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二沟

北水关闸楼宏大,潼水从这里注入黄河,事实上,又在东西形成了一道防线,在闸楼上众人眺望良久,特别看对面的风陵渡。

往日那里是熙熙攘攘之处,南来北往客商每日不断,赶路的,候渡的,推车的,赶牲口的,坐在船上泛舟流淌的,鸡鸣闻三省不是随便说说。与大禹渡、陌底渡一样,都是黄河有名的渡口。

然那边现在安静一片,船只南北横驰、两岸争渡之景不在,只余少量军船过往联络。两岸的守军盘查也严厉起来,遇有渡船者,都会严格盘问,有不对者,就会扣押起来。

与鞑子一样,流贼也喜欢用间用细,不可不防。

吴争春收起千里镜,说道:“历来西来攻打潼关者,多在关前铩羽而归,唯有小心他们从黄河对面绕过关城,直取关后。”

众人都是点头,历史上曹操与马超大战,潼关不下,曹操就从黄河对面绕过,最后夺取了潼关。

孙传庭抚须缓缓道:“公文有传,晋抚懋德公,已紧急前来风陵渡,只需他们守住黄河,本督定可力保潼关不失。”

对北面的防务,孙传庭现在并不怎么担心,眼下黄河水位高,流贼无船不可渡河,山西巡抚蔡懋德只要看住各渡口,就可力保黄河不失。至于冬日黄河结冰,此时还早,流贼也不可能在关下等到那个时候。

众人继续顺着城墙往东面巡视,台面平坦结实。铺就的都是方石条与青砖,而且城墙还非常宽阔。西安的城墙宽是十五到十八米,厚度大于高度,潼关城墙的宽度,比西安城墙还甚。

因为它既是城墙,又是防止黄河水漫淹关城的堤坝。

顺着墙面往东走,慢慢地势高起来,从小北门到东面的城段,其实是依麒麟山势高下,筑成城墙。切削垛口。特别东门的“迎恩门”。箭楼与正楼都建在山坡上。

山坡陡峭,坡下才是黄河岸地,离黄河水不过数十步。如果连坡地也算城墙的话,这段城墙高度已经超过十丈。敌军见之。怕爬墙的勇气都没有。

孙传庭等人进入东门楼。此处城楼称“迎恩门”,瓮城称“占紫处”,箭楼称“天险楼”。三间箭楼处外。五间城楼处内,形成瓮城格局,这些箭楼,便如房屋墙壁开了众多窗口,有效对守楼士兵进行掩护。

站在天险楼看去,从西安来的官道穿过城池,沿此箭楼出,然后官道紧挨着墙根而行,顺着山坡蜿蜒到山脚,又下到远望沟,将自己的侧面,完全暴露在守军眼中。

建在山上的城墙,上面的滚木擂石,顺着山势倾泄下来,从官道上过来的敌军,一根滚木可以滚倒一大片。

雄关虎踞,多指的便是潼关城池的东门楼,便如一只猛虎蹲在麒麟山腰处。此城楼北面是黄河,从东到南是麒麟山,城墙顺着山势蜿蜒,东南面又紧邻着远望沟,几乎从沟一上到原面,就是麒麟山脚。

而这条官道一直到东门,又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别处无路可走,也是东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由来。本关说是东门,其实也在黄河边上,便如潼关城有三个北门一样。

此时楼上墙上,来来往往都是巡逻的士兵,潼关守将是潼关卫承袭第十代的指挥使张尔猷,长得身高体丰,擅长骑射,此时任潼关游击,麾下有二千兵,内一百多家丁。

他对孙传庭道:“末将得知流贼逼来后,就加紧防务,盘查难民。苦于兵力不足,城外各堡,十二连城,不得顾及。幸有杨将军骠骑,贼骑不得过远望沟。”

