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尊皇攘夷、驱狼吞虎

崇祯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天气慢慢变热,不过不时狂风刮起,天气立时急速转寒。

在此时的定国将军府内,王斗身着常服,静静坐着喝茶。下首一身着长布青衫,身材高瘦的文人含笑而坐,另一文人则站在厅中高谈阔论。

“学生以为,当以治国之策治理东路,内修政治,扩大屯田。外接勋贵,唯才是举,引朝中奥援,则东路之事可成。学生有万言书在此,请将军详观。”

说话的却是叶惜之,前几天他勇闯将军府,口出狂言,当时王斗不以为意。不过为了表示自己重视人才的姿态,还是客气地将他请入府内,安置入客房休息,几天过去,王斗早忘了这个人。

还是妻子谢秀娘欢喜地过来跟王斗说,说找到一个学识渊博的先生,想聘请他为争儿的西席教授。

王斗的儿子王争己经五岁,甚为顽皮捣蛋,小小年纪竟敢去摸侍女的屁股,也不知跟谁学的。听闻这个消息,王斗吃惊的同时,也感觉对儿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提上议程了。

说起来王争也到了开蒙入学的年纪,虽然谢秀娘希望儿子留在身边,不过王斗却打算将他送入将要开办的军校学堂。他的儿子,决不充许作为温室的花朵存在。

将王争送入军校,也可以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保安州所有的军官子弟进入军校深造。

虽然王斗不打算为儿子聘请西席,不过听闻妻子找到一个学识渊博的先生,还是立时召他来见。一见之下,竟是前几日被自己请入府内的那个叶惜之。

粗粗一谈之下,王斗觉得这叶惜之也不如他外表那样大言不惭,自吹自擂,还是有一定本事的。

前日自己好友,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来访,为自己推荐两个人才,跟在他屁股之一的便是叶惜之,另一个则是称为秦轶的文人。一番长谈,王斗心中窃喜,秦轶长于谋略,叶惜之长于民政,都是人才,自己差点错过。

这两日中,王斗都召叶惜之与秦轶说话。

得到王斗重视,叶惜之与秦轶都是心下欢喜。

特别是叶惜之,他洋洋洒洒早己准备了万言书,经过这几日的修改完善后,他更是胸有成竹。

在王斗翻阅万言书的时候,他续道:“学生之策,便是四事六政之法。修复驿路,建渠养蚕,屯粮、种棉、造林、牧畜、贸易诸计。我宣镇之地,向不以产粮见长,然有煤铁之利,东为京畿,西为三晋,临近塞外,当可大兴农牧,贸易往来。”

他越说越是兴奋,差点手舞足蹈:“将军救回二十万百姓,朝廷令之转为军户,可每数千人集于一屯,每屯相距数十里,置行幕于荒秽中,披荆棘、拾瓦砾,集粮养望。底蕴既展,百废俱兴。”

“……以东路百姓之教化,学生以为,可每屯设之学堂一所,百姓幼子均需识字,全民教化,使之邑无不学之户,户无不学之人,让百姓人人皆知礼义廉耻。”

“将军设之教化司,学生献尊皇攘夷之策……此国事纷纷之时,外有东奴,内有流寇,人心惶惶。将军趁势而起,以圣人之教诲,保家护国为号,拥戴圣君,平乱天下。当万人一心,皆随将军麾下,我舜乡军定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说到这里,叶惜之意气风发地对王斗施了一礼。

“好”

王斗忍不住叫了声好,他放下万言书,亲手上前扶起叶惜之,意味深长地道:“先生高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就座。”

以其言观之,这叶惜之谋虑深远,方略与治政都不错,是个战略与实干型的人才。听闻其是庐州人,曾求学庐州书院,于阳明心学颇有心得。在王斗印象中,阳明心学走的是唯心路线,并不怎么追求程序的正义与公平。

为了高尚目的,他们不介意使一些小手段,并认为这是合理的。当年的戚继光便是王学门下,为了达到自己平倭定虏的目的,他刻意结交当时的权臣张居正。

在王斗看来,每人都有阴与阳的一面,戚继光结交奉承张居正,并不损他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

叶惜之提议外接勋贵,引朝中奥援,在他看来,为了东路的繁华安定,这些事都可作为权宜之策。比起迂腐的文人,这样的人才,却是王斗需要的。

叶惜之眉飞色舞地坐下,定国将军对他如此评价,看来得其重用,一展胸中所学只在当日。

看叶惜之兴奋的样子,秦轶也在酝酿心中的话语,好友得定国将军器重之用己无疑问,但自己要用一番什么话,才能打动定国将军的内心呢?

