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蛆虫

崇祯十五年,正月。

一匹匹战马在坑洼的驿道上扬起尘土,已经是初春了,但举目望去,满目榛荒,田地荒凉,就算一些明显膏腴上田,仍然草深数尺,土结水枯。

到处是干旱的龟裂,草木枯黄,稍稍青绿一些的树皮草叶,全部不见了,那是被饥民们吃光了。

田野中,路旁,到处是倒地的饿殍,又有成群结队的逃荒难民,穿着破烂的棉祅,腰间勒着草绳,挑着自己黑破的被子,上面还有骨瘦如柴,瑟瑟发抖的家中孩童。

看到曹变蛟与王廷臣的大军,这些灾民,有的人恐惧,有的人麻木,有的人眼中,则隐隐有着仇恨。

看着这些拖家带口的人蹒跚而过,极力往彰德府城方向艰难而去,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心酸。

“唉!”

曹变蛟沉重地叹了口气,回眼看看自己身后的将士,个个神情憔悴,蓬头垢面,有如乞丐,比这些难民好不到哪去,连王廷臣的嘴中,都叼着一根草根,有意无意的咀嚼着。

二人大军从赞皇南下后,就经常饱一顿饥一顿,所以行军越慢,从驻地共走了一个多月,才进入河南布政司的彰德府地界。

经过磁州时,向当地守官购买了一些粮草,还饱经当地守官守将的冷嘲热讽,脾气暴燥的王廷臣气得差点想拔刀,还是曹变蛟劝住了。

因为行军越来越难,军中将士,已经出现逃亡。

“王兄弟,过了漳水,明天就可以到达彰德府城,今日,大军就在河水边扎营吧。”

“好的,小曹将军。”

大军扎营,开始生火造饭,喂养马匹。因为缺乏草料,二人军中战马,皆是有气无力,越发瘦弱,很多马匹。连骑人都不行了。

现曹变蛟与王廷臣军中。仿效王斗,也造了一些炊事车,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火兵们。却搞不出什么丰盛的饭菜。

不过食物的香味,还是吸引了一些灾民的注意,然他们不敢靠近,只敢远远张望,闻着那股香气。馋涎欲滴。

坐在帐中,亲卫端来两大碗粥,稀得可望人影,上面还漂浮着一些草根、野菜什么的,接过其中一碗,曹变蛟很惊讶:“哟,今日饭菜不错。”

看了看王廷臣,见他只将碗摆在身前,却不吃喝。曹变蛟很诧异:“王兄弟,你怎么不吃?”

王廷臣裂开大嘴笑道:“某早吃过了,到现在,还饱着呢……”

他从怀中掏出半个馒头,在曹变蛟眼前晃了晃:“看。连这半个馒头,某都吃不下了。”

他将自己的那碗粥,还有半个馒头推到曹变蛟面前:“真是太饱了,可能到明天都不会饿。小曹将军代劳吧。”

曹变蛟指着王廷臣笑道:“王兄弟,没想到你也会偷偷私藏了。好吧,我就不客气了。”

他吃着馒头,就着稀粥,香甜地吃起来,王廷臣在旁看着,不时咽着口水,只有曹变蛟目光投来时,才若无其事的转开眼神。

曹变蛟将两碗粥都吃完,连内中残羹都舔个干净,又将碗举到头上,左看右看,不见一滴汤水落下,这才放下碗,摸着肚皮惬意道:“有些时日,没吃这么饱了,真舒坦。”

他站起来:“王兄弟,我们出去走走,消消食。”

“好的,小曹将军。”

二人出了帐,越过一丛丛或是一样仔细舔碗,或是裹紧衣甲,围拢火堆枯坐的将士,慢慢来到漳水河边。

因为大旱,原本水量颇多的漳水,只余处处浅滩,甚至某些河段还龟裂了,及腰深的枯黄茅草,顺着地势起伏着。

这……

鼻中,越来越闻到令人作呕的尸臭味,透过茅草,一些土丘,二人都看到了,前方的草堆中,河水边上,还有河水中,满是一具一具腐烂的尸体,男女老少都有,散发着,一股股浓郁的,恶心的腐臭味。