作为卫所,潼关又算是卫城,城外各堡,火路墩等,便是千百户所所在。一些卫所兵且耕且战,单守自己城堡还好,让他们出去驱逐流贼哨骑,那是为难他们了。

张尔猷虽有二千兵,其实不到,大部分还是步兵,就算派出一些有马家丁,大多也不能与流贼的哨骑相比,他们主要是起带路的作用,哨探主力,还是靠虎爷率领的猎骑兵与骠骑兵。

张尔猷性情恬静,近来骨子内傲的虎爷倒与他成了好友,不过大敌就要来临,看张尔猷却如没事人似的,孙传庭有些不喜,淡淡的嗯了一声。

他眺望黄河,心中寻思,从西门过来这几关可谓占足地利,流贼无法大量集结,已方却可以大量射杀他们,流贼来攻,最多一些游兵罢了,这几关的防守,没什么好担心的。

他摆了摆手,众人继续往南而行,他们顺着城墙往麒麟山越走越高,此时台阶城墙颇有坡度,山原城楼兵营颇多,甚至有一些庙宇。石阶路面,在山上四通八达,往城内看去,飞檐叠障,街巷众多。

潼关是一个庞大的雄关,城周就在二十多里,城池内沿着潼河两边,还分布有数千亩田地,就算城池被围,短时间内,也不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脚下的麒麟山,更是个重要的防守地点,守护着潼关的东面与东南面,站在城墙上看去,城墙与山原融合一体,依着地势起伏。

而且墙下的麒麟山坡修饰得颇为奇特,不是普通山岭山包那种斜坡,而是坡面呈台阶状,一阶一阶如台阶般。

这自然是为了增加山岭的防护力,山势呈斜坡状,一些骁勇的敌人,可能还会一鼓作气的冲到城墙下,然这种台阶状,每阶的陡度距离还在二、三米……

先爬上去再说吧,爬完一阶还有一阶,等爬到城根下,城墙的守军,已经杀死他们多少遍了。

而且这种形势,云梯都无法搭。

站在城墙上。已经可以看到山脚下紧临高深的远望沟,交通陕西与河南的官道在此下沟,然后又上了沟远去。

众人往对面眺望,远望沟对面,牛头原在道路的右面高耸蔓延,临近黄河边是高崖,中间是黄土巷坡。然后官道上沟后从黄巷坂劈开,形成窄狭险峻的通道,数里之长,一直连接向潼关的第一关金陡关。

看着那方。一幕僚忍不住道:“五里暗门。严险周固,襟带易守,若流贼以此路来攻,我师可在牛头原设下伏兵。定可如当时胡兵在函谷关那样……”

孙传庭摇头:“此处是易于伏兵。然闯贼没有那么笨!”

温士彦也叹道:“下官也认为。流贼不会自金陡关来攻!……潼关东、东南、北三面,依山高筑,傍水而立。我师占尽地利,便是闯贼到了城下,又如何排兵布阵?是以……”

众人异口同声道:“他们定会越过牛头塬,窥探远望沟,甚至进入麟趾原……”

高寻眺望南方,更断然道:“复得陇,又望蜀,若攻入麟趾原,他们还会攻打禁沟,力图绕到西城!”

潼关之势,便是离南数十里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西有华山,城池所处,其实是在一片平原上。

但千百年来由于秦岭溪流切割,洪水冲蚀,形成了诸多破碎零乱,沟壑纵横的原面,对交通与用兵都是极大的障碍。平原之上挖掘壕沟,都可以阻敌之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造就了潼关奇特的地形。

南面的秦岭难以翻越,北面的黄河难以度过,然后从秦岭流向黄河的溪流,造就了众多的沟谷。这些沟谷还多是南北走向,正好卡住了河南通向陕西的道路。

粗粗一数,潼关境内,南北走向的沟壑就有近千条,十里长的沟壑也有十余条,将一个平原切割得支离破碎。很多原地还高低不等,有着落差。

沟壑处处,原高沟深、陵谷起伏,这样的地势,当然不好走。

便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在平原上走着走着,前方好好的地面,突然出现一条深谷。除非翻过深谷,否则绕道而行,极可能要绕上几天,望原跑死人。

或许单人独马,艺高胆大者可以慢慢翻越,但有行李车马,拉行辎重者,难道可以飞过这些不时出现的沟堑?