同时他感慨再是知己好友,每个人都有私心,叶惜之方才一番话,便从来没对自己透露过。

……

“我东路为宣镇之左臂,各路陵寝之外户,东距神京三百里,西距镇城八十里。锁钥既严,此浅渊困龙之所。”

秦轶慢条斯理,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下子吸引了王斗的注意,让对面意气风发的叶惜之也立时陷入沉思。

见定国将军被自己的话吸引,秦轶心下满意,仍然不紧不慢地道:“昔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固守以窥周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故有席卷天下,振长策而御宇内之举。”

“雍州遥远,我军有鞭长莫及之势,北为塞外荒漠,取之无用。学生之意,当谋三晋之地。”

“山西表里河山,形胜险固,商贾云集,土地富裕,进可击京畿、关中,退可扼守关隘,高屋建瓴,此李唐、晋武之基也。我皇明危难如此,将军若思国难之时力挽狂澜,来日之宣大不可不控,三晋不可不据。学生请效扩廓帖木儿之势,思谋山西之地。”

王斗惊讶地看了秦轶良久,他还是一副不动声色的神情,他沉思久久,叹道:“时日未至。”

秦轶点点头,说道:“学生又有一策,塞外北虏,与东奴叵测异心,可思谋攻伐之,分离之,断奴之臂膀。越数年,塞外牛马之利,骁勇之士皆为我用,驱其部族源源不绝攻伐奴部,此为驱狼吞虎之计。”

王斗缓缓点头。

“塞外漠土,朝廷早己弃之,将军在此经营,于将军,与朝廷皆是两利,料想掣肘不多。将军在外屯粮养望,积聚骑军,从容布局。在内结恩宣大,三晋诸地,来日群龙无首之境,将军振臂一呼,定可百应,大事可成。”

王斗哈哈大笑:“本将得两位先生之助,实是幸事,幸事。”

老白牛:

欢迎山鸡桑来访,东宁记是种田绝品啊。

晚上还有一章。

第42章 修墙第461章 再冲上去第370章 闯兵围城第344章 各有所得第507章 排队枪毙(中)第510章 大崩溃、擒获(中)第252章 火力对拼第362章 用炮轰,用骑冲第337章 圣意第214章 众将惊异第720章 二沟第234章 敌方的重视第506章 大决战(下)第274章 其势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610章 直捣第814章 冲阵第8章 谁敢同行?第296章 清国最大祸害第618章 方向第29章 分解第40章 上官视察第147章 空缺第295章 无可奈何地退走第122章 防务第264章 突围第171章 水力钻床第134章 众官云集第688章 先取湖广,再夺陕西!第458章 安排第690章 大开发序幕第10章 分银第766章 议南迁第770章 兵临第128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69章 成亲第36章 你是兵,他是贼第577章 脏活第555章 挡路者死!第165章 畜场、剿匪大军回第553章 血河(上)第406章 太威武了第724章 对比第590章 希望(下)第493章 逼向女儿河(下)第531章 出大事了第206章 昌平第166章 收获、完善班子第824章 完了第332章 他们以为我不敢动手?第781章 骗局第553章 血河(中)第414章 辽东消息知第514章 破阵第144章 平乱第518章 轰杀第637章 惨烈恶战第742章 过沟第784章 算计第445章 矮德第168章 参将来了第104章 城头血战第347章 桃源、出发(上)第211章 石桥之战(下)第22章 小人多第280章 破营第129章 不战而逃第140章 赠女、知州有请第510章 大崩溃、擒获(上)第32章 出兵第679章 舌战第58章 吃惊第186章 命运第746章 库存第762章 无知第163章 掌嘴第547章 血本无归(上)第228章 胜利会师第443章 狂轰滥炸第140章 赠女、知州有请第88章 缴获所得第357章 万人围攻第263章 三日后退兵第772章 到了第93章 威振宇内的背后故事第165章 畜场、剿匪大军回第384章 得知第20章 不患贫而患不安第405章 权力本能第553章 血河(中)第823章 骑海第415章 哗然第510章 大崩溃、擒获(上)第152章 护送第34章 首战之威第108章 小堡第374章 洛阳城血腥攻防战(中)第45章 堡成第613章 铳剑,刺第538章 崇祯是好皇帝(上)第250章 填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