这些尸体,可能死去长久了,虽然眼下天气仍寒,仍然成为具具腐尸,他们身上,无一不是成黑褐色的条状衣裳,头发,也是脏兮兮的粘结成块,看上去硬梆梆的。

肥大的蛆虫,不时从他们身上钻出来,还有一些野狗,正在啃噬,将一些内脏什么拖得满地都是,无一例外,这些野狗,眼中闪着的,都是绿幽幽的光芒。

“这……”

曹变蛟双手哆嗦着,他喉咙哽塞,想说什么,却说不出话来。

王廷臣张着嘴,身后众人,一样呆呆看着,不忍目视。

“谁?”

一个亲卫猛然一喝,就见不远处的草丛,几个幽灵般的身影窜起,很快没入荒草之中,他们瞥来的目光,一样闪着幽幽的绿光。

“哪里走?”

一个亲将,就要率人追去,这几个身影,难道是附近哪股贼匪的奸细,前来窥探大军?

“罢了。”

曹变蛟一摆手,大军在河边扎营,吸引了颇多灾民在附近徘徊,这些人,可能是被食物吸引过来,只是,自己大军一样饥寒交迫,却没有余力赈济。

他叹了口气,正要回走,猛然脚步一顿,全身的寒毛都涑栗起来。

他僵硬着身子,拔开一些茅草,往前方走去,然后就呆呆地看着那。

王廷臣奇怪,也跟上前去,随后身体一颤,一样僵直了。

前方草堆中,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卧着,可能死去了多时,各具尸体上,都散发着浓郁的腐臭味,白花花的蛆虫,在这些尸体上爬满了。

一具尸体,看上去似乎是女子,她的尸身上,坐着一个包着一床小棉被的婴孩,他口中,咿咿呀呀的嘟哝着,不时欢快的抓住,从母亲身上冒出的肥大蛆虫,然后他的小手,提住还在蠕动的蛆虫,送入自己小嘴中。

看到曹变蛟等人。他也好奇地看过来,目光天真无邪,一边提起一条拼命翻滚的蛆虫,向面前人等,伸出了手。咿呀叫了几声。似乎,想分享自己的快乐。

面前没有动静,他圆圆的眼睛,疑惑地眨了眨。又将手中蛆虫,塞入小嘴中,还兴奋的拍了拍小手。

看白花花的蛆虫,用力在他小嘴中挣扎,还有一些粘乎乎的液体。不时流下来,曹变蛟脑中一片空白,王廷臣仍然张着嘴,身后众亲卫,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呕吐了,有些人,则双目含泪。

此情此景,剧烈冲击着曹变蛟等内心,虽然饱经战场。见多了残酷场面,一路过来,各类饿殍也见多了。

然眼前这种人伦悲剧,还是让曹变蛟全身哆嗦,肝胆欲裂。

“啊……”

他的口中。猛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他跪了下来,对着天空大哭喊道:“为什么这样?”

他哭嚎道:“大明……吾的大明啊……”

他哭得有若孩童,他的身旁,王廷臣也忍不住落泪。最终号啕大哭。

闻讯而来,衣衫褴褛的三军将士。无不落泪。

……

宣府镇城,总兵府邸。

“张都指挥使,你能禀公于心,将都司内的户册田亩交来,本侯甚为欣慰。”

看着眼前的张国威,王斗淡淡说道。

万全都司衙门,离总兵府邸不远,就在牌楼西街上,也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衙门,旗杆、影壁、石狮子都与帅府大体相当,只是装饰与场面略显逊色一些。

虽说现在,都司内各都指挥使,成了总兵的下属,各级军官,也多充任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等,但是都司管理卫所,负责屯田、练兵,巡捕、军器、备御什么,名下土地、人口、赋税都在管,其实权力还是很大的。

对很多卫所官来说,管理卫所,要交粮纳税,在眼下的大明,可谓吃力不讨好,不过,屯田与文册,却是王斗需要的。

“下官愿为侯爷效劳。”

