鲜王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在一起。诉求各不相同。但是,我的意见很简单,一力降十会。我拟调动大军,直接平定平壤府的叛乱。”

王守仁喝着茶,没说话。不出他所料。按照张昭的习惯,可不会惯着那些朝鲜王国的地方豪族。敢跳起来的,就是一刀下去,杀的人头滚滚。

张昭继续道:“军中名将庞泰正率部在汉城坐镇。因而,我希望伯安兄统帅辽东布政司建州道守备军和渤海军,全权主持此次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代价,清除掉从凤凰城前往汉城路上的所有豪族!”

王守仁固然猜出张昭的打算,但此刻见张昭亲口承认还是很惊讶,“子尚的意思是要直接把朝鲜王国并到大明的版图中?”

张昭道:“是的。不管我去汉城谈的怎么样,先要拿下最基本的好处。伯安打下多少土地,那这些全部都是大明的!”

坐在一旁参与会谈的赵子龙心道:“大帅这话豪迈。”

王守仁略作沉吟,道:“好。”

张昭道:“那战事就拜托伯安兄。我会任命伯安兄为参将,全权负责此事。下辖:新军营一个团,渤海军,建州道守备营。所需要的一应军需物资由辽东布政司全力供应。渤海那边毕竟贫瘠了一些。另外,还有一件事。”

“子尚请说。”

“朝鲜王国即将并入大明。边境不会再在鸭绿江。京城的报纸想必伯安兄亦有所耳闻。日后财富来自于海洋。凤凰城这里交通闭塞,不适合做为驻地。应当将新城建在江口、海边。伯安兄治理地方,可借助此次战争的机会,修建辽东的副中心城市。”

王守仁点点头,“好。”

财富来自于海洋,他并不认可。但把新城建在海边,他还是愿意的。很明显运送各种物资更方便!

谈完之后,张昭回去午休,准备出席晚上的接风宴。

王武跟在张昭身边,道:“大帅,你真的要将军中的精锐交给一名文官来指挥?”

大帅不是向来最反对文人领兵的吗?这次是不仅以“国事”相托付,还特意的打破“常规”,委任一名进士文官为“将军”。这对王小参是何等的重视啊!

但是,他又知道,大帅向来不会因为私人的交情耽搁大事。

像他,只因为在战场上犯过错,他从此就再没有机会领兵。

张昭笑笑,“小二,我们将见证一个军事天才横空出世!拭目以待就好。”

王圣人不仅仅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还是军事家啊!

他身边有这样的大才不用,难道还要自己带兵微操吗?

王武愣了愣,跟着张昭出分守道衙门,去城里的驿馆休息。

朝鲜王国,汉城。

景福宫中,燕山君正在和宠妃张绿水一起饮酒。

但见此女约二十多岁,穿着华美的长裙,一头青丝佩戴着精巧的首饰,与姣好的容颜相得益彰。盛装的长裙修身,凸显出她玲珑凸凹的曼妙身段,充满着成熟美人的风韵。但却不会让人觉得她在卖弄风骚。

张绿水声音糯糯的道:“大王,为何不杀了左相权贞焕等人?他们可是要拿大王的人头给大明卖好。”

第六百九十七章 转机第六百六十九章 如何整顿第三百七十五章 落实第六百五十七章 处罚第三百八十五章 宫中议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奖励第六十九章 生员(九)-红契第三百九十九章 战争债券第四百八十一章 交锋(四)-刘大夏的反击第四百八十八章 军队调动第一百七十九章 出征。第四百九十章 鸦鹘关第五百六十四章 胜却(中)第六百零三章 舆论场第四百一十八章 庆祝、道别第三百七十四章 安排的明明明白白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第五百八十六章 消息传开第两百五十三章 问君三语第五百一十一章 抵达萨尔浒第一百七十六章 惊闻入寇第三百四十四章 谈判开始第三百零八章 废除卫所开始第六百八十五章 彻底完成整合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三百三十七章 张昭的圣眷第一百零七章 第一次聚餐第四百八十章 交锋(三)第四十五章 争抢(上)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知道,为什么?第七百二十八章 抵达汉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人多力量大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二)第六百四十章 分崩离析第三百八十九章 达成基本目标第两百零九章 选择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论史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五百六十九章 这美丽的冬季(中)第七百三十四章 杀!杀!杀!第九章 简单的幸福第四百七十三章 相思千千缕第五百八十四章 陛见(上)第两百七十五章 收获、回府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第九十九章 局势再变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虏策第两百零二章 鞑靼撤离第两百七十四章 面圣(下)第七百一十一章 秋日第四百六十二章 悠闲生活(下)第四百八十三章 交锋(六)第四百零九章 张昭的调整(下)第八十八章 丫鬟、诡计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围、追击第一百一十二章 收取军心(上)--求首订第七百一十章 沟通、落幕第两百三十一章 新军卫恐怖如斯。第三十六章 董朗的决定第两百四十一章 赠君明珠第五百八十章 回京(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辽东总兵的讨论第三百零三章 汤玄策的人生(上)第七百三十八章 结束第八十六章 世界地图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军纵横第六百二十九章 张泰平的苦闷第三百一十七章 张昭的想法第六百零一章 火(上)第三百零一章 一朝改变第六百一十四章 所谓名士第五百七十五章 终章(下)第三百章 出版前夕第两百八十九章 激辩(一)第两百四十四章 我不想当反派啊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明再临第一百九十四章 初战(中)第两百五十五章 王恕的态度第两百六十八章 尾声第一百二十四章 开个小号第四百令三章 掌控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百五十六章 会操前(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斩,兵出燕山第四百六十三章 调研(上)第一百零五章 张相公第三百五十章 列强的套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拿到执法权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响第两百二十四章 与子同袍(下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相公,下令吧第两百三十六章 武英殿中议封爵第四百一十一章 战争的氛围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荐王守仁第一百三十七章 燧发枪试射第五百三十章 灭窝集部第三百五十七章 大朝会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阳城中(中)第六八八十二章 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