有些沟谷落差甚至达到上百丈,所以就需要道路。

函谷关其实也是这样的地势,稠桑原向北一直延伸到黄河岸边,黄河由原畔流过,两相连接,无有隙地。原上沟壑繁多,落差普遍在百丈,河边更悬崖高耸,所以东西大道只有横过稠桑原,别无它路。

也正好有一条深沟可以作为通道,就造就了函谷古道的险要,站在沟下往原上看去,谷深崖绝,山高路狭,本质上,潼关、函谷关,都是黄土高原地势的延续。

后来黄河下切,稠桑原北端近河处有了滩地,过往行旅就可由滩地行走,不必再横过原地,函谷关险道没人再走,哥舒翰悲剧不再。

潼关的优势,除了秦岭、黄河,也更多体现在沟谷上,最有优势的沟谷便是两条,一是远望沟,一是禁沟。

远望沟就在潼关之下,城池东南麒麟山脚处,北接黄河,南面向秦岭方向延伸,长达二十多里,沟长谷险,可谓守护潼关城池的一道天然屏障。

然后远望沟西去约五里,有一条平行沟谷,便是禁沟。

此沟更深更长,南接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潼关城南面的石门关,长达三十余里,深深拦住任何想从河南通向陕西的行人,让他们只能走潼关城门。

历代也认识到禁沟对潼关的重要,在沟的两面,建了众多烽火台,每三里就修一台,还有十二座配套的城池,称为十二连城。

平时禁商旅,禁行人过往,还禁止砍伐沟中树木,于是与秦岭、潼关一起,形成了飞鸟不能逾越的坚固防线。

两沟之间的原地,当地人称之为麟趾原,又称南原,这块位于潼关南面,长约二十多里,宽约四、五里的平坦之地,旧日多是潼关守军屯粮种麦之所,原上也聚集了一些卫所村落。

以军事上的考量。守住远望沟与禁沟,敌军就不能潜入陕西,更不能绕到西门,潼关城池就不会被团团围困,来自陕西腹地的援兵与粮草,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支援。

所以二沟非常重要,与潼关蝉联才使得城池固若金汤,故有“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内。杜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的说法。

历史上唐将田令孜率兵十万镇守,黄巢偷偷越过远望沟。又越过禁沟。绕到城的背后。才夺取潼关,直捣长安。

李自成若想发挥人海战术,也唯有攻入麟趾原。围打南门,南水门,上南门等处,否则若只想攻打东门,北门等,必败无疑。

只是闯贼各将饱经战阵,自己能想的,他们肯定能想到。

众人匆匆来到上南门,这里仍然是麒麟山的一部分,城门称为“凌云门”,城墙往西面过去,则是下南门“迎熏门”,还有南水关。

以地势来说,上南门颇险,劈开坡地为城门,便若东门一样,不好攻打。

下南门基本在平坦的原地上,南水关也较缓,不过南水关的城楼西段城墙,已经连接上了凤凰山,贼军若是渡过远望沟,主要攻打的,应该就是下南门了。

当然,就算攻打下南门,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城墙高厚,有四丈之多,马面耸立,增加了城段的防守能力,而且只攻打一个城门,也会让闯贼庞大的兵力无用武之处。

所以他们应该还会攻打上南门与南水关,上南门虽险,总好过打东门,南水关眼下潼河也不深,众贼应该会踏着河水攻关。

他们可能还会攻打禁沟,尝试绕到城背,假如他们能先期打下远望沟的话。

“估计闯贼会翻越牛头塬,过各个沟壑原面,布兵对面原上。那方再难走,也好过走金陡关入东门,他们几十万兵,也才能摆得开……也才能以优势的兵力,攻打远望沟,攻入麟趾原后,可一面攻城,一面攻打禁沟防线……”

高寻沉思说道。

对面沟沟壑壑,原面块块,然常年村民行走,总有一些交通的小路,流贼又是人多,扩大路面不是难事……到了沟对面那块平坦庞大的原地,也才可以使他们摆得下兵力,从容攻打过来。

而若走金陡关入东门,那种几里长狭窄险隘的路面,官兵太好设伏了,闯贼定会落得个哥舒翰的结果,这一点,他们想必也会想到。

众人都赞同高寻的看法,一幕僚道:“所以,我师第一道防线,便是远望沟,不可使贼进入南原。”

眼前这片南原地,视野辽阔,平坦的地面一直向南延伸到秦岭,东西两沟之间原地宽度也在数里,上面分布了不少城堡村落,周边稀稀拉拉种了一些麦子,向是潼关卫重要的屯粮之地。

看着这个地方,孙传庭心潮起伏,当年杨阁部设下“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闯贼被曹变蛟等逼入潼关,自己奉恩师洪承畴之令,在这南原,还有附近,设置了三重埋伏。

闯贼中伏,于南原之战几乎全军覆没,尸积如山,最后仅以十八骑突围出来,逃入商洛山中。

那时闯贼惶惶如丧家之犬,没想到几年过去又再兴起,还主动来攻打潼关了。

他的目光看向上南门东南处约二里外的一个小堡,那堡又建在略高的一个原上,当地人称东塬,同样紧邻着远望沟,对此堡他有些印象,沉吟道:“那是陶家庄?”