张国威半边屁股坐在椅上,姿态放得很低。

王斗点点头,当年自己在东路大开杀戒,连张国威的族叔都被自己杀了,没想到张国威还能放下仇恨,倒是个人物。

他说道:“好,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诚心跟我,本侯定然不会亏待于你。”

张国威拱手:“下官唯侯爷马首是瞻。”

张国威告辞出去,王斗翻看文册,良久,叹了口气:“多年军户逃亡,眼下丁口已是不足,需要招集流民。”

民政司大使张贵,也是仔细翻看文册,同样叹了口气:“太祖爷在时,宣府就有兵额十二万六千余,设卫十九,守御千户所七,光光镇城,就有兵员五万余,然现在,不计东路在内,全镇存籍官军不到九万,操备官军更少。”

王斗说道:“除却逃亡之军户,很多丁口是被隐匿了。”

明初宣府镇就有兵十二万余,因实行卫所制,每个兵员后面,代表是一个家庭,所以当时整个宣府,便有十多万户人,这一代代繁衍下来,人口却不增反少。

除了逃亡,当然很大部分,是被各级军官,豪强等隐匿了,成了他们家的佃农。

各类侵占,田地兼并等情况,镇城与东路大同小异,只不过放大版,情况更复杂罢了。

王斗沉吟:“还是如东路,民政司相关规划,设立屯堡,屯民可从东路招集富余人口,又或从当地军户招募,再则就是吸取流民,特别从大同镇,山西镇等处吸纳。”

王斗记得,整个山西,在洪武二十六年时,就编户有五十九万户,口四百多万。

虽说到了万历年,仍然是五十九万户,口五百多万,不过如方才所说,只是被各类隐匿了,或是户册统计不到位,几百年下来,人口不翻个几倍是不可能的。

山西一向人多地少,吸引流民,大有可为。

此外,幕府还有一系列规划,大计划,从军,民,工商,监察等,会全面在宣府镇推行。

……

幕府民部几位官员出去。迎面一阵寒风吹来,颇有寒意,也吹得对面过来的宣府巡抚朱之冯,他的胡子零零乱乱的。

“见过朱巡抚。”

张贵几人施礼。

朱之冯穿着大红官袍,身后跟着几个官员幕僚。见状脸色一沉。哼了一声,与张贵几人擦肩而过。

他身后幕僚官员,一样板起脸经过。

张贵几人互视一眼,嗤的一声笑。各人扬长而去。

这笑声,份外刺耳,朱之冯脚步顿了顿,他身后众幕僚也是忿忿不平。

一人道:“朱公,永宁侯普到镇城。立时下令清洁城池,虽说这是好事,然他只管军伍,这民事方面,是否越权了?”

又有一人,用他浓重的京畿口音说道:“看看那些幕府官员,他们在东路来这一套,到了镇城又是如此,永宁侯可是要架空朱公等民政权力?”

“怀隆兵备道马国玺。他的权力已然被夺,朱公需引以为戒啊。”

朱之冯脸色板着,他进了大堂,一见王斗的面,就不悦地道:“祖制。镇守总兵官,不过操练军马,修理城池,防御贼寇。保障居民,永宁侯的手。是否伸得太长了?”

“祖制?”

王斗看着愤怒的朱之冯,虽然对其敬佩,不代表王斗就会迁就退让。

“祖制,镇守总兵官,整饬兵备,申严号令,练抚士卒,振作军威。务要衣甲整齐,器械锋利。城堡墩台坍塌以时修治坚完,官军骑操马匹责令饲养膘壮。仍督屯田粮草,并一应钱粮不许侵欺。遇有贼寇,相机战守。”

“我依的是,高皇帝与文皇帝时的祖制,不知朱公,依的又是哪位皇帝?”