张尔猷道:“禀督臣,是的,此堡现内有守兵三百,守护从沟对面过来的一条官道。”

从远望沟过沟来有众多的小道,内中还有些官道,沿着沟边原上建了一些堡墩,守护这些要害之处。

吴争春道:“孙督,陶家庄地利极重,我师据之,于西处炮轰,上南门同样发炮呼应,流贼必不能攻打上南门。反之陶家庄被贼夺取,居高临下,窥我关内,甚至可发炮轰打。”

孙传庭面色严肃的点头,此堡之重,他也是一眼看出。他道:“出关看看!”

……

一行人旋风一样策马出了上南门,首先从原地奔上陶家庄堡,城堡已经年久失修了,虽城墙夯土仍然厚实高大,但处处长满荆棘,墙根边上,更布满了芜乱的荒草丛堆。

这堡的北面,南面,布着一些坚硬的野枣刺,然后高低错落的。分布了一些麦地。内中的守军,很多人正在塬上锄地,他们说是士兵,其实更象农民。

见孙传庭等人到来。只是麻木地看着他们。没有任何反应。

吴争春与高寻等摇头。孙传庭则是脸色铁青,流贼就要来临,还在锄地?

张尔猷神情无奈。这些卫所兵,能种地已经很好了,毕竟卫所内,也没有粮饷供给他们,种点地,多少能养家活口。自己虽然三令五申,然生计要紧,各卫所兵将只能顾着眼前。

当地千总得到消息,匆匆从田地赶来,他满身的泥土,一副老村长样子,见了孙传庭,他跪下颤声道:“卑职见过督……督……”

他上下牙齿格格作响,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孙传庭冷冷的向他看了一眼,说道:“流贼数十万,就要逼近潼关,你等不思防守戒备,反在城外嬉戏……来人,将他斩了!”

立时两个护卫出来,就要将他拖起,那千总脸上死灰一片,周边那些卫所兵仍然麻木看着,只有几个女人哭天抢地起来,可能是这千总的家人亲属。

孙传庭的幕僚们淡淡看着,大敌当前,这千总不思防务,被斩是理所当然。张尔猷想要求情,还没说话,孙传庭已是摆手止住他的话语,还是温士彦哈哈一笑:“大敌当前,斩将不详,孙督不妨饶他性命。”

吴争春也有些怜悯地看了那千总一眼:“此为卫所多年积弊,情有可原,请孙督网开一面。”

靖边军各人求情,他们的面子孙传庭不能不给,他狠狠地看了那千总一眼:“那便责打此人二十军棍,重打!”

啪啪的军棍声与惨叫声中,孙传庭等人进入陶家庄内,内中典型一个难民营,象村落多过象兵营,上了城墙,西门魁星楼上,也架了一些佛郎机炮,由于照看不周,一些火炮已经生锈了。

不过除此之外,本堡地势极佳,站在西城楼上,潼关城历历在目,甚至可以看到城内很多动静,大半个潼关城,都在眼中,真可说居高临下,占足地利。

高寻说道:“卫所兵不堪使用,尽城军士必须尽换,还要添置守城器械,西城上,要安上一些大将军炮。”

孙传庭赞许的点头,此堡位置确实好,东门下,就是远望沟,一条官道从南门经过,绕到东门坡下,然后沿着山坡转折蜿蜒,最后到了沟对面的原上去。

可说这条道路,完全处于陶家庄守军东面与南面的威胁之下。城池西面,又可与潼关上南门呼应,不过首先,这些守堡的军士,要尽数换了,否则流贼极有可能一鼓而下。

众人在东门上眺望,门前远望沟黄土壁立,草树杂生,向秦岭方向蜿蜒远去,对面是大台原,沟与原间落差约在六、七十丈,两原间距离不一,有些在一百多步,有些则在一、二里之多。

坡势也不一样,有些沟深坡陡,攀爬不易,有些较为平缓,较易通行。这些平缓的沟地,隐隐有一些小路可以行走,蜿蜒曲折的,甚至在沟下有一些麦田菜地。

毕竟沟下比起原上较为湿润,多少有些沟水,当然,若是发洪水,就什么都冲没了。

而沟两边的坡地,很多地势也若一阶一阶的梯田茶地,大部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天然而就。少部分是人为的,当地守军百姓在坡上开垦一些梯田,或是菜地,作为生计,还出于防务的考虑。

这一阶一阶的地势,山路在阶下蜿蜒,守军则可以在阶上,对道路上的对敌军进行侧面打击,还是层层叠叠立体的火力,有若棱堡防务一般。

对面原地上,隐隐约约还有一些火路墩,作为十二连城的一部分体系。

孙传庭看了对面一阵,从腰间取出自己弓箭,却是一把三石强弓,又取一支雕翎箭搭在弓上,拉了个满月,嗖的一声射出,射到了对面的原上。

身旁幕僚们都是叫好,孙传庭也面有得色,吴争春也是点头,只有高寻微笑不语。

一幕僚高声道:“观此箭之势,此处二原相距颇近,约在一百多步。我师可在东门上安放火炮,轰打对面原地,使其不得聚兵,依地势看来,该条官道,定是闯贼力攻之所。”

众人都是同意,就在这时,隐隐对面传来一些马嘶声,却是几骑在原上追逐,一骑在跑,数骑在追。然后听到啪的一声铳响,烟雾冒起,似乎那跑的骑士回头一铳,后方一骑落马,然后那数骑纷纷勒马不敢再追。

却是流贼马队越多,对面的火路墩守军,完全没有能力驱赶那些窥探的流贼哨骑,全靠虎爷麾下猎骑兵与骠骑兵们,使贼骑不能进入南原窥探。

孙传庭哼了一声,道:“沿沟边看看。”

……

众人沿着远望沟旁奔驰,依着地势,靖边军的赞画们不断统计,此沟平缓之处多少,可以渡沟的小道有多少,防守之时,估计需要多少兵力。

看得孙传庭暗暗点头,靖边军的参谋制度,最大程度的考虑了一切,依此打仗,就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

第547章 血本无归(上)第266章 如杀一狗尔!第404章 奴心不悔第495章 渡河第498章 隔河炮战(5)第96章 烽火连天第745章 罗刹第38章 私人庄田第276章 求援第71章 容人之量、上任第823章 骑海第492章 攻下第136章 火器之威第537章 新军之议第145章 处决(下)第403章 定让王斗好看第288章 秦军到来第432章 帝皇大阅兵(下)第742章 过沟第388章 哪来的官兵?第799章 挡儿岭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第197章 什么叫羞耻第748章 鼠疫第471章 报捷第699章 霍尔火箭第66章 排枪第648章 漠南定略第271章 整编第257章 看他们的血,有多少来流第619章 野心第324章 降而复叛第771章 人心第396章 匹夫无礼!第403章 定让王斗好看第104章 城头血战第10章 分银第285章 不敢相信第456章 凹阵应锐阵(上)第561章 分钱第601章 乌伦珠日格第476章 魔盒打开(上)第333章 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第442章 黄土岭之战(中)第187章 互助社、炮兵思路第597章 潜在威胁第278章 岳托,你等死期到了!第685章 他们就该死是吧?第120章 大敌第95章 仁与义第264章 突围第411章 啊哟啊哟,啊哟啊哟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254章 肉搏第561章 分钱第164章 田亩风波第796章 起兵第472章 姜是老的辣第169章 想要我的女人第813章 拼命第276章 求援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上)第428章 中暑第718章 紧急布防第42章 修墙第199章 满载而归第706章 腰斩第476章 魔盒打开(上)第684章 潜伏任务(上)第715章 三策第800章 号称第68章 对战第690章 大开发序幕第802章 内应第445章 矮德第723章 怒了第675章 斯文扫地第203章 搏战第772章 到了第170章 火器研究出成果第786章 大略第六十四章 狠辣第500章 小凌河边(上)第529章 让他们自己玩去吧第538章 崇祯是好皇帝(上)第566章 清虏第333章 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第256章 红夷大炮第261章 是我的失误第353章 逼临郏县第506章 大决战(上)第311章 雄主第684章 潜伏任务(下)第748章 鼠疫第777章 刑具第392章 名动天下第341章 如潮而来(上)第203章 搏战第591章 革、左五营第364章 李自成、千年帝都(中)