明初总兵权力极大,练兵、作战、粮饷一身负责,虽说与后来朝廷压制有关,然也与武人自己堕落分说不开。

各人以粗鄙为荣,军队很多武将,连大字都不识几个,须得有个代笔的文书,也就是兵备的由来,放到后来,钱粮领放、战功查验、工程造办、屯田养马、地方民事,全部交给兵备,导致兵备职权扩大与完善。

眼下各镇,巡抚管军民,主要偏向军事,当然,屯田粮草什么也会过问,兵备、户部郎中,主管屯田等,宣大督粮郎中朱敏泰为人精明,有什么事自己不出面,便挑动朱之冯做这个出头鸟。

看着眼前气呼呼,有如斗鸡似的朱巡抚,王斗放缓语调:“斗当然不会剥夺朱公之权,宣镇之事,还需朱公与斗同心协力。”

他略略谈起自己的大计划,设立屯堡是一,以后宣镇,还要开办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什么纺织业、面粉业等等,还要修建道路河渠,使大批本地人,还有外来流民,得以谋生……

山西煤炭资源,可以多多开办煤矿,雇佣人手,靠近塞外,或是塞外许多地方,也适合种植棉花、小麦等,后世张北县地带,草原广阔,可以饲养大量的马、牛、骡、羊,开办畜场。

宣镇与宣大,还有许多地方,铁矿众多,可以兴办大量的铁厂,一系列经营下来,不但可以造福百姓,便是朱巡抚,活民无数,同样可以万人称颂。

在王斗讲解中,不知不觉,朱之冯被王斗话题吸引了。

这两天,陪家人出去游玩,起因妻子看到一个新闻,又反对我写作,甚至最好不要上网。

是啊,写作,最终只是个人爱好,现在也不是我的谋生手段,不可能将生活的很多精力放在这。

所以,经过协商,以后会少在电脑面前,也只写稿,上传文章,不再逛论坛,看书评,各类网站等,防止沉迷,保持良好的休息规律,将更多时间,用于现实。

我答应了,我也发现,很多时候作息不规律,身体越来越差,都是在网上乱逛,流逝时间造成的。

小兵会完本的,毕竟内有我许多梦想,至于本书完后,还写不写书,再说吧。

可能,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游历全国,到我笔下的城池城堡去看看。

第675章 斯文扫地第164章 田亩风波第695章 士绅一体纳粮第130章 收获、守备召见第210章 移驻东郊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上)第498章 隔河炮战(下1)第88章 缴获所得第488章 致意第498章 隔河炮战(完)第93章 威振宇内的背后故事第316章 纷纷、军工之业第210章 移驻东郊第562章 雌雄第588章 紫荆关第274章 其势己成,天下何人可制第35章 人为财死第126章 守法得当第707章 西红柿煮虾第74章 雄心第392章 名动天下第422章 宣大总督第204章 拷问第801章 尽出第638章 尸堆第334章 大开杀戒第145章 处决(下)第693章 姑念什么?第114章 骑射第264章 突围第609章 没有悬念了第182章 巡抚陈新甲第652章 朱仙镇之落幕(下)第776章 忠与顺第448章 土车、医士第675章 斯文扫地第132章 捷报传闻、卢象升(中)第172章 许月娥不见了第123章 大敌来临第615章 凄凉第302章 此行前途、兵临城下第562章 雌雄第667章 天要亡清!第450章 破营第741章 暴雨第315章 定局第681章 若大明能活第474章 王斗为蓟镇总兵?第780章 转机第574章 送别、新行业第795章 力量第90章 女营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中)第415章 哗然第368章 我跟你谈忠义,你跟我谈钱第65章 争夺第340章 观摩王斗练兵第498章 隔河炮战(上)第715章 三策第51章 邓一脚第423章 铁马冰河入梦来第565章 崇祯十五年了第342章 所见、所闻第767章 倾国第256章 红夷大炮第235章 定州会战第783章 说服第154章 开采、韩朝成亲第690章 大开发序幕第647章 情报第38章 私人庄田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333章 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第268章 愿领军在侧,随之杀奴第53章 畜场械斗第416章 争论第269章 下一个目标第442章 黄土岭之战(中)第314章 凌驾之上第380章 夜袭成功第492章 攻下第51章 邓一脚第391章 巨寇之死第33章 飞枪第552章 责问第715章 三策第97章 捉生第814章 冲阵第179章 火炮人才第401章 交由世人评说第375章 有我舜乡军在,何人可以破城?第310章 隐患第658章 构想第395章 云集第815章 霰弹第283章 尽杀第738章 磨坊第417章 举措第327